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台縣

鳳台縣

安徽省淮南市下轄縣
鳳台縣隸屬于安徽省淮南市下轄縣,位于安徽省中部偏北,淮河中遊,北緯32°33′-33°、東經116°21′-116°56′。東臨淮南市區,北依亳州市利辛縣、蒙城縣,西接颍上縣,南隔淮河與壽縣相望。縣城距首都北京直線為810公裡,距省會合肥111公裡,距淮南市區30公裡。總面積1000平方千米。全縣轄16個鄉鎮1個經濟開發區,264個行政村。[1]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鳳台縣常住人口為633385人。[2]改革開放以來,鳳台縣社會和經濟面貌均發生了曆史性的重大變化,近年來先後獲得全國水利先進縣、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全國“四五”普法先進縣等榮譽;是全國中部百強縣、安徽經濟“十強縣”和安徽财政收入“第一縣”,被譽為“淮上明珠”、“皖北江南”。2020年,鳳台縣全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突破315億元,增長4%。[3]
    中文名:鳳台縣 外文名:Fengtai County 行政區劃代碼:340421 行政區類别:縣 所屬地區:安徽省淮南市 地理位置:淮河中遊,淮北平原南緣 面積:1100 下轄地區:15個鎮、4個鄉 政府駐地:城關鎮鳳城大道 電話區号:0554 郵政區碼:232100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茅仙古洞,焦崗湖濕地公園 機場:合肥新橋國際機場 火車站:鳳台南站 車牌代碼:皖D 人口:633385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地區生産總值:315 億元(2020年)

曆史沿革

鳳台早期屬徐、揚二州(淮北為徐,淮南為揚)之境。

西周,屬青揚二州(青、揚以淮為界)之境。

春秋,時為州來國,後被楚國所滅,為楚之州來城。周簡王二年(前584年)秋8月,吳入州來。周景王七年(前538年)楚冉丹城州來。周景王十六年(前529年)吳滅州來,季劄封延陵後轄州來城,故名延州來。周敬王二十七年(前493年)冬十一月,吳把蔡昭侯由河南新蔡遷都于州來,遂改名為下蔡。曆經昭侯、成侯、元侯、侯齊五代,曆時47年。

戰國時,蔡世家侯齊四年(前446年),楚惠王滅蔡,蔡侯齊亡,下蔡仍屬楚地。

秦代,秦滅楚後統一中國,實行郡縣制。置下蔡縣,屬泗水郡,九江郡。西楚時項羽立英布為九江國王,下蔡屬九江國。

西漢,漢初高帝五年(前202年)立淮南國,下蔡淮南國。元狩元年(前122年)淮南國廢,為九江郡,下蔡縣屬沛郡。

東漢俱屬九江郡。

三國時,屬魏國的淮南郡。

晉初下蔡屬淮南郡。晉末南北分裂,戰事頗繁,縣境來去無常,又在縣境内設置了很多屯兵的城戍。南北朝時,下蔡屬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置下蔡郡。

隋代,開皇初下蔡郡廢,仍置下蔡縣,屬淮南道。

唐代,武德四年(621年)于縣置渦州,為州治。武德八年州廢,仍為下蔡縣,屬穎州(今阜陽)。

五代十國,下蔡屬颍州(今阜陽),南唐、後周因之。周世宗顯德四年(957年)三月,攻克壽州(今壽縣),世宗以其難以攻克,逐将壽州移治于下蔡,降為防禦州并恢複其軍為忠正軍,原壽州為壽春縣(今壽縣)。

宋代,北宋下蔡為壽州,屬淮南西路,政和六年(1116年)壽州升為府,名為壽春府,下蔡為府治,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府廢。南宋與金劃淮為界,下蔡為金之壽州,壽春為宋之壽州,故有“南北壽州”。

元代,下蔡縣隸屬安豐路。

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壽春縣、安豐縣、下蔡縣廢,并入壽州。在下蔡鎮設巡檢司。

清壽州屬鳳陽府。雍正十年(1732年)兩江總督尹繼善呈奏清延批準,于壽州北分設一縣,添知縣一員,典史一員,分疆而理,因縣北有鳳凰山而得鳳台縣名。雍正十一年正式分置,與壽州同城治理(縣衙設在今壽縣城東北角)。同治四年(1865年)冬移縣治于下蔡,隸屬鳳陽府管轄。

中華民國初,廢州府,縣直隸安徽省。民國三年(1914年)6月屬淮泗道(道尹駐鳳陽)。民國十七年(1928年)8月,廢道,直隸安徽道。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0月,屬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區,隸屬壽縣專員公署。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屬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區,隸屬阜陽專員公署。抗日戰争勝利後,屬淮南專員公署。

