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泉區

颍泉區

安徽省阜陽市轄區
颍泉區位于阜陽市中心區域。北至東北與太和縣、利辛縣相連,南至東南與颍州區、颍東區兩區交界,西至西北與界首市、太和縣接壤,是阜陽市3個市轄區之一。,因地處颍河之濱、泉河之畔而得名,轄4鎮2辦2個園區,面積641平方公裡,全區戶籍人口74.8萬人,人文底蘊深厚。颍泉有文字記載的曆史已有3000餘年,是歐蘇舊治,淮泗名區,颍州西湖遺址、會老堂、四九起義故址,颍州西湖曆史上曾與杭州西湖齊名。北宋時期,歐陽修、蘇轼、晏殊、呂公著等先後知颍,至今阜陽生态園尚存有歐陽修“歸來築室傍湖東”的故居會老堂,飄逸着歐蘇遺韻,傳誦着文采風流。[1]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颍泉區常住人口為598004人。2020年,颍泉區生産總值232.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8%。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28.9億元,增長3.2%;第二産業增加值72.8億元,增長3.7%;第三産業增加值131.1億元,增長4.1%。三次産業結構為12.4:31.3:56.3,工業化率為19.3%。
    中文名:颍泉區 外文名:Yingquan District 别名:颍河之濱、泉河之畔 行政區類别:市轄區 所屬地區:安徽省阜陽市 下轄地區:2個街道、4個鎮 政府駐地:界首路99号 地理位置:阜陽市中心區域 面積:648 km² 人口:598004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方言:中原官話商阜片-阜陽話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阜陽生态園,王克勤紀念館,“四九”起義紀念館,白洋湖,舟子湖 機場:阜陽西關機場 火車站:阜陽西站、阜陽北站 車牌代碼:皖K 地區生産總值:232.7 億元(2020年) 區長:杜玉民 區委書記:劉洪潔 電話區号:0558 郵政區碼:236000

曆史沿革

周代,置胡子國。

公元前495年楚滅胡,改稱汝陰地。

秦,置汝陰縣,屬陳郡。

漢,置汝陰縣,屬汝南郡。

南北朝·北魏,置颍州。

唐代,更名信州。

北宋,更名順昌府。

明代,置颍州治所。

清代,置颍州府,賜名“阜陽縣”。

1992年12月撤阜陽縣、阜陽市,重新組建縣級阜陽市。

1996年1月,撤消阜陽地區和縣級阜陽市,設立地級阜陽市,并下設颍泉區等三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4年,颍泉區共轄2個街道、4個鎮。

分類

名稱

街道

中市街道

周棚街道

伍明鎮

聞集鎮

行流鎮

甯老莊鎮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颍泉區位于阜陽市中心區域。北至東北與太和縣、利辛縣相連,南至東南與颍州區、颍東區兩區交界,西至西北與界首市、太和縣接壤,是阜陽市3個市轄區之一。東西最大直線距離37.9公裡,南北最大直線距離28.5公裡,轄區總面積648平方公裡。

地形地貌

颍泉區地處中國東部的中緯度地帶、黃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的西部,地勢平坦,自西北向東南傾斜。颍泉區自然地貌屬平原型,依其成因屬堆積平原中的黃泛平原型,基本上屬于颍河黃泛平原亞區的一部分。地貌類型主要為泛濫緩斜地及一部分有薄層黃泛覆蓋物的河間緩斜地,颍河閘以下的颍河沿岸又屬于中部河間平原區的洪颍河間平原亞區,由于是黃泛低窪地,所以洪澇災害容易發生。

氣候特征

颍泉區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暖,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年降水量889.1毫米,年均氣溫14.9℃。

自然資源

礦産資源

颍泉境内蘊藏着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礦泉水等地下礦産資源,并已具備大規模開發利用的條件。

生物資源

截至2012年,颍泉區有野生植物藥材380多種,野生動物100餘種,盛産小麥、大豆、玉米、棉花、芝麻,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之一。

人口

截至2018年末,全區戶籍人口74.2萬人,基本和2017年末持平。其中:男性38.3萬人,女性35.9萬人。據抽樣調查,年末全區常住人口62.2萬人,比2017年末增加0.8萬人。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颍泉區常住人口為598004人。 

