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風

飓風

自然災害
飓風(拼音:jù fēng,英文:Hurricane),大西洋和東太平洋地區将強大而深厚(最大風速達32.7米/秒,風力為12級以上)的熱帶氣旋稱為飓風,也泛指狂風和任何熱帶氣旋以及風力達12級的任何大風。飓風中心有一個風眼,風眼愈小,破壞力愈大,其意義和台風類似,隻是産生地點不同。[2]
  • 中文名:飓風
  • 外文名:Hurricane
  • 别名:暴風;台風
  • 産生地點:大西洋和東太平洋地區
  • 最大風速:32.7米/秒及以上

詞源

飓風一詞源自加勒比海言語的惡魔Hurican,亦有說是瑪雅人神話中創世衆神的其中一位,就是雷暴與旋風之神Hurakan。而台風一詞則源自希臘神話中大地之母蓋亞之子Typhon,它是一頭長有一百個龍頭的魔物,傳說其孩子就是可怕的大風。至于中文“台風”一詞,有人說源于日語,亦有人說來自中國廣東話“大風”的發音,傳至國外後再次傳回國内譯為台風。以前,中國東南沿海經常有風暴,當地漁民統稱其為“大風”,後來變成台風。

台風飓風

台風和飓風最大的區别就是出生地和活動區域不同。台風主要是指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生成及活動的熱帶氣旋,而飓風是指在中東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上生成及活動熱帶氣旋。

從等級劃分來看,風力在12級以上的台風分為三個等級,而飓風等級更多,上限也更高。一級飓風相當于台風或強台風,二級飓風相當于強台風,三級飓風相當于強台風或者超強台風,四級和五級飓風則相當于超強台風。

等級分類

注:下文中的“最高持續風速”均指JTWC采用的一分鐘持續風速(單位kts),其餘單位數值以此标準換算而來。

一級: 最高持續風速33–42 m/s 74–95 mph 64–82 kts 119–153 km/h

風暴潮:4–5 ft 1.2–1.5 m

中心最低氣壓:28.94 inHg 980 mbar

潛在傷害:對建築物沒有實際傷害,但對未固定的房車、灌木和樹會造成傷害。一些海岸會遭到洪水,小碼頭會受損。

典型飓風:飓風艾格尼絲 – 飓風丹尼 – 飓風加斯頓– 飓風奧菲莉娅

二級:最高持續風速:43–49 m/s 96–110 mph 83–95 kts 154–177 km/h

風暴潮:6–8 ft 1.8–2.4 m

中心最低氣壓:28.50–28.91 inHg 965–979 mbar

潛在傷害:部分房頂材質、門和窗受損,植被可能受損。洪水可能會突破未受保護的泊位使碼頭和小艇會受到威脅。

典型飓風:飓風鮑勃– 飓風邦妮– 飓風弗朗西斯– 飓風胡安

三級:最高持續風速:50–58 m/s 111–130 mph 96–113 kts 178–209 km/h

風暴潮:9–12 ft 2.7–3.7 m

中心最低氣壓:27.91–28.47 inHg 945–964 mbar

潛在傷害:某些小屋和大樓會受損,某些甚至完全被摧毀。海岸附近的洪水摧毀大小建築,内陸土地洪水泛濫。

典型飓風:1938年大新英格蘭飓風 – 飓風弗蘭– 飓風伊西多爾 – 飓風珍妮

四級:最高持續風速:59–69 m/s 131–155 mph 114–135 kts 210–249 km/h

風暴潮:13–18 ft 4.0–5.5 m

中心最低氣壓:27.17–27.88 inHg 920–944 mbar

潛在傷害:小建築的屋頂被徹底地完全摧毀。靠海附近地區大部分淹沒,内陸大範圍發洪水。

典型飓風:1900年加爾維斯敦飓風 – 飓風查理– 飓風雨果 – 飓風艾裡斯

五級:最高持續風速:≥70 m/s ≥156 mph ≥136 kts ≥250 km/h

風暴潮:≥19 ft ≥5.5 m

中心最低氣壓:<27.17 inHg <920 mbar

潛在傷害:大部分建築物和獨立房屋屋頂被完全摧毀,一些房子完全被吹走。洪水導緻大範圍地區受災,海岸附近所有建築物進水,定居者可能需要撤離。

典型飓風:飓風安德魯– 飓風卡米爾 – 飓風吉爾伯特– 1935年勞動節飓風 – 飓風卡特裡娜

飓風危害

在北半球,台風呈逆時針方向旋轉,而在南半球則呈順時針方向旋轉。飓風産生于熱帶海洋的一個原因是因為溫暖的海水是它的動力“燃料”,它一般伴随強風、暴雨,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财産,對于民生、農業、經濟等造成極大的沖擊,是一種影響較大,危害嚴重的自然災害。