1949年1月12日,鳳台縣解放,劃屬阜陽專員公署。

1977年1月20日,劃屬淮南市管轄。

1999年11月毛集設立正縣級建制“淮南市毛集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成為淮南直管。

2006年,撤銷夏集鄉,設立夏集鎮。

2010年,撤銷焦崗鄉,設立焦崗湖鎮。

2013年10月1日,将鳳台縣的李沖回族鄉整建制和城關鎮淮河以南的蘆塘、西魏、淮豐、勝利、拐集、燈塔、山趙、夏灣、淮濱、黑龍潭10個社區(即鳳台經濟開發區)正式劃歸淮南市八公山區管轄(2013年12月31日省政府批準同意上述調整)。

2013年末,鳳台縣面積894平方千米,人口64.2萬人,轄8個鎮、8個鄉、1個經濟開發區,36個社區,213個行政村(含經濟開發區、李沖回族鄉數據)。毛集實驗區面積201平方千米,人口12.93萬人,轄毛集鎮、夏集鎮、焦崗湖鎮,5個社區、38個行政村

2014年12月26日,正式撤銷丁集鄉,設立丁集鎮。2015年7月1日,将八公山區的李沖回族鄉、鳳台經濟開發區及管理的社區正式劃歸鳳台縣管轄(淮[2015]66号)。

2015年10月9日,經安徽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銷鳳台縣劉集鄉設立劉集鎮,鎮政府仍駐劉集村。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鳳台縣下轄15個鎮、4個鄉 。鳳台縣政府駐城關鎮鳳城大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鳳台縣位于安徽省中部偏北,淮河中遊,東臨淮南市區,北依亳州市利辛縣、蒙城縣,西接颍上縣,南隔淮河與壽縣相望。縣域呈東南、西北斜形,介于北緯32°33′—33°、東經116°21′—116°56′之間,南北長50公裡,東西寬約42公裡,總面積1100平方千米。 縣城距首都北京直線為810千米,距省會合肥111千米,距淮南市區30千米。 

地形地貌

鳳台縣境内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40至19.45米不等,地面自然比降為1/7000至1/10000。由于河流變遷,交互沉積,以及曆次黃、淮泛的侵蝕和堆積,加之人為活動的影響,形成“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點。淮河以北,地面平闊;沿淮河和西淝河兩岸,由于曆次汛期漲水而沉積泥沙,形成了0.5至2千米的“河漫灘塗”(即低窪灣地)。西淝河與淮河接口處,因汛期受淮水洪峰頂托倒灌向西南泛濫,并反複沖刷,使河面擴展增寬淤淺,形成董峰湖河口灣地。因淮河泛濫土地化積物的包圍阻隔,形成了典型的焦崗湖“牛轭潮”窪地。焦崗湖以南為自然堤,系經常泛濫的淮水攜帶泥沙沉積而形成的緩崗。淮河南岸與江淮丘陵銜接,局部為石灰岩殘丘,山脊自東向西,為剝蝕構造的低山丘類型。

氣候特征

鳳台縣地處淮河中遊,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是冷暖空氣交彙頻繁地區,氣候溫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夏冬長,春秋短,光照充足,受季風影響明顯。降水年際變化較大,季節分配不均,釀成局部洪澇幹旱。無霜期較長,4至9月份東南風和西南風較多。

溫度根據1949年至1985年氣象資料記載,全縣年平均溫度為15.1℃。1月份最冷,月平均溫度為1.1℃;7月份最熱,月平均溫度為28℃。溫差年均較差為26.9℃。極端最高氣溫為1959年8月24日的41.1℃;極端最低氣溫為1969年1月31日的-21.7℃。

水文概況

河流

淮河:發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的固廟,流經河南、安徽、江蘇。幹流長1000千米。淮河由陸家溝向東入縣境,經喬口孜、方家坎孜向北,經壽塘關向西,經硖山口、西淝河入淮口而折北後向東,經姚澗湖、黑龍潭北行,經九裡灣折向東出境入淮南市潘集區境。境内流程33.32千米。

