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

漢語漢字
骨(拼音:gǔ、gū)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骨架相互支撐或骨頭相互拼接的樣子。骨的本義即人或動物的骨骼,特指人的遺骨。骨是支撐人體的主幹,故“骨”可引申而指人的心、魂、品格或氣質等。也可指事物内部起支撐作用的架子。
  • 中文名:骨
  • 拼音:gǔ、gū
  • 部首:骨
  • 五筆:MEF
  • 倉颉:BBB
  • 鄭碼:LW
  • 字級:一級(1523)
  • 平水韻:入聲六月
  • 注音:ㄍㄨˇ、ㄍㄨ
  • 總筆畫:9 0
  • 統一碼:基本區-9AA8
  • 四角碼:7722₇
  • 造字法:會意字、形聲字
  • 結構:合體字,上下結構

字源演變

現代學者普遍認為,圖A、B、C、D的甲骨文,都是早期的“骨”字。這些甲骨文字形隸定後寫作“冎”,是象形字,是“骨”字的初文。甲骨文中的“骨凡”即骨盆;“疒(病)骨”,骨生了病;“貯骨”,貯藏骨頭;還有“大牛骨”。骨的形狀不同,功能各異,因此字形各異。圖A的甲骨文像脊骨中的一段骨架:一橫畫像骨,左右的小豎像骨的兩頭骨節粗大的地方,所以初文畫作圖A形,而在兩骨之間用一根斜線(好比是筋)連起來,構成骨架,這就是最早的“骨”字之一。

占蔔是殷商王朝的一件大事,有大量龜甲和牛骨備用。造骨字時就用形狀有特點的牛肩胛骨為對象。還有一部分甲骨文諸如圖B、C、D等,異體極多,像一塊牛肩胛骨,獨體象形。楷書演變為“冎”。晚周累加肉旁成為為“骨”(古隸或省作“肎”,後别作“肯”)。篆文将上部寫作“冎”。隸書、楷書将肉字寫成月作骨。

現代釋義

詳細釋義

同本義[bone]

骨,肉之覈也。——《說文》

骨者,髓之府。——《素問·脈要精微論》

風生木與骨。——《管子·四時》

馬已死,買其骨五百金。——《戰國策·燕策》

以刀刺骨。——《韓非子·安危》

而額焦爛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盡脫矣。——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骨朵兒】gūduoer還沒有開放的花朵:那盆菊花的花骨朵兒即将綻放。

【骨碌】gūlu滾動:他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

骨,表示聲、形、動作。如:骨都都(形容連續不斷向外冒);骨骨農農(咕咕哝哝;嘀嘀咕咕);骨辘辘(象聲詞。滾動聲)。

骨嘟:隻有秋公骨嘟了嘴,坐在一邊。――明·馮夢龍《醒世恒言》

骨朵兒:這叫童子面,花期遲,剛打骨朵。――《茶花賦》

骨碌:排球在地上骨碌。但就在路上睡麼?路隻有一尺來寬,半夜裡一個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麼?――《老山界》

骨碌碌:那男孩的眼睛骨碌碌地轉了幾下,思考看怎麼回答陌

骨gǔ:

1、骨頭,脊椎動物體内支持身體的堅硬組織:肋~。股~。

2、支撐物體的架子:傘~。鋼~水泥。

3、品質,氣概:傲~。媚~。有~氣。

4、①連結兩骨的關節。②骨間的段。泛指長條形東西的一段。

5、[骨肉]骨和肉。〈喻〉親人,有血統關系的人,指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

6、見gū、gú。

7、中醫學術語。骨為奇恒之腑之一。腎在體合骨,主骨生髓。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腎生骨髓。”《素問·痿論》:“腎主身之骨髓。”腎主骨生髓的生理機能,實際上是腎精及腎氣促進機體生長發育功能的具體體現。腎藏精,精生髓,髓居于骨中稱骨髓,骨的生長發育,有賴于骨髓的充盈及其所提供的營養。《素問·六節髒象論》:“腎……其充在骨。”