部分記錄

美國曆史上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十大飓風:

1、1900年9月襲擊德克薩斯州加爾維斯敦的飓風

這是美國曆史上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飓風。飓風造成的死亡人數估計在8000人至12000人之間。飓風類别為四類,飓風形成的洪水淹沒了加爾維斯敦城的12個街區。

2、1928年9月襲擊佛羅裡達州奧基喬比湖的飓風

該飓風類别為四類。在對波多黎哥造成嚴重破壞後,該飓風登陸棕榈灘附近的奧基喬比湖。氣象預報未能作出準确預報。飓風摧毀了一條防洪堤引發洪水。造成1836人喪生,其中大部分人是被淹死的。

3、1919年9月襲擊佛羅裡達和德克薩斯的飓風

該飓風為四類飓風。它橫掃了佛羅裡達半島、穿越墨西哥灣擊中了德克薩斯的聖體節城,共造成了600至800人死亡,其中許多人是死在船上的。

4、1938年9月襲擊新英格蘭州的飓風

該飓風為三類飓風。它于1938年9月21日襲擊了長島,造成洪水泛濫。紐約、麻省等地8000多間房屋和6000多艘船隻被摧毀,至少造成了600人死亡。

5、1935年9月襲擊佛羅裡達的“偉大勞動節”飓風

該飓風為最高的五類飓風。強大的風力造成一列前往佛羅裡達工地營救一些一戰老兵火車出軌。共有423人在飓風襲擊中喪生。

6、1957年6月襲擊路易斯安那州南部的“奧德麗”飓風

“奧德麗”飓風為四類飓風,1957年6月26日深夜在路易斯安那州南部低地登陸,造成了390人死亡。他們中的很多人原以為還會有一天時間可以撤離。但風暴加速提前登陸。

7、1944年9月襲擊美國東北部的“偉大大西洋”飓風

該飓風為三類飓風。它沿美國東海岸北上,于9月14日以每小時90英裡的風速襲擊諾福克。造成了394人喪生,其中大部分是在海上喪生的。

8、1909年9月襲擊路易斯安那州的“大島”飓風該飓風為四類飓風。它造成了至少350人喪生和6百萬美元的損失。路易斯安那州南部的大部分地區被淹。

9、1915年9月襲擊新奧爾良的飓風該飓風為四類飓風。它帶來的暴雨使湖水溢過堤壩,三面環水的新奧爾共有275人死亡。

10、1915年襲擊德克薩斯州加爾維斯敦的飓風這裡該地區一年内第二次受到四類飓風襲擊。盡管加爾維斯敦在1900年飓風襲擊後建築了一條防波堤,但飓風還是造成了275人死亡。

防禦飓風

提前進行準備工作,遠離海岸,躲進堅固的避風所。

飓風警報通常在其可能到來前24小時發布,這時,要開始加固門窗,房頂,儲備好飲用水、食品、衣物、和照明用具。

遠離海濱,河岸,這些地方都将會被破壞得很嚴重,并伴随有洪水和大浪;逗留在此,會造成生命危險。如在海上行進,要放下船帆,封住船艙,把所有的工具收藏好,如有可能,盡快離開飓風經過的區域。

最好呆在堅固的建築物裡或地下室中,如果沒有堅固的建築物,則躲到飓風庇護所,走前别忘了切斷屋中的電源。

不要在刮飓風時行走,那是是極度危險的,如果迫不得已,應躲開飓風即将經過的路線。

飓風成因

科裡奧利力

熱帶氣旋(飓風)的形成受到科裡奧利力(地球自轉)的影響。驅動熱帶氣旋運動的原動力一個低氣壓中心與周圍大氣的壓力差,周圍大氣中的空氣在壓力差的驅動下向低氣壓中心定向移動,這種移動受到科裡奧利力的影響而發生偏轉,從而形成旋轉的氣流,這種旋轉在北半球沿着逆時針方向而在南半球沿着順時針方向,由于旋轉的作用,低氣壓中心得以長時間保持。