永幸新河:人工河流。界于茨淮新河與西淝河之間,西北自尚塘鄉的王橋向東南入淮,全長42.63千米。

西淝河:發源于河南省鹿邑縣安平集西溫渡口,向東南流經亳縣、渦陽、太和、阜陽、利辛至邵樓村入縣境,由硖山口入淮。境内流程45.2千米,流域面積410平方千米。

茨淮新河:人工河流。由阜陽縣茨河淮鋪改道向東,經阜陽、利辛、蒙城、鳳台、淮南、懷遠入淮河。全長134.2千米,流域面積7127平方千米。

港河:自徐莊與永幸新河交彙處起,向東南經顧橋折南至港河閘入西淝河。境内全長28千米,流域面積110平方千米。

架河:自關店鄉小周莊,向東南流經丁集鄉東部和清明孤堆西部,再經劉巴集東部入城北湖後入淮河。全長29.4千米,流域面積278平方千米。

黑河:原名黑濠溝,或稱黑泥河。是西淝河、茨淮新河之間的一條支流。它發源于蒙城縣郭集南部,向東進入縣境内的大興集,即一分為二,南流為泥河,北流為黑河。黑河東流古路崗入懷遠縣境,全長54千米。縣境内黑河段,上自關店,下至焦莊,過境長23.8千米。

泥河:又稱東泥河或黑泥河。源自鳳台縣米家集西部,與黑河相交,向東南流經武集折南,經淮南市潘集區境内入淮,全長50千米。

湖泊

焦崗湖:舊稱椒水,為沙河故道。位于縣城西南15千米,南濱淮河,北近西淝河。水域東西長10千米,南北寬5千米,湖底高度海拔16.5米。流域面積569平方千米。

金溝湖:位于縣城西北38千米處,原為西淝河右側的河曲帶,金溝自北穿湖流入西淝河。民國初年,金溝湖屢遭黃泛淤澱,到1949年已成為沼澤地。

姬溝湖:古稱雞水,位于縣城西北20千米處,為港河入西淝河處下遊的河口段,南北長7千米,東西寬度南首1千米,北首0.6千米,面積為18400畝。建國初期,湖水面積為400平方千米。1956年築淝左堤,将湖一分為二,建有港河閘,上遊水面7000餘畝,下遊部分已作耕地。

花家湖:位于縣城西北10千米處,為西淝河下遊的一個河灣帶。東西長7千米,南北寬1.5至3千米,水域面積23000畝。

城北湖:舊稱十一家湖,位于縣城北3千米處。湖域南北長5千米,東西平均寬度0.5千米,水域面積3800畝。 

土壤類型

鳳台縣耕作土壤19個土屬,以黃土、坡黃土、白黃土、淤土、黑土、青白土田、淤坡黃土等為主,共占全縣耕作土壤的89.9%;其中黃土面積最大,為610945畝,占42.8%。較好的土種有坡黃土田、老城坡黃土、油黑土、青白土、白黃土田、兩合土、淤坡黃土、淤心兩合土、容淤白黃土、砂礓黃土田、淤土等,占全縣耕作土壤的25%。多分布在城郊、桂集、顧橋、朱馬店、丁集、張集、毛集等鄉。較差的土種有飛沙土、蒙沙兩合土、壤心淤礓黃土、沙心淤底兩合土、沙土、沙身淤、新積黃土、淤身兩合土等,面積為69864畝,占全縣耕作土壤面積的4.9%。 

自然災害

鳳台縣主要自然災害是旱、澇,其次是蟲、霜。災害次數,旱大于澇,災害程度,澇大于旱。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鳳台縣地表水總量239.2億立方米,可利用量為4.36億立方米。降水及徑流量自北向南遞增,随降水量多少而産生豐水年或枯水年。據縣水文資料統計,年平均降水量905.2毫米,年平均徑流量深296毫米,徑流總量為3.22億立方米。儲于河、溝、塘、渠之中約1億立方米,可供利用。

鳳台縣屬淮河水系。流徑縣境的有淮河、茨淮新河、西淝河三大河流,另有港河、架河、泥河、黑河、永幸新河5條小河。有焦崗湖、姬溝湖、城北湖、花家湖4個湖泊,面積為46.33平方千米。有大溝25條,總長207.99千米;中溝363條,總長773.6千米;幹渠750條,支渠10000條,總長723千米。全縣總計水面16.76萬畝,占總面積的10.8%。境内小型河、塘、湖、溝、渠縱橫交錯,形成水利排灌網絡。

植物資源

喬木:主要有槐樹、刺槐、白楊、臭椿、梧桐、苦楝、川楝、香椿、水杉、柳、榆、檀、桐、棗、杏、桃、梨、蘋果、黃連木、梓、烏桕、橡、李、梅、柿、櫻桃、廣玉蘭、白玉蘭等。

灌木:主要有千頭柏、匐地柏、雪松、紫玉蘭、狹葉山胡椒、木瓜、野山楂、紫穗槐、野薔薇、紫荊、牛奶子、野花椒、夾竹桃、枸杞子、扶桑、石榴、葡萄、繡球、枸骨、冬青、一葉秋、連翹、金絲桃、九裡香等。

