九華山

九華山

東南第一山
九華山,是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黃山、九華山、天柱山)。在今安徽青陽縣西南四十裡,西接貴池市,南接石台縣。[1]黃金旅遊區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區。九華山風景區面積120平方公裡,保護範圍174平方公裡。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著名的遊覽避暑勝地,現為國家5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與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并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大願地藏王菩薩道場,被譽為國際性佛教道場。九華山古稱陵陽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蓮花,因此而得名。
  • 中文名:九華山
  • 外文名:JiuHua Mountains
  • 别名:陵陽山、九子山
  • 地理位置: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
  • 著名景點:圓通寺、九華街天台峰、十王峰、九華河
  • 氣候類型:北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約 120 km²
  • 主峰:十王峰
  • 大緻走向:南-北

曆史沿革

南朝時,以此山奇秀,高出雲表,峰巒異狀,其數有九,故号九

子山。唐天寶年間詩仙李白曾數遊九華山,睹此山秀異,九峰如蓮花,觸景生情,在與友人唱和的《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并序》中曰:“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因此“九子山”改為“九華山”。

李白吟九華山詩雲:“昔在九江(長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挂綠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揮手,誰人可相從?君為東道主,于此卧雲松。”其中“天

河挂綠水,秀出九芙蓉”詩句成為描繪九華山秀美景色的千古絕唱。唐代劉禹錫觀山時贊歎:“奇峰一見驚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江邊一幅王維畫,石上千年李白詩”。

九華山間,遍布深溝峽谷,垂澗淵潭,流泉飛瀑,氣象萬千,宛如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畫卷。它處處有景,人移景換,清代時概括有“九華十景”。

對外開放後,新辟八大景區,百餘處新景點。新老景點交相輝映,自然秀色與人文景觀相互融合,加之四季分明,時景、日出、晚霞、雲海、霧凇、雪霰,佛光等天象奇觀,美不勝收,令人贊歎不已,流連忘返。素有“東南第一山”、“江南第一山”之譽。

最早在九華山進行宗教活動的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據《福地考》載,九華山位列道教的“七十二福地”之中,居第三十九位。曾有不少高道在九

華山修煉過,并至今仍流傳着許多優美動人的與道教有關的故事和詩文,九華山不少地名也都與這些道教人物和傳說有關。

據古山志記載,西漢中葉的道教代表人物之一窦伯玉,字子明,丹陽人。他曾為陵陽縣令,以道家清淨無為的道理治理縣政,化導民衆,卓有政績,世人稱之為“陵陽子明”。《列仙傳》等書記載,他曾放生小白龍于九華山(屬陵陽山區)的遊龍澗,後小白龍為報恩而密授他修仙要訣。他依法于九華山苦修,終于一日乘白龍仙去。傳說伯玉飛升時,白鶴翔舞其上。後來他的兩個女兒采薇于九華山仙姑尖峰頂時,他下凡面授她們道術,不久她們也成仙飛升而去。

三國時期,道教人物趙廣信,從東吳入九華,采藥煉丹,相傳丹名為“九華丹”。晉代著名道教人物葛洪,也曾煉丹于九華,居住于真人峰。今卧雲庵北,有葛仙丹井,雙峰下,有葛仙洞。“八仙”中的張果老,唐朝時,初隐居于中條山中。傳說他愛騎白驢,能日行萬裡,休息時則将白驢折為紙納入竹箱中。唐玄宗聞其道行高潔,非常仰慕,以玺書迎至京都,欲以美麗的玉貞公主許配給他。張果老拒不奉诏,大笑而去。不久他騎白驢到了江南九華山,在拾寶岩觀花時,驢行石上,留下蹄迹一道,至今宛然可見,後人稱之為“果老石”。唐朝高道趙知微,曾建延華觀于九華山鳳凰嶺,并煉丹于大還嶺和沙彌峰。其道術高妙,聞名遐迩。皇帝屢次诏令亦不出山,乃欽賜碧雲星冠

,青霞羽衣。傳說他曾帶領衆人登九華山會仙峰,時值中秋陰雨,而到峰之絕頂時則忽然萬裡無雲,月如明鏡,諸峰呈露,景色奇麗,就象别有天地一樣令随從們驚異不已。趙知微曾與弟子們在鳳栖峰岩下植桃千樹,花皆碧色。桃子成熟時落在澗中随水流出,居民們視之為仙果。他仙去後,人們命名其岩為“碧桃岩”,其澗為“浮桃澗”。

另據九華山舊志載,山民甯成曾于山中遇仙翁,并得食仙翁所贈仙桃,後甯成亦隐居山中修仙。入九華采薪的鄧羽,遇異人授符箓,遂能呼風喚雨,療病除妖,甚為靈驗,後亦入九華山修道,不知所終。據舊志記載,仙人峰為窦子明、劉光世、楊元秉、陳升卿所經遊處。頂昂石壇,夜吐金碧光。有樵夫曾入萬壑煙霞中,見若仙者在此。歲旱之時,用柴燔燒其壇,則會下雨。古仙峰上傳說曾有仙人居住于此。列仙峰頂石有人形,接踵而從,俨然仙侶之列。傳說有一柯姓樵夫遇二仙下棋并得食仙肴之處,被稱為“斧柯嶺”……豐富的道教典故和傳說,為九華山這座佛教名山增添了許多的仙氣和靈韻,九華山因此也有“仙城佛國”的美名。

慕名而來的文人墨客,為九華山幽奇秀麗的風光傾倒的同時,時常也會抒發自己慕仙懷古的情懷,留下了不少優美的詩篇。如有“谪仙”之稱的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至陵陽山登天柱石酬韓侍禦見招隐黃山》雲:“韓侯騎白鹿,同往華山中。玉女千餘人,相随在雲空。見我傳秘訣,精誠與天通。何意到陵陽,遊目

送飛鴻。天子昔遊狄,與君亦乘骢。擁兵五陵下,長策遏胡戎。時泰解繍衣,脫身若飛蓬。鸾鳳翻羽翼,啄粟坐樊籠。海鶴一哭之,思歸向遼東。黃山過石柱,巘崿山攢叢。因巢翠玉樹,忽見浮丘公。又引王子喬,吹笙舞松風。朗吟紫霞篇,請開蕊珠宮。步欄繞碧落,倚樹招青童。何日可攜手,遁形入無窮。”唐進士張賓詩雲:“浮世抛身外,栖蹤入九華。遺篇補樂府,舊籍隸仙家。池靜龜升樹,庭荒鶴隐花。古來天子命,還少到煙霞。”宋進士蘇轍詩《過九華山》雲:“南遷私自喜,看盡江南山。孤舟少僮仆,此志還複難。局促守破牕,聯翩過重巒。忽驚九華峰,高拱立我前。

