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資排行榜

中國工資排行榜

各省、各行業發展水平參考指數
國家統計局采用分層、多階段、與人口規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樣方法,在全國31個省(區、市)的1800個縣(市、區)随機抽選16萬個居民家庭作為調查戶,采集數據。數據采集完成後,市縣級調查隊使用統一的方法和數據處理程序,對原始調查資料進行編碼、審核、錄入,然後将分戶基礎數據直接傳輸至國家統計局進行統一彙總計算,得到的關于全國各省、各行業的發展水平指數。
  • 中文名:中國工資排行榜
  • 外文名:
  • 别名:
  • 會議名稱:中國發展指數學術研讨暨發布會
  • 會議時間:2010年12月28日下午
  • 會議地點:中國人民大學
  • 相關分析:金融業工資增速遠比GDP跑得快

詳情

全國平均工資2018

北京市:9227

天津市:5729

河北省:4511

山西省:3299

内蒙古自治區:4538

遼甯省:4654

吉林省:4930

黑龍江省:4981

上海市:8664

江蘇省:4862

浙江省:5306

安徽省:4294

福建省:4664n

江西省:3787

山東省:4880

河南省:4382

湖北省:4486

湖南省:4025

廣東省:4670

廣西壯族自治區:3826

重慶市:6181

四川省:5150

貴州省:4041

雲南省:4962

西藏自治區:5550n

陝西省:5034

甘肅省:5312

青海省:5290

甯夏回族自治區:5264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5524

特點

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呈現出行業收入差距反彈、城市内部分配不公占主導、初次分配不公是源泉等新特點。

數額:金融業取代IT業引領高收入人群

在“收入差距拉大的新因素研究”報告中指出,行業間收入分配開始向科技含量高的行業和新興行業傾斜。在2006年之前基本上是IT行業引領了整個高收入人群,但2006年以後是金融業引領了整個的變化過程。

來自國家統計數據庫的數據顯示,2006年全國金融業平均年工資為39280元,低于IT業的44763元,而到了2007年,金融業以49435元位居各行業收入榜首,超過了IT行業的49225元。

與金融業、IT業一路遙遙領先不同,水利、環境、公共設施、居民服務等公共服務行業職工收入始終處于低位。

與此同時,北京各行業的工資分配也大體如此,不過比全國數據明顯高出一截。

相關分析

增速:金融業工資增速遠比GDP跑得快金融行業由于其壟斷性和資本密集型的特點,在2003年到2009年間,其工資增長率遠遠超過GDP的增速。同時,2008年、2009年整個金融行業裡面的工資水平沒有出現波動,而是直線上漲,劉元春認為這種現象是值得高度關注的。

通過查閱國家統計數據庫數據發現,2005年,住宿餐飲、公共設施管理等從業者的年工資不到1.5萬元,而當年收入最高的IT行業已經達到了4萬元。到2009年,這兩大類從業者的年平均工資達到21193元和24551元,比4年前增加了約五成,而收入最高的變成了金融從業者,該行業的年均收入已達70265元,比2005年的32228元增加了一倍還多。報告指出,行業收入差距自2008年以來有所反彈,行業收入最高與最低之間的比值,從金融危機之後有所下滑,但是行業收入最高與平均收入之間的差額是直線上漲的。

專家建議

劉元春上午接受法晚記者采訪時表示,金融行業的壟斷性、資本密集、利率管制等因素,保證這一行業旱澇保收。利潤總量高,績效工資也會相應增長,行業工資收入增長就較快。

劉元春表示,對行業差距影響較大的一種因素就是壟斷,特别是行政性的壟斷;制造業收入始終處于低位且增長緩慢,表明目前生産效率提高與收入增長之間存在着不平等問題,分配機制存在着扭曲。

劉元春認為,“水利、環境、居民服務等公共服務行業職工收入始終處于低位,說明長期對于公共服務部門重視不夠。”

“初次分配不公與再分配不公,都是收入差距的核心來源。”劉元春表示,“分配問題經過了30年的積累,已經使收入差距形成的機制發生了重大變化,财富存量(過去生産與積累的财富)巨大差異已經成為收入差距産生的核心,對于财富存量的調整迫在眉睫。”

劉元春建議,“十二五”除了要對流量分配進行調整,還要涉及财富存量的調整問題。

2015年情況

一、2015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62029元

2017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62029元,與的56360元相比,增加了5669元,同比名義增長10.1%,增速比加快0.6個百分點。其中,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63241元,同比名義增長10.3%,增速加快0.8個百分點。扣除物價因素,2017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實際增長8.5%。n

分四大區域看,2015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由高到低排列是東部、西部、東北和中部,分别為70611元、57319元、51064元和50842元,同比名義增長率從高到低依次為西部11.9%、東部9.9%、東北9.8%和中部8.6%。n

