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茶

苔茶

山茶科山茶屬植物

苔茶,茶樹有性群體品種之一,又名苔子茶,灌木型,樹姿開展,中生種,灌木型,樹姿開展,中生種,葉端鈍尖,葉肉厚,質地尚柔軟,葉色黃綠,葉面隆起,葉脈明顯,芽葉茸毛多。結實力弱,抗逆性強;抗寒性、抗病蟲害強、抗幹旱、水浸出物質中茶氨酸含量高,富含鋅、硒、鉀等對人體有益的化學元素。

    中文名: 拉丁學名: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木蘭綱 亞綱: 超目: 目:山茶目 亞目: 科:山茶科 亞科: 族: 亞族: 屬:山茶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苔茶 英文名:Moss tea

産地分布

原産貴州省石阡縣、湄潭縣。主要分布在貴州大婁山以南的烏江流域。四川、陝西、安徽、浙江等省有引種。1985年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國家品種,編号GS13025—1985。

特征:植株灌木型,樹姿多半開張,分枝密,葉片呈水平狀着生。葉橢圓形,葉色深綠或淡綠,葉面隆起,欠光澤,葉尖漸尖。芽葉春、秋兩季多綠色,夏季綠紫色,茸毛多,一芽三葉百芽重74.0g。花冠直徑2.5~3.4cm,花瓣5~7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種子棕褐色,種徑1.4cm。

特性:芽葉生育力強,持嫩性較強。春茶萌發期在3月下旬,一芽三葉盛期在4月中旬。産量高,每667平方米可達340kg。春茶一芽二葉幹樣約含氨基酸2.6%、茶多酚27.2%、兒茶素總量18.1%、咖啡堿4.9%。适制綠茶,滋味醇。抗寒性、适應性強。易受紅蜘蛛、牡蛎蚧危害。

适栽地區:西南茶區。

栽培要點

用種子育苗,需選苗移栽。宜用雙條栽茶園規格種植。投産茶樹需隔年進行蓬面輕剪。注意防治蟲害。

特性

石阡縣無任何工業污染,空氣清新,溫泉群風景名勝區内自然環境和生态環境良好,景區内森林覆蓋率達65%以上,特别是佛頂山景區自然環境和原始生态環境保護完好。有衆多的名貴林木和珍稀野生動植物,除松、杉、柏、柳、楓等外,還生長紅椿、楠木、銀杏、棋桐、紅豆杉等珍貴名木;動物有野豬、山羊、狐、猴、豺、蘇門羚、穿山甲、旱獺、麝獾、紅腹錦雞等以及各種蛇類。

盛産中草藥,是生态、生物多樣性與環境的天然博物館。石阡地熱水資源分布廣,出露密度全國少有,地熱水總量大,平均水溫較高,水質優良,水中普遍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多種元素。全縣适宜種茶面積達66萬畝。石阡苔茶自起源形成以來,長期在此獨特的地理環境、優越的生态環境中孕育與進化,其内含物質不但豐富,而且富含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元素,造就了石阡苔茶獨特的品質特征。石阡縣是發展高産、優質、高效、生态、安全的茶葉地區。

貴州石阡茶故事

石阡的茶,有個别緻的名字叫“苔茶”。

因為這種茶有“一絕”——新長出來的嫩梢木質化速度比較慢,像菜苔一樣鮮嫩,當地人就習慣性地稱為“苔茶樹”,久而久之就叫“苔茶”了;又因新長的嫩葉會随着氣溫升高而變紅發紫,富含抗氧化的花青素,又名“苔紫茶”。

貴州是茶樹原産地之一,遍布各地的古茶樹見證了黔貴大地悠久的茶曆史。

石阡境内也有很多古茶樹。

五德鎮新華村,距石阡縣城約半小時車程。這裡的佛頂山,是著名佛教名山梵淨山的姊妹山,常年雲霧缭繞,“高山雲霧出好茶”,是石阡苔茶的發源地,聽說這裡就有古茶樹。

石阡茶在唐代陸羽《茶經》已有記載,而宋代即為貢品。

當年,裝滿茶葉的船隻順着石阡河通航烏江,巴蜀江南,均可品到石阡茶,而居民則把山外的鹽巴等物資換進來。

石阡苔茶還曾與紅軍結緣。1936年,賀龍、任弼時、蕭克、王震等率領的紅二、六軍團長征路經石阡時,就用這裡的溫泉水沖泡苔茶,為将士一掃疲憊。

民國時期,石阡茶産量在貴州已位居第三。到了上世紀50年代,石阡生産的“工夫紅茶”出口到蘇聯和東歐等國家——新華村茶博物館裡“鎮館之寶”、一面獎旗印證了當年的輝煌。1958年8月,新華生産大隊支書譚仁義帶着村裡生産的苔茶赴京參加“群英大會”。會上,石阡苔茶被譽為“茶中味精”,周恩來總理授予一面親筆寫着“茶葉生産,前途無量”的獎旗。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