蕭然九仙人,缥缈陵雲煙。碧霞為衣裳,首冠青琅玕。揮手謝世人,可望不可攀。我行竟草草,安能拍其肩。但聞有高士,卧聽松風眠。松根得茯苓,壯若千歲鼋。煮食一朝盡,終身棄腥羶。腹背生綠毛,輕舉如翔鸾。相逢欲借問,已往長松端。”宋高子洪詩雲:“九朵芙蓉天琢開,煙霞靜處翠成堆。鹿銜花向林邊過,龍帶雲從樹杪來。最愛山中閑日月,何須海上訪蓬萊。翛然自覺清風爽,直欲臨風翹上台。”宋陳岩詠斧柯嶺詩雲:“偶爾觀棋忽爛柯,豈知勝負是如何。歸來笑問人間事,卻是人間勝負多。”明進士著名理學家王守仁先生詩雲:“世外煙霞亦待時,至今風緻使人思。卻懷劉項當年事,不及山中一局棋。”其詩《列仙峰》雲:“靈峭九萬丈,參差生晚寒。

仙人招我去,揮手青雲端。”其《九華山賦》雲:“吊谪仙之遺蹤,跻化城之缥缈。飲缽盂之朝露,見蓮花之孤标。扣雲門而望天柱,列仙舞于晴昊。俨雙椒之辟門,真人駕雲而獨蹻。翠蓋平臨乎石照,绮霞掩映乎天姥二仙升于翠微,九子鄰于積稻”“睨斧柯而升大還,望會仙于雲表。憫子京之故宅,款知微之碧桃。”“遊予将遺世之獨立,采石芝于層霄。”“道昆侖而息駕,聽王母之雲璈。呼浮丘于子晉,招勾曲之三茅。長遨遊于碧落,共太虛而逍遙。”“蓬壺之藐藐兮,列仙之所逃兮。九華之矯矯兮,吾将于此巢兮。”等等。這些浪漫清逸的詩歌,為九華山的靈山秀水更添許多宗教文化意蘊。

地理位置

九華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内,西北隔長江與天柱山相望,東南越太平湖與黃山同輝,九華山是安徽“兩山一湖”(黃山、九華山、太平湖)黃金旅遊區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區。風景區面積120平方公裡,保護範圍174平方公裡。中心位置九華街地理坐标為東經117°,北緯30°。

九華山共有99座山峰,以天台、十王、蓮華、天柱等9峰最雄偉。

九華山最高峰十王峰,海拔1344.4米,其次為七賢峰(1337米)、天台峰(1306米〕。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有三十餘座。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安徽省青陽縣。現全年全天開放

氣候特征

九華山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同時具有高山小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13.4℃,年平均降水量2437.5毫米。陰雨天氣多,日照時間比山下短。

九華山春來遲,秋偏早,夏短冬長。而且海拔越高,這種四季變化的規律就越明顯。九華山冬季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為0℃左右,冰凍時間長。

春季,春雨潇潇,雲霧迷漫。雲層一般為90米至400米,如果雲層厚度在1000米左右,在天台就可以看到雲海。九華山無風時間很少。風速大于17米/秒的大風年年都有。

以5月份出現大風最多,年均19.4天。九華山還經常出現規模較小的地方性的山谷風,一年四季,特别是秋、冬兩季。

地質地貌

地質構造

九華山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黃山、九華山、天目山——白際山系)之一,在大地構造上地處揚子準地台的下揚子台坳中部。九華山區的褶皺和斷裂構造都十分發育,岩漿活動也很頻繁。九華山主體是由花崗岩體組成強烈斷隆帶,它的邊緣地區除部分為沉積岩外,大部由花崗閃長岩組成的褶皺斷塊輕度隆起帶。

分布九華山區的地層,主要由古生代寒武紀到志留紀的黑色矽質炭質頁岩、灰綠色頁岩、泥質灰岩、泥質條帶灰岩、灰色厚層灰岩、黃綠色粉砂質頁岩、細砂岩等,它們都經褶皺或斷塊隆起構成九華山外圍的低山、丘陵。九華山區的絕大部分地區由侵入岩體構成,主體部分由燕山期的九華山花崗岩體組成,它沿青陽岩體中心部位侵入,近東西向伸展。岩體接觸面大多數外傾,傾角40-50°,與圍岩接觸發生接解變質,其寬度為數百米。該岩體根據岩石的結構和成分可劃分三個相帶。中心相以粗中粒斑狀二長花崗岩為主;過渡相絕大部分為中粒花崗岩,構成岩體的主體,分布面積最廣;邊緣相不發育,一般寬約數米至500米,以細粒花崗岩為主。主要礦物成分為鉀長石、斜長石,還含少量黑雲母和角閃石等。

九華山花崗岩體形成陡懸式中心峽谷區,九華的奇峰、怪石也多分布于此。青陽岩體分布于九華山的外圍,形成于晚三疊紀的印支運動,岩體本身為九華山岩體侵入破壞而不完整,侵入圍岩為下古生界,接觸面外傾,接觸帶發生明顯變質現象。根據岩石成分和結構,可分三個岩相帶,中心相以二長花崗岩為主;過渡相以中細粒花崗閃長岩為主,占岩體出露面的70%以上,邊緣相以細粒花崗岩為主,寬數十厘米至數十米。主要礦物為斜長石、鉀長石、石英和少量黑雲母及角閃石等。它組成的地貌景觀以低緩的丘陵和低山為主,與九華山花崗岩岩體形成的中山地貌,構成鮮明的對照。

九華山在漫長的地質長河中,屬多旋回構造運動地區。從古生代到中生代早期,九華山與皖南廣大地區一樣,處于穩定的濱海或淺海環境,海水深度不大,地殼稍有升降就顯得海水進退頻繁,但基本上沒有超越海域環境,這一時期的沉積保持着連續性和呈整合接觸關系,沉積岩的總厚度可逾萬米。這一階段沒有顯著的褶皺運動和岩漿活動,但以沉積岩相和厚度的變化,可反映隆起的和凹陷中心的演變。中生代早期(三疊紀中、晚期),地史上發生了印支運動,它對九華山區的影響很大,不僅發生強烈褶皺運動和岩漿活動,而且滄海也随之成為陸地。中生代中、晚期,九華山又受燕山運動幹擾,尤其燕山運動二期對其影響最大,不僅斷塊活動顯著,而且岩漿活動活躍,導緻九華山花崗岩體侵入印支期的青陽岩體之中,發生強烈的穹形斷塊隆起,這樣就奠定了九華山的胚胎。新生代早、晚期,九華山區再度發生顯著的間歇性斷塊運動。尤其喜馬拉雅運動期,九華山發生數度隆起,高度顯著增加,使山地具多層狀結構。覆蓋在九華山花崗岩體上的沉積岩被沖刷殆盡,深處的花崗岩脫穎而出,形成了九華山的雛形。新生代晚期以後,九華山的新構造運動極為活躍,九華山再度急劇隆起,并促使外力作用沿花崗岩的斷裂、節理等薄弱環節加速切割,因此九華山形成了山地錯落、險峰插雲、怪石嵯峨、幽谷深邃的地貌景觀。