分行業門類看,年平均工資最高的三個行業分别是金融業114777元,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12042元,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89410元,這三個行業年平均工資分别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85倍、1.81倍和1.44倍。年平均工資最低的三個行業分别是農、林、牧、漁業31947元,住宿和餐飲業40806元,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43528元,這三個行業年平均工資分别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2%、66%和70%。最高與最低行業平均工資之比為3.59,與的3.82相比,差距有所縮小。n

從登記注冊類型看,年平均工資最高的三個類型分别是外商投資企業76302元,股份有限公司72644元,國有單位65296元,分别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23倍、1.17倍和1.05倍。年平均工資最低的是集體單位46607元,為全國平均水平的75%。n

二、2015年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39589元

2017年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39589元,與的36390元相比,增加了3199元,同比名義增長8.8%,增速比回落2.5個百分點。扣除物價因素,2017年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實際增長7.2%。

40個城市中,2020年有7個城市人均收入超過了6萬元,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蘇州、杭州和南京。其中,上海是唯一一個突破7萬元大關的,達72232元。

一般來說,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就業機會較多,工資水平較高。那我國各大城市收入水平究竟如何?

第一财經記者統計梳理了40個重點城市(包括23個GDP萬億級城市以及其他一二線城市、省會城市,哈爾濱、長春等個别重點城市數據暫未發布,在此未納入統計)的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後統計發現,目前共有7個城市人均收入超過6萬元,整體來看長三角地區的收入水平最高。

40城市人均收入排行

需要說明的是,包括廣州、武漢、合肥、濟南、沈陽、太原、蘭州、銀川公布的數據,隻有城鎮和鄉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數據,沒有全體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數據,第一财經記者根據這些城市2019年的常住人口和城鎮化率,推算出全體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該數據與最終的實際數據可能存在一定誤差,僅供參考。

分四大區域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由高到低依次是東部、西部、中部和東北,分别為43439元、36478元、32773元和32176元,同比名義增長率從高到低依次為東部9.0%、中部8.2%、西部8.1%和東北5.3%。

分行業門類看,年平均工資最高的三個行業分别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57719元,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50441元,金融業(主要是各種保險代理、典當行和投資咨詢公司)44898元,這三個行業的年平均工資分别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46倍、1.27倍和1.13倍。年平均工資最低的三個行業分别是農、林、牧、漁業28869元,住宿和餐飲業31889元,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産和供應業34631元,這三個行業的年平均工資分别為全國平均水平的73%、81%和87%。

三、2015年聯網直報平台企業不同崗位平均工資情況

國家統計局對一套表聯網直報平台16個行業門類的93萬多家企業法人單位調查顯示,全部一套表平台被調查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53615元,同比名義增長7.3%。其中,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115474元,增長5.2%;專業技術人員70981元,增長7.4%;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50972元,增長7.3%;商業、服務業人員44277元,增長8.9%;生産、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45346元,增長5.7%。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平均工資最高,是全部就業人員平均水平的2.15倍;商業、服務業人員平均工資最低,是全部就業人員平均水平的83%。崗位平均工資最高與最低之比為2.61,比去年下降0.09。

分四大區域看,東部地區崗位間平均工資差距最大,崗位平均工資最高與最低之比為2.81,比去年下降0.02;中部地區崗位工資差距最小,最高與最低之比為2.34,比去年下降0.03。

分行業門類看,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崗位工資差距最大,崗位平均工資最高與最低之比為4.78;建築業崗位工資差距最小,最高與最低之比為2.16。8個行業崗位工資差距大于全國平均水平,從高到低依次是:租賃和商務服務業4.78,文化、體育和娛樂業3.89,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3.72,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3.63,房地産業3.20,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3.07,批發和零售業2.82,采礦業2.63;8個行業崗位工資差距小于全國平均水平,從低到高依次是:建築業2.16,住宿和餐飲業2.25,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2.30,衛生和社會工作2.30,教育2.31,制造業2.47,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2.56,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産和供應業2.57。

分登記注冊類型看,外商投資企業崗位工資差距最大,崗位平均工資最高與最低之比為4.25;其次是港澳台商投資企業,最高與最低之比為3.37;第三是國有單位,最高與最低之比是2.88。私營單位和其他内資單位崗位工資差距最小,最高與最低之比分别為2.25和2.29。

2020年情況

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上年名義增長4.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1%。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增長(以下如無特别說明,均為同比名義增速)3.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增長6.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3.8%。

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7540元,增長3.8%,中位數是平均數的85.6%。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40378元,增長2.9%,是平均數的92.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5204元,增長5.7%,是平均數的88.7%。

按收入來源分,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17917元,增長4.3%,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55.7%;人均經營淨收入5307元,增長1.1%,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16.5%;人均财産淨收入2791元,增長6.6%,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8.7%;人均轉移淨收入6173元,增長8.7%,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19.2%。n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