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十六兩

一斤十六兩

秦朝計量算法
關于秦朝制定斤兩的十六進位制,還有個傳說: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負責制定度量衡标準的是丞相李斯。李斯很順利地制定了錢币、長度等方面的标準,但在重量方面沒了主意,他實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兩定為一斤才比較好,于是向秦始皇請示。秦始皇寫下了四個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秦始皇統一後用小篆),算是給出了制定的标準,但并沒有确切的數目。李斯為了避免以後在實行中出問題而遭到罪責,決定把“天下公平”這四個字的筆畫數作為标準,于是定出了一斤等于十六兩。誰知這一标準在此後兩千多年一直被沿用。此傳說應出近代人之手。
  • 中文名:一斤十六兩
  • 外文名:
  • 别名:半斤八兩
  • 朝代:清朝
  • 進制:十六進制

由來

關于秦朝制定斤兩的十六進位制,還有個傳說: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負責制定度量衡标準的是丞相李斯。李斯很順利地制定了錢币、長度等方面的标準,但在重量方面沒了主意,他實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兩定為一斤才比較好,于是向秦始皇請示。秦始皇寫下了四個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算是給出了制定的标準,但并沒有确切的數目。李斯為了避免以後在實行中出問題而遭到罪責,決定把“天下公平”這四個字的筆畫數作為标準,于是定出了一斤等于十六兩。誰知這一标準在此後兩千多年一直被沿用。

那時十六兩秤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鬥七星、南鬥六星加福祿壽三星組成十六兩的秤星,告誡做買賣的人要誠實信用,不欺不瞞,否則,短一兩無福,少二兩少祿,缺三兩折壽。

記載

《漢書·律例志》記載:

五權之制,以義立之,以物鈞之......洙者,物由忽徵始,至于成者,可殊異也。兩者,兩黃锺律之重也。二十四铢而成兩者,二十四氣之象也。斤者,明也,三百八十四铢,《易》二篇之爻,陰陽變動之象也。十六兩成斤者,四時乘四方之象也。鈞者,均也,陽施其氣,陰化其物,皆得其成而平均也。權與物均,重萬一千五百二十铢,當萬物之象也。四百八十兩者,六旬行八節之象也。三十斤成鈞者,一月之象也。石者,大也,權之大者也。始于铢,兩于兩,明于斤,均于鈞,終于石,物終石大也。四鈞為石者,四時之象也。重百二十斤者,十二月之象也。終于十二辰而禧于子,黃锺之象也。

千九百二十兩者,陰陽之數也。三百八十四爻,五行之象也。四萬六千八十铢者,萬一千五百二十物曆四時之象也。

漢朝以前,中國已經形成五種重量單位,分别叫做铢﹑兩。斤。鈞﹑石。

這五種單位的換算尖系如下:

—石=四鈞一鈞=三十斤一斤=十六兩

—兩=二十四铢n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