常用詞組

骨鲠

gǔgěng

〖Fishbone〗∶魚骨頭

骨鲠在喉

〖Straightforward〗∶比喻個性正直、剛健

彼項王骨鲠之臣,亞父鐘離昧龍且周殷之屬,不過數人耳。——《史記·陳丞相世家》

骨鲠在喉

gǔgěng-zàihóu

〖Haveafishbonecaughtinone'sthroat〗魚骨頭卡在喉嚨裡,比喻心裡有話沒說出來,堵得難受

這些話悶在心裡多日了,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骨化

gǔhuà

〖Ossify〗形成或轉化成骨。

骨化

gǔhuà

〖Ossification〗

骨的形成過程,在膜狀骨或軟骨的基礎上,首先在中心部有鈣鹽沉着形成骨化點,由此向周圍産生新骨質,外被以骨膜,新産生的骨質不斷破壞原來的類骨質,形成髓腔并逐漸改變外形。

轉變成硬骨質的狀況。

骨灰

gǔhuī

〖Boneash;Ashes〗人體經火葬或分解後的殘餘。

骨灰盒

骨灰堂

gǔhuīhé

〖Cinerarycasket〗存放屍體火化後骨灰的盒子。

骨架

gǔjià

〖Scaffolding;Framework〗∶用作支持某物(如文學作品或有機體的一部分)的結構、基礎或輪廓的支架。

這部小說的骨架已經搭好

〖Skeleton〗

高大建築用以支撐外部牆壁并把負荷和應力分散到基礎之上的鋼架或混凝土支架。

動植物(或動植物某部位的)支撐性、保護性架子或結構

骨節

gǔjié

〖Joint〗∶骨骼

〖Scleromere〗∶骨骼的一個節,相骨相接之處

骨科

gǔkē

〖Orthopaedics〗矯形外科學,主要指兒童骨骼的畸形的矯正或預防;泛指治療任何骨、關節疾病的臨床科室

骨刻

gǔkè

〖Bonesculpture〗用骨頭作的雕刻

骨力

gǔlì

〖Strength〗

雄健的書法的筆力

對聯上的幾個字寫得很有骨力

時議者以為羲之草隸,江左中朝莫有及者。獻之骨力遠不及父,而頗有媚趣。——《晉書·王獻之傳》

力氣

大無骨力,角翼不頸,則以大而服小。——漢·王充《論衡·物勢》

〖Stout〗[方言]∶硬挺;結實

這把傘真骨力

這老頭兒八十了,身子骨(gǔ)還挺骨力

骨立

gǔlì

〖Thin〗形容人形貌極為消瘦

憔悴骨立

子貢茫然自失,歸家淫思,七日不寝不食,以至骨立。——《列子·仲尼》

骨料

gǔliào

〖Aggregate〗混凝土的主要成分之一,分為粗骨料和細骨料兩種。粗骨料是碎石或礫石,構成混凝土的骨架。細骨料是砂子,填充粗骨料之間的空隙骨瘤

gǔliú

〖Osteoma〗病名。骨組織發生的良性腫瘤

骨牌

gǔpái

〖Dominoes〗娛樂用具,用骨頭、象牙、竹子或烏木制成,每副32張,上面刻有2—12的點子

骨盆

gǔpén

〖Pelvis〗人和許多脊椎動物的骨骼盆狀結構,它由髋骨、骶骨及尾骨圍成

骨氣

gǔqì

〖Moralintegrity〗∶體貌氣質。後多指剛強不屈的人格及操守

他是一個有骨氣的人

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談骨氣》

〖Vigourofthestrokesincalligraphyordrawing〗∶喻書法的筆力和雄健的氣勢

字寫得很有骨氣

骨肉

gǔròu

〖Body〗∶身體

骨肉歸複于土。——《禮記》

〖Fleshandblood〗∶骨和肉

〖Intimate;Kindred〗∶比喻至親

親生骨肉

骨肉關系

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此之謂骨肉之親。——《呂氏春秋·精通》

恨透了秦始皇,說他無緣無故築什麼萬裡長城,害得人家骨肉分離。——《孟姜女》

骨肉相連(gǔròu-xiānglián):象骨頭和肉一樣互相連接。比喻雙方關系密切,不可分離。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人民的子弟兵,和人民群衆是骨肉相連的

骨瘦如柴(gǔshòu-rúchái):形容消瘦到極點

延及歲餘,奄奄待盡,骨瘦如柴,支枕而卧。——《警世通言》四回

骨髓(gǔsuǐ):一種軟而富含各種血細胞的結締組織,占據大多數骨的骨髓腔和網眼部分

〖Wealth〗∶比喻人民的血汗和勞動果實

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清·黃宗羲《原君》

骨炭(gǔtàn):骨燃燒後生成的炭樣物質;尤指在用作脫色劑後再生的

骨頭(gǔtou):人和脊椎動物體内支持身體、保護内髒的堅硬組織,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磷酸鈣。比喻人的品質。