花卉:主要有白玉蘭、萬年青、茉莉、桂花、玫瑰、海棠、菊花、山海棠、野菊、梅花、水仙、迎春、仙人掌、美人蕉、牡丹、吊蘭、蘭草、含笑、山茶、繡球花、瑞香、月季、櫻花、木芙蓉等。

藥材:主要有苦參、紅參、紅花、柴胡、丹參、百部、遠志、紫花地丁、生地、貝母、白芍、白術、白頭翁、蘆根、白茅根、車前草、過冬青、菖蒲、土枸杞、白花菜子、紫蘇、牽牛花、川楝子、水紅花子、冬瓜子、小茴香、杏仁、火麻子、銀杏、槐米、赤豆、芡實、白扁豆、石榴皮、無花果、木瓜、挂金燈、鳳眼草、陳皮、小薊、大薊、茵陳、蒲公英、仙鶴草、馬鞭草、浮萍、魚腥草、蘿蔔地丁、馬齒苋、半枝蓮、蘇梗、夏枯草、蒼耳草、含羞草、野荞麥、豬秧秧、燕麥草等。 

動物資源

禽:境内常見鳥類共20餘科60餘種。主要有:喜鵲、黃鹂、灰喜鵲、棕背斑鸠、燕、大雁、鷹、鹌鹑、畫眉、杜鵑、啄木鳥、麻雀、寒号鳥、貓頭鷹、鶴、雁門鴿、山麻雀、八哥、相思鳥、呱呱凫、喳呼狼、叫天子、黃雀、打狗雕、蒼鹭、銀喉、長尾山雀、紅眉水鸲、大嘴烏鴉、秧雞、野鴨、白頭翁、赤肚長嘴雀、竹桔子、百舌子、鐵頭兔等。

獸:主要有狐狸、刺猥、蝙蝠、野兔、松鼠、黃鼠狼、田鼠、家鼠等。

魚:常見的有鲢魚、草魚、鲫魚、鲶魚、黃鳝、泥鳅、刀鳅、條魚、黑魚、赤眼鳟、銀魚、肥王魚、鳜魚、颚針魚、鳗鲡魚、蝦虎魚、鳊魚、非洲鲫魚、刀鲚魚、麥穗魚等。

昆蟲:有瓢蟲、蝗蟲、金龜子、地老虎、蚜蟲、天牛、食心蟲、金針蟲、松毛蟲、天蛾、卷葉蟲、蜻蜓、蟋蟀、蚊蠅、蚱蜢、狗蠅子、豆天蛾、螟蟲、放屁蟲、青蟲、黑殼蟲、臭蟲、屎殼螂、牛虻、螞蟻、螳螂、蛆蛀、蚰子、金殼螂、老水牛、豌豆象、黃螢、吸漿蟲、馬蜂、草蜂、蝴蝶、撲燈蛾、螢火蟲、蟬、舟蛾、螟蛾、蜈蚣、粉蝶、蜘蛛、蠍、蠶、蝼蛄、甲蟲等。

此外,還有水産類動物蚌、螺、龜、蟹、蝦等,兩栖類動物青蛙、蟾蜍等,爬行類動物蛇、晰蜴、壁虎、土鼈子等。

礦産資源

鳳台縣礦藏資源豐富,經普查勘探表明,以煤為主,兼有其他多種礦藏資源。

煤炭:境内煤儲藏量達100億噸。主要分布在王集、花家湖、八裡塘、張集、桂集、丁集、顧橋、朱馬店、城關和大山等地。

磷礦:境内儲藏量為180萬噸。主要分布在淮河東岸山區和劉集鄉等地。1953年起正式開發利用。

紫砂石:境内儲藏量為70萬噸。主要分布在淮河東岸山區。尚未開發利用。

高嶺土:境内儲藏量為3000萬噸。主要分布在淮河東岸山區,可作耐火原料。

石灰岩:分布在縣境山區,礦層長達10公裡,儲量豐富。可生産400号、500号水泥,并可燒制石灰等建築材料。

石英石:分布在境内黃土山一帶,儲量較大。

錳礦:分布在大山鎮的淮磷、張莊東南山上,儲量不大,呈雞窩狀。

鐵礦:分布在縣城東南的太平山、獅子山、馬家窪等地,儲量不大,呈雞窩狀,不易大規模開采。

人口

截至2018年末,鳳台縣戶籍人口為67.8368萬人,比上年增加了3493人,其中城鎮人口18.2881萬人;總人口中男性人口35.9214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53.0%;女性人口31.9154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47.0%;出生人口9532人;死亡人口3486人。常住人口59.8萬人(人口抽樣調查數據)。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鳳台縣常住人口為633385人。