經濟

綜述

2018年,全區實現生産總值1647094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17年增長8.9%。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224073萬元,增長3.4%;第二産業增加值503047萬元,增長9.2%;第三産業增加值919974萬元,增長10.3%。三次産業結構進一步得到優化,三次産業比為13.6:30.5:55.9,第一産業占GDP的比重下降1.6個百分點,第二産業比重和第三産業比重分别提高0.7個百分點和0.9個百分點。我區工業化率為22.1%,人均GDP達22187元,比2017年增加2239元。

2020年,颍泉區生産總值232.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8%。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28.9億元,增長3.2%;第二産業增加值72.8億元,增長3.7%;第三産業增加值131.1億元,增長4.1%。三次産業結構為12.4:31.3:56.3,工業化率為19.3%。

第一産業

2018年,全區農林牧漁業産值44.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7年同期增長3.4%。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4.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4.0%。

2018年,全年糧食種植面積66940公頃,比2017年增加665公頃。油料種植面積2909公頃,擴大196公頃。蔬菜種植面積4298公頃,擴大了401公頃,糧經面積比由2017年的88.4:11.6調整為86.6:13.4。

2018年,全年糧食總産量30.8萬噸,比2017年下降1.9%。其中:夏糧産量18.6萬噸,下降3.4%;秋糧産量12.3萬噸,增長0.5%,油料産量0.8萬噸,增長4.5%;蔬菜20.8萬噸,增長10.5%。

第二産業

2018年,全區年産品銷售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工業企業(以下簡稱規模以上工業)共計136家,我區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3%,分經濟類型來看:股份制企業實現增加值增長14.3%;外商投資企業實現增加值增長12.6%。大中型企業增加值增長11.3%。分行業看:産值增幅靠前的行業為計算機、通信和其它電子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産值分别累計增長224.1%、66.6%和51.9%。産值份額較大的行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産值35.9億元,增長18.3%,電力、熱力生産和供應業産值26.5億元增長44.1%,家具制造業産值21.1億元,增長17.4%。

第三産業

2018年,全區累計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146.7億元,同比增長13.8%。低于全市0.3個百分點,居全市第8位。限上商業累計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11.9億元,增長13.0%,分地區看,城鎮依舊是消費的主力軍,實現消費額完成106.4億元,增長12.9%,鄉村完成5.5億元,同比增長14.5%。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10.7億元,增長88.3%;煙酒類4.0億元,增長46.4%;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21.2億元,增長2.4%;金銀珠寶類6.6億元,下降8.5%;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15.8億元,增長19.3%;中西藥品類19.5億元,增長16.5%;建築及其裝潢類4.5億元,增長7.7%。

2018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4164萬美元,增長71.9%,增幅居全市首位,其中出口4029萬美元,增長68.2%。 

交通運輸

颍泉區位居阜陽市商貿中心區,大京九、商阜、漯阜、濉阜、阜淮鐵路在此交彙,京九鐵路上最大的編組站位于區内,界阜埠、阜六高速公路、合淮阜高速公路、阜亳高速公路和105國道、202省道縱貫全境,4C級的阜陽西關機場航班直通上海、北京、廣州、廈門等地,内河水運縱橫交錯,形成了立體交通網絡。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全區有小學102所;普通中學(包括高中)31所;中等職業學校2所;幼兒園67所。在校學生124986人,其中:中職1237人,普通中學38031人(包括高中);小學56575人,幼兒園29002人。專任教師5007人,其中:中職老師239人,普通中學教師2277人;小學教師2463人;幼兒園教師358人。 

衛生事業

2018年,全區共有各類衛生機構232所,其中:醫院10所、衛生院8所、防治防疫機構2所、婦幼保健機構1所、健康教育所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7所、村衛生室76所。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686人,擁有床位數2732張。

社會保障

截至2018年末,全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36.7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62.7萬人。

風俗文化

地處南北文化分野交界線的阜陽,時時處于南北文化的交融、對流之中:這裡既流行“合關西大漢握鐵簡闆放喉高歌大江東去”的豪放激越之音,如戲曲中的豫劇、京腔,婦孺能歌,也間有“合二八女郎執紅牙闆淺吟低唱楊柳岸曉風殘月”的纏磨婉約之韻,黃梅、越調亦常有耳聞。阜陽的民俗文化堪稱豐富多彩、斑斓多姿。

