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霄縣

雲霄縣

福建省漳州市轄縣
雲霄縣地處福建沿海東南部,隸屬漳州市,轄9個鄉鎮(場)和1個工業開發區,有186個行政村(社區),總面積1166平方公裡,人口42萬。是著名的“中國枇杷之鄉”、“中國溫泉之鄉”、“開漳聖地”、“光電之都”,被評為“全國綠化模範縣”、“中國民間文化藝術(戲曲)之鄉”和省級“雙擁模範縣”、“省級生态縣”、“福建省創建文明縣城工作先進縣城”。雲霄縣下轄9個鄉鎮、162個村、29個社區居委會(含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6鎮:雲陵鎮、列嶼鎮、東廈鎮、火田鎮、莆美鎮、陳岱鎮;3鄉:馬鋪鄉、下河鄉、和平鄉;1個開發區:雲陵工業開發區;以及位于雲霄境内,由漳州直轄的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雲霄縣常住人口為411558人。初步預計,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80億元,農林牧漁業總産值60.6億元,規模工業總産值96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28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200萬元,固定資産投資90億元,公共财政總收入10.08億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6.62億元,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8億元,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長至35658元和19601元。[2]
    中文名:雲霄縣 外文名:Yunxiao County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 行政區類别:縣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地理位置:福建省南部沿海 面積: 下轄地區:6個鎮、3個鄉、1個工業開發區 政府駐地:原:雲陵鎮 現:莆美鎮 電話區号:0596 郵政區碼:363300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将軍山、烏山 機場: 火車站:雲霄火車站 車牌代碼:閩E 地區生産總值: 面積:1166km² 方言:閩南語漳州話、客家語 人口數量:411558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地區生産總值:180億元(2020年預計)

曆史沿革

政區沿革

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雲霄地域屬南海郡。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屬南海國;漢文帝間(前179年至前164年)南海國反,平定後劃歸南越國揭陽縣。

東晉,置為綏安縣地,隸義安郡。南朝宋、齊、梁、陳仍為綏安縣。

隋開皇十二年(592年)廢綏安入龍溪、萬川2縣,分别隸泉州(今福州)、潮州。

唐垂拱二年(686年),雲霄境分屬漳浦、懷恩,隸漳州。開元二十九年(741年)廢懷恩入漳浦縣(還有一說,據明正德本《漳州府志》載:“開元二十八年,分漳浦地,立懷恩縣,明季省而從龍溪來屬,貞元二年徙州治龍溪,始為支縣”)。

宋為漳浦縣安仁鄉浦東裡(明萬曆《漳州府志》“浦東保”)。

元為漳浦縣安仁鄉修竹裡、新安裡。至治二年(1322年)新安裡劃歸南勝縣。

明初為漳浦縣六都,轄3圖。正德十四年(1519年)分屬平和、漳浦縣,嘉靖後又分屬漳浦、平和、诏安縣。

清乾隆元年(1736年),駐漳浦縣丞。嘉慶三年(1798年)以縣丞所轄30保,并割平和25保、诏安2保13村,計4圖5約,置雲霄撫民廳,駐同知,故也稱漳州分府。

民國2年(1913年),改雲霄撫民廳為雲霄縣,先隸漳州府,旋隸福建西路道。民國3年,改隸汀漳道。民國14年,道廢,隸于省政府,民國22年,“福建事變”時,隸于龍汀省。民國23年,“福建事變”失敗後,隸福建省第六行政督察區,民國24年改為第五督察區。民國33年,督察區專員公署移駐雲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雲霄縣隸福建省第六行政區,1950年屬龍溪區,1955年屬龍溪專區,1978年屬龍溪地區,1985年起至1996年隸漳州市。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财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名單,雲霄縣在其中。

曆史事件

據現有考證資料,雲霄早在5000多年前已有先民繁衍生息。

東晉鹹和六年(331年),南海郡分出其東部地區增置東官郡,設綏安縣,縣治在今雲霄火田大峙原下。“義熙九年(413年)又分東官郡立義安郡,縣與郡俱立”。其間義安郡治一度設在綏安縣地。南齊間(479~502年),綏安縣居義安郡六縣之首,時為該郡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雲霄是漳州文明的發祥地,素有“開漳聖地”之稱謂。唐總章二年(669年),玉钤衛翊府左郎将歸德将軍陳政奉诏率兵南下,入閩平“蠻獠嘯亂”,鎮守故綏安縣地,與子元光于雲霄火田開屯建堡,且耕且守,據閩粵之交。是時陳政涉綏安溪,指之謂将士曰:“此水如上黨之清漳”,漳江自此得名。儀鳳二年(677年),陳政在雲霄病逝,元光奉旨襲職,奏報立州。垂拱二年(686年),朝廷诏準于此地建州置郡,稱為“漳州”,治所在今雲霄境内,并置漳浦、懷恩二縣(一說開元二十八年立懷恩,二十九年廢懷恩入漳浦),漳浦縣治附州治。陳元光為首任刺史,建州後繼續率衆辟地置屯,立行台于四境,派兵分戍;招徕流亡,設立唐化裡;倡興庠序,傳播中原文化,使民風轉淳;經農惠工,推廣中原先進生産技術,改變“火田畲種無耕犢”、“唯種黍稷皆火耨”為“雜卉三冬綠、嘉禾兩度新”;通商營市,安撫異族,為開發漳州奠定基礎,功德在民,流芳百世,被後世尊為“開漳聖王”。開元四年(716年),徙州治于李澳川,漳浦縣治随州徙,雲霄境遂為漳浦驿。

