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牛

黃牛

牛科牛屬動物
黃牛,哺乳綱生科動物。黃牛的養殖地區幾乎遍布中國各地。它的适應能力強,耐粗飼,放牧性能好,在炎熱季節不懼日光照射,不怕酷熱,正常采食,放牧和反刍。黃牛具有很強的适應能力、耐粗飼、體質健壯、繁殖率高、遺傳性質穩定,是優質牛品種[1]。
    中文名: 拉丁學名: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索動物亞門 綱:哺乳綱 亞綱:真獸亞綱 目:偶蹄目 亞目:反刍亞目 科:牛科 亞科:牛亞科 族:牛族 屬:牛屬 亞屬: 種:牛種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黃牛 分布:中國

概述

中國固有的普通牛種。其在中國的飼養頭數在大家畜中或牛類中均居首位,飼養地區幾遍布全國。在農區主要作役用,半農半牧區役乳兼用,牧區則乳肉兼用。

性狀和類型

黃牛被毛以黃色為最多,品種可能因此而得名、但也有紅棕色和黑色等。頭部略粗重,角形不一,角根圓形。體質粗壯,結構緊湊,肌肉發達,四肢強健,蹄質堅實。其體形和性能上因自然環境和飼養條件不同而有差異可分為3大類型。

北方黃牛

數量最多,分布于華北、東北及西北各地,以蒙古牛、延邊牛、複州牛、哈薩克牛等較著名。

以肩峰低、垂皮少為主要特征。體型一般較中原黃牛小,乳房較其他黃牛發達。由于終年放牧和當地氣候寒冷,皮厚毛粗,骨骼粗壯,體質結實,能耐粗耐寒。主要用于水旱耕作和挽曳。

中原黃牛

最優良的黃牛類型。分布于黃河中、下遊各省,包括甘肅東南部、陝西關中、山西中部和南部、河南、山東和河北南部的廣大平原地區,以秦川牛、南陽牛、魯西牛和晉南牛等最著名。

其他如郏縣紅牛、冀南牛、渤海黑牛等也屬之。體型大,強壯有力,皮薄毛細。肩峰發育中等。結構勻稱,肌肉發達。挽力較大,肉用性能也好。

南方黃牛

分布于東南,西南、華南、華中、華東各省和陝西南部,包括巴山牛、雷瓊牛、台灣牛等品種。以肩峰高、垂皮大為主要特征。體型較小,四肢強健。被毛多黃、褐色,有光澤;唯鼻鏡、蹄、角多呈黑色。

性溫馴,耐熱、耐粗飼,具有抗蜱及焦蟲病能力。其最大挽力也可達體重的70~90%,行動敏捷,适于山區放牧和水田耕作。

飼養和品種

飼養方法大緻可分為舍飼、半舍飼和放牧3種。山區的南方黃牛基本上全年放牧,僅在農忙使役時加喂精料或粗料。

北方草原地區的北方黃牛也以放牧為主,隻在冬季枯草季節實行半舍飼,補飼幹草。中原黃牛多為栓系舍飼,定時定量飼喂,農忙季節補喂精料。

母牛在妊娠後期減輕使役,加喂精料,分娩前、後半月至1月停止使役。

在品種改良方面,中國對黃牛采用雜交方法進行改良,已育成新品種三河牛。用兼用型短角牛改良蒙古牛育成的草原紅牛,在以放牧為主的條件下,平均産奶量達到2000千克以上,比蒙古牛提高3~5倍。

産肉量提高40~60%;肥育的閹牛,屠宰率為53~58%。

用瑞士褐牛和含有瑞士褐牛基因的阿拉托烏公牛與本地黃牛進行雜交育成的新疆褐牛,在以舍飼為主、結合放牧的條件下,平均産奶量可達2800多千克,乳脂率4%;閹牛的屠宰率可達47~53%。

生活習性

在寒冷季節,不畏嚴寒,不懼大風,一如既往地采食牧草殘根枯枝。溫長的冬春季掉膘少,春乏少,死亡少。在植被稀疏的荒漠,草場上隻靠放牧即能複膘體壯。不僅有較強的抗病能力,而且對不少疾病也有特殊的抵抗力

繁養方式

養殖場選址

黃牛養殖場應該遠離水源保護區域、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遠離人口聚居區、工業區、教育局、屠宰區域。

