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納香

艾納香

菊科艾納香屬植物

艾納香為菊科艾納香屬植物,藥用為枝葉、嫩枝。具有通諸竅散郁火,消腫止痛等功效。治寒濕瀉痢,腹痛腸鳴,腫脹,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癬瘡的草藥。

    拉丁學名:Blumea balsamifera(Linn.)DC.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菊亞綱

    目:菊目

    科:菊科

    屬:艾納香屬

    種:大風艾、冰片艾、家風艾、大毛藥、大艾

    中文學名:艾納香

    中文别名:大風艾

    分布:分布廣東、廣西、雲南等地。生于山坡草地或灌木叢中。

    命名者:(Linn.)DC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莖粗壯,直立,高1-3米,基部徑約1.8厘米,或更粗,莖皮灰褐色,有縱條棱,木質部松軟,白色,有徑約12毫米的髓部,節間長2-6厘米,上部的節間較短,被黃褐色密柔毛。

下部葉寬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2-25厘米,寬8-10厘米,基部漸狹,具柄,柄兩側有3-5對狹線形的附屬物,頂端短尖或鈍,邊緣有細鋸齒,上面被柔毛,下面被淡褐色或黃白色密絹狀棉毛,中脈在下面凸起,側脈10-15對,弧狀上升,不抵邊緣,有不明顯的網脈。

上部葉長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7-12厘米,寬1.5-3.5厘米,基部略尖,無柄或有短柄,柄的兩側常有1-3對狹線形的附屬物,頂端漸尖,全緣、具細鋸齒或羽狀齒裂,側脈斜上升,通常與中脈成銳角。

頭狀花序多數,徑5-8毫米,排列成開展具葉的大圓錐花序;花序梗長5-8毫米,被黃褐色密柔毛;總苞鐘形,長約7毫米,稍長于花盤;總苞片約6層,草質,外層長圓形,長1.5-2.5毫米,頂端鈍或短尖,背面被密柔毛,中層線形,頂端略尖,背面被疏毛,内層長于外層4倍;花托蜂窩狀,徑2-3毫米,無毛。

花黃色,雌花多數,花冠細管狀,長約6毫米,檐部2-4齒裂,裂片無毛;兩性花較少數,與雌花幾等長,花冠管狀,向上漸寬,檐部5齒裂,裂片卵形,短尖,被短柔毛。瘦果圓柱形,長約1毫米,具5條棱,被密柔毛。冠毛紅褐色,糙毛狀,長4-6毫米。花期幾乎全年。

産地生境

産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和台灣。生于林緣、林下、河床谷地或草地上,海拔600-1000米。印度、巴基斯坦、緬甸、泰國、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也有分布。

栽培技術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氣候,耐幹旱,适宜于酸性土壤生長,耐瘠薄,幫一般比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都能種植。

栽培

種子及分株繁殖。育苗于4月采種後,以1:50-100的比例與焦泥灰拌勻,撒播于高畦,每1hm2用種10.5-15kg,播後枯木逢春稻草。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出苗後除去複草,并搭可透30%-40%光的蔭棚遮陰,9月下旬可去棚,第2-年春雨季按30cm×30cm的行株距定植。

病害

真菌性病

真菌性病害由真菌侵染所緻的病害種類最多,。真菌性病害一般在高溫多濕時易發病,病菌多在病殘體、種子、土壤中過冬。病菌孢子借風、雨傳播。在适合的溫、濕度條件下孢子萌發,長出芽管侵入寄主植物内為害。可造成植物倒伏、死苗、斑點、黑果、萎蔫等病狀,在病部帶有明顯的黴層、黑點、粉末等征象。

細菌性病

細菌性病害由細菌侵染所緻的病害,大多具有一至數根鞭毛,可通過自然孔口(氣孔、皮孔、水孔等)和傷口侵入,借流水、雨水、昆蟲等傳播,在病殘體、種子、土壤中過冬,在高溫、高濕條件下易發病。細菌性病害症狀表現為萎蔫、腐爛、穿孔等,發病後期遇潮濕天氣,在病部溢出細菌粘液,是細菌病害的特征。

病毒病

病毒病主要借助于帶毒昆蟲傳染,有些病毒病可通過線蟲傳染。病毒在雜草、塊莖、種子和昆蟲等活體組織内越冬。病毒病主要症狀表現為花葉、黃化、卷葉、畸形、簇生、矮化、壞死、斑點等。