宋代,雲霄沿設驿鋪,興農漁、制陶器、通商貿、建寺廟。宋末元初,戰争頻仍,民不聊生,官逼民反,多有民衆響應陳吊眼農民起義。

明時仍為雲霄驿,時山賊、倭患不斷,萬曆二年(1574年)增駐海防同知,萬曆二十年兼駐捕盜通判,禦倭防盜。

清順治六年(1649年)十月初十日,抗清愛國民族英雄鄭成功率軍由漳江下遊攻入雲霄,以梁山為屏障,在盤陀嶺布防。北拒清軍,南扼東山灣,并向诏安擴大聲勢。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九月,清政府為滅鄭軍,令沿海劃界移民入内地,“越界者斬”,居民遷移流失者不計其數。18世紀中葉,随着殖民主義經濟入侵,雲霄人民反對清政府統治日趨頻繁。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雲霄高塘村鄭開在境内高溪廟、觀音亭創立反清會黨“天地會”,進行傳道,團結民衆反抗清政府,其組織衍及閩南各地。又從閩南擴展到台灣,兩廣、長江流域一帶反清志士與之呼應,并逐漸波及海外華僑聚居地。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争爆發後,英國侵略者進犯廈門,清政府與英國、美國、法國等侵略者簽訂一系列賣國條約,引起閩南人民強烈不滿。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太平天國運動後,境内人民紛紛參加雲霄“小刀會”、“會仔軍”等反清組織。清鹹豐三年(1853年),以嶽坑村朱翔為首,成立反清組織“兄弟會”,并廣泛串連沿海各地民衆參加,與太平軍呼應。清同治三年(1864年)九月,太平軍侍王李世賢率部進入閩南,駐境内陽下“華廟”進行反清活動,連結地方志士壯大武裝力量,嗣而在嶽坑“兄弟會”配合下攻占雲霄城,駐城長達200多天。清同治四年(1865年)四月中旬,左宗棠率兵3萬餘人進雲霄圍剿。太平軍和“兄弟會”雖然失敗,但雲霄的反帝反清鬥争仍此起彼伏,主要有陳岱的“白扇會”、“哥老會”等反清組織活動,并逐漸擴展到鄰鄉、鄰縣。

民國初期,辛亥革命成果被北洋軍閥篡奪,軍閥割據混戰,雲霄地域也争戰連年。民國7年(1918年),粵軍營長陳紹鵬率部攻入雲霄縣,自任縣長。此後,各派軍閥進出頻繁,軍閥勾結地方土豪劣紳,派軍饷,攤捐款,燒殺掠奪,百姓備受蹂躏。民國9年,北洋軍閥李厚基運來罂粟籽,強迫農民種植,先收種子款,後逼鴉片捐。雲霄人民不堪重負,西北區農村組織“聯鄉自治”,自發進行抗繳北洋軍閥苛捐雜稅的鬥争,沉重打擊反動軍閥。

雲霄是閩南進行武裝革命鬥争的根據地之一。民國21年3~4月間,中共漳州中心縣委派員來到雲霄,開展新民主主義革命運動;5月,中國工農紅軍閩南獨立第三團(簡稱“紅三團”),在漳浦城郊組建。民國22年3月,在雲浦交界的雲霄徐南坑建立秘密交通站;民國23年4月,在坪水(今馬鋪鄉坪水村)建立雲霄縣第一個中共黨支部;8月成立坪水鄉蘇維埃政府;民國24年底開辟烏山革命根據地,成立中共雲和诏縣委。雲霄老區人民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浴血奮戰,前仆後繼,粉碎國民黨中央軍和地方軍的多次“圍剿”,接着又開展八年的抗日鬥争,反對國民黨右派發動的内戰,直至雲霄和平解放。在雲霄這塊土地上,留下紅三團、紅九團、獨立營、閩南支隊等紅軍指戰員的足迹。紅軍奇襲雲霄城、坪坑伏擊戰、車仔圩戰鬥等震懾敵人,威撼閩南。廣大雲霄人民為閩南人民革命鬥争的勝利,做出了重大犧牲和貢獻。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6年,雲霄縣境劃分為雲陵、莆美、東廈、陳岱、峛嶼、火田等6個鎮,下河、馬鋪、和平等3個鄉和國營和平農場(與和平鄉同一套領導班子)、常山華僑農場(隸屬于福建省僑務辦公室)、國營圓嶺林場(在火田鎮境内,隸屬于漳州市林業局管理)、頂溪水稻原種場(在莆美鎮境内)。全縣劃分為162個行政村、10個街道和36個管理區、作業區、工區(含常山、圓嶺林場)。之後,全縣村、街道、管理區(常山華僑農場)、作業區(和平農場)、工區(圓嶺林場)的劃分,随着農村人口進入縣城、城區的擴大而變動。

1998年10月,境屬常山華僑農場加挂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牌子,劃歸漳州市直接管理,賦予一定的行政管理權。2006年7月,從莆美鎮劃出上坑、馬山、益寶山、樹洞、大埔、下徑、三東、獅山等8個行政村,歸雲陵工業開發區(同鄉鎮一級)管理。

1999年,由于工人外遷,和平鄉撤銷田仔蘇、龍透2個作業區。田仔蘇作業區土地由宜谷徑作業區代管。龍透作業區土地由本地工人代耕代管。

2000年8月,雲陵鎮增設北園社區、金霞社區,莆美鎮增設寶洋、綏東社區。同年11月,雲陵鎮增設城元社區,莆美鎮增設寶城社區。

2002年12月,縣政府根據上級精神,撤銷雲陵、莆美15個居委會建制,全部改設為社區居民委員會。翌年,全部完成社區居委會改選。

2006年,全縣鄉鎮區劃為雲陵鎮、陳岱鎮、東廈鎮、莆美鎮(含雲陵工業開發區、頂溪水稻原種場)、火田鎮(含圓嶺林場)、峛嶼鎮(2006年後改稱列嶼鎮)、下河鄉、馬鋪鄉、和平鄉(場)、常山華僑農場(由漳州市管理)。全縣共劃分為158個村、16個社區、12個作業區(不含常山4個村、11個管理區和圓嶺林場10個工區)。