牛舍在建設過程中,應該選擇地勢較高、通風良好、光照充足、背風向陽、幹燥整潔的地方。

在牛舍選址建設過程中,還應該确保飲用水供給充足,水質要符合畜禽飲用水标準,并且在養殖場内部還應該配置相應的儲水設施和配套引水設備。

養殖場布局

養殖場在建設過程中,應該科學劃分各功能區域,并确保各功能區域之間完全分開,有效隔離,分布合理。牛舍養殖區主要分為了生活區、生産區、隔離區、糞污處理區。

其中生活區主要建設在養殖場上風向和地勢較高的地段,該區配置了飼養人員宿舍、停車場、活動場等。生産區域主要包含了辦公室、飼料庫、牛舍、青貯池、水電設施。

隔離區主要用于隔離患病的動物,隔離區域和生産區域間隔50m以上。糞污處理區域主要位于下風向,在該區域共設置了沼氣池、儲糞池、儲液池、陽光曬糞棚等。

能夠開展牧草種植的養殖場,應該确保種植區域靠近飼養場的生産區域,這樣方便于牧草收割之後進行加工和直接飼喂。

科學選擇黃牛品種

現階段我國純種黃牛生産性能低下的現狀對發展黃牛養殖産生了不利影響,為此就需要我們采取必要措施,加強黃牛品種改良。

地區畜牧部門通過積極推廣人工授精技術,選擇優質種公牛凍精和本地黃牛進行雜交,培育出雜交後代,提高養殖場的整體養殖效益,加速品種改良進程。

養殖技術要點

1、犢牛養殖技術要點

犢牛出生0.5~1小時之内便可自行站立,此時要引導犢牛進行吃乳,确保犢牛在較短時間内吃上初乳。若不能正常吃乳,需要做好人工哺乳工作。

吃乳之前應該選擇使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對乳房進行消毒,避免引發腹瀉等一系列傳染性疾病。一周以後,逐漸訓練犢牛采食幹草,15~20天之後,要訓練其采食精飼料,一般經過2~3天之後,犢牛就可以自由采食精飼料。

2、妊娠母牛飼養技術

母牛在懷孕前5個月,做到以粗飼料投喂為主,适當搭配少量精飼料。

母牛進入妊娠中後期之後,應該逐步增加精飼料的投喂量,确保飼料中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投入充足,母牛成功妊娠之後,應該将母牛單獨隔離養殖,避免母牛之間相互撞擊而導緻流産。

3、育肥牛養殖技術

牛在進行育肥之前,應該進行全面檢查,将身體瘦弱,帶病的牛及時淘汰處理,同時還應該按照年齡、體重、性别、營養狀況進行科學分群,實行分群飼養,分群放牧。

育肥牛在養殖期間,應該堅持以精飼料為主,粗飼料為輔,飼料投喂量應該按照從少到多的原則逐步增加,日糧中粗纖維含量應該控制在30%以上。

牛舍消毒

使用苛性鈉稀釋藥劑全面噴灑消毒,針對牛舍内的糞便與污染物,争取每天清理1次牛舍,刷洗飲水槽、飲食槽。大門位置設置專門的消毒池,池内準備4.0%的苛性鈉消毒液,消毒液每周更換1次,以此确保使用效果。

在牛舍、隔離室出入口位置要準備防護服,進出必須更換,針對牛舍内容易滋生蚊、蠅的區域,需要定期噴灑敵敵畏,避免蚊蟲叮咬加速疾病傳播。

接種疫苗

在黃牛的不同生長階段,落實疫苗接種工作,比如:口蹄疫,每年11月注射1次口蹄疫疫苗,一般12~24月齡注射1mL,24月齡以上注射2mL。破傷風預防,在母牛産犢後,繁殖母牛、初生犢牛需要立刻注射破傷風類毒素1mL。

改良品種

改良傳統養殖技術,母牛在1周歲後才開始配種,妊娠後期強化飼養管理,設置科學喂養方式,針對已經成年的犢牛,需要考慮出欄時間,一般為一歲半左右即可出欄,養殖戶可自主栽種牧草,合理控制飼料喂養率,強化喂料管理。

上一篇:肉牛

下一篇:紅獒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