地形地貌

九華山原先為伏于地下堅固的岩體,後被肢解成各種的山石奇峰。花崗岩體雖很堅硬,但有裂隙可循,雨水、地面流水沿裂隙沖刷,逐漸把它分解開來。九華山花崗岩體,形成于8000至13500萬年間,是地下深處溫高1000℃以上的溶融岩漿,沿斷裂上升入侵至地面以下3000至4000米處凝固,産生熱脹冷縮效應,即岩漿外部冷卻,内部溫高,脹縮不均,形成岩體中的原生裂隙——節理;岩體形成後,受多次構造運動的影響,形成了水平、垂直和斜交的構造節理;岩體經風化作用過程産生一些次生節理,即片狀節理。

九華山主要節理的組别有近東西向、近南北向、150至330°、60至240°、75至255°和105至280°等數組。加之,岩體又為北北東向中龍山—九華街斷層、鐵家沖斷層、獅形——窯頭斷層、北東向陵陽鎮——嶺上蘇斷層、五溪橋斷層、岔泉嶺斷層切割。九華山花崗體雖很堅硬,但大小岩隙衆多,遍體鱗傷,十分有利于流水沖刷和風化剝蝕作用的進行,巨大山體被離析肢解,形成撐柱淩空的大小石峰、峰上的危崖懸瀑和峰間的深澗幽谷。

九華山的隆起幅度,從核心部位向邊緣逐級下降,外圍山地由硬度較花崗岩為小的花崗閃長岩和沉積岩組成,易被沖刷蝕低。故整個九華山體由衆多高度參差、錯落有緻、大小懸殊的中山、低山和丘陵組成。

中山,位于九華山體的腹地,海拔在1000米以上,如十王峰(1342米)、七賢峰(1337米)、天台峰(1306米)、中峰(1291米)、羅漢峰(1280米)、寶塔峰(1229米)、蓮台峰(1218米)、大古峰(1136米)、上蓮花峰(1048米)等。九華山體的中山多為絕壁危崖環繞,且山巅、坡上多有怪石。探其原因,一方面上升幅度大,受外力切割強烈,特别是地勢高的地帶,霜凍作用顯著,花崗岩被破壞程度遠較低山丘陵為劇;另一方面節理組别多變、疏密不一,沿節理不斷向岩體深處風化剝蝕,就形成了多姿怪石。如天台峰腰的“老鷹扒壁”和峰巅的“一線天”,蓮台峰的“五大盤石”,中峰絕頂的“大鐘”,七賢峰端的七個如人石柱和上蓮花峰巅的“出水芙蓉”等。低山,位于九華山體的東部、北部和西南部,海拔500至1000米,組成物質多變,形态也顯著不同。花崗岩組成的低山,山勢峭拔,多陡坡險壁。如插霄峰(871米)、紗帽峰(907米)、中蓮花峰(937米)、翠峰(738米)、美女尖(590米)等。與花崗岩組成的中山相比,最大的區别是山體小,山頂和山坡分布的怪石,也明顯減少。花崗閃長岩組成的低山,因其岩性軟弱,垂直節理組别少且稀疏,故其外形呈嶺崗狀。個别嶺崗頂部寬度窄仄,兩側坡度陡峻,如化城嶺(428—580米),屬此類型。一般嶺崗都頂寬坡緩,風化覆蓋層厚,如大嶺頭(646—820米)、八都崗(663—720米)、平田崗等。過去登山石級多順嶺沿崗修建。沉積岩——砂岩、頁岩和灰岩等組成的低山,多呈連綿起伏狀态,主要分布在山體的西南部和北部。如南山(816.8米)、白家山(751米)、灰石壁(833米)、峰尖(589米)、雲雙山(565米)等。其中質純、厚層灰岩組成的低山,有幽深的溶洞發育,如九華山南麓的神仙洞、魚龍洞即是。丘陵,主要分布在九華山體的南部和西北部,海拔小于500米,多呈渾圓狀态,起伏度不大,風化覆蓋層厚達數米,遭地表徑流的分割,丘體都很單薄,不像山體具磅礴雄偉之勢。它主要由花崗閃長岩和灰岩、頁岩、砂岩組成,前者組成的丘陵,抗風化剝蝕最弱,高度更顯低下,主要分布在廟前、九華和杜村等地;而由灰岩、頁岩和砂岩成互層狀共同組成的丘陵,主要分布在南陽、沙濟等地。另外,五溪橋和朱備店一帶,也有零星丘陵的分布。

九華山河流受構造或岩性因素的影響,在河流的源頭,偶有山間盆地的發育。前者如九華盆地,處于中龍山—九華街斷層帶,又是印支期花崗閃長岩與燕山期花崗岩的接觸帶,經流水長期作用而形成的侵蝕構造盆地。後者如老常住盆地,位于十王峰和天台峰東南側,因上升幅度較小,相對地勢低,經山坡剝蝕後退和流水沖刷作用而形成。它是黃石溪的源頭之一。

水文特點

水文特征

九華山河溪,屬長江水系一、二級支流的中、上遊段,從山體中心部位呈放射狀向外流出,鑲嵌在山地、丘陵之間。規模最大的為九華河和青通河,它們均為長江一級支流,沿斷層和岩層接觸帶發育。山南以

陵陽河和喇叭河規模最大,均向南彙入太平湖,經青弋江入長江。

九華山地流出的河流河谷縱剖面呈階梯狀,多裂點、陡坎,形成許多蔚為壯觀的飛瀑,如龍池瀑、九子泉、舒姑泉等。河谷橫剖面多呈峽谷和谷中谷狀态,兩岸奇峰夾峙,顯得分外險峻。特别是龍溪(九華河的一段),從龍池到二天門,一連作了五次轉折,常在端點形成碧水深潭,聯貫在一起成晶瑩璀璨的串珠,故有“一水自萦繞,五星相貫聯”之稱。

每年雨季,山水迸瀉,形成飛瀑,瀑布奔騰,沖激成潭,潭溢而又成溪泉。古人有詩贊曰:“一夜風雨過,遍山滿飛龍。”九華山溪流以五溪最為著名,五溪是龍溪、舒溪、瀾溪、漂溪和雙溪的合稱,彙流注入九華河。彙流處為五溪鎮,是出入九華山之門戶,青山映綠水,綠水浮青山,一派江南風光。瀑布以碧桃潭最為著名,被譽為九華山第一大瀑。