區劃詳情

2018年,雲霄縣下轄9個鄉鎮、162個村、29個社區居委會(含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6鎮:雲陵鎮、列嶼鎮、東廈鎮、火田鎮、莆美鎮、陳岱鎮;3鄉:馬鋪鄉、下河鄉、和平鄉;1個開發區:雲陵工業開發區;以及位于雲霄境内,由漳州直轄的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

鎮/鄉

面積

直轄

雲陵鎮

16.1平方千米

下港社區、大園社區、溪美社區、王府社區、塘坪社區、寶樓社區、大路社區、西園社區、汀洋社區、金霞社區、北園社區、城元社區、麗都社區、渡頭社區、建發社區、享堂村、塘坪村、下坂村、下城村

莆美鎮

40.1平方千米

寶洋社區、寶城社區、綏陽社區、綏東社區、泰景社區、君豪社區、高洋社區、寶山社區、莆東村、莆南村、莆北村、莆下村、前塗村、山美村、陽下村、高塘村、雙溪口村、中柱村、佳兜村、向北村、寶樹村、後湯村、前埔村、演武亭村、頂溪農場

火田鎮

196平方千米

火田居委會、政和社區、下樓村、西林村、郭浦村、菜埔村、瑞堂村、溪口村、大坑村、火田村、莆中村、東車村、下園村、新埔村、烏石村、水頭村、嶽坑村、後埔村、佳園村、新園村、古樓村、瓦坑村、高田村、員峰村、白石村

列嶼鎮

96平方公裡

列嶼居委會、山前村、林坪村、頂城村、城内村、城外村、宅坂村、半山村、南山村、油車村、宅後村、青徑村、人家村

東廈鎮

113平方千米

東廈村、船場村、溪塘村、荷西村、荷中村、荷東村、浯田村、洲渡村、佳洲村、白塔村、埭洋村、竹塔村、東崎村、湖丘村、長洋村

陳岱鎮

55平方千米

岱東村、岱南村、岱北村、岱山村、岱西村、呈安村、大山頂村、董塘村、雙嶺村、石前村、坑内村、礁美村、下曾村、前江村、後江村、中江村、峰外村、竹港村、白礁村

馬鋪鄉

161平方公裡

峰頭村、寶洞村、青美村、白鳳村、泮坑村、寶石村、龍鏡村、枋林村、上洋村、馬鋪村、石芹村、烏石坑村、楊美村、粗溪村、湖洋村、橋頭村、坪水村、下庵村、石鼓村、礿頭村、枧河村、烏螺村、大侖村、客寮村、新樓村、杉腳村、坑口村、大坪村、峰頭村、下安村

下河鄉

150.7平方公裡

華榮居委會、上窖村、新坡村、世坂村、孫坑村、新湖村、下河村、上河村、外龍村、内龍村、下洞村、坡兜村、車圩村、石屏村、後山村、龍透村、梅林村、七高磜村、陂下村、仙石村、金坑村、曲溪村、三星村、鳳興村、世坂開發區

和平鄉

111平方公裡

和平居委會、東方村、坎頂村、莆頂村、徑仔村、安吉村、吉坂村、大斜村、上坂村、内洞村、棪樹村、西安村、橋頭村、通貝村、半嶺村、田仔蘇村、金山村、甘埔村、泮坑村、田坎村、牛尾村、征山村、後坪村、新樓村、宜谷徑村、茶山村、河塘村、河溪村、龍透村

和平農場(功能區)

田坎作業區、河塘作業區、後坪作業區、宜谷徑作業區、泮坑作業區、新樓作業區、河溪作業區、甘埔作業區、征山作業區、金山作業區、牛尾作業區、茶山作業區、田仔蘇作業區

圓嶺林場(功能區)

考塘工區、烏營工區、嶺腳工區、圓峰工區、溪坪工區、古樓工區、大洞工區、蕉坑工區、高地嶺工區、坪水洋工區

雲陵工業開發區

(功能區)

13平方公裡

雲陵社區、馬山村、上坑村、益寶山村、大埔村、下徑村、獅山村、樹洞村、三東村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

(功能區,漳州市直管)

115平方公裡

常山管區、雙山管區、梧園管區、溪墘管區、大水掘管區、吉仔管區、海峰管區、新寮管區、下雲管區、東升管區、柘林管區、石牌管區、白竹村、觀陽村、埔徑村、坪嶺村

區劃詳情

雲陵鎮

位于雲霄縣中部,漳江兩岸。縣原人民政府駐地。2012年,面積16.1平方千米,人口7.27萬,轄12個居委會和4個村委會。324國道、雲平、雲浦、雲東公路過境。東西兩側有大臣、将軍兩山巍然屹立,縣城東南面的漳江口兩邊有玉女峰與仙人亭對峙,素有“将軍對大臣,玉女對仙人”的贊譽;紀念地有獻寶山烈士陵園,名勝古迹有威惠廟、雲山書院和革命烈士秋瑾女士的出生地七先生祠。

莆美鎮

位于雲霄縣中部,距縣原政府2.5千米,雲霄縣新人民政府駐地。轄6個社區、16個行政村。324國道過境。南溪自西北向東南,彙入漳江。有省文物保護單位陳政墓和獻寶山烈士陵園、仙峰岩、南山寺等文物古迹。明代曾築抗倭城堡。2012年,面積40.1平方千米,人口6.7萬。