線蟲病

線蟲病植物病原線蟲,體積微小,多數肉眼不能看見。由線蟲寄生可引起植物營養不良而生長衰弱、矮縮,甚至死亡。根結線蟲造成寄主植物受害部位畸形膨大。

胞囊線蟲則造成根部須根叢生,地下部不能正常生長,地上部生長停滞黃化,如地黃胞囊線蟲病等。線蟲以胞囊、卵或幼蟲等在土壤或種苗中越冬,主要靠種苗、土壤、肥料等傳播。

蟲害

危害藥用植物的動物種類很多,其中主要是昆蟲,另外有螨類、蝸牛、鼠類等。昆蟲中雖有很多屬于害蟲,但也有益蟲,對益蟲應加以保護、繁殖和利用。因此,認識昆蟲,研究昆蟲,掌握害蟲發生和消長規律,對于防治害蟲,保護藥用植物獲得優質高産,具有重要意義。

各種昆蟲由于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口器也不相同,主要有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咀嚼式口器害蟲,如甲蟲、蝗蟲及蛾蝶類幼蟲等。它們都取食固體食物,危害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造成機械性損傷,如缺刻、孔洞、折斷、鑽蛀莖稈、切斷根部等。刺吸式口器害蟲,如蚜蟲、椿蟓、葉蟬和螨類等。

它們是以針狀口器刺入植物組織吸食食料,使植物呈現萎縮、皺葉、卷葉、枯死斑、生長點脫落、蟲瘿(受唾液刺激而形成)等。此外,還有虹吸式口器(如蛾蝶類)、紙吸式口器(如蠅類)、嚼吸式口器(如蜜蜂)。了解害蟲的口器,不僅可以從為害狀況去識别害蟲種類,也為藥劑防治提供依據。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法農業防治法是通過調整栽培技術等一系列措施以減少或防治病蟲害的方法。

大多為預防性的,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合理輪作和間作在藥用植物栽培制度中,進行合理的輪作和間作,無論對病蟲害的防治或土壤肥力的充分利用都是十分重要的。此外,合理選擇輪作物也至關重要,一般同科屬植物或同為某些嚴重病、蟲寄主的植物不能選為下茬作物。間作物的選擇原則應與輪作物的選擇基本相同。

(2)耕作深耕是重要的栽培措施,它不僅能促進植物根系的發育,增強植物的抗病能力,還能破壞蟄伏在土内休眠的害蟲巢穴和病菌越冬的場所,直接消滅病原生物和害蟲。

(3)除草、修剪及清園田間雜草及藥用植物收獲後,受病蟲危害的殘體和掉落在田間的枯枝落葉,往往是病蟲隐蔽及越冬的場所,是翌年的病蟲來源。因此,除草、清潔田園和結合修剪将病蟲殘體和枯枝落葉燒毀或深埋處理,可以大大減輕翌年病蟲為害的程度。

(4)調節播種期某些病蟲害常和栽培藥物的某個生長發育階段物候期密切相關。如果設法使這一生長發育階段錯過病蟲大量侵染為害的危險期,避開病蟲為害,也可達到防治目的。

(5)合理施肥合理施肥能促進藥用植物生長發育,增強其抵抗力和被病蟲為害後的恢複能力。适當增施磷、鉀肥,可減輕花葉病。但使用的廄肥或堆肥,一定要腐熟,否則肥中的殘存病菌以及地下害蟲蛴螬等蟲卵未被殺滅,易使地下害蟲和某些病害加重。

(6)選育和利用抗病、蟲品種藥用植物的不同類型或品種往往對病、蟲害抵抗能力有顯着差異。因此,如何利用這些抗病、蟲特性,進一步選育出較理想的抗病、蟲害的優質高産品種,則是一項十分有意義的工作。

2.生物防治法生物防治是利用各種有益的生物來防治病蟲害的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利用寄生性或捕食性昆蟲以蟲治蟲寄生性昆蟲,包括内寄生和外寄生兩類,經過人工繁殖,将寄生性昆蟲釋放到田間,用以控制害蟲蟲口密度。捕食性昆蟲的種類主要有螳螂、蚜獅、步行蟲等。這些昆蟲多以捕食害蟲為主,對抑制害蟲蟲口數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大量進行繁殖并釋放這些益蟲可以防治害蟲。