流域情況

九華河,起源于九華山分水嶺北側,又稱五溪河、梅埂河。屬長江Ⅰ級支流,跨青陽、貴池兩縣(市)。九華河發源于九華山七賢峰北麓,衆多山峰下的澗水彙成溪水,稱為龍溪,向北流經九華山風景區的闵園、九華街、喬庵、龍池、二聖,至青陽縣廟前鎮,始稱九華河。入江段又稱梅埂河。因龍溪、漂溪、雙溪、舒溪、瀾溪彙入九華河,故又稱五溪河。河道全長39公裡,河床底寬30-60米左右,流域面積206平方公裡。水質純淨,含有多種有益于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九華河的源頭為樹枝狀分布的溪澗,谷床陡峻,雨過則洪。廟前以下,河床逐漸變平緩。正常年徑流量5.41億立方米,最豐水年份可達8.43億立方米,最枯水年份為4.22億立方米。可灌溉農田2.5萬畝。河道洩洪能力312立方米/秒。

九華山的山體基岩為花崗岩和花崗閃長岩,山高坡陡,土壤含砂量大,結構力差,極易引起水土流失,造成河道嚴重淤塞;洪水季節,堤防常被沖潰,形成内澇。為控制水災并有效地利用水源,上遊峽谷處建有多座小型水庫和電站。

青通河,長江I級支流。源于九華山東麓岔家嶺附近的芙蓉溪、九子溪。自南向北流經朱備、蓉城、源橋、粽子店、童埠、新河口至銅陵市境内的大通鎮入長江,全長53公裡。河床寬20-80米,河口寬200米。河水流速在蓉城附近為0.5-1.5米/秒,最大流量為450立米/秒,最高水位為19.40米。上遊河床多礫石、卵石、粗砂;中遊河床彎曲,流勢平緩;下遊湖泊沼澤窪地,流水不暢,淤積嚴重,汛期長江水頂托至青陽縣城蓉城鎮,下遊沿河兩岸水災頻繁。從1971年起,全流域以疏浚河道為主,兼及農田水利建設,修築青(陽)童(埠)公路,發展黃砂生産和滅螺防病等。

喇叭河:起源于九華山分水嶺南側,青陽縣南陽鄉境内。源自天台峰南的黃石溪、清阡溪,經南陽灣,彙東溪、華溪、考坑溪諸水,向東南方向至石台縣六都注入太平湖。全長28公裡,河床寬8-15米,屬山澗溪流河,水位暴漲暴落。正常流量在0.2-0.6立方米/秒。河床陡峻,上遊建有多梯級電站。兩岸發育有石灰岩溶洞,以神仙洞、魚龍洞最為著名。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耕地

九華山風景區範圍内現有耕地面積約1027公頃,人均占有耕地0.03公頃。耕地主要分布在河谷平畈和岡丘地帶。河谷平畈土地較平整連片,質量較好。分布在山沖、岡丘的耕地零散、坡陡、耕層淺,保肥保水性能差,有“碟子田,篩子塘”之說。耕地中水田以水稻為主。旱地以蔬菜、雜糧、油料、經濟作物為主。

園地

九華山周邊園地的面積約262公頃。主要有桑園、茶園和果園。桑園主要分布在東部鄉鎮,茶園主要分布在九

華山周圍。九華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青陽縣境内,以國營林場營造數萬畝風景林、風景用材林為基礎,于1992年七月由林業部批準成立。九華山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17400公頃,其中山場13876公頃,與九華山風景名勝區相互依存,互為依托,以良好的森林生态環境為主體,融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使九華山成為觀光、科考、佛教文化交流、宗教活動、休閑度假等綜合性旅遊勝地。

林地

九華山林地面積約7900公頃。林地主要分布在南部和東北部的中低山丘陵區,全區森林複蓋率為48.5%,林地主要土壤類型為砂礫岩、石灰岩(頁岩發育所形成)。大部分林地土層淺、肥力水平低。主要樹種為落葉、闊葉和針葉常綠類型。

社區用地

九華山風景區居民社會用地約600公頃,人均用地182平方米。周邊農村居民點主要分布在公路沿線,河流兩側,依山傍水而建。山區受地形限制,傍山腳散落而建,有很大随意性。

其它用地

九華山風景區用地還包括交通與工程用地(約800公頃)、水域(約1467公頃)、草地(約320公頃)、未利用土地(約100公頃)。草地主要在酉華、新河等地,表土層淺,封山育林的樹種少,開發為林地十分不易。裸岩地主要分布在筆架山脈及東部的酉華、丁橋等地的石灰岩地區,難以利用。

土壤資源

九華山土壤分為五個土類,即:山地草甸土、棕壤土、褐土、潮土、水稻土。前兩類分布于800-1000米以上地帶,褐土、潮土、水稻土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及平原地區。

高山土層

山地草甸土—分布于海拔1300米左右地形低窪處,氣候冷濕,植被為茂密的灌叢草地,複蓋度達95%。土體

淺薄,厚不足50厘米。土壤質地較強,多為砂粘壤土,砂粒含量達60%,自表層向下遞增。土壤呈酸性反應,有機質含量較高。

棕壤土—分為山地黃棕壤和山地梭性棕壤兩類。山地黃棕壤,在九華山海拔600-1100米有分布。随海拔高度上升,落葉成分增加,植被為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黃山松林,是黃紅壤向棕壤過渡的土壤類型。土壤有着較強烈的腐殖質累積和淋溶作用,并有弱度富鋁化作用。粘土礦物以蒙脫石、伊利石為主,且有少量高嶺石和三水鋁石。土壤呈酸性反應,養分含量較高。

山地梭性棕壤在海拔1000-1300米有分布。植被為山地矮林灌叢,喬木矮小,黃山松稀疏,土壤刻石以棕色為主,上部土層較厚。腐殖質層較厚,30厘米左右,具有固體粒狀結構。土壤呈酸性反應,有機質含量很高。

低山土層。海拔600米以下,為紅壤向黃壤或向棕壤過渡的土壤。土壤有着脫矽富鋁化作用和生物富集作用。成土母質為花崗岩風化物。土壤剖面分異明顯。腐殖質層呈暗棕色,粒狀或核狀結構;澱積層呈黃紅色或黃橙色,塊狀結構。粘土礦物以高嶺石為主,土壤呈酸性反應,表層有機質含量較高。

水利資源

九華山地下水屬于基岩裂隙水類型。補給以大氣降水為主,并多以泉水的形式成為九華山澗溪的源頭。尤其在山間盆地的四周,第一次花崗岩侵入與第二次花崗岩侵入的接觸帶,由于節理裂隙發育,溫泉往往以群帶的形式出露,水溫一般在20℃上下,水質味甘美,可作為飲料上等廉價原料,淺層孔隙水主要分布在青通河、九華河、喇叭河的河谷平原中,地面深6-7米處可見水,水量頗豐。青陽縣城的自來水源就是取青通河的河谷平原中的孔隙水。