經濟狀況

綜述

2020年,鳳台縣全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突破315億元,增長4%;财政收入32.2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126億元,增長6%;固定資産投資160億元,增長2.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2億元, 增長2%;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71元,增長4.3%;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60元,增長6.5%;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360億元、240億元,分别增長9.8%、10.6%(預計數據)。

2018年,鳳台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GDP)272.306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7%,其中,第一産業完成增加值35.803億元,同比增長5.3%;第二産業完成增加值160.7892億元,同比增長4.3%;第三産業完成增加值75.714億元,同比增長5.5%。全縣三次産業結構由上年的12.6:61.1:26.3變化為13.1:59.1:27.8。第三産業占比較上年同期提高1.5個百分點,三次産業結構逐步優化。人均GDP為40245元(折合5853美元)。全年新增民營企業1814戶,每萬人新增法人企業數28.4個;全年新增個體工商戶4392戶;民營經濟占GDP比重36.2%,比上年提升了0.1個百分點。

固定資産投資

截至2018年末,鳳台縣投資在庫項目177個,全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15.5%。完成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産同比增長29.3%;完成工業投資同比增長0.2%;完成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03.4%;完成技改投資同比增長47.7%。完成房地産投資174380萬元,同比下降13.0%。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産投資比重58.5%。 

财稅收支

2018年,鳳台縣完成财政收入41.328億元,增長7.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9235億元,下降1.6%。其中,增值稅增長17.1%;營業稅下降18.2%;企業所得稅增長92.4%。公共财政預算支出40.7059億元,同比增長2.2%,其中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支出4.4302億元,同比下降6.8%,占财政預算支出的10.9%;教育支出7.6973億元,同比增長9.7%,占财政支出的18.9%;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5.4867億元,同比增長4.8%,占财政支出的13.5%;城鄉社區事務支出6.5257億元,同比增長21.0%,占财政支出的16.0%。十三類民生支出34.6184億元,增長1.8%,占财政支出85.0%;八項支出30.6055億元,增長5.2%,占财政支出75.2%。 

人民生活

2018年,鳳台縣完成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18元,同比增長10.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16元,同比增長8.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31元,同比增長9.2%。

第一産業

2018年,鳳台縣實現農林牧漁業實現增加值36.8162億元,同比增長4.9%。 

種植業

2018年,鳳台縣谷物播種面積90940公頃,谷物總産63.0702萬噸,同比增長7.7%;糧食播種面積95117公頃,總産量63.7492萬噸,同比增長8.0%;其中:小麥播種面積45810公頃,總産27.2991萬噸,同比增長14.8%,水稻播種面積43810公頃,總産34.9902萬噸,同比增長1.5%;油料播種面積1171公頃,産量4973噸,同比增長1.3%;棉花播種面積10公頃,産量11噸,同比下降57.7%;蔬菜及食用菌播種面積4701公頃,産量15.8794萬噸,同比增長5.1%。

2020年1月2日,鳳台縣入選全國第四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 

林業

截至2018年末,鳳台縣有森林面積11794公頃,森林覆蓋率11.8%,活立木總蓄積量108.5086萬立方米。當年人工造林面積242.5公頃。 

畜牧業

2018年,鳳台縣肉類總産量39184噸,同比增長4.1%,其中豬肉産量18895噸,同比增長4.7%。 

漁業

2018年,鳳台縣水産品産量29917噸,同比增長4.8%,禽蛋産量25142噸,同比增長67.0%。

農業基礎

截至2018年末,鳳台縣農業機械總動力93.5萬千瓦,比上年增長2.1%;農用拖拉機42989台,播種機7179台,水稻直播機321台,水稻插秧機1146台,稻麥聯合收割機3824台;農機耕作面積95.0千公頃,機播面積86.0千公頃,機電灌溉面積56.0千公頃,機收面積95.4千公頃。農村用電量41576萬千瓦小時,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45974噸,農藥使用量3022噸。

第二産業

工業

2018年,鳳台縣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戶,年末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6戶,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集體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同比下降14.1%;股份制工業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長6.0%。國有控股企業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長6.2%。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産品産量:原煤3224.4萬噸,增長3.9%;發電量1668717萬千瓦時,同比增長10.5%;服裝業406.0萬件,同比增長94.2%;面粉27.7928萬噸,同比增長5.4%;大米32.4527萬噸,同比增長29.1%,水泥267.5萬噸,同比下降3.9%。 