(2)微生物防治利用真菌、細菌、病毒寄生于害蟲體内,使害蟲生病死亡或抑制其為害植物。

(3)動物防治利用益鳥、蛙類、雞、鴨等消滅害蟲。

(4)不孕昆蟲的應用通過輻射或化學物質處理,使害蟲喪失生育能力,不能繁殖後代,從而達到消滅害蟲的目的。

3.物理、機械防治法是應用各種物理因素和器械防治病蟲害的方法。如利用害蟲的趨光性進行燈光誘殺;根據有病蟲害的種子重量比健康種子輕,可采用風選、水選淘汰有病蟲的種子,使用溫水浸種等。近年利用輻射技術進行防治取得了一定進展。

4.化學防治法是應用化學農藥防治病蟲害的方法。主要優點是作用快,效果好,使用方便,能在短期内消滅或控制大量發生的病蟲害,不受地區季節性限制,是目前防治病蟲害的重要手段,其他防治方法尚不能完全代替。

化學農藥有殺蟲劑、殺菌劑、殺線蟲劑等。殺蟲劑根據其殺蟲功能又可分為胃毒劑、觸殺劑、内吸劑、熏蒸劑等。殺菌劑有保護劑、治療劑等。使用農藥的方法很多,有噴霧、噴粉、噴種、浸種、熏蒸、土壤處理等。

昆蟲的體壁由表皮層、皮細胞和基底膜三層所構成,表皮層又由内向外依次分為内表層、外表皮和上表皮。上表皮是表皮最外層,也是最薄的一層,其内含有蠟質或類似物質,這一層對防止體内水分蒸發及藥劑的進入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來講,昆蟲随蟲齡的增長,體壁對藥劑的抵抗力也不斷增強。

因此,在殺蟲藥劑中常加入對脂肪和蠟質有溶解作用的溶劑,如乳劑由于含有溶解性強的油類,一般比可濕性粉劑的毒效高。藥劑進入害蟲身體,主要是通過口器、表皮和氣孔三途徑。所以針對昆蟲體壁構造,選用适當藥劑,對于提高防治效果有着重要意義。另外,要掌握病蟲發生規律,抓住防治有利時機,及時用藥。還要注意農藥合理混用,交替使用,安全使用,避免藥害和人畜中毒。

由于近年化學農藥的使用量很大,大量農藥投入到環境中,又因不合理的使用和濫用農藥,人們越來越重視進行生物防治。

藥物價值

來源

為菊科植物艾納香的葉及嫩枝。

藥材

幹燥的葉略皺縮或破碎,邊緣具細鋸齒,上面灰綠色,略粗糙,被短毛,下面密被白色長絹毛,嫩葉兩面均密被銀色長絹毛,葉脈帶黃色,下面突出較顯;葉柄半圓形,密被短毛。

藥理作用

其提取物注射于動物可引起血壓下降,血管擴張,抑制交感神經系統,可用于興奮、失眠或高血壓患者。

也有報告其浸劑能利尿,但較茶葉浸劑為弱。

其揮發油可制龍腦,參見龍腦條。

性味

辛苦,溫。

①《海藥本草》:溫平。

②《開寶本草》:味甘,溫,無毒。

③《生草藥性備要》:味苦,性溫。

④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辛,溫。

功用主治

溫中活血,祛風除濕,殺蟲。

治寒濕瀉痢,腹痛腸鳴,腫脹,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癬瘡。

①《本草拾遺》:主癬。

②《海藥本草》:主傷寒五洩,心腹注氣,下寸白,止腸鳴;燒之辟溫疫。

③《開寶本草》:去惡氣,殺蟲。主腹冷洩痢。

④《生草藥性備要》:祛風消腫,活血除濕。治跌打,敷酒風腳。

⑤《嶺南采藥錄》:療四肢骨痛。

用法與用量

内服。煎湯,15克~30克。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選方

①治腫脹,風濕關節炎:大風艾、蓖麻葉、石菖蒲。煮水洗。(《廣東中藥》)

②治蛇傷口不合:大風艾同鹿耳翎敷。(《本草求原》)

③治跌打損傷,瘡疖癰腫,皮膚瘙癢:大風艾鮮葉搗爛外敷或煎水洗患處。(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中藥成分

葉含(2R,3R)-二氫槲皮素4′-甲基醚[(2R,3R)-dihydroquercetin4′-methyl ether]

(2R,3R)-二氫槲皮素4′,7-二甲基醚[(2R,3R)-dihydroquercetin4′,7-dimethylether]