植物資源

在全省植被分區中,九華山植被屬安徽南部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的皖南山地丘陵植被區、黃山、九華山植被片,是中國東南地區植物荟萃之地。

九華山土壤條件好,海拔600米以下,主要分布黃紅壤、紅壤性土,600米以上分布暗黃棕壤、黑棕性土,山脊附近有小面積山地草甸土分布,溝谷、盆地有水稻土分布,土壤厚度一般60-70厘米,深處可達1-1.5米,給樹木、花卉、藥材等各類植物生長發育,創造了良好的生存環境。

植被是風景遊賞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植被茂密的地區蘊藏着大量的動植物資源,是自然界重要的生物基因庫。據調查,九華山共有高等(有胚)植物1463種,其中苔藓類126種,蕨類103種,裸子植物19種,被子植物1215種(包括亞種、變種及變型),分屬176科633屬

二級保護

金錢松—九華山中闵園、小天台、甘露寺等均有金錢松的分布,并且多數是胸徑在30厘米以上,最大胸徑達80厘米的大喬木。

銀杏—九華山主要在真如庵、太白書堂等地有數株古銀杏,胸徑一般在1米左右,最大的胸徑達1.5米以上,均為幾百年樹齡。

香果樹—九華山有分布,但數量極少,僅發現在中闵園去拜經台的溝谷邊有一棵胸徑近1米的大樹。中國特有的單種屬瀕危植物。

花榈木—九華街東側可見,但數量極少,一般樹高10-12米,胸徑0.5米左右。

毛紅椿—甘露寺和九華街都可見有,一般樹高12-15米,胸徑60-80厘米。

紫楠木—九華山的紫楠木一般散生在海拔900米以下陰濕山谷中,闵園的龍溪兩側有少數幾棵,樹高8-10米。

鵝掌楸—為古老的孑遺植物,對古植物學和植物系統學有重要科研價值。葉形奇特,為世界著名觀賞綠化樹種。九華山僅在小天台發現有鵝掌楸植株。

杜仲—是中國特有的單屬科、單種屬植物,在研究被子植物系統演化上有重要科學價值。九華山自然分布極少發現,偶見有零星栽培植株。

紅豆樹—分布在天台,蠟燭峰一帶。高大喬木,樹高一般12-17米,樹圍2.5米左右。其果似鮮豔的紅豆,久藏色不變,可做項鍊、手镯等裝飾品。

三級保護

天女花—是第四紀冰川孑遺植物之一。百歲宮附近有3棵,樹高10-12米。胸徑0.4米左右。

短萼黃—為中國著名傳統中藥材。九華山上闵園有小片分布。

明黨參—名貴藥材。九華山外圍丘陵地區有分布。

青檀—為中國特有的單種屬,對研究榆科系統發育有學術價值。九華山外圍偶見。

猬實—為惡冬科落葉灌木,高2~3米。花大而美麗,園林栽培,供觀賞。九華山外圍偶有發現。

凹葉厚樸—對研究東亞和北美植物區系及木蘭科系統分類有科學意義,同時又為中國用材和貴重藥用樹種。葉大濃蔭,花大而美麗,亦為庭園觀賞樹及行道樹。九華山小天台、真如庵附近及中闵園發現有栽培或分布植株。

黃山木蘭—花果甚美,是城鎮園林優良觀賞綠化樹種。九華山分布極少。

安徽保護

三尖杉—零散分布在小天台、中闵園、甘露寺等處,但數量極少。因三尖杉對某些癌症有療效而名揚天下,尤其含高三尖杉酯堿,對血癌和淋巴肉瘤有顯着療效。

玉蘭—九華山有分布,但極少見,僅在中闵園蓮花庵附近發現有5株胸徑達50厘米以上的大樹。

名貴樹種

青錢柳—分布于九華山小天台、九華街、甘露寺等地,多數為胸徑50厘米以上,最大胸徑達100厘米的高大喬木。它與“娃娃魚”(實為東方蝾螈)、“叮當鳥”并稱九華山“三寶”。

黃山松—分布于九華山海撥800米以上的闵園、天台、拜金台、真如庵等多處,因樹形千姿百态,為著名的天然風景樹種。九華山著名的黃山松有“鳳凰松”、“黑虎松”等。

青栲—分布在九華山小天台、甘露寺、九華街肉身殿附近等處,有數株胸徑在1米左右的大樹,樹冠美麗,值得保護。

黑殼楠—九華山有極少量分布,僅發現在甘露寺旁發現兩株胸徑約70厘米的大樹。

楓香—在九華山分布廣泛,但僅有甘露寺、九華寺、小天台等處發現胸徑在1米以上的大樹,最大胸徑達1.5米。

三角楓—九華山分布廣泛,但僅在九華街闵公墓附近發現個别胸徑達1米的大樹。

紫樹—九華山有極少量分布,僅在小天台和九華街大悲樓後發現兩株胸徑在70厘米以上的大樹。

檫木—名貴樹種。九華街至天台均有分布。是中國特有的珍貴樹種之一。

藥用植物:明黨參、鼠曲草、藿香、通泉草、丹參、益母草、

五味子、華東驢蹄草、鵝掌草等1000多種,其中華東驢蹄草為九華山特有珍稀草藥。

觀賞花卉:杜鵑、安徽杜鵑、四照花、圓錐繡球、秋牡丹、木蓮、山梅花、獨蒜蘭、九節菖蒲等100多種,其中安徽杜鵑、秋牡丹、山梅花等分布在九華山海拔800米以上。

菌類:分為低等真菌類和高等真菌兩大類。類高等真菌類主要有蟲草、羊肚菌、黃金銀耳、毛木耳、木耳、磨菇、香菇等。

動物資源

九華山山高林密,利于野生動物繁衍、栖息,據調查統計,已知動物有253種,其中兩栖類13種,爬行類24種,鳥類168種,獸類48種,分屬28目69科。

列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梅花鹿、黑麂、白頸長尾雉、雲豹、金錢豹等;國家二類保護動物共二類8種,主要有猕猴、短尾猴、穿山甲、小靈貓、蘇門羚、大鲵等;國家三類保護動物共三類6種。