建築業

2018年,鳳台縣實現建築業增加值19.6225億元,較上年下降6.8%,全縣12家資質等級以上建築企業實現總産值8.629億元,較上年下降19.7%,實現建築企業利潤總額3699萬元,同比增長56.3%。 

第三産業

國内貿易

2018年,鳳台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82.2218億元,比上年增長9.1%,其中限額以上商貿企業全年實現商品零售額21.5671億元,同比下降2.2%。

對外經濟

2018年,鳳台縣實現外貿進出口額9588萬美元,同比增長56.6%;引進内資73.9億元,完成進度112.0%;實際利用外資直接投資1611萬美元,同比下降60.1%;引進省外億元以上項目資金66.8億元,同比增長0.9%。 

郵電通信

2018年,鳳台縣完成郵電業務收入3.9487億元,同比增長0.4%,其中電信業務收入2.9316億元,同比下降3.5%。年末固定電話用戶40259戶;移動電話用戶48.5532萬戶,比上年末增加12.2012萬戶,每百人擁有移動電話71.8部;年末互聯網用戶達12.2012萬戶,比上年末淨增29252戶。 

金融業

截至2018年末,鳳台縣金融機構人民币各項存款餘額303.7350億元,比年初增加17.3941億元,同比增長6.1%,其中,住戶存款餘額199.131億元,比年初增加18.2206億元,同比增長10.1%;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48.4558億元,比年初減少5.1354億元,同比下降9.6%。金融機構人民币各項貸款餘額189.5892億元,比年初增加21.6492億元,同比增長12.9%,其中,住戶貸款75.2377億元,比年初增加16.7939億元,增長28.7%;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114.3515億元,比年初增加4.8553億元,同比增長4.4%。各項貸款中境内短期貸款73.5919億元,比年初增加8.5027億元;境内中長期貸款108.7074億元,比年初增加10.0536億元。

交通運輸

交通

2018年,鳳台縣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實現增加值9.8427億元,比上年增長1.9%。

運輸

截至2018年末,鳳台縣民用汽車擁有量69906量,比上年增長16.7%。全縣完成貨物運輸量942萬噸,比上年下降9.9%。貨運周轉量152768萬噸/千米,比上年下降9.5%。完成客運量1135萬人次,客運周轉量30377萬人/千米。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8年,鳳台縣科技經費投入5768萬元,增長2.2%;年末有高新産業企業23家,完成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2.0556億元,同比增長29.2%;申請專利626件,其中發明專利439件;授權137件,其中發明專利10件;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省高新技術培育企業1家;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59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2.7件;年末戰略性新興産業企業達23家,完成戰略性新興産業總産值同比增長9.8%。獲全省科技管理系統先進集體稱号。有縣以上質監系統内産品質量檢驗機構1個;法定計量技術機構1個;全年強制檢定計量器具840台(件);有安徽名牌産品7個。“鳳台平菇”食用菌地理标志證明商标于2018年7月21日在國家商标局獲批,是鳳台縣第一件地理标志證明商标。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鳳台縣共有學校數270所,其中中等職業技術學校2所,普通中學33所,小學109所,幼兒園125所。在校學生數11.5921萬人,其中中等職業技術學校2630人,普通中學32407人,小學59285人,幼兒園21307人。專任教師6220人,其中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33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2279人,小學專任教師2747人,幼兒園專任教師1020人。全縣教育經費投入7.6973億元,同比增長9.7%。全縣小學适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小學畢業升學率100%。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末,鳳台縣擁有藝術表演團2個,文化館(站)18所、劇場、影劇院3個、體育館1個、圖書館1個、農家書屋243家,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6.9萬冊、電子圖書25萬冊。文化館、圖書館、文化站、農家書屋、電子閱覽室全部免費開放,免費開放天數每月都在25天以上,接待23萬餘人次。共開展各類文藝活動1200餘次,體育活動1508場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項,省級名錄4項。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100%。

衛生事業

截至2018年末,鳳台縣共有醫療衛生服務機構360家,其中縣級醫院2家,鄉鎮衛生院1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家,社區衛生站23家,村衛生室208家,個體診所98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院1個。各類醫療衛生技術人員1833人,其中:執業醫生696人、執業助理醫生280人、注冊護士857人。全縣醫療機構擁有病床數2080張,縣人民醫院380張、縣中醫院330張、鄉鎮衛生院561張、其他醫療機構809張,每千人病床數為3.1張。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52.803萬人,參合率104.0%;适齡兒童第一類疫苗接種率90%以上,完成接種劑次15.6萬劑次。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率100%。 

勞動就業

2018年,鳳台縣城鎮新增就業人數8340個,較上年減少164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9%,失業參保人數36863人。 