陳岱鎮

位于雲霄縣東南部,距縣政府19.4千米。現轄18個行政村。漳诏高速公路、324國道、省道雙東公路過境。礁美村有汽輪停泊碼頭和對台貿易接待站。海岸線長21.5千米。向東水渠貫穿全境。礁美、白礁盛産海鹽。境内有“東山戰鬥”烈士墓,古迹由新圩村臨海處的蓮花庵。湯港有海水溫泉水産良種試驗場。陳岱具有開漳文化、氏族文化、海洋文化、土樓文化、僑台文化的鮮明特色、名人故居、樓台亭閣、人樓居民、橋梁渠道等錯落其間。民間劇團,器樂演奏、潮州大鑼鼓等技藝精湛的民間藝術形式遍布各村。2012年,面積55平方千米,人口3.8萬。

火田鎮

位于雲霄縣東北部,是漳州郡治的發祥地,全鎮轄21個行政村,108個自然村。2012年總人口5.9萬人,地域面積196平方公裡,山地面積16萬畝。國道324線貫穿腹地16.7公裡,漳江流經本鎮連接東海,水陸交通便捷。盛産的荔枝、香蕉、枇杷等名、優、特水果享譽省内外,素有“水果之鄉”、“閩南荔枝第一鎮”的美譽。

列嶼鎮

位于閩南金三角東南部,總面積96平方公裡,海域面積49平方公裡,12個行政村,人口2.4萬,素有“滄海桑田,魚米之鄉”。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氣溫高、日照長,全年無霜期長達360天以上,平均氣溫21度,年降水量1380毫米,海水鹹度12-21度。2012年,面積96平方千米,人口2.4萬。

東廈鎮

位于雲霄縣東部,距縣城5千米。下轄15個行政村和1個鎮辦農場。漳诏高速、211省道、雲峛公路過境。漳江流經注入東山灣,建有碼頭,海岸線長34.1千米。名勝古迹有屹立于漳江出海口的石礬塔、龍湫岩、橫山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魏媽墓,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高溪觀音亭。有竹塔紅樹林自然保護區。2012年,面積113平方千米,人口5.7萬。

下河鄉

位于雲霄縣西北部,距縣城9.4千米。雲平公路過境。2012年,面積150.7平方千米,人口4.9萬,轄有23個行政村,136個自然村。

馬鋪鄉

位于雲霄縣北部,距縣城26千米。與平和縣安厚、國強、南勝三鄉鎮毗鄰交界。雲平公路過境。峰頭水庫在境内,是向雲霄、東山兩縣供水的大型水庫工程。有碧湖岩、爐峰岩、太平廟等名勝古迹。2012年,面積161平方公裡,轄28個行政村,237個自然村,總人口4.4萬人。

和平鄉

位于雲霄縣西部,距縣城7千米。東憑将軍山與該縣莆美鎮接壤,西隔烏山山脈與诏安縣紅星鄉公田比鄰,南連常山經濟開發區,北接該縣下河鄉,省道雲太線斜貫全境,溝通雲霄與诏安兩縣。是該縣的老區貧困鄉。雲(霄)水(晶坪)公路過境。西溪、南溪彙合注入漳江。2012年,總面積111平方公裡,下轄13個行政村、12個作業區,共有77個自然村,7099戶,總人口數2.9萬人。

雲陵工業開發區

雲陵工業開發區地處海峽西岸經濟區閩南金三角,位于雲霄縣南部,介于廈門和汕頭兩個特區中間,面對台灣海峽,南臨港澳,324國道穿過全區,沈海高速公路和滬深高速公路在園區内設有互通口及客運、貨運站埠,雲霄疏港公路、将軍大道和規劃建設中的入閩通道均在開發區交彙,是漳州南部主要的交通樞紐中心,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2012年,開發區總規劃面積13平方公裡。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處常山地常海峽西岸,閩南金三角,泛東山灣核心區,介于廈門、汕頭兩大經濟特區之間,東山、雲霄、诏安三縣交界處,地處雲霄縣境内,現由漳州市直接管轄,是全國重點僑區和省級經濟開發區。是漳州市“一核兩灣”發展戰略重要支點,也是未來漳南片區的中心城區之一。全區總面積115平方公裡,其中國有土地64平方公裡,土地資源和優質勞動力資源十分豐富,具備加快發展的優勢和條件。人口2.4萬。

地理環境

地質地層

境内有三疊紀至第四紀的各紀地層出露。震旦紀(7~6億年前)古中國地台基本形成,至二疊紀(2.7~2.25億年前),雲霄處于淺海環境,屬古太平洋海灣。由于古生代的長期海浸,沉積成巨厚石灰岩地層,為境内鋁鋅礦、鎢礦等有色金屬礦床的發育創造了條件。中生代岩漿活動強烈。白垩紀(1.35~0.7億年前)至第三紀古新世(0.7~0.6億年前),經夷平時期,形成早期地台,整體微擡升。在早第三紀古新世晚期(0.6億年前)至晚第三紀上新世(0.03億年前)的喜馬拉雅運動中,地表整體急劇擡升,海水退出,出現了河流與山間盆地相的碎屑岩(砂礫岩、砂岩、頁岩等)、碳酸岩(石灰岩等)陸地環境,為境内低山丘陵地貌奠定了地質基礎,并開始接受外力的剝蝕、搬運、堆積。這期間伴有強烈的火山噴發活動,而形成大面積分布的侵入岩。

第四紀更新世(0.02億年前)開始,區域構造運動為以繼承性上升為主的震蕩性運動。由于斷層—斷塊差異運動,侵蝕基準面下降,河谷深陡,沖溝、河流階地發育,在山間盆地、河谷的堆積物中積成粘土、砂和礫土層。全新世(距今1萬年)為河流沖積相,有土狀堆積和新石器文化層;晚期為近代河流沖積物的河漫灘,有磚瓦、陶片等文化層。

構造

雲霄處于晚中生代(1.35億年前)以來發展形成的新華夏構造體系的中列隆起帶,構造以北東向(華夏系)為主,北西向(西域系)次之,表現形成為褶皺和斷裂兩種,力學性質以壓扭性為主,繼承性的斷塊活動和區域性的斷塊上升活動為特征。