主要景點

聖山緣起

九華山開辟為大願地藏王菩薩道場,成為一千多年來僧侶及大衆的朝聖地,緣起于新羅國僧人“金地藏”的修道故事。

新羅國(位于朝鮮半島南端)王族金喬覺(696—794年),24歲時削發為僧,于唐玄宗開元年間來華求法,經南陵等地登上九華,于山深無人僻靜處,擇一岩洞栖居修行。當時九華山為青陽縣闵員外屬地,金喬覺向闵氏乞一袈裟地,幾畝或數頃都不在話下,何況隻是區區一袈裟地,闵氏自然不暇思索、慷慨應允,此時隻見金喬覺袈裟輕輕一抖,不料展衣後竟遍複九座山峰。這使闵員外既十分詫異,又大開眼界、歎未曾有,由靜而驚,由驚而喜,心悅誠服地将整座山獻給“菩薩”,并為持戒精嚴、艱苦修行的高僧修建廟宇,唐至德二年(757年)寺院建成,金大師有了修行道場和收徒弘法的條件。金喬覺由此威名遠揚,許多善男信女慕名前來禮拜供養。

連新羅國僧衆聞說後,也相率渡海來華随侍。闵員外先讓其子拜高僧為師,遂後自己亦欣然皈依、精進修行。至今九華山聖殿中地藏像左右的随侍者,即為闵氏父子。

金喬覺駐錫九華,苦心修煉數十載,唐貞元十年(794年),于九十九歲高齡,跏趺示寂。其肉身置函中經三年,仍“顔色如生,兜羅手軟,羅節有聲,如撼金鎖”。根據金喬老的行持及衆多迹象,僧衆認定他即地藏菩薩化身,遂建石塔将肉身供奉其中,并尊稱他為“金地藏”菩薩。九華山遂成為地藏菩薩道場,由此名聲遠播、譽滿華夏乃至全球,逐漸形成與五台山文殊、峨眉山普賢、普陀山觀音并稱的地藏應化聖地。

九華山有三座肉身殿,分别在神光嶺、百歲宮、雙溪寺。神光嶺肉身殿是安置金地藏肉身的地方,亦稱“地藏塔”。

曆經唐、宋、元各個時期的興衰更叠,九華山佛教至明初獲得顯着的發展,清代達到鼎盛時期,有寺廟300餘座,僧尼4000多人,“香火之盛甲天下”。今存寺廟90餘座(其中9座列為全國重點寺院,30座列為省級重點寺院),有僧尼近600人,自唐代至今,九華山自然形成的僧人肉身達15尊,現可供觀瞻的有5尊,其中一尊仁義師太肉身是當今世界上惟一的比丘尼肉身,佛像6300餘尊,藏曆代經籍、法器等文物2000餘件。

真身寶殿

明萬曆年間,朝廷賜銀重修地藏塔殿,賜額“護國肉身寶塔”。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修殿宇。鹹豐七年(1857)大部分殿宇遭兵焚毀。光緒十二年(1886)肉身塔大規模重修,移殿門正南向,門額懸挂“東南第一山”橫匾。1914年殿宇重修。1917年,北洋軍閥政府總統黎元洪,書贈“地藏大願”匾額。1955年和1981年又經兩次重修。建築面積為705平方米。肉身寶殿,俗稱“肉身殿”,又稱“肉身塔”,坐落在九華山神光嶺(老爺頂)上,為佛教徒朝谒九華聖地的主要場院所,這裡因主供地藏菩薩,故與一般佛寺不同。因地藏為幽冥教主,佛門大菩薩,故地位在閻王之上。這裡的地藏像與衆不同,身軀高大,骨瘦如柴,是其苦修生活的真實寫照,這在地藏造像中可謂獨一無二。

肉身殿是典型的宮殿建築,殿高15米,門朝西南,紅牆森嚴,巍峨雄壯。入殿須登八十一級台階。站在台階之下,舉目仰望,可見南門廳上兩塊匾額。上額書“肉身寶殿”,下額書“東南第一山”。塔東側有明刻石碑《地藏聖迹碑記》,為明萬曆年間劉光複所撰寫。與塔基相平處橫一巨石,似人工洞頂,南面镌刻“磐石常安”橫幅;北面雕着“神光異彩”四字。

大殿四周回廊上方雕梁畫棟,仙鶴、麋鹿等珍禽異獸,牡丹、靈芝諸鮮花奇草,栩栩如生、鮮豔奪目。回廊有石柱20根,南北檐下石柱上均刻有楹聯,北邊是:“誓度群生離苦趣,願放慈光轉法輪”。南邊兩副,一副題着:“心同佛定香火直,目極天高海月升”;另一副是:“福被人物無窮盡,慧同日月常瞻依”。兩副對聯的首字連讀是“心目福慧”,表示“心中目前”不離地藏、終能修到“福慧”圓滿。

此殿莊嚴雄偉,是塔殿式建築,上蓋鐵瓦,四角有宮殿式翹檐。殿宇面闊三間,進深16米,地面平鋪漢白玉石。中央為1.8米高的漢白玉塔基,上矗七層八面木質寶塔一座,高17米。塔的每層八面皆有佛龛,每龛均供奉地藏金色坐像,共大小不等五十六尊,塑造于清光緒十二年(1886)。木塔外為漢白玉神台,上有雙手捧圭的十殿閻羅立像,朝奉着“幽冥教主”地藏菩薩。塔基四角有回柱頂梁,塔内是供奉金地藏肉身的三級石塔。塔前懸着镂空八角琉璃燈,終年不分晝夜燈火長明。

九華街

這裡海拔600多米,是九華山的中心,主要寺廟也集中在這裡,因此有“蓮花佛國”之稱。這裡實際上是一個山鎮,除了廟宇外,還有學校、旅店、商店、農舍,遊人可在這裡住宿,并以此為起點,遊覽山上的名勝。九華街上的化城寺,是九華山曆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築依山勢布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築設計藝術。從九華街往東走不遠,有一建在懸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歲宮”,其匾額上書有“欽賜百歲宮,護國萬年寺”十個金字。據說,在明朝萬曆年間,有個叫無瑕的和尚,26歲來到九華山,在一個人迹罕至的山洞裡苦修了100年。死後3年,人們才在洞中發現他的肉身。

山上和尚認為他是活佛轉世,遂将屍體裝金供奉。明崇祯皇帝知道後封他為“應身菩薩”。于是供奉他的小廟香火日旺,寺廟擴展,成為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遊人可以在寺裡的肉身殿看到這具頭戴僧帽,身披紅色袈裟,端坐蓮台之上的無瑕和尚的裝金肉身。

圓通寺

圓通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九華山風景區(青陽縣城向西南六公裡處),“蓮花峰”東邊山腰的平頂上,系地藏王菩薩金喬覺東渡入唐,卓錫九華一袈裟之地,屬九華山佛教協會九十九座開放寺廟之一。圓通寺始建于明朝初期年間,曆史悠久,據傳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戰亂時期,來九華山後山,帶領将軍察看地形,見山勢峭拔,四季煙雲飄渺,每逢秋高氣爽,晨霧缭繞,紅葉滿山,群巒疊翠,環境優雅,宛如世外桃源,常有“蓮峰雲海”美景顯靈,實為修道參禅,修身養心的寶地,遂在此建廟供佛。