艾納香内酯(blumealactone)A、B、C

艾納香素(blumeatin)即5,3′,5′-二羟基-7-甲氫基二氫黃酮(5,3′,5′-trihdroxy-7-methoxy dihydroflavone)

(2R,3R)-7,5′-二甲氧基-3,5,2′-三羟基黃烷酮[(2R,3R)-7,5′-dimethoxy-3,5,2′-trihydroxyflavanone]

(2R,3R)-5′-甲基-3,5,7,2′-四羟基黃烷酮[(2R,3R)-5′-methoxy-3,5,7,2′-tetrahydrox-yflavanone]

(2S)-5,7,2′,5′-tetrahydroxyflavanone]

柳杉二醇(cryptomeridiol),還含龍腦(borneol)。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主癬。2.《海藥本草》:主傷寒五洩,心腹注氣,下寸白,止腸鳴;燒之辟溫疫。

3.《開寶本草》:去惡氣,殺蟲。主腹冷洩痢。

4.《生草藥性備要》:祛風消腫,活血除濕。治跌打,敷酒風腳。

5.《嶺南采藥錄》:療四肢骨痛。

藥材鑒定

性狀鑒别

本品莖呈圓柱形,大小一等。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有縱條棱,節是明顯,分枝,密生黃褐色柔毛。

木質部松軟,黃白色,中央有白色的髓,幹燥的葉略皺縮或破碎,邊緣具細鋸齒,上表面灰綠色或黃綠色,略粗糙,被短毛,下表面密被白色長絨毛,嫩葉兩面均密被銀白色絨毛,葉脈短毛下表面密被白色長絨毛,嫩葉兩面均必被銀白色絨毛,葉脈帶黃色,下表面突出較明顯。

葉柄短,葉半圓形,兩側有2-4對狹線形的小裂片,密被短毛。葉質脆,易碎。氣清涼,香,味辛。

藥物應用鑒别藥

艾納香為提制艾片的原料,二藥性味接近,功用略同。然艾片多入丸散,以辟疫通竅為優,艾納香多入煎劑,以祛風除濕為長。一為草藥,一為成品,同中有異,使用亦别。

藥材考證

1.《開寶本草》。

2.《廣志》:艾納香,出西國,似細艾。又有松樹皮上綠衣亦名艾納香,可以和合諸香燒之,能聚其煙,青白不散,而與此不同。

采收儲藏

于12月采收,先把落葉集中,再把帶葉的地上莖割上,鮮用或曬幹;或運到加工廠用蒸餾法蒸得艾粉。

民族醫藥

【佤藥】冰片草,艾納香:全草治療感冒,風濕痛,跌打瘀腫,産後風痛,痛經,腹痛,腹瀉《中佤藥》。西打堵:功用同前《滇藥錄》。

【水藥】鮮葉蒸餾冷卻得結晶,治口舌生瘡,外擦治神經性皮炎《水醫藥》。

【壯藥】大風艾:有小毒,全草治療感冒發熱,風濕痛,經期腹痛,濕疹,皮膚瘙癢《桂藥編》。歹鳳(dagseh):治療風濕骨痛,月經不調。

【傣藥】艾納香,娜聾(西傣):根、葉用于消化不良,腹脹,全身皮疹《滇藥錄》。歪哪,娜聾(西傣):根治消化不良,腹脹;葉外用于全身皮疹《滇省志》。艾納香,娜聾,大金美丹(西傣):葉治療全身皮疹,消化不良,腹脹《版納傣藥》、《傣藥錄》。哪聾:散瘀消腫,調經活血《傣醫藥》。

【藏藥】嘎菩,艾片,梅片:葉治一切熱病《滇省志》。

【拉祜藥】全株治感冒,風濕痛,痛經,産後腹痛,皮膚瘙癢《拉祜醫藥》。

【哈尼藥】牙嗎拿把:全草治療腹瀉,跌打損傷,皮膚瘙癢,濕疹《哈尼藥》。

【苗藥】Bind planb(冰片),艾片:通竅,消腫止痛,殺蟲《苗醫藥》。

【德昂藥】冰片:治熱病神昏,急性扁桃體炎,燒傷《德宏藥錄》。

【阿昌藥】來追:功用同德昂族《德宏藥錄》。

【景頗藥】jolong:功用同德昂族《德宏藥錄》。

【基諾藥】補死:根葉治火牙疼痛,肝炎《基諾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