北東向構造:規模較大,有古樓—後埔—孫坑—甘樹埔斷裂(5處溫泉出露);湖丘—峛嶼—礁美斷裂(山前以北為北東向,以南為北北東向,1處溫泉出露);東車—孫坑—埔項背斜。

北北東向結構:礁美一帶背斜。

北西向構造:馬鋪—荷步斷裂;車圩—城關—峛嶼斷裂;三星—官洋—陳岱斷裂,普遍發育片理帶。擠壓破碎帶及扭裂帶,沿斷裂帶,可見斷層三角面和斷裂谷,形成山脊水系分水嶺。

岩漿岩

境内岩漿活動頻繁,尤以中生代(燕山期)為強烈。燕山運動晚早期(1.70~1.30億年前)為間歇性、不太強烈的噴發活動,以出露在大山頂、下徑、湖丘、梅山、三星、梅林、青尾、瓦坑、古樓、水頭、柘林等處的黑雲母花崗岩、花崗岩及部分花崗閃長岩為代表,構成晚侏羅世至早白垩世地層的一部分。

燕山運動晚期(1.3~0.65億年前),以大規模的岩漿侵入為主,形成巨大的花崗岩岩體,以出露在烏山、梁山、筆架山、上河、大坪溪、峛嶼等地為代表。主要為晶洞花崗岩、花崗閃長岩、石英閃長玢岩、石英正長玢岩,是形成水晶礦的主要礦床,構成晚白垩世地層的一部分。

其他各時期岩漿岩僅有零星分布。如二長花崗岩、花崗閃長岩、中粒二長花崗岩、石英斑岩、花崗斑岩、閃長玢岩、石英斑岩、輝長玢岩、輝綠玢岩、輝長綠岩、輝長岩等,呈岩株、岩牆、岩脈狀産出。

地形

雲霄縣三面環山,全縣最高峰烏山西山源海拔1117米。中部和東部沿海有沖積平原、台地。島嶼3個。

水文

主要河流漳江,幹流66.2千米(境内58.2千米),流域1035平方千米(境内855.2平方千米),主要人工湖有峰頭水庫等。

氣候

雲霄縣年平均氣溫21.3℃;1月平均氣溫13.4℃,7月平均氣溫28.2℃;極端最高氣溫38.1℃,極端最低氣溫-0.2℃;≥10℃積溫7548.8℃。年降水量1730.6毫米,無霜期347天。

全縣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四季劃分以縣城為準。

春季:3~5月,各月氣溫在16.3~23.9℃之間。天氣多變,晴雨無常,一遇冷空氣影響即降雨,俗有“春寒雨落”之說。因整個季節多雨,亦稱春水梅雨。

夏季:6~9月,氣溫在26.5~28.2℃之間,以7月份為最高。整個季節白天至上半夜炎熱,淩晨至清早有微弱西北風,涼爽宜人。由于悶熱,經常在午後發生雷陣雨,并時有台風暴雨襲擊。

秋季:10~11月,氣溫在23.2~19.5℃之間。初秋白天仍時有雷陣雨天氣出現,晚秋則天高氣爽氣候宜人。

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氣溫在15.4~13.4℃之間,以1月份為最低。整個季節幹燥少雨,但遇有南風出現時便會降雨,俗有“十二月南風現報(馬上降雨)”之說。

自然資源

礦産資源

花崗岩:全縣總儲量約3.9億立方米(估算儲量,下同)。分布于荷步梁山約1500萬立方米,列嶼約800萬立方米,嶽坑約500萬立方米,樹洞約400萬立方米,赤毛溪約200萬立方米,寶石約30萬立方米,東崎約80萬立方米,大山頂約500萬立方米,境内烏山約50萬立方米以上。飾面花崗岩分布于下河鄉仙石村石鐘山,查明儲量10.6萬立方米以上。

飾面用輝綠岩:分布于火田鎮白石約30萬立方米,列嶼鎮油車約10萬立方米,坡兜約2萬立方米。

高嶺土:已發現列嶼鎮白衣村和下河鄉下河村岩田山、下河鄉坡下村3處。白衣礦點估算儲量12萬噸以上,下河岩田山礦點查明儲量24.21萬噸。

石英:主要分布于梁山、烏山、大帽山和大坂、白衣等處。陳岱大帽山石英礦,伴生有黑鎢礦。大坂、白衣為熱液型脈狀石英,質量好,可作玻璃、熔劑耐火材料、矽鐵、矽钛白等原料,儲量約5000噸以上。

矽線石和紅柱石:含矽線石的岩石以厚度6—10米的層狀産出,呈北東向帶狀分布于前江頭——礁美一線的東側沿海。礦物組成除石墨(40%—50%)和少量黑、白雲母外,多為矽線石。由于後期的石英岩化作用,矽線石含量隻剩下5-15%。岩石具纖維狀、鱗片狀、粒狀變晶結構、片狀構造、片理産狀。估算儲量約20萬噸。

含紅柱石的二長石英片岩也以6-10米厚的層狀呈北東向的帶狀産出。分布于禁山——石壁一帶。礦物組成中,石英50-55%,黑雲母10—12%,一般樣品中紅柱石含量10-25%。岩石具柱狀鱗片狀結構,片麻狀構造。估算儲量56萬噸。含矽線石的二長石英片岩和紅柱石的二長石英片岩屬同一層位。這些片岩中從東向西有規律地從含矽線石的片岩過渡到含紅柱石的片岩,再到不含高鉛礦物的片岩。

鉛鋅礦:主要分布于車墩和雙過山。車墩礦點處于早白垩世石帽山群火山盆地邊緣的斷裂帶中,估算儲量銀9.415噸,鋁23705噸,鋅7840噸。雙過山礦點處于船場——寶石北西向斷裂帶中,估算儲量銀15.237噸,鋁15854.16噸,鋅4513.498噸,錫253.28噸。