化城寺

化城寺四周環山如城,是九華山的開山主寺,曆史最悠久又是地藏菩薩道場,是九華的“總叢林”。位于九華街,坐落在芙蓉山下。迎面是一座圓形廣場,廣場中間有一個月牙形的蓮池,名月牙池,傳說為當年地藏放生池。

九華河

靈山九華山;聖水九華河。九華河漂流旅遊景區位于九華山風景名勝區的主入口處,上接九華山大佛像景區,下連九華山風景區山門牌坊,(廟前六泉口至五溪望華寺,全長四公裡)是進入九華山主景區的必經之地。金喬覺當年即是由此溯九華河而上,卓錫九華的。

蓮花峰

蓮花峰位于九華山北部,海拔937米。主峰兀立,峰頂削尖,萬瓣疊嵌,氣勢峭拔。遠眺石骨花胎,如含苞待放的蓮花。

主要景點有喬覺禅林、神仙叨酒、雲門峰等。

十王峰

九華山最高峰,海拔1344.4米,其次為七賢峰(1337米)、天台峰(1306米〕。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有三十餘座,雲海翻騰,各展雄姿,氣象萬幹。

九華山山水風景最着者,舊志載有九華十景:天台曉日、化城晚鐘、東崖晏坐、天柱仙蹤、桃岩瀑布、蓮峰雲海、平崗積雪、舒潭印月、九子泉聲、五溪山色。此外,還有龍池飛瀑、闵園竹海、甘露靈秀、摩空梵宮、花台錦簇、獅子峰林、青溝探幽、魚龍洞府、鳳凰古松等名勝。

天台

九華勝景在天台。天台峰是九華山的主峰,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于沒來”的說法。從九華街上天台,約15裡山路,沿路經過很多風景點。當你氣喘籲籲,到達天台正頂,眼前的景色,将使你胸襟開闊,疲勞頓消。四周群山匍伏,遠望九華街,隻有巴掌那麼大了。極目遠眺,天地渾然一體,長江如練隐隐可見。清冽的山風送來陣陣松濤、使人陶醉。周圍的岩石,奇形怪狀,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間”三字。此時此刻,真使人有身臨蓬萊仙境之感。在天台上看日出,據說其瑰麗景色不亞于在泰山日觀峰看日出。因此“天台曉日”被列為“九華十景”之一。

九華山陵園

九華山陵園距九華山主景區六公裡,規劃占地500畝,一直堅持以文明殡葬為主題,走特色景區路線、打造一流的生态陵園為目标來發展陵園。

大願文化園

九華山大願文化園是九華山打造世界一流旅遊勝地和國際重要佛教道場的标志性工程—99米地藏王菩薩露天大銅像,地藏聖像突出了五個世界之最,一是地藏聖像為世界最高;二是采用世界最大漢白玉蓮花;三是選用世界室外最大琉璃牆;四是佛光池為世界最大,直徑為99米,深度隻有20厘米,池底全部鋪以金色馬賽克的佛光池堪稱世界第一。

九華山白雲禅林

白雲禅林位居九華山蓮花佛國西部的鳳雲山中,茂林修竹,風光秀麗,環境幽雅。鳳翥朝東,其西低凹,每遇氣候變化,山凹白霧翻騰,繼而彌漫九華,所謂“白雲深處有奇觀”,即指于此。據《福地考》載,漢有窦子明者,在此修煉,功成,飛生成仙;又載,晉葛洪煉丹,亦成于此。原名“白雲觀”,漢代以前這裡便是有名的道教道場,唐貞元十年因韓國高僧金喬覺圓寂,感應強烈,山石崩摧,靈異遍九華,徒弟遵金喬覺為地藏王菩薩之化示,故白雲改稱白雲禅林,香火隆盛。佛有高僧,道有飛仙,可謂人傑地靈。

平坦禅寺

九華山平坦禅寺坐落于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華山境内,于明代鹹化年間(1465年-1487年)由開山僧顯玉建。清鹹豐年間(1851年-1861年)被毀後由開通募修。當時寺院規模宏大,常住僧人百餘人,寺院鐘鼓常鳴,香火鼎盛時期建有山門殿,放生池,地藏殿,僧寮房寺,建國後由僧宏勝,唯定住持。九華山平坦禅寺建成後将成為十方淨土專修道場,供四衆弟子研究佛法、弘揚佛法、修身養性、臨終助念、持名念佛之活動中心。

主要山峰

天柱峰

天柱峰位于青峭灣西北,海拔1004米。清代《九華山志》載:“天柱峰聳拔千仞,如柱倚天,此華東(指九華山東部)第一峰也。”周邊群峰環拱,南側有峰名”響石崂”,據說每當雨天即發出奇妙的響聲;西臨雙峰;南對大古峰;東北為翠峰滴翠;西北屏立五老峰;西南為列仙峰,峰頂多人形奇石。

蓮台峰

蓮台峰位于羅漢墩東北,海拔1218米。五大磐石高疊成峰,峰腰懸石錯列,架空成洞,洞空曠,有”四門”可以進入。曾有僧人栖居,大廳、禅堂可容百人。

芙蓉峰

芙蓉峰又名華山西峰,蓮花峰,海拔900米,芙蓉峰北起九華之首,上、中、下三座蓮花峰,連綿拔起,石色青紫,狀如蓮花。清人汪管詩雲:“群峰可自五丁開,剖就芙蓉可亂栽。常怪九華山上客,紛紛不為看山來。”

插霄峰

插霄峰即東崖,又名東峰,海拔817米,九華山名峰之一。該峰峻峭高聳,兩側懸崖孤削,橫截九華街東。花潭澗和龍溪夾峰奔流,彙于龍池。西南為化城盆地,東北為闵園峽谷。每當雲霧從龍池湧起,觸該峰則分成兩股雲團分别湧向九華街和闵園谷地。

十王峰

十王峰位于天台峰南側,海拔1342米,為九華山第一高峰,由花崗岩構成。峰上植被繁茂,有杉木林、黃山松,并有珍稀動物猕猴、穿山甲、鷹嘴龜、娃娃魚等。

天台峰

天台峰又名”天台正頂”,海拔1306米,九華山第三高峰。峰頂有天台禅寺,東南有一山脊,由裸露的花崗岩構成,呈黛色。傳說金地藏當年向闵公借地,在該峰一展袈裟,袈裟随風飄飛,竟遍覆九十九峰。

