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花豔想

飛花豔想

清代白話長篇才子佳人小說
《飛花豔想》是清初人作之才子佳人小說。又名《夢花想》、《鴛鴦影》、《幻中春》。署“樵雲山人編次”。[1]成書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此書多寫“姐偷郎”的社會新風,其他有關“采戰之法”,江南選秀女造成民間男女亂配,甚至亂倫的情節,皆觸朝廷忌諱,屢屢遭查禁。自有文字以來,著書不一。四書五經,文之正絡也。稗官野史,文之支流也。四書五經,如人間家常茶飯,可用,不可缺;稗官野史,如世上山海珍羞,爽口,亦不可少。如必謂四書五經方可讀,而稗官野史不足閱,是優可用家常茶飯,而爽口無珍羞矣。不知四書五經不外飲食男女之事,而稗官野史不無忠孝節義之談。
  • 作品名稱:飛花豔想
  • 外文名:
  • 作品别名:
  • 作者:才子佳人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内容簡介

書叙嘉靖年間山陰秀才柳素心,字友梅,父早亡。幼苦讀,文才出衆,且生得美如冠玉,十五歲領縣學批首,與竹鳳阿、楊連城為至交。一日,竹、楊來訪,會談間道出雪太守發下二詩題令學中士子吟詠事,友梅依題賦詩。原來雪太守有女瑞雲,為才女,有意通過作詩擇婿。

瑞雲有表姐梅如玉,為福建梅兵備之女,寄居雪家。姐妹一日遊西湖,柳友梅亦與友人遊湖吟詩,二女深慕友梅詩才,令婢朝霞開船窺視,友梅以婢為小姐,情傾意倒。有富家子劉有美、張良卿、李文君,皆無行劣才,想做雪門女婿。劉有美剽竊友梅詩上交,張、李則買通收卷人将柳詩各人剽襲一首,而以己詩署友梅名。瑞雲、如玉心疑之,求太守面試,真相大白,雪太守以二女均許友梅。

劉有美忌恨,投嚴嵩門下,誣參雪太守,逮入京。友梅中解元,入京救回雪太守,而梅兵備病亡。翌年,友梅中探花,嚴嵩欲為婿,友梅拒之,嚴因以雪太守及友梅為使入虜議和。正在此時,宮廷采民間美女,劉有美又買通采辦,登梅、雪二女于冊,梅入庵為尼,婢朝霞代瑞雲行。後和議成,雪太守與友梅回朝,各升顯職。友梅告假還鄉,與如玉、瑞雲成親。不久,朝霞也被放回,同事友梅。

作品目錄

點評

自序

第一回:衆英才花下談心

第二回:柳秀士舟中題句

第三回:兩閨秀湖上遇才郎

第四回:梅兵憲難途托嬌女

第五回:栖雲庵步月訪佳人

第六回:合歡亭入夢逢巫女

第七回:假張良暗計圖連理

第八回:慧文君識眼辨真對

第九回:重結鴛鴦雙得意

第十回:拆開梅雪兩分離

第十一回:古寺還金逢妙麗

第十二回:西湖玩月續春遊

第十三回:連及第馳名翰院

第十四回:為辭婚鐘禍邊庭

第十五回:擲金錢喜蔔歸期

第十六回:點宮秀暗添離恨

第十七回:雪蓮馨辭朝省母

第十八回:柳友梅衣錦還鄉

人物介紹

【柳友梅】明嘉靖年間紹興府山陰縣秀才,原是唐代大文學家柳宗元的後裔。父早亡,母楊氏守寡教子。柳友梅于遊春時偷見了雪太守之女瑞雲和外甥女梅如玉,意甚羨慕。某日雪太守傳出詩題,意在擇婿。但柳友梅的詩被張良卿和李君文二人買通縣學差人周榮掉換了。雪太守當面試詩,揭露了張、李掉換的詭計,深愛柳友梅之才,将雪瑞雲和梅如玉許他為妻。進京赴試,途中拾到百金,交還失主,失主感動,必要将女兒李春花送他為婢為妾。到京應試,高中探花。嚴丞相欲将侄女嫁他,兩次遣媒說合均為柳拒絕,怒而構釁,派雪太守同柳友梅至河溯議和。議和成功,柳升為大學士,娶梅如玉、雪瑞雲為妻、李春芳和使女朝霞為妾。

作品鑒賞

《飛花豔想》一書,在情節、結構、人物、語言等許多方面都摹仿《玉嬌梨》。例如,柳友梅、竹鳳阿、楊連城飲酒吟詩,隻人名換了,其餘文字基本相同。再如,《玉嬌梨》中主人公蘇友白,取與白紅玉小姐為友之意,《飛花豔想》中的柳友梅,亦取與梅小姐為友之意。可以說,《飛花豔想》多處抄襲自《玉嬌梨》。當然,《飛花豔想》也不無自創的文字。如第六回“合歡亭入夢逢巫女”中,寫柳友梅夢中和五花仙子、六花仙子雲雨情交,五花仙子寓梅小姐,六花仙子寓雪小姐,文字雖略涉污穢,而這種頗似《紅樓夢》中賈寶玉初試雲雨情的寫法,在其他小說中卻是未見的。

出版信息

現存主要版本有清刊本,藏上海圖書館;清雍正寫刻本,藏大連圖書館;清道光二年(1822)刊本,藏南京圖書館;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坊刊本,藏蕪湖市圖書館。中華書局“古本小說叢刊”影印清雍正寫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影印清刊本,1993年華夏出版社《明清言情小說大觀》排印清刊本,1994年春風文藝出版社“中國古代珍稀本小說”排印清雍正寫刻本。

作者簡介

劉璋(1667年—?),字于堂,号介符,又号煙霞散人、樵雲山人等,陽曲(今山西太原)人,清代小說家。他出身清寒,學識淵博,工于書法繪畫、琴韻棋藝。他從青年時代開始就從事小說創作,并在二十多歲時就寫成了代表作―諷刺小說《斬鬼傳》,他還緻力于才子佳人小說的創作,如《幻中真》《鳳凰池》《巧聯珠》《飛花豔想》等。

作品評價

現代文學批評家阿英:“關于此書之批評,可用‘酸俗’二字盡之。”(《小說三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