民歌

民歌:阜陽民歌感情樸實,曲調流暢,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淮北特色。曾經廣為流傳的有《逃荒》、《摘石榴》、《十大繡》、《看戲》、《貨郎子調》、《李玉蓮》等。

吹打樂:樂器有班鼓、邊鼓、手闆、大鑼、小鑼、水镲、大镲、架排雲鑼、班笛、小喇叭等,音樂豪爽奔放,善于表現喜樂歡騰的情緒。

鑼鼓棚子:是船民鼓樂班,多以邊舞邊鼓的行樂出現,演奏氣氛熱烈。

響樂班:以吹管樂為主,即唢呐班,用以婚喪嫁娶活動。

曲藝

阜陽在安徽省享有“曲藝之鄉”的美譽。據初步調,源于或流散  全市的曲種有淮詞、清音、莺歌柳、琴書、墜子、道情、大鼓、評書、三弦書、端公戲、竈書、蓮花落、杠天神、講聖谕、相聲、大小铙等近20種。

舞蹈

阜陽民間舞蹈有40多種,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強烈的地域特色,其中花鼓燈舞蹈已蜚聲海内外,自立于世界舞蹈之林而别具風姿。龍燈舞:是阜陽人民最喜愛的民間舞蹈之一。表演時,整個龍燈搖頭擺尾,蜿蜒起伏,時而上下翻飛,時而卷縮盤結,表演場面威武雄壯、氣勢磅礴,活靈活現,引人入勝。

鬥牛舞:是阜陽搬運工人從鄉間生活中??牛抵頭的趣事中得到啟發編排出來的。鬥牛舞語彙簡單、粗犷、豪放,表現出搬運工人剽悍、爽朗、頑強的性格特征。

獅子舞:表演時,由一男一女訓獅武士各執繡球,引獅入場。在熱烈歡騰的鑼鼓聲中,扮獅人表演獅子的各種動作,如:抖威、炸毛、搖頭、擺尾及竄、跳、滾、撲、站、卧、翻等,還可表演上高桌、滾繡球、走梅花樁等高難度技巧。

三仙會舞,流行于阜南朱寨一帶。表演時,3個高大的巨人,左右搖擺,前仰後合,在民間打擊鑼鼓伴奏下自由地表演。

肘歌舞:肘歌由“座子”(執撐者)和“架子”(表演者)組成,内容以傳統折子戲為主,在鼓樂配合下,且行且舞。

趕犟驢:由民間老藝人李賀軒1935年創作,舞蹈表現新婚媳婦騎毛驢回娘家途中的趣事。

竹馬:從民間祭祀活動演化而來。舞蹈時,鑼鼓聲聲,旌旗獵獵,表現了馬隊馳騁疆場,奮勇殺敵的戰鬥場面。

打玉扇:表現1對青年夫婦在趕會途中發生的趣事,二人載歌載舞,反映出青年夫婦愛情生活的甜蜜和美滿。 

花鼓燈:早在宋代就在阜陽流傳,屬安徽省三大花鼓燈流派之一。其表演形式是:由“領傘”引出“鼓架子”(男演員)和“蘭花”(女演員),上場表演歌舞,主要是跑隊形。傳統的隊形有走四門、五朵花、三引場、蛇蛻殼、别籬笆、滿天星、二龍吐須等,全場隊形變化均由領傘指揮,節奏歡快、氣氛熱烈。    

文化活動   

阜陽的傳統廟會和民間燈會也是一條色彩斑斓的群衆文化活動風景線。傳統廟會除開展大型民間商貿活動 外,也利用廟會唱大戲、演雜技、說曲藝、玩雜耍等。阜陽有名的燈會有界首燈會、颍州燈會、沙河燈會等,頗受群衆歡迎。   

