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出生體重兒

低出生體重兒

出生體重小于2500g的嬰兒
胎兒階段,母親營養不良或疾病因素都可能導緻胎兒發育遲緩,在出生時體重過低。這樣的新生兒皮下脂肪少,保溫能力差,呼吸機能和代謝機能都比較弱,容易感染疾病。死亡率比體重正常的新生兒要高得多,其智力發展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地理位置:
  • 所處時代:
  • 占地面積:
  • 保護級别:
  • 開放時間:
  • 體重:小于2500g
  • 胎齡:小于37周

護理方法

保暖

低出生體重兒由于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所以保暖是關鍵。

溫箱保暖

箱溫随低體重兒的體重決定,一般體重越輕,胎齡越小,箱溫越高。

皮膚接觸保暖

阿氏評分7分以上,無宮内感染或缺氧史,一般情況好的低出生體重兒可采取與母親皮膚接觸取暖法,正常新生兒出生後和母親皮膚接觸半小時,是為了增進母子感情,幫助嬰兒早開奶;低體重兒除此之外可借母親的體溫取暖,嬰兒的皮膚緊貼母親的皮膚,接觸時間比正常嬰兒要長;母親的體溫可讓低體重兒的體溫慢慢升至正常,并且比較恒定,在母親的懷中還可以随時學會吮吸吃奶。臨床觀察發現低體重兒在母親的懷抱中享受的是一種自然的溫暖,比人為靠溫箱取暖更适合低體重兒生活;有的低體重兒在溫箱内溫度升得快,但抱出溫箱體溫就會下降,造成低體重兒體溫不恒定現象。

溫水浴

低體重兒每天進行一次溫水浴,可促進血液循環,促使血管擴張,産生熱量,用溫度适宜的水(38℃~40℃),水中加入百艾溶液,2000ml水中加入百艾溶液20ml(百艾溶液性質溫和,有殺菌、消毒作用,可預防膿疱瘡),将嬰兒放入水中,水浸至頸部,頭露在外面,浸泡10min,并按摩四肢,可預防硬腫症的發生。

相關數據

“中國新生兒協作網極早産兒/極低出生體重兒隊列”臨床數據首次公布。該隊列研究由中國新生兒協作網牽頭建立,将25個省、直轄市的57家三級醫院的10823例早産兒(胎齡小于32周或出生體重低于1500克)納入2019年統計數據,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大規模的極早産兒/極低出生體重兒隊列。n

報告顯示,胎齡小于32周的早産兒中,30-31周占49%,小于28周占17%;出生體重低于1500克的早産兒中,低于1000克占19%;胎齡小于32周早産兒的總存活率為88%,出生體重低于1500克早産兒的總存活率為86%;納入隊列研究的患兒中,79%好轉或治愈出院。總體上,随着國内新生兒醫學的進展,極早産兒、極低出生體重早産兒存活率明顯提高。n

在全球範圍内,早産是5歲以下兒童及嬰兒死亡的重要原因。早産兒由于機體器官系統發育未成熟,可發生呼吸窘迫綜合征、支氣管肺發育不良、膿毒症、腦損傷、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及早産兒視網膜病等多種嚴重疾病。

近年來,國家兒童醫學中心、複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通過開展國際間的合作,在國内25個三級醫院的新生兒重症監護室開展質量改進研究,以降低早産兒嚴重疾病發生率,結果顯示:如經過積極治療,出生體重為1000g—1500g的早産兒存活率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中國新生兒協作網将通過協作開展臨床研究,進一步提高早産兒存活率及降低嚴重疾病發生率。n

中國新生兒協作網是緻力于新生兒醫學相關研究的協作性研究網絡,旨在建立和運行中國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目标人群标準化數據庫,為中國和國際研究者開展新生兒/圍産醫學領域高質量、合作性臨床研究提供平台和機會。

保護措施

國内外專家共聚分享探讨超早産兒臨床治療經驗

會上,來自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的新生兒科主任Eric C. Erichenwald教授,及新生兒及嬰兒慢性肺疾病項目主任張華岩教授,就“極低/超低出生體重兒的無創性通氣支持”及“美國重症慢性肺疾病的管理理念與模式”等國際治療經驗進行了分享。n

同時,香港中文大學威爾斯親王醫院NICU主任、香港浸信會醫院新生兒科主任張錦流教授,台灣林口長庚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NICU)主任江明洲教授、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新生兒科主任馮琪教授、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李莉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新生兒中心副主任齊宇潔、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産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李耿、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主任楊明等兩岸三地知名兒科專家,就超低出生體重兒和超早産兒的臨床治療熱點和難題進行了深入探讨。n

不僅為救治存活更為實現高質量生存

楊明介紹,作為有着國際醫療理念的醫療團隊,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團隊并不僅僅滿足于提高早産兒的存活率,更利用先進的護理和醫療資源及理念,在兒内兒外科、眼科、臨床藥師、營養師等多學科團隊以及放射、超聲、實驗室等輔助科室的支持下,力求最大限度減少早産兒并發症和後遺症。n

同時,和睦家兒科形成了兒科醫生進駐産房、高危新生兒觀察、新生兒轉運、危重兒急救、以及極低、超低出生體重兒綜合管理、高危兒的随訪幹預、遺傳代謝疾病的随訪和診治等的一體化服務模式。n

兒科醫生進駐産房作為和睦家醫療一體化服務模式的特色之一,兒科醫生會在所有産婦分娩時為即将出生的寶寶保駕護航。有新生兒搶救經驗的兒科醫生以及具有NICU護理資質的護士共同參與協同救治、轉運,完成從産房或手術室再到NICU無縫銜接,達到完善的産兒一體化及醫護一體化的救治模式。n

針對新生兒救護,和睦家兒科目前已實施三級救護網絡模式,一級網絡模式是針對正常新生兒,安排母嬰同室,每日有兒科醫生查房,對新生兒進行黃疸監測、喂養指導、母嬰交流以及聽力篩查評估;二級網絡模式主要針對高危新生兒,設有專門的高危新生兒觀察病房;三級救護模式針對的是危重新生兒,設有專門的新生兒和NICU病房,配備完備的生命搶救島,随時可用于新生兒的搶救。n

多學科聯手護航為兒童提供全方位醫療服務n

如今,和睦家兒科協同小兒普通外科、小兒泌尿外科、小兒骨科、小兒心髒外科、小兒神經外科、兒童口腔科、兒童眼科、兒童耳鼻喉科、小兒皮膚科、兒童康複及兒童醫療輔導和心理等科室已組成多學科綜合醫療團隊。

小兒内科亞專業已具備消化、呼吸、血液、心髒、神經、内分泌、新生兒、腎髒及遺傳代謝等專業組,更可提供24小時兒科急診服務,針對兒童疾病預防-保健-治療-康複,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持續性醫療服務。n

2015年5月,北京和睦家醫院引入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對于小兒特别是新生兒外科手術而言,使用達芬奇進行的手術突破了體腔空間狹小的限制,可在有限空間内實施精細操作,在提高手術效果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患兒痛苦。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