社會保障

截至2018年末,鳳台縣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21.6948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60198人;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人數64163人;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人數61446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36863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52.803萬人。

社會福利

截至2018年末,鳳台縣有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數18個,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床位數1980床,年末有4411人參加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有14576人參加了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五保供養人數4659人。

環境保護

2018年,鳳台縣擁有環境監測站1個。全年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為233天,占全年比例為63.8%。年末全縣重點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9372噸,氮氧化物排放量6714噸,煙(粉)塵排放量3117噸。水質斷面達标比例100%。全縣PM2.5年均濃度為44.6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4.7%。全有污水處理廠2座,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率達到94.5%。全縣有垃圾處理站19個,城區4個。單位GDP能耗0.5039噸标準煤/萬元,同比下降4.1%。

曆史文化

文化場所

民國前期,鳳台縣成立民衆教育館,民國36年(1947年)7月更名為鳳台縣文化服務社。

1949年,鳳台縣人民文化館成立,館址在城關順河街中段,有平房17間和一個2000平方米的大院。

1950年,改為鳳台縣文化館,定編6人。1956年,館内設文藝、宣傳2個股,另有創作組和圖書室、會計室,隸屬縣文教局。

1969年4月,更名為“鳳台縣毛澤東思想宣傳站”,當年9月複稱鳳台縣文化館。

1980年,在城河路中段新建文化館大樓1座,共4層,1472平方米。全館當年遷入大樓,開設電視、展覽、音樂、美術、圖書、攝影、排練、遊藝、科技、閱覽等10個活動室。同時在樓下臨街建起一排長達40平方米的燈光宣傳畫廊。1985年,文化館内設政秘股、文化股、圖書股、群衆文化股4個股,有幹部職工39人。

1951年,在阚疃、顧橋、桂集建立了3個民辦文化站,每站配不脫産人員1名。

1952年桂集轉為公立站。

1953年至1955年,又發展了張集、古溝、馬店3個文化站,每站各配幹部1人。

1956年,因區劃變動,全縣6個文化站并為阚疃、古溝2個文化分館。

1958年取消分館,恢複原來的6個文化站。

1979年,農村文化站發展到16個(其中公辦站4個,民辦站12個),配脫産幹部4人,半脫産13人。

1983年民辦站有10人轉為國家幹部。

1984年初,全縣文化站增至31個,城關、毛集、丁集、顧橋、大山、馬店、桂集、張集8個文化站改為文化分館。分館館長領導轄區内文化站的業務工作。1985年全縣文化分館和文化站共32個,已基本達到鄉鄉有站。

文物古迹

鳳台

孤堆寺古村落遺址

位于馬店鄉利民村孤堆寺,南距港河85米,北距運糧溝9米。屬新石器時代至西周時期。遺址為1高台,面積38平方米,高4米,破壞嚴重。出土有大量鹿角、鬲足等。

趙家孤堆

位于夏集鄉立新村,南距夏集2裡。為唐代遺址。孤堆高出地面7米,東西長70米,南北長55米,早年已被盜。曾出土有青石床,床面刻有周文王與八駿馬圖案。

陳集孤堆

位于夏集鄉陳集村。時代不詳。東西長70米,南北長60米,高約6米,地表遍布磚瓦片和蚌殼。

李圩孤堆

位于楊村鄉李圩村,西距港河100米。時代不詳。南北長98米,東西長32米,高3米,部分墓磚已外露,相傳解放前曾被盜。

孫叔敖墓

位于毛集鄉梁庵村,北距鳳颍公路120米。時代戰國(楚)。1952年,被當地群衆掘毀,出土有石墓門、陶器等,現已夷為平地。在地表采集有墓磚、陶片等。

謝郢墓

位于劉集鄉謝郢村,南距淮河40米。時代西漢。1982年12月,由省文物研究所清理,出土繩紋陶罐2件。

孤山墓

位于劉集鄉東南3裡,孤山山腰間朝陽處,東距淝河大堤35米。時代東漢。1984年農民開山發現,由省文物所發掘,出土文物40餘件。

風景名勝

壽唐關

位于縣城南3公裡,三峰山東1公裡處,又叫過街樓、梳妝台。現為鳳台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壽唐關始建于五代。當時南唐兵被後周困于壽州,南唐元帥石景達來援,據八公山與後周對峙。後周為對付南唐援兵,建壽唐關。此關青磚砌成,長20米,寬3.6米,高4.5米,上覆磚石。關口呈拱形,可通車馬,為古代鳳台通往壽縣要塞的關口。兩側是懸崖峭壁,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至今雄關猶存。壽唐關還曾依山勢建有城牆、重樓、重屋、钏鼓樓等樓台亭閣,今均廢,尚有遺址可見。