錫礦:已發現車圩、孫坑、溪口3處。孫坑礦體産于長林組凝灰質粉砂岩與南園組流紋質晶屑凝灰岩接觸帶上,主礦脈總體走向77度,傾角52度。主礦脈下部、礦體頂部與主礦脈直接接觸為一銅礦脈。

磚瓦粘土:分布于全縣各鄉鎮。雙嶺、下曾、馬山、渡頭、船場、東車、上河、龍鏡、枧河、東方等地,已開采多年,主要作為機磚原料。

水晶:主要分布于烏山、大帽山。明代朝廷曾派太監在烏山開采水晶,今烏山水晶坪原名稱“水晶場”,尚存有“太監墓”和水晶廟遺迹。

植被資源

一、紅樹林保護區植被

主要分布于漳江出海口南岸,是中國緯度最高、面積最廣、植被種類最多的紅樹林天然群落。據2001年廈門大學林鵬院士調查隊的調查,保護區可分為紅樹林、濱海鹽沼、濱海沙生3個植被類型。

紅樹林植被,由白骨壤林、桐花樹林、白骨壤+桐花樹林、秋茄林、秋茄+桐花樹林、木榄林構成。

白骨壤林,灰綠色,郁閉度0.8,高度1.5-3米,平均高2米,地表分布指狀呼吸根。林中點狀混生秋茄、桐花樹和木榄。

桐花樹林,呈多分枝叢生狀,黃綠色,郁閉度0.9,高度2-3米,平均高2.5米。林内伴生秋茄、魚藤、白骨壤,成單株分布。

白骨壤+桐花樹林,灰綠色間雜黃綠色,郁閉度0.8-0.9。喬木層為白骨壤與桐花樹混生,還混入秋茄、木榄。林分高2-3米,平均高2.5米。

秋茄林,青綠色與深綠色,郁閉度0.7-0.8。伴生桐花樹、老鼠簕、白骨壤和木榄,成星點狀或小塊狀混生。林分高3-6米,秋笳根莖6米,平均高4.5米。

秋茄+桐花樹林,青綠色或深綠色,郁閉度0.8-0.9。喬木層以秋茄及桐花樹為主,伴生白骨壤、老鼠簕、木榄,偶有魚藤共生,成點狀分布。秋茄高4.5米、胸莖5厘米,桐花樹高2-3米、胸莖3厘米。

木榄林,深綠色,郁閉度0.8-0.9,偶有秋茄、魚藤、桐花樹混生,林分樹高4-6米,平均5米,平均胸徑10厘米。

濱海鹽沼植被,分為卡開蘆鹽沼、蘆葦鹽沼、短葉茳芏鹽沼、鋪地黍鹽沼4種類型。

卡開蘆鹽沼以卡開蘆葦為主,偶有桐花樹、秋茄單株混生,平均樹高1.5米,植被繁茂,青綠色,郁閉度0.8-0.9。

蘆葦鹽沼以蘆葦為主,混生空心蓮子草、鳳眼蓮、合萌及魚藤,植被繁茂,灰綠色,郁閉度0.8-0.9。

短葉茳芏鹽沼以短葉茳芏為單優勢種,伴生桐花樹、秋茄、魚藤,樹高1-1.5米,植被繁茂,青綠色,郁閉度0.9。

鋪地黍鹽沼以鋪地黍為單優勢種,伴生秋茄、魚藤,樹高1-1.8米,植被繁茂,青綠色,郁閉度0.8-0.9。

濱海沙生植被,分為厚藤、苦藍盤、露兜樹等群落。厚藤群落以厚藤為單優勢種,伴生地鼠尾粟、鋪地黍、狗牙根、海邊月貝菜,郁閉度0.5。苦藍盤群落以苦藍盤為單優勢種,伴生鋪地黍、狗牙根、鼠尾粟、毛草龍,郁閉度0.9。露兜樹群落以露兜樹為單優勢種,平均高1.5米,最高3.5米,混入白茅、小蓬草、龍舌草,郁閉度0.6。

二、陸地植被

屬南亞熱帶森林植被類型,本境現存植被共有123科413屬585種,其中喬木185種,灌木285種,草本115種。

常見喬木主要為麻栎、楠木、火力楠、垂柳、泡桐、苦楝、南洋檻、喜樹、母生、木菠蘿、銀桦、厚殼桂、團花、降香黃檀、酸棗、貴州木瓜紅、黃連木、鳳凰木、白桂木、榔榆、重陽木、刺桐、肥皂夾、榕、綠果榕、叢花厚殼桂、、木棉、樸樹、二色波羅蜜、秋風、白果蒲桃、鐵冬青等。

常見灌木主要為鹽膚木、算盤子、胡頹子、崗梅、石斑木、胡枝子、冬青、構骨、餘甘、鐵冬青、石楠、陰香、扶桑、蜀葵、桃金娘、水冬哥、牡荊、栀子、檵木、鵝掌柴等。

經濟林主要為三年桐、千年桐、桑樹、南嶺黃檀、闆栗、棕榈、楊梅、烏桕、油茶、龍眼、荔枝、楊桃、芒果、橄榄、柚、金棗、蒲桃、番石榴、黃皮果、橙、香椽、佛手、枇杷、桃、李、梨、石榴、無花果、烏榄、柑、桔、茶葉、菠蘿蜜、鳳梨、番木瓜、柿、葡萄等。

花卉類主要為山茶花、玉蘭、黃玉蘭、菊花、水仙、蘭花、月季、桂花、含笑、南洋杉、園柏、側柏、龍柏、玫瑰、金合歡、銀合歡、羊蹄甲、紫荊花、米蘭花、木槿、鷹爪、夜合、梧桐、栀子花、假槟榔、皇後葵、魚尾葵、散尾葵、油棕、蒲葵、酒瓶椰子、棕竹、桄榔、虎尾蘭、萬年青、杜鵑、映山紅、、木芙蓉、茉莉花、荷花、夾竹桃等。

