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東一号

丹東一号

中日甲午海戰沉沒戰艦
2014年,考古人員在丹東黃海海域發現一艘體量在1600噸左右的沉船。初步探明,為中日甲午海戰沉沒戰艦,該戰艦被命名為“丹東一号”。直到2015年9月底,“丹東一号”經确認為中日甲午海戰沉沒的戰艦“緻遠艦”。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别名:
  • 名稱:丹東一号
  • 英文名:Chinese cruiser Zhiyuan
  • 國家:中國
  • 建造:1885年10月20日
  • 下水時間:1886年9月29日
  • 服役時間:1887年7月23日

内容

該項水下考古工作曆經檔案研究、物探搜尋、沉艦定位、探摸試掘、身份判别、保存狀況确認、回填并實施初步保護措施等階段,确認“丹東一号”沉艦(緻遠艦)殘長約61米,最寬處11.5米,艦體保存的高度約2.5米(推測原來高度在8米左右),由于海戰創傷和後期破壞,艦體損毀嚴重,但仍可确認艦體的水密艙室、鍋爐艙、穹甲闆等部位。

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副研究員、“丹東一号”沉艦考古調查領隊周春水說,出水的200餘件文物多為船體構件、船員生活用品及武器配件。重要的出水文物有“緻遠”刻銘餐盤、穹甲、方形舷窗、魚雷引信、水煙袋、57毫米哈乞開司炮的肩托、緻遠艦大副陳金揆所用單筒望遠鏡等。其中,帶“緻遠”刻銘餐盤以及刻有緻遠艦大副陳金揆名号的單筒望遠鏡尤為珍貴。

陳金揆單筒望遠鏡保存基本完好,僅中部被擠壓破碎,包括三個目鏡片、一個物鏡片。望遠鏡全長50厘米,物鏡長7厘米。物鏡上刻有英文花體字,初步辨識為“Chin Kin kuai”,是緻遠艦大副陳金揆的英文名字。他在緻遠艦上官職僅次于艦長鄧世昌,作為留美幼童曾就讀于麻省新罕布什爾州菲利普艾克瑟特中學。

為避免海水對鐵質艦體的侵蝕,水下考古隊對緻遠艦采取了犧牲陽極的保護措施,也就是在艦體加貼鋅塊,通過定期更換,減緩海水的侵蝕。這是中國水下考古作業中的一項創新。

曆史沿革

1894年9月17号,中日雙方海軍主力在黃海北部海域爆發海戰,亦稱中日甲午海戰,大東溝海戰。此役,北洋水師失利,共損失五艘戰艦。日本聯合艦隊多艘戰艦雖受重創,但未沉一艦。黃海海戰中,緻遠艦激戰五小時彈盡且受重創後,管帶鄧世昌欲沖撞日艦吉野與之同歸于盡,但被日艦擊沉,600餘名将士犧牲。

重見天日

2014年是甲午戰争120年。央視9月30日報道:考古人員在丹東黃海海域發現一艘體量在1600噸左右的沉船。該海域正是曆史上著名的甲午海戰的交戰區,考古隊認為,該船是中日甲午海戰沉沒的戰艦,暫被命名為“丹東一号”。北洋艦隊有四艘戰艦都沉沒在交戰區,他們是緻遠、經遠、超勇和揚威艦。其中,經遠艦海底照片于今年9月曝光。

暫定命名

記者從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産保護中心獲息,考古人員在丹東黃海海域發現一艘體量在1600噸左右的沉船,經過初步探明,考古隊認為,該船是中日甲午海戰沉沒的戰艦,目前該戰艦暫被命名為“丹東一号”。

重大發現

戰艦全部深深的陷在泥沙裡,隻有零星的鐵甲邊緣和碎片微微突起于泥沙之上,還都附着着大量的海底生物和魚網。

“丹東一号”水下考古重點調查領隊周春水說,目前判斷來講,它受到外界因素損傷很嚴重,這個損傷是來自于很多原因,可能當時就被炸彈炸了,或者說鍋爐爆炸,以及近現代人們的捕網,把它(碎片)撈起來。它表面看——抽沙之後大概一米左右——下面很淩亂的一些鋼闆,一些木闆都是碎在下面的,都比較淩亂。

“丹東一号”水下考古重點調查隊員黎飛豔介紹,這個船應該是燒過很厲害,我在下面拍照的時候,這些應該都是炭粒。艦艇鐵炮被炸開。黎飛豔介紹,炮筒已不完整,兩頭應該都斷了,那一面好像也有點缺失,但是它是明顯地看出外形應該是一個炮的炮筒,大概4公分厚。

在這我們很幸運的找到了幾個能說明問題的東西,一個就是找到一門炮,還有一些彈藥的東西,包括一個子彈,而且還包括艦體,因為它是一直延續過去,我們經過搜索發現,它是一個至少從這到這是50米。寬度是10米,長寬比已經至少達到5,這麼一個修長的一個艦體、長寬比,它肯定是屬于戰艦之類的東西。周春水表示,不管它是屬于哪個艦,它的意義都是很重大的。

身份确認

據央視新聞報道,國家考古人員去年在丹東黃海海域發現的丹東一号沉沒戰艦被确認為清朝北洋艦隊的“緻遠”艦。

上一篇:斯派修姆光線

下一篇:世界洪門總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