戲曲  

淮北梆子本稱梆劇,又稱高梆、土梆。其源系秦腔傳入阜陽後吸取當地流行的墜子嗡、竈王戲及民歌小調,逐漸衍化成具有淮北地方特色的梆子劇種。 

風景名勝

阜陽生态園

阜陽生态園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由十四部分組成。東南部有果樹種植示範區,主要有葡萄園、梨園、桃園、石榴園、櫻桃園、柿園、蘋果園、棗園、斑竹園和桂花樹、香樟、琵琶樹、銀杏等稀有樹種;中部為水上樂園和垂釣中心,養有日本錦鯉、斑點叉尾鲢、銀鲫等珍稀魚類;北部為動物園有斑馬、天鵝、海鷗、孔雀、火烈鳥、鴛鴦、猕猴、駱駝、牦牛、梅花鹿、鴕鳥、黑熊、棕熊、金剛鹦鹉等80餘種名貴動物;中北部為文化園、高爾夫球練習場、農業科技示範園;西北部為五牛園和盆景園;西部為熱帶植物園區,引進20多個國家和地區珍貴樹木,其中佛肚樹、加拿利海棗、盤根榕樹等最為名貴,美麗異木棉為阿根廷國花;西南部為恐龍園,主要展示霸王龍、暴龍、長頸龍等;南部為休閑中心,設有棋牌室、茶樓、餐飲等與水上音樂茶座隔湖而望;中南部為大型遊樂園。

古西湖生态産業園

古西湖生态産業園位于颍泉區中市街道古西湖遺址,阜陽生态園西側,規劃總面積7.6平方公裡,其中核心區面積3.1平方公裡。産業園以歐蘇文化底蘊為傳承,以生态産業為主導,以鄉村旅遊為主線,是産業發展、具備休閑旅遊多功能的省級鄉村旅遊示範區。 

會老堂

會老堂位于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阜陽生态園内,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會老堂”因歐陽修、趙概及呂公著相會而名揚天下,成為一處重要的人文景觀。

北宋神宗熙甯四年(1072年),歐陽修以太子少師、觀文殿學士緻仕,退居颍州西湖六一堂。熙甯五年,前參知政事趙概以80高齡自南京(今商丘)踐約來訪,月餘方離颍。知州呂公著在六一堂西側專建此堂接待,歐、趙、呂三人會聚此堂,宴飲賦詩,呂公著有感于二老相會為此堂題匾額曰“會老堂”。歐、趙此次“會老堂”相會轟動一時,歐陽修著有《會老堂緻語》《會老堂》《叔平少師去後“會老堂”獨做偶成》等多首詩詞記述這次盛會,詩中抒發了他與趙概莫逆之誼和對趙概不遠千裡尋訪的感激之情,“金馬玉堂三學士,清風明月兩閑人”已成為流傳千古的佳話。此後文人墨客作詩賦詞題詠“會老堂”佳作甚豐。

文忠閣

文忠閣:它高40.5米,是歐蘇文化園的最高建築,宋代風格,比唐代建築更為細膩、美觀、實用,建築結構為外五層、内八層,按照現代化聲光電、立體結構布局裝修,展示了歐陽修、蘇轼在古颍州為官、生活的事迹及詩詞書畫、古颍州西湖盛景,于2016年9月28日正式對外開放。

文忠寶鼎:高3.18米,直徑1米,是由重達2噸的純紫銅打造的,做工精美、古樸典雅,在2016年9月30日文忠閣開放的時候由資福禅寺大師開光,祈福阜陽人民五谷豐登、國泰民安。它的祥瑞之氣會帶給您平安吉祥、幸福安康,大家可以在此祈福許願。

阜陽四九起義紀念館

阜陽“四.九”紀念館,位于阜陽市颍泉區行流鎮王官集行政村北側。

    1928年4月9日,中共皖北特委書記魏野疇在阜陽地區組織領導了聲勢浩大的武裝起義。參加起義的有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軍(高桂滋部)教導團、第十軍(楊虎城部)軍校和阜陽地方黨組織領導的農民赤衛隊,後因雨阻,攻城久攻不下,起義軍分兵轉移,一路由皖北特委書記魏野疇率領西行,一路由杜聿德等率領到行流鎮王官集與農民赤衛隊會合,在行流鎮王官集成立皖北蘇維埃政府和建立皖北工農紅軍,是安徽省最早的紅色政權和紅軍隊伍。這是在黃淮平原上第一次建立了我黨領導的工農紅軍,推動了我國北方的土地革命鬥争,打擊了敵人的反革命氣焰。毛澤東主席對“四九”起義作出了高度評價,他說“這次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卻點燃了皖北革命的烈火。”