竹類主要為毛竹、石竹、剛竹、苦竹、吊竹、季竹、綠竹、蔴竹、莿竹、小剛竹、花竹、長枝竹等。

藥用類主要為淡竹葉、蘆葦、澤瀉、三腳虎、萱草、麥冬、天門冬、何首烏、玉竹、射幹、七葉一枝花、仙茅、石蒜、土田七、益智、砂仁、山柰、黃精、文竹、百合、玉葉金花、鬼針草、薄荷、枸杞、骨碎補、九節茶、人字草、丁葵草、十大功勞、三桠苦、大青、三加皮、虎尾輪、虎耳草、狗肝菜、金絲草、赤地利、兩面針、蒼耳、杠闆歸、鐵掃帚、七層塔、七葉蓮、一條根、一掃光、一點紅、一見青、一枝黃花、九裡香、三月泡、三白草、排錢草、野苎麻、假艾、艾、菝葜、算盤子、薏苡仁、爵床、鰗鳅鑽、黃花地丁、黃花母、黃膽草、益母草、白馬背、大紅毛、大薊、土荊芥、土瓜、土黨參、山葡萄、山芝麻、山大顔、穿山龍、白花丹、馬櫻丹、馬蘭、馬留蛋、馬鞭草、千裡光、千日紅、女金丹、五爪三七、五爪龍、白毛藤、鐵苋、白背葉、天芥菜、水蜈蚣、水楊梅、牛白藤、六棱菊、元寶草、天香爐、白牛膽、大尾搖、大羅傘、大通筋、牡荊、大金櫻、土茯苓、土牛膝、飛揚、野牡丹、葫蘆茶、紫珠草、威靈仙、茜草、魚腥草、車前草、金銀花、白花蛇舌草、龍葵、天胡荽、白茅根、石仙桃、過江龍、過山香、過路蜈蚣、田基黃等。

地被植物主要為畫眉草、野古草、荻草、海金沙、烏蕨、木賊、石松、卷柏、翠雲草、陰地蕨、中華裡白、貫衆、金狗脊、鐵線蕨、井欄邊草、金雞腳、筋骨草、玉柏石松、姬蕨、岩穴蕨、團葉鱗始蕨、園蓋陰石蕨、松葉蕨、福建觀音座蓮、芒萁、腎蕨、蕨、華南毛蕨、石韋、烏腳槍等。

水生植物主要為滿江紅、槐葉蘋、鳳眼蓮(又名水葫蘆)、蓮花、日本水仙、蘋(又名田字草)、澤瀉、蘆葦、莎草、水芋、木通、積雪草、蟛蜞菊、酢漿草、犁頭草、酸藤、水龍、毛莨、石菖蒲、鴨跖草、土半夏、水蜈蚣等。

野生動物

一、兩栖動物

沿海地區兩栖動物:1目(無尾目)5科13種,占全省兩栖類種類的28.55%,大多數屬水生或濕地物種。13種物種中,屬國家Ⅱ級保護的有虎紋蛙1種(中國特有沼蛙)。兩栖綱中東洋界占92.31%,古北界占7.69%。常見物種為蟾蜍科1種(黑眶蟾蜍),雨蛙科1種(中國雨蛙),蛙科3種[虎紋蛙(國Ⅱ級)、澤陸蛙、沼水蛙(中國特有物種)],姬蛙科3種(粗皮姬蛙、飾紋姬蛙、花姬蛙)。

内陸地區兩栖動物:有無尾目蟾蜍科1種(黑眶蟾蜍),雨蛙科2種(無斑雨蛙、中國雨蛙),姬蛙科2種(飾紋姬蛙、粗皮姬蜍),樹蛙科2種(斑腿樹蛙、大樹蛙),蛙科6種[沼水蛙(中國特有物種)、澤陸蛙、虎紋蛙(國Ⅱ級)、棘胸蛙又名石棱、竹葉蛙、大綠臭蛙],隐腮鲵科1種(大鲵)。

二、爬行動物

沿海地區爬行動物:共3目11科37種,即龜鼈目3科,蜥蜴目3科,蛇目5科,占全省爬行類種類的32.17%。國家Ⅰ級保護的有蟒蛇1種。國家Ⅱ級保護的有蠵龜、綠海龜、玳瑁、太平洋麗龜、棱皮龜等5種,均為《國際貿易公約》及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禁貿禁捕的物種。較常見的資源有龜鼈目鼈科1種(鼈)。蜥蜴目壁虎科2種(壁虎、多疣壁虎),石龍子科2種(光蜥、中國石龍子為中國特有物種),蜥蜴科1種(南草蜥)。蛇目肓蛇科1種(鈎肓蛇);遊蛇科有遊蛇亞科13種,較常見的為三索錦蛇、紫灰錦蛇、黑眉錦蛇、灰鼠蛇、翠青蛇又名青竹标、漁遊蛇等6種和水遊蛇亞科2種(鉛色水蛇、中國水蛇);眼鏡蛇科3個亞科為扁尾海蛇亞科1種(扁尾海蛇),海蛇亞科1種(環紋海蛇),眼鏡蛇亞科4種(金環蛇、銀環蛇、眼鏡蛇、眼鏡王蛇);蝮科1種(白唇竹葉青);蟒科1種(蟒蛇)。沿海爬行類,東洋界占90%,廣布種占10%。