硬骨頭[方言]∶比喻話裡暗含着的不滿、諷刺等意思。他的話裡有骨頭。

骨頭架子(gǔtoujiàzi):人或其他脊椎動物的骨骼,常用以形容極瘦的人。瘦得隻剩下個骨頭架子。

骨頭節兒(gǔtoujiér)[方言]∶骨節

骨血(gǔxuè):即骨肉、至親(多指子女等後代)。瓊英年幼,家主主母隻有這點骨血,我若去了,便不知死活存亡。——《水浒傳》第九十八回

骨折(gǔzhé):又名折瘍。骨因外力而出現裂縫或斷裂

骨殖(gǔzhí):遺骨、屍骨。

骨子(gǔzi):物體中起支撐作用的架子

骨子裡(gǔzilǐ)∶比喻内心或實質上(含貶義)。真不知道他骨子裡都想些什麼東西。比喻私人之間。這是他們骨子裡的事,你不用管。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四】【骨部】古忽切(gǔ)

肉之覈①也。從冎有肉。凡骨之屬皆從骨。

【注釋】①覈(hé):徐锴《說文解字系傳》:“覈,核也。”饒炯《部首訂》:“骨之于體,外肉内竅,如果之有核。”

說文解字注

肉之覈也。

段注:西部而:覈,實也。肉中骨曰覈。蔡邕注典引曰:肴覈,食也。肉曰肴,骨曰覈。《周禮》:丘陵,其植物宜覆物。注雲:核物,梅李之屬。《小雅》:肴核維旅。箋雲:豆實菹醢也。籩實有桃梅之屬。按覈、核古今字,故周禮經文作覈,注文作核,古本皆如是。《詩》肴核,蔡邕所據魯詩作肴覈。梅李謂之覈者,亦肉中有骨也。

從冎,有肉。

段注:去肉為冎,在肉中為骨。古忽切。十五部。

廣韻

古忽切,入沒見‖骨聲物2部(gǔ)冎亦聲

骨,《說文》曰:“肉之覈也。”《屍子》曰:“徐偃王有筋無骨。”亦見《史記》,又姓。古忽切。十六。

康熙字典

【亥集上】【骨部】骨·康熙筆畫:10·部外筆畫:0

《唐韻》《韻會》古忽切。《集韻》吉忽切,并音汨。《說文》:肉之覈也。《釋名》:骨,滑也。骨堅而滑也。《靈樞經》:腎主骨,張筋化髓榦,以立身。《周禮·天官·疾醫》:以酸養骨。注:酸木味,木根立地中似骨。疏:謂似人之骨立肉中者。《列子·天瑞篇》: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屬天,淸而散。屬地,濁而聚。

又牲骨。《禮·祭統》:凡為俎者,以骨為主。《儀禮·鄉射禮》注:以骨名肉,骨貴也。

又姓。《隋書·骨儀傳》:骨儀,京兆長安人。

又《唐書·東夷傳》:新羅,其族名第一骨,第二骨,以自别。

又苦骨,苦參别名。

又多骨,白豆?别名。見《本草綱目》。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k

wət

王力系統

k

uət

董同龢系統

k

uə̂t

周法高系統

k

wət

李方桂系統

kw

ət

西漢

東漢

ət

ət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月沒

wət

北魏後期北齊

月沒

wət

齊梁陳北周隋

月沒

wət

隋唐

拟音/高本漢系統

k

uət

拟音/王力系統

k

uət

拟音/董同龢系統

k

uət

拟音/周法高系統

k

uət

拟音/李方桂系統

k

uət

韻書集成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韻系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廣韻

入聲

十一沒

合口呼

全清

古忽切

kuət

集韻

入聲

十一沒

合口呼

全清

古忽切

kuət

韻略

入聲

古忽切

增韻

入聲

古忽切

中原音韻

入聲作上聲

魚模

合口呼

全清

ku

中州音韻

入聲作上聲

魚模

葉古

洪武正韻

入聲

二質

全清

古忽切

kuət

分韻撮要

陰入

第八賓禀嫔畢

方言集彙

◎ 贛語:gwêt5 瘦骨筋僵

◎ 客家話:[沙頭角腔] gut7 [客語拼音字彙] gud5 [海陸腔] gut7 [客英字典] gwut7 [台灣四縣腔] gut7 [東莞腔] gut7 [寶安腔] gut7 [陸豐腔] gut7 [梅縣腔] gut7

◎ 粵語:gwat1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