暖水

造成海面低氣壓區的溫暖海水是飓風形成的關鍵因素。

危害

由此,一些科學家就開始研究是否變暖的地球會帶來更強盛的、更具危害性的熱帶風暴。大多數的氣象學家相信地球看起來正在變得越來越熱。他們認為二氧化碳和來自大氣層的所謂溫室氣體正在使地球變得越來越暖。研究人員警告說人們必須要認真思考幾十年甚至幾個世紀後,全球氣候變化的問題了。需要指出的是,一個天氣氣候事件,比如強烈的飓風或是飓風活躍的季節,并不能說明全球氣候已經變暖了。台風是發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帶熱帶海洋上的猛烈風暴。飓風就是在大氣中繞着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轉的、同時又向前移動的空氣渦旋。它在北半球作逆時針方向轉動,在南半球作順時針方向旋轉。氣象學上将大氣中的渦旋稱為氣旋,因為飓風這種大氣中的渦旋産生在熱帶洋面,所以稱為熱帶氣旋。

飓風命名

東北太平洋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Agatha

Blas

Celia

Darby

Estelle

Frank

Georgette

Howard

Isis

Javier

Kay

Lester

Madeline

Newton

Orlene

Paine

Roslyn

Seymour

Tina

Virgil

Winifred

Xavier

Yolanda

Zeke

Adrian

Beatriz

Calvin

Dora

Eugene

Fernanda

Greg

Hilary

Irwin

Jova

Kenneth

Lidia

Max

Norma

Otis

Pilar

Ramon

Selma

Todd

Veronica

Wiley

Xina

York

Zelda

Aletta

Bud

Carlotta

Daniel

Emilia

Fabio

Gilma

Hector

Ileana

John

Kristy

Lane

Miriam

Norman

Olivia

Paul

Rosa

Sergio

Tara

Vicente

Willa

Xavier

Yolanda

Zeke

Alvin

Barbara

Cosme

Dalila

Erick

Flossie

Gil

Henriette

Ivo

Juliette

Kiko

Lorena

Manuel

Narda

Octave

Priscilla

Raymond

Sonia

Tico

Velma

Wallis

Xina

York

Zelda

Amanda

Boris

Cristina

Douglas

Elida

Fausto

Genevieve

Hernan

Iselle

Julio

Karina

Lowell

Marie

Norbert

Odile

Polo

Rachel

Simon

Trudy

Vance

Winnie

Xavier

Yolanda

Zeke

Andres

Blanca

Carlos

Dolores

Enrique

Felicia

Guillermo

Hilda

Ignacio

Jimena

Kevin

Linda

Marty

Nora

Olaf

Patricia

Rick

Sandra

Terry

Vivian

Waldo

Xina

York

Zelda

每6年循環一次

北大西洋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Alex

Bonnie

Colin

Danielle

Earl

Fiona

Gaston

Hermine

Igor

Julia

Karl

Lisa

Matthew

Nicole

Otto

Paula

Richard

Shary

Tomas

Virginie

Walter

Arlene

Bret

Cindy

Don

Emily

Franklin

Gert

Harvey

Irene

Jose

Katia

Lee

Maria

Nate

Ophelia

Philippe

Rina

Sean

Tammy

Vince

Whitney

Alberto

Beryl

Chris

Debby

Ernesto

Florence

Gordon

Helene

Isaac

Joyce

Kirk

Leslie

Michael

Nadine

Oscar

Patty

Rafael

Sandy

Tony

Valerie

William

Andrea

Barry

Chantal

Dorian

Erin

Fernand

Gabrielle

Humberto

Ingrid

Jerry

Karen

Lorenzo

Melissa

Nestor

Olga

Pablo

Rebekah

Sebastien

Tanya

Van

Wendy

Arthur

Bertha

Cristobal

Dolly

Edouard

Fay

Gonzalo

Hanna

Isaias

Josephine

Kyle

Laura

Marco

Nana

Omar

Paulette

Rene

Sally

Teddy

Vicky

Wilfred

Ana

Bill

Claudette

Danny

Erika

Fred

Grace

Henri

Ida

Joaquin

Kate

Larry

Mindy

Nicholas

Odette

Peter

Rose

Sam

Teresa

Victor

Wanda

每6年循環一次

中北太平洋

Akoni

Ema

Hone

Iona

Keli

Lala

Moke

Nolo

Olana

Pena

Ulana

Wale

Aka

Ekeka

Hene

Iolana

Keoni

Lino

Mele

Nona

Oliwa

Pama

Upana

Wene

Alika

Ele

Huko

Iopa

Kika

Lana

Maka

Neki

Omeka

Pewa

Unala

Wali

Ana

Ela

Halola

Iune

Kilo

Loke

Malia

Niala

Oho

Pali

Ulika

Walaka

名字循環使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