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秦互帝

齊秦互帝

曆史典故
齊秦互帝指公元前288年,秦國約請齊國,秦國稱西帝,齊國稱東帝。前288年十月,秦昭襄王自稱西帝,派魏冉建議齊湣王自為東帝,約請共同進攻趙國。齊王問蘇秦,蘇秦請齊王先予接受,但暫不稱帝。秦王稱帝後,天下各國如果不反對,齊王再稱帝。秦王稱帝若被天下指責,齊王不稱帝,就可以收買人心。他認為進攻趙國不如攻打桀宋(宋康王的宋國)有利。齊王同意,稱帝兩天就放棄。十二月,呂禮從齊國到秦國,秦昭襄王也去帝号,仍稱秦王。[1]
  • 中文名:
  • 外文名:
  • 發生地點:
  • 主要人員:
  • 中文名稱:齊秦互帝
  • 時間:公元前288年10月
  • 主要人物:秦昭襄王,齊湣王
  • 結果:秦國稱西帝,齊國稱東帝

事件背景

1、戰國末期的三強:秦、楚、齊:

秦國實力最強,楚國次之,齊國再次之。秦楚先争霸,然後是齊國。從根本戰略上說,齊楚暫時隻能聯盟抗秦,才能維持一個均勢。不然就被秦國各個擊破了。

2、楚國“絕齊媚秦”,因貪誤國:

楚懷王被秦國欺騙,“絕齊媚秦”,貪圖秦國許諾的利益,斷絕了與齊國的聯盟,投靠秦國。結果被秦國張儀三次欺騙,不但戰敗,楚懷王還被秦國以和談為名誘捕死在秦國。楚國敗慘了,楚國從此就衰落了,隻剩下一個大國的空架子了,後來為避秦國,從湖北荊州一帶遷都,到東方靠近齊國的安徽壽春。

齊國識破圈套

秦國提出“齊秦互帝”,齊國識破圈套:

楚國敗落以後,大國隻剩下秦、齊最有實力了。其他國家害怕被秦吞并,紛紛找齊國當盟主,試圖聯合抗秦。為了瓦解他們的聯盟,秦國提出“齊秦互帝”,共同主宰世界。齊國先是同意稱帝,周邊國家一看齊國也想稱霸,就對齊國失望。齊國覺得上了秦國的當,又撤銷了自己的帝号。

齊國率諸侯聯軍伐秦,取勝後因貪誤國:

秦國惱羞成怒,讨伐齊國。齊國重新聚集了諸侯國的聯軍,在孟嘗君率領下攻擊秦國,把秦國趕出函谷關。取勝後,齊王因貪誤國,不兌現給其他國家的承諾的利益,而是自己獨吞了宋國的地盤(相當于中東石油國家一樣富得流油的地方),還解雇了孟嘗君的相位。此舉大大激怒了諸侯聯盟,都對齊國懷有敵意了,于是秦國順勢利用這些矛盾,準備徹底擊潰齊國。

秦國支持攻齊

秦國支持燕國挑頭聯軍攻齊,齊國幾乎亡國:

暫時失利的秦國,對齊國恨之入骨,發誓先颠覆齊國。先用内奸挑撥齊王罷免了孟嘗君。等到齊國分贓不均導緻諸侯聯盟瓦解,在國際上成為衆矢之的,在國内又是賢人失位,于是,秦國暗中給錢給搶,支持燕國挑頭聯軍攻齊。燕國曾經被齊國侵略過,一直伺機想報一箭之仇。于是,燕國聯合了新近被齊國得罪了的趙國等國,在大将樂毅率領下,向齊國聯合報仇,聯軍一口氣攻下齊國70餘城,齊國幾乎亡國。幸虧燕國國君死亡,新君上台後是個昏君,他罷免了樂毅的将軍職務,才被齊相田單抓住機會,迅猛反攻,又恢複了齊國。但是也是和楚國一樣元氣大傷,再也無法對抗秦國了。

秦國統一天下

秦國滅楚,掃平六國,統一天下(給漢高祖打江山)。

齊國和楚國一樣元氣大傷,再也無法對抗秦國了。于是秦國派王翦為将,傾全國之兵力,一舉吞并了楚國。然後,一舉吃掉趙國、韓、魏,然後是吞并齊國,最後是燕國投降。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終于掃平了六國,統一了天下。(但是秦王朝也僅僅維持了12年左右,公元前208年秦朝就被劉邦、項羽再次滅掉。又楚漢相争3年後,天下成了漢高祖的天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