    紀念館由紀念碑、陳列室、小型廣場、綠化景點及月牙池、幹溝組成,占地面積約15畝。四九起義紀念碑矗立在四層台階36級的平台上,高12米,占地50平方米,玻璃瓦冠頂,碑身為白色大理石。

著名人物

伍子胥(公元前?~公元前484年),名員,春秋楚國城父(今亳州市東南)人,吳國大臣。伍子胥之父伍平奢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費無忌讒害,和其長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所害。伍子胥和太子建逃到齊國,又奔往鄭國。太子建在鄭國遇難,伍子胥帶太子建之子逃至吳國。伍子胥在吳國結識了吳王僚的堂兄公子光,他們乘吳國伐楚之機,刺殺了吳王僚,公子光繼立為吳王,改名阖闾,伍子胥遂為阖闾重臣。伍子胥青壯年時代被楚平王派往乾溪(即今阜陽城北,伍明一帶當地屬楚東北邊關)鎮守邊關長達20多年。

吳王阖闾(公元前505年),以孫武、伍子胥為将,出兵伐楚,在漢水大敗楚軍,攻入楚都。楚平王死。伍子胥掘其墓,鞭屍三百,以報父兄之仇。吳國倚重伍子胥、孫武之謀,兩破強楚,南服越國,北威齊、晉,成為諸侯一霸。阖闾十九年(公元前496年),吳國乘越國舉喪出兵伐越,敗于姑蘇,阖闾受傷而亡,太子夫差繼位。兩年後,夫差大舉伐越,大敗越軍,越國請和。伍子胥主張乘勝滅越,以絕後患。夫差拒絕伍子胥的主張,遂與越國議和罷戰。

張  酺 字孟侯,西漢細陽(今伍明北部,一說在太和)人。少從祖父學《尚書》,中年成為《尚書》經學家。漢永平九年(66年),顯宗皇帝任酺為《尚書》教授,授業太子。他為人耿直,常匡正太子的言行,深為太子敬重。太子(即章帝)即位後,任酺為東郡太守。酺莅任後,不避權貴,打擊豪強,得罪了國戚窦景。一日,窦景依勢,着夏猛要挾酺除掉他的部下,酺把夏猛扣押。後,酺任河南尹,遇窦景的缇騎侯海毆打市丞,他把侯海發配充軍。每到一地,就安定一方。永元十五年(103年),酺因勞緻疾,臨終前對兒子說:“我位居三公,且不能宣揚德化,使臣民遵循制度,葬我時當務節儉!”

蔡  齊,生卒年月與籍貫無考,北宋初颍州太守。他在颍州的顯著貢獻,是“奏請立學”。在此之前,州縣不準開辦學校。據清乾隆《颍州府志》載:“自宋蔡齊守颍州,奏請立學,颍之有學自此始。當時設官掌其課試之事,糾正其不如規者,振興鼓舞以馴至于自然,故民淳氣和,教化行之,颍實為先異焉。”蔡齊奏請立學獲朝廷批準,從此颍州率先立州學,全國各州亦從之,促成了我國教育事業向地方普及。所以在我國教育發展史上,蔡齊和颍州占有重要地位。正是州學的設立,“博之以詩書六藝之文”,颍州“風俗成而人材出”,促進當地文化事業的發展和文風的昌盛,使北宋颍州盛名天下。

晏  殊(991~1055年),字同叔,臨川(今江西)人,北宋大臣,著名詞人。殊7歲能文,人稱“神童”。宋仁宗時官至宰相兼樞密使。平生好賢、重才,遭朝中一些權臣忌恨,受讒貶官為工部尚書,出知颍州。在颍州遊西湖,宴嘉賓,填詞阕,曾作《喜遷莺》,内中去:“勸君看取名利場,今古夢茫茫”,反映了他降職颍州的心懷。晏殊知颍州時間不長,即調去陳州等地。他在颍州留下不少佳詞,多系會友宴遊之作,抒寫春花秋月的閑愁,工于造語,含情凄婉,音調和諧,詞風和婉明麗,風浪蘊藉。晏殊和其後的歐陽修、蘇轼相繼知颍州,對開創北宋颍州文風昌盛的局面有一定貢獻。其《浣溪沙》詞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之句,世代廣為傳誦。