羅漢峰

羅漢峰位于天台峰西北,海拔1280米。由于組成其山體的花崗岩十分密緻、堅硬,抗風化、流水沖蝕能力強,故形成渾圓頂狀的山峰。峰西有羅漢墩,是山脊上展開的一大片空曠地,遺有古廟基。

九華山特産

九華佛茶

九華佛茶乃九華山名優特産之一,這裡的茶場海拔高度近千米,群峰相擁,松竹成林,飛泉潤谷,芳草吐香。

黃精

黃精。在九華山普遍生長,是多年生的百合科草本植物,又名“雞頭參”、“老虎姜”。經過九蒸九曬,成品内赤外黃,味甘甜,素稱“九制黃精”,常食能延年益壽

葛粉

九華山野生植物葛藤,根部富含澱粉,榨洗出白粉即為“葛粉”,其性涼、味甘,潔白如玉,清涼爽口,是夏季消暑的天然綠色食品。食法一般是先用少許涼水将葛粉拌勻後,再沖入開水即成,亦可以制成圓子、粉條等配菜烹饪。常食葛粉能清心明目,消火健身。為上等旅遊保健食品。

竹筍

俗名“竹萌”、“芽芽”。九華山盛産毛竹和元竹,冬春筍芽出土,山農将部分不易成竹的筍芽采回,加工成筍幹、筍尖、筍衣或筍片。竹筍味鮮可口,曆來為九華山名特産。今九華街大小商店銷售給旅遊者的竹筍制品不僅品種多且數量大,極受歡迎。

竹編工藝

九華山盛産毛竹,質地優良,為竹制品生産和加工提供有充分的條件。傳統的竹制品有竹椅、竹床、竹筷、竹碗、竹筆筒等,制作精細,常镌刻寺院、山峰、奇石等圖案,久負盛名。香客、遊人常選購作紀念品或饋贈禮品。

冰姜

主要原料是生姜的白糖,經過9道工序制成,是人們喜愛的佐茗食品,九華山一些商店和農戶均有出售。

石耳

多年生植物,是一種真菌和藻的複合有機體。分布在高山懸崖上,俗稱“地皮”。陰雨天像菇,故當地人又稱“地菇”。性“甘平無毒”,“能明目益精”,是高級綠色食品,産量不多,供不應求。

交通信息

池州到九華山路線:在池州客運中心站坐池青九公交到柯村,然後在九華山汽車站買上山的公交票;

九華山的交通十分便利,處在南京、上海、杭州、武漢、合肥、黃山等城市之間,甯波到九華山自駕路線:全程高速路共599.8公裡,從甯波出發—杭甬高速往杭州方向—杭州繞城高速—杭甯高速往南京方向—長興出入口往安徽方向—廣德高速—宣廣高速—宣城市—宣蕪高速—沿江高速—銅陵市—合銅黃高速—青陽出入口下—直達九華山風景區。

乘火車可直達池州站的城市:

T7606/T7607上海-東至(上海、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南京、馬鞍山、蕪湖、銅陵)

K8553阜陽-池州(阜陽、淮南、合肥、巢湖、蕪湖、銅陵)

K1220/K1217甯波-南昌(甯波、餘姚、上虞、紹興、杭州、德清西、長興南、廣德縣、宣城、蕪湖、銅陵)

K878/K875煙台-九江(煙台、海陽、萊陽、藍村、膠州、濰坊、淄博、濟南、泰山、磁窯、兖州、鄒城、滕州、棗莊西、徐州、宿州、蚌埠、明光、滁州北、南京、馬鞍山、蕪湖、銅陵)

K1192南甯-南京(南甯、黎塘、來賓、柳州、桂林、全州、東安、永州、邵陽、婁底、湘潭、株州、萍鄉、新餘、樟樹、豐城、向塘、南昌、九江、湖口、彭澤)

南昌、九江、湖口縣、彭澤縣、東至縣

九華山機場已于2013年7月29日通盤,此後開辟了至北京、上海、成都、青島、廈門、深圳、廣州的航線。

曆代題詠

九華山歌(并序)劉禹錫九華山在池州青陽縣西南20公裡處。九峰競秀,神采奇異。昔餘仰太華,以為此外無奇;愛女幾荊山,以為此外無秀。及今見九華,始悔前言之易也。惜其地偏且遠,不為世所稱,故歌以大之。奇峰一見驚魂魄,意想洪爐始開辟。疑是九龍夭矯欲攀天,忽逢霹靂一聲化為石。不然何至今,悠悠億萬年,氣勢不死如騰仙。雲含幽兮月添冷,日凝晖兮江漾影。結根不得要路津,迥秀長在無人境。軒皇封禅登雲亭,大禹會計臨東溟。乘累不來廣樂絕,獨與猿鳥愁青熒。君不見敬亭之山廣索漠,兀如斷岸無棱角。

宣城謝守一首詩,遂使聲名齊五嶽。九華山,九華山,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借甚乎人間!送童子下山釋地藏(金喬覺)空門寂寞汝思家,禮别雲房下九華。愛向竹欄騎竹馬,懶于金地聚金沙。瓶添澗底休拈月,缽洗池中罷弄花。好去不須頻下淚,老僧相伴有煙霞。滕學士九華山書堂梅堯臣處山方畏淺,曾慕結深廬。要與雲峰近,甯将野客疏。澗苗來入俎,林鳥或窺書。何時輕茲樂,而從出塞車。郡樓望九華杜牧淩空瘦骨寒如削,照水清光翠且重。卻憶谪仙詩格俊,解吟秀出九芙蓉。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并序李白等青陽縣南有九子山,山高數千丈,上有九峰如蓮花。

按圖征名,無所依據,太史公南遊略而不書。事絕古老之口,複缺名賢之紀,雖靈仙往複,而賦詠罕聞。予乃削其舊号,加以九華之目。時訪道江漢,憩于夏侯回之堂,開檐岸帻,坐眺松雪,因與二三子聯句,傳之将來。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李白)層标遏遲日,半壁明朝霞。(高霁)積雪曜陰壑,飛流贲陽崖。(韋權輿)青瑩玉樹色,缥缈羽人家。(李白)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李白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挂綠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揮手,誰人可相從?君為東道主,于此卧雲松。宿化城寺閣王安石白雲如驅羊,滿谷不可量。散作兜羅錦,中藏寶月光。山窗夜閑靜,時聞葉鳴廊。僧房杳清寐,佛爐篆餘香。吟猿遞空壁,宿鳥驚飛霜。起坐四面顧,芙蓉蔚蒼蒼。人生始得飽,豈必二頃糧。金地黃粒米,當味齋廚香。

所獲榮譽

2009年,九華山獲評為國家地質公園

2019年4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公告,批準九華山為世界地質公園

2020年4月,入選“2020中國避暑名山榜”

上一篇:黃花城水長城

下一篇:東方普羅旺斯薰衣草莊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