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漢語漢字
呂,lǚ,象形字,是脊的本字,本為兩個脊骨相連的形狀。呂為名詞,也可作為姓氏,有衆多源流;地名,通假字,象形字。也為中國古代中的音律的總稱。
  • 中文名:呂
  • 拼音:lǚ
  • 部首:口
  • 倉颉:RR
  • 鄭碼:JNJ
  • 筆畫:6
  • 部首筆劃:3
  • 四角号碼:60600
  • 詞性:名詞
  • 統一漢字:U 5415
  • 結構:上下
  • 造字法:會意
  • 五筆86:KKF
  • 筆順編号:251251
  • 筆順讀寫:豎折橫豎折橫
  • 注音:ㄌㄩ
  • 部外筆畫:3
  • 五筆98:KKF
  • Unicode:CJK

現代釋義

基本釋義

中國古代音樂十二律中的陰律,有六種,總稱“六呂”。

姓。

詳細釋義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脊骨形,是“膂”的本字。本義:脊梁骨)

同本義。“膂”的古字〖backbone〗

呂,脊骨也。象形。——《說文》

氏曰有呂。——《國語·周語下》。注:“呂之為言膂也。”

尻髋脊膂腰背呂。——《急就篇》。顔師古注:“呂,脊骨也。”

我國古代音樂,十二律中的陰律,有六種,總稱六呂〖bamboopitch-pipesusedinancientchina〗。如:呂律(我國古代以管的長短來确定音的不同高度。從低音管算起,成奇數的六個管稱“律”,成偶數的六個管稱“呂”,總稱“六呂”、“六律”,簡稱“律呂”)

通“旅”。客舍〖inn〗

自今以來,叚門逆呂,贅婿後父,勿令為戶,勿鼠田宇。——睡虎地秦墓竹簡《為吏之道》

古國名〖Lǚstate〗。故地在今河南省南陽西。周時賜姓姜。春秋初年為楚所滅

呂縣〖Lǚcounty〗。春秋宋邑。在今江蘇省銅山縣東南

呂州〖Lǚprefecture〗。春秋晉邑。在今山西省霍縣西南

姓。如:呂仙(呂洞賓);呂望(周朝開國功臣姜子牙)

呂不韋

LǚBùwéi

〖LuBuwei——theprimeministerofQinStateinWarringStatesPeriod(?-235B.C.)〗(?—前235),戰國時衛國濮陽(現在河南濮陽西南)人,原為陽翟(韓國都城,現在河南禹縣)大商人,曾為秦國的相國

呂洞賓

LǚDòngbīn

〖LuDongbin——afamousTaoistpriestinTangDynasty〗相傳是唐末進士,後來修道成仙,稱為呂純陽。呂洞賓、李鐵拐和何仙姑是傳說中八仙裡的三個

呂劇

lǚjù

〖Lüopera〗中國山東省的地方戲

呂宋

Lǚsòng

〖Luzon〗菲律賓群島中最大和最重要的島

呂宋煙

lǚsòngyān

〖cigar〗雪茄煙,因菲律賓呂宋島所産的質量好而得名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醜集上】【口部】呂

《唐韻》力舉切《集韻》《韻會》《正韻》兩舉切,音旅。《說文》脊骨也,象形。昔太嶽為禹心呂之臣,故封呂侯。《書·呂》惟呂命。《傳》言呂侯見命為卿。《鄭語》南有荊蠻申呂。《注》申呂,姜姓。《後漢·郡國志》汝南郡新蔡有大呂亭。《注》故呂侯國。

又《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周呂侯,以呂後兄初起,以客從入漢為侯。《注》周及呂皆國名。濟隂有呂都縣。見《前漢·地理志》。

又縣名,屬楚國。亦見《前漢·地理志》。

又姓。《廣韻》太嶽封呂侯,後因為氏。

又六呂,隂律也。《周禮·春官·大司樂》奏黃鐘,歌大呂,奏姑洗,歌南呂,奏夷則,歌小呂。《注》小呂一名中呂。

又《大師》隂聲,大呂應鐘,南呂函鐘,小呂夾鐘。《前漢·律曆志》隂六為呂,呂以旅陽宣氣。

又大呂,旅也,言隂大旅助黃鐘宣氣,而牙物也。

又鐘名。《戰國策》大呂于元英,故鼎反乎磨室。《注》大呂,齊鐘名。《晏子·谏篇》景公泰呂成。《史記·平原君傳》使趙重于九鼎大呂。《注》正義曰:大呂,周廟大鐘。

又《揚子·方言》矤呂,長也,東齊曰矤,宋魯曰呂。

又《逸周書》擊之以輕呂。《注》劒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