歐陽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廬陵(今屬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少時家貧,母畫地教學。舉進士後,入朝為官,詩文名冠天下。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二月,歐陽修調任颍州太守,簡政、輕刑、倡學、興農,督率民工堵塞白龍溝,使颍州西湖可蓄水灌田;創建了西湖書院,是颍州第一所書院。知颍翌年,春荒嚴重,他上奏朝廷,免除颍州征役。是年七月,歐陽修調離颍州,但其家仍留在此。離開颍州21年,寫“思颍詩”30餘首,寄托他對颍州的懷念深情。他在《思颍詩·序》中盛贊颍州“民淳松簡而物産美,土厚水甘而風氣和”。熙甯四年(1071年),歐陽修辭官歸居颍州西湖之畔,自稱“六一居士”,著《六一詩話》。他從此再沒離開颍州,直至65歲病逝。歐陽修生前知颍和居颍期間,常邀集文人學士賦詩論文,留下了許多佳作,促進了颍州文化發展。

蘇  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宋仁宗元祐六年(1091年)八月二十二日,蘇轼以龍圖閣學士出知颍州。是年冬,大雪鋪地,百姓饑馑,蘇轼奏請獲準,發義糧數千石,并平價出售院炭和酒務柴救濟災民。當時,開封府諸縣多水患,官吏不究本末,掘陂澤溝,導水入惠民河,造成陳州水災。于是,又有官員奏議掘黃淮,開八丈溝,導患水通過颍河入淮。蘇轼派人實地勘察後,寫奏折阻開八丈溝,指出:新溝地勢低于淮河,若掘黃堆,開八丈溝,則不僅不能減輕陳州水患,反會使淮水倒流,颍州亦将難保。由于蘇轼據理以争,開溝之議方停。蘇轼知颍期間,為發展農業生産,大修水利,浚清陂塘,開清溝,疏淤沙,為百姓辦了不少興利除弊的好事。他關心百姓疾苦,維護百姓利益。當時颍州災荒,有百姓去淮南路籴稻,行至固始縣朱臯鎮被扣。蘇轼多次行文,要求放還被扣稻種,均遭拒絕。于是他上奏朝廷,終于要回了全部稻種。蘇轼非常喜愛颍州西湖風光,常遊賞其中,飲宴會友,賦詩著文,有時連處理公務亦在湖上,在西湖留下了不少佳作和勝迹。元祐七年(1092年),蘇轼自颍州調知揚州,以後又調赴杭州,他一直對颍州印象美好。在杭州曾把杭州西湖與颍州西湖作比,以為“大千起滅一塵裡,未覺杭颍誰雌雄”。

李  黼(1298~1352年)字子威,颍州西湖聚星堂人(今颍泉區),生于元成宗大德二年。泰定四年(1327年),李黼在大都獲廷試第一名。授翰林修撰,入國子監丞,官拜禮部侍朗。奉旨詳定中外所上封事,授江州路總管。元惠宗至正十一年(1351年)羅田販布人徐壽輝率衆起兵反元,至正十二年正月已末,義軍攻下武昌,逼進江西。江州路總管的李黼,扼守九江,阻擋徐壽輝義軍。最後被義軍從背後将李黼刺落馬下陣亡,卒年55歲。李黼死後月餘,朝廷追封隴西郡公,谥忠文。诏立廟江州、賜匾額曰“崇烈”。

張鶴鳴(1549~1639年)字元平,号鳳翺,明颍州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授曆城縣令。莅任後,勤謹辦事,見上方公有不利于民者,則據理力争。累官至南京兵部主事、吏部郎中、山東副使、陝西右參政、兵部尚書。他巡撫貴州時,鎮壓老蠟雞領導的苗民起義,受到了熹宗的嘉獎,加封為太子太保。鶴鳴得勢之後,積極參與權利衡量。天啟元年(1621年),他發現遼東經略熊廷弼與遼東巡撫王化貞有隙,便火上加油,挑起熊、王之争,導緻邊防失控。熊廷弼被魏忠賢冤殺後,他與魏忠賢勾結,在朝廷中為非作歹。思宗即位,魏忠賢自缢身亡,他被彈劾罷官,回鄉養尊處優。崇祯八年(1635年),李自成農民軍攻颍州,他募丁壯負隅頑抗。城破,農民軍将他處決。著有《史微》、《蘆花湄集》、《飄然吟》等。