硖山口

位于縣城西南約5公裡處。為長淮第一硖。被稱作長淮津要的東、西兩硖石各高60米。陡如斧削,隔淮河對峙,相距500多米,扼制着淮河上、下遊的水上交通。硖山口因地勢險要,曆來為兵家必争之地。三國時,魏、蜀在此争戰。南北朝時,東晉與秦軍大戰,這裡是重要的軍事津要。硖石山古有4城,一在東硖石,一在西硖石迤西微平處,俗名城子,山西北隅尚有遺址。

一在禹王山腰,一在長山北麓,連同四城,相距不及5裡。4座古城堡久廢,今西硖石頂隻剩下一座清代建的四角涼亭,名為慰農亭。涼亭古樸典雅,亭額上有“慰農亭”三字,亭兩旁的石柱上刻着一幅清光緒年間鳳台知縣顔海手書對聯:“選勝值公餘,看淮水安瀾,硖山拱秀;系懷在民隐,願春耕恒足,秋稼豐登。”亭前行數步即為硖石陡壁,陡壁西側懸崖上有摩崖石刻《築城記》。

茅仙洞

位于縣城南3.5公裡處的三峰山南坡半山腰中。洞門高約5尺,進深達10餘丈,越往深處越小,到不可行處仍深邃不能見底,裡面陰風習習。漢成帝年間,茅盈雲遊朝仙,路經此地,見景色絕佳又有深洞修煉,便留下隐身修道。不久,他的兩個在京都做官的哥哥也辭官來到這裡學道。兄弟3人一邊學道,一邊辟路伐木,建造宮觀,茅仙洞之名由此而得。從此成了曆代宗教聖地,或為道觀或為庵寺。

民國24年(1935年),道教門徒蘇理純、蘇宗善廣為化緣,集資重修殿堂,改名清天觀。今日茅仙洞,清天觀座落在山坡上一片300多平方米的平台上,正門的拱門頂上刻着清代書法家汪以道手書的“清天觀”3個大字。進入拱門,一條青石闆路直通天井。天井院北面的懸崖上古柏參天,院南是一排道房。西面有大殿,是一座雕梁畫棟建築,大殿後還有一進三清寶殿。茅仙洞上方,依山勢築有三仙閣,裡面供奉三茅神像。閣下方兩側各有六角涼亭一座。

著名人物

甘茂,下蔡(今安徽鳳台)人。戰國中期秦國名将。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今安徽鳳台)人。三國時期吳國著名武将。

呂夷簡,字坦夫,今安徽鳳台人。宋仁宗時任宰相,是宋代名相之一,也是宋代著名政治家。

呂公著,字晦叔,今安徽鳳台人,呂夷簡之子,元祐初年,拜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與司馬光同心輔政。

呂祖謙,字伯恭,呂夷簡七世孫,南宋婺州(今浙江金華)人,原籍安徽鳳台。人稱東萊先生。與朱熹、張栻齊名,同被尊為“東南三賢”,“鼎立為世師”,是南宋時期最著名的理學大家。他所創立的“婺學”,也是當時最具影響的學派。

廖運澤,字彙川,鳳台縣廖家灣(現屬淮南市田家庵區)人,父廖鴻文,别字子賓,為同盟會會員,1908年參加過熊成基領導的新軍起義。曆任民革第三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四至六屆中央委員,民革江蘇省委會副主任委員、主任委員,江蘇省參事,江蘇省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江蘇省政協副主席,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南京市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

廖運周,鳳台縣廖家灣人(現屬淮南市田家庵區)。1926年入黃埔軍校第五期。1927曾加入過中國共産黨。參加了北伐戰争和南昌起義。後做兵運工作,任壽縣學兵團教育副官。參加阜陽和正陽關武裝暴動,任鮑剛師的連長、參謀,參加發動蕪湖兵變,任抗日同盟軍第二師九團團長,國民黨軍獨立第四十六旅七三八團團長。抗日戰争時期,任一一○師六五六團團長、三三○旅旅長、一一○師副師長、師長。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沈陽炮兵學校校長兼黨委副書記,吉林省體育運動委員會主任,黃埔軍校同學會理事。

李猛,男,漢族,1967年2月生,安徽鳳台人 。1987年7月參加工作,1994年1月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山東省德州市委書記  、市委黨校校長  、德州軍分區黨委第一書記 。現任山東省副省長、省政府黨組成員。

所獲榮譽

2020年6月,被授予“安徽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稱号。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11月,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标縣(區)名單。

上一篇:紅光鎮

下一篇:holland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