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馬節

鬥馬節

融水苗族傳統鬥馬活動
鬥馬是居住在融水苗族自治縣的苗、瑤族傳統文體活動。現在每年苗族的傳統節日(如蘆笙節、坡會、春社、新禾節等)都有鬥馬活動。鬥馬節的内容包括少數民族非遺文化展演、蘆笙舞比賽、扶貧産品展、美食節大賽、水上表演等民族特色活動。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地理位置:
  • 所處時代:
  • 占地面積:
  • 保護級别:
  • 開放時間:
  • 中文名稱:鬥馬節
  • 公曆日期:11月26日
  • 起源時間:1987年
  • 地區:廣西
  • 民族:苗族
  • 節日類型:苗族瑤族傳統文體活動
  • 設定地點:融水縣

節日起源

相傳,這項活動源于一項婚姻裁決。據說,500年前最能赢得姑娘愛情的是鬥馬能手。因此,每有情敵相争時,苗王就組織鬥馬賽。獲勝者便最有權利娶他所喜歡的姑娘。

經過後來的演變,鬥馬受到衆人的喜愛,參加的人越來越多。每逢傳統節日都有鬥馬,它已成為群衆性的娛樂活動。在融水苗鄉盛行已有百年曆史。n

在村寨,若出現幾個後生同時追求一個姑娘的情況,寨佬就組織鬥馬比賽,誰的馬鬥赢,姑娘就嫁給誰。随着社會進步,婚姻裁決功能逐步退化,演變而成苗家人年節坡會的一項賽事。

曆史發展

1987年

廣西融水縣人民政府将11月26日縣慶日這一天定為鬥馬節。2004年把鬥馬節更改為“融水蘆笙·鬥馬節”。

2013年

10月26日,第13屆中國·融水苗族蘆笙鬥馬節在“蘆笙鬥馬之鄉”和“百節之鄉”的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舉行。本屆鬥馬節共有20匹鬥馬參與角逐。比賽分為初賽、複賽和決賽,最終來自香粉鄉雨蔔屯的苗族小夥楊燦飼養的“紅威風”勇奪桂冠。

2014年

10月25日,廣西柳州融水苗族自治縣舉行2014第十四屆中國——融水苗族蘆笙鬥馬節。來自香粉、安太、安陲、四榮、懷寶等鄉鎮的26匹駿馬通過撕、咬、踢、追等“絕招”進行激烈的搏鬥,引數萬名遊客前來觀看。

2015年

9月3日,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舉辦首屆鬥馬節。來自廣西柳州、融水苗族自治縣等地的近30匹雄馬在三江侗鄉鳥巢競技場展開的激烈争鬥,吸引不少遊客前來觀看。

鬥馬過程

鬥馬節這一天,村寨笙歌震天,鐵铳、粉槍齊鳴。穿着節日盛裝的各族人民興高采烈,跳起歡快的蘆笙舞。這時,精神抖擻的苗胞,牽着各自的壯馬,從四面八方雲集鬥馬場。

鬥馬場分有歇馬場和決鬥場,分組排列次序後,主持人即宣布鬥馬開始,然後兩個馬主把各自的馬從歇馬場牽進決鬥場。鬥馬是兩匹公馬相鬥,每次隻鬥一對。勝者留在場内繼續相鬥,一般以勝敗場次多少論高下。

鬥馬時,人們牽一匹雌馬挑逗兩匹公馬,使之相鬥。每次隻鬥一對。兩匹公馬在即将接近母馬時,為了得到與之親近的機會,各自昂頭翹尾,高揚前蹄,厲聲嘶鳴,向對方撲去互相厮鬥起來,或咬或踢,時而雙雙豎立,時而迅猛追逐,場面十分緊張激烈。有的要鬥上幾十個回合才分出勝負,敗者退出,勝者留下繼續迎戰,最後以勝敗場次的多少決出前三名。

鬥馬場上,常有成千上萬人圍觀。觀衆情緒高漲,歡呼呐喊聲此起彼伏。比賽結束,奪得優勝的馬主,則牽着披紅挂彩的鬥馬繞場一周,接受觀衆的祝賀。

鬥馬節:打同年

11月18日,第十七屆中國·融水苗族蘆笙鬥馬節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開幕。節慶活動期間,除了舉辦傳統的蘆笙舞表演、鬥馬、鬥鳥和鬥雞比賽外,還首次邀請來自亞洲、非洲及歐洲等地區的青年前來“打同年”,共同體驗融水苗鄉的獨特民族風情。n

“打同年”是當地苗寨間開展的大型聯誼交友活動,意為交朋友。如今“打同年”已發展延伸為盛情的融水人民邀請四海賓客交朋友之意。

今年“打同年”的亮點是,融水苗族同胞與來自亞、非、歐共11個國家的嘉賓交朋友,“打同年”這個旅遊産品從此将逐步向國際化發展,大苗山的“朋友圈”将越做越大。通過國外的“同年”,借助國家“一帶一路”和廣西海上“絲綢之路”契機,把苗山更多旅遊産品推送到國外,打造大苗山旅遊“絲綢之路”。n

從2000年開始,融水每年都舉辦規模大、規格高的蘆笙鬥馬節,成為當地生态旅遊、文化交流、商貿集散的民族團結盛會,這一節慶活動被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等單位認定為“最具民族特色節慶”之一。

本屆蘆笙鬥馬節圍繞“旅遊+農業”産業扶貧深度融合發展,還組織了“黨旗領航·電商扶貧——我為家鄉代言”電視直播活動暨融水特色農産品展銷、體驗“燒魚季、百家宴”——金秋遊苗山等活動,通過節慶載體,促進當地産業扶貧。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