劉體仁(1624~1682年)字公勇,号甫庵,清颍州人,少聰穎,6歲時在父親膝上讀“四書”,9歲時從師學經史。曾對同學說:“人們讀書多是為了求功名,我志不然”。後來客居江南,專交四方文人學士,以詩文相砥砺。一次,他為了出遊,向舅父戶部張大章索銀600兩銀剛到手,恰逢友人錢生前來告艱,他問明所用,傾囊相助。順治十二年(1655年)入進士,授刑部主事。他無心從政,專攻詩文。後入蘇門山,着隐士服,從孫奇逢學習。數年後,補為刑部員外郎,繼之調入吏部任稽勳司郎中。常與海内賢士汪琬等人以詩歌唱酬。康熙九年(1670年)辭官乞歸。回來時兩袖清風,生活拮據,但他泰然處之,從不乞求他人。康熙二十一年卒。鄉人為便于悼念,将其遺體葬于城南三裡橋東。生前著有《七頌堂集》。

王斂富(1694~1763年)字凝箕,清諸城(今屬山東)人。康熙六十年(1721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十年(1745年)知颍州府,親率丁壯疏浚清河,颍州上下連年豐收。他不以為足,常到基層訪貧問苦,了解各方面情況,主修《颍州府志》,并提示潘世仁(知縣)主修《阜陽縣志》。後調知江甯府,不久,再知颍州府。他在《九日鎮颍樓公宴》詩中寫道“去後水雲仍似舊,重來花鳥亦相親”。他喜愛颍州百姓,颍州百姓也喜愛他。著有《汝陰八景詩集》。

魏野疇(1897~1928年)原名魏風标,号明軒,筆名金士,化名韋金、魏子雲,陝西省興平縣闆橋鄉人,阜陽“四九”暴動的總指揮。魏野疇于民國12年(1923年)加入中國共産黨,來皖北之前任中共陝西省軍委書記。民國16年(1927年)8月,經陝西省委同意,任楊虎城部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十軍政治部主任,随軍進駐太和縣,他整頓原在十軍内的中共黨組織,建立中共特支并任書記。在太和開辦了政治軍事學校,學校的領導幹部和骨幹力量,全是中共黨員。特支從十軍抽調許多中共黨員,分赴各地。

胡英初(1902~1928年)江西婺源縣人,民國14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民國16年(1927年)經中共河南省委派遣,在國民革命軍第十軍開展軍運工作。他多才幹練,關心士兵,很快與士兵結下魚水之情,成為魏野疇(共産黨員,十軍政治部主任,有傳)在士兵中建黨的得力助手。民國17年十軍開展“清黨”,他離開十軍,被選為中共皖北特委宣傳委員,參與領導了“四九”暴動。暴動失敗,在太和草寺遭地主武裝截擊犧牲。

杜聿德(1906~1928年)陝西米脂縣人,中國共産黨黨員,民國17年(1928年)1月,因與哥哥杜聿明政見不合,離開陝西。利用與高桂滋的同鄉關系,在國民黨四十七軍教導團(駐阜陽城)找個營附差事,很快和教導團的中共秘密組織發生關系,并通過募兵方式,将一批共産黨員和共青團員吸收到部隊裡來,壯大了共産黨在教導團的力量。阜陽“四九”暴動槍聲打響後,他率領暴動官兵擊斃了教導團長高建白、軍需官朱士秀等30多名。在王官集召開的皖北蘇維埃政府成立大會上,他被任命為皖北工農紅軍副總指揮。後遭國民黨四十七軍圍剿,突圍後,在太和尚寨遭民團截擊,被俘後英勇就義。

昌紹先(1907~1928年)湖北省沔陽縣人,中共黨員,革命烈士。昌紹先7歲入私塾,10歲随叔父在北京讀高小。後考入中學,常去北京大學旁聽李大钊演講。民國13年(1924年)7月,考入馮玉祥辦的西北陸軍幹部學校。翌年加入中國共産黨。畢業後到西北軍騎五師做政治工作。

王樂民(1900~1930年)别名王濟衆,颍泉區行流王海孜人,讀過中學。民國17年(1928年)春,加入中國共産黨、并擔任中共行流區委委員。“四九”暴動失敗後,經李光宇介紹,到北平無線電台工作。不久回鄉,擔任中共太和城關區委委員,從事黨的基層建設工作。民國18年農曆四月初四,遭國民黨太和縣黨部逮捕,押解到安慶飲馬塘看守所。民國19年10月9日,壯烈就義。

李花白(1900~1930年)另名李香亭,颍泉區蘇集人,中共黨員,革命烈士。早年在伍明讀私塾,聰明機敏。民國16年(1927年),經李光宇介紹,參加中國共産黨,擔任中共行流區委委員。民國17年,參加阜陽“四九”暴動。暴動失敗後,經黨組織介紹,去國民革命軍第三軍做政治工作。

江化男(1901~1931年)别名江庭樾,霍邱縣葉集鎮人。民國12年(1923年)入安徽省立第三師範學校學習。民國14年,參加中國共産黨,先後擔任中共阜陽縣委委員、中共阜陽城關區委書記、中共老集區委書記。參加領導“四九”暴動。暴動失敗,他以阜陽師範師資訓練所(位于九裡溝)教師作掩護,發動學生向黑暗勢力做鬥争。學校當局以“煽動學潮”罪,将其解聘。旋與李光宇等人發動長官店的中秋節起義,因叛徒告密被捕,犧牲于獄中。

李光宇(1900~1932年)又名李其榮,字樂天,化名姜永之,祖居阜陽市颍泉區行流鎮河東綠柳村,中共黨員,革命烈士,是皖北黨的創始人之一。1900年出生于書香門第,1916年夏在阜陽省立第三師範附小高小畢業,以優異成績考入省立第六中學,受到進步教師王允仲(陳獨秀的姨表弟)的教導,經常閱讀陳獨秀給王允仲寄來的《新青年》、《每周評論》等進步刊物。

李端甫(1905~1932年)又名李其楷,化名劉奇之,颍泉區行流集綠柳村人,中共黨員,革命烈士。李端甫幼讀私塾,後考入阜陽省立第三師範學校。民國13年(1924年)參加張子珍辦的讀書會。民國15年(192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27年阜陽國共合作,被選為國民黨縣黨部委員。同年8月,國民黨“清黨”,李端甫以大寺廟小學教員身份,在行流一帶從事農運工作。

劉晨光(1906~1932年)颍泉區行流鎮王官行政村劉上莊人,父親系清末秀才,思想新潮。1925年劉晨光初小畢業後考入阜陽縣立高等小學,受校長張蘊華(共産黨員)影響參加進步活動。1926年共産黨員李光宇返回行流一帶發展黨組織,在李光宇的教育和幫助下,加入中國共産黨。1926年底,黨組織派李光宇到江西吉安北伐軍第3軍(朱培德部)某團任政治指導員。

盧文啟 1906年生于阜陽市颍泉區行流集河東盧營村,卒年不詳。1928年9月,經張明遠介紹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中共阜太邊區區委副書記、中共太和縣東南區委書記等職。1931年在行流組織開展“扒糧”鬥争。1933年在黨組織的安排下,赴瑞金中央黨校學習,榮幸地聽過毛澤東的政治課、朱總司令的遊擊戰術課、劉少奇的革命運動課。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他繼續在中央蘇區堅持鬥争。1935年4月,為保存革命力量,被組織派到敵占區傳播革命火種,踏上回鄉征程。1946年春盧文啟把年方17歲獨生子送往前線,其子在反擊國民黨的激戰中英勇犧牲。

門金錫(1907~1932年)又名門志忠,阜陽市颍泉區行流鎮河東郭莊人。1921年考取王官集中學,受到李光宇等進步教師的影響。1927年11月,門金錫由李端甫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産黨。1928年2月,皖北特委書記魏野疇途徑行流,成立行流區委,門金錫積極協助其工作。1928年4月8日下午,參加李端甫、李烈飛在行流集召開的武裝暴動緊急會議,被委任為暴動的宣傳隊長。1929年秋,以教書為掩護恢複阜陽西北鄉黨的工作。1932年初,中共太和縣調門金錫任太和縣城關區委書記。1932年4月19日,太和“四·一九”起義時中彈被俘犧牲。

所獲榮譽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三屆安徽省文明城區”稱号。 

2020年12月22日,入選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