内陸地區爬行動物:有龜鼈目龜科6種[烏龜、花龜(中國特有物種)、三線閉殼龜俗稱赤米龜(國Ⅱ級)、四眼斑水龜、黃喉拟水龜、眼斑水龜],平胸龜科1種(平胸龜又名鷹嘴龜),鼈科1種(鼈)。蜥蜴目有壁虎科3種(壁虎、蹼距壁虎、疣壁虎),石龍子科4種[光蜥、石龍子(中國特有物種)、藍尾石龍子、蜓蜥],蜥蜴科1種(南草晰)。蛇目有盲蛇科1種(鈎盲蛇);遊蛇科遊蛇亞科16種(草腹鍊蛇又名草遊蛇、滑鼠蛇俗稱山濑、黃鍊蛇、紫灰錦蛇、三索錦蛇、灰腹綠錦蛇、翠青蛇又名青竹标蛇、中國小頭蛇、台灣小頭蛇、紫沙蛇、鈍尾兩頭蛇、灰鼠蛇、環紋華遊蛇又名環紋遊蛇、漁遊蛇,烏梢蛇又名烏風蛇、中國水蛇);眼鏡蛇科眼鏡蛇亞科4種(金環蛇、銀環蛇、眼鏡蛇、眼鏡王蛇);蝮科3種(尖吻蝮、山烙鐵頭、竹葉青);蟒科1種(蟒蛇,國Ⅰ級)。

三、鳥類

據2001年廈門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林鵬院士的實地調查,雲霄沿海地區鳥類共有15目38科154種,占全省鳥類種類的28.36%。主要有陸地鳥類4目23科74種,占保護區種類的48.05%,占全省種類的20.39%;水域鳥類7目15科80種,占保護區鳥類的51.95%,占全省鳥類的44.44%。在總數154種鳥類中,屬中國、日本兩國政府協定保護的候鳥77種;中國、澳大利亞兩國政府協定保護的候鳥41種;屬國家Ⅱ級保護的有黃嘴白鹭、鸢、黑翅鸢、普通鵟、白腹鹞、紅隼、遊隼、小杓鹬、小青腳鹬、褐翅鴉鵑等10種;屬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聯盟(IUCN)禁止出售捉捕的瀕危種為小杓鹬,瀕危種為黃嘴白鹭和黑嘴鷗。

沿海地區鳥類:沿海地區(含東廈、陳岱、列嶼鎮和漳江口紅樹林保護區,下同)有154種鳥類,其中70多種被列為重要鳥類,主要有鹭科11種(蒼鹭、小白鹭、牛背鹭、池鹭、綠鹭、中白鹭、大白鹭、黃嘴白鹭、栗葦鷗、黃斑葦鷗、夜鹭);秧雞科2種(白胸苦惡鳥俗稱苦雞母、黑水雞);鸻科3種(金目臣鸻、環頸鸻、灰斑鸻);鷗科3種(紅嘴巨鷗、紅嘴鷗、黑嘴鷗);杜鵑科1種(褐翅鴉鵑俗稱芒眶);鹡鸰科4種(田鹨、白鹡鸰、黃鹡鸰、灰鹡鸰);鹎科1種(白頭鹎);伯勞科2種(紅尾伯勞、棕背伯勞);椋鳥科2種(八哥、灰背椋鳥);鴨科6種(灰雁、豆雁、綠翅鴨、針尾鴨、琵嘴鴨、斑嘴鴨);鹬科5種[翻石鹬、黑尾塍鹬、白腰杓鹬、小杓鹬(國Ⅱ級)、小青腳鹬];翠鳥科5種(普通翠鳥、冠魚狗、斑魚狗、蘭翡翠、白胸翡翠);科1種(小,山區常見);鸠鴿科1種(珠頸斑鸠);鹮科1種(黑臉琵鹭);反嘴鹬科2種(黑翅長腳鹬、反嘴鹬);鸬鹚科1種(鸬鹚)。

在154種鳥類中,留鳥63種,夏候鳥18種,冬候鳥59種,旅鳥14種,以留鳥所占比例最大。保護區鳥類以濕地鳥類最為豐富,共有6目14科82種,即:鸻形目8科,其中雉鸻科1種(水雉),蛎鹬科1種(蛎鹬),鸻科7種,鹬科26種,反嘴鹬科2種,彩鹬科1種(彩鹬),瓣蹼鹬科1種(紅頸瓣膜鹬),燕鸻科1種(普通燕鸻);雁形目鴨科7種;鹳形目鹭科12種;鶴形目秧雞科9種;鷗形目鷗科8種;佛法僧目2科,其中翠鳥科5種,戴勝科1種(戴勝)。保護區鳥類具有亞熱帶特征,東洋界鳥綱占36.36%,廣布種占15.58%,古北種占48.05%。

内陸地區鳥類:内陸地區(含雲陵、莆美、火田鎮和和平、下河、馬鋪鄉,下同)有鵑形目杜鵑科2種(褐翅鴉鵑、八聲杜鵑);鴿形目鸠鴿亞科2種(珠頸斑鸠、歐斑鸠);雨燕目雨燕科2種(小白腰雨燕、白腰雨燕,屬中日澳保護);佛法僧目翠鳥科5種(普通翠鳥、冠魚狗、斑魚狗、藍翡翠、白胸翡翠);雞形目雉科和雉亞科3種(鹧鸪、鹌鹑、白鹇);鶴形目秧雞科5種(紅腳苦惡鳥、白胸苦惡鳥、花田雞、紅胸田雞、普通秧雞);鹳形目鹭科2種(白鹭、牛背鹭);鸮形目草号鳥科1種(草鸮),鸱鸮科4種(領角鸮、林雕鸮、領鸺鸮、長耳鸮);鴷形目啄木鳥科2種(棕啄木鳥、黑啄木鳥);隼形目鷹亞科1種(蒼鷹俗稱利葉,國Ⅱ級)、隼亞科2種(遊隼、紅隼,國Ⅱ級);雀形目燕科3種(金腰燕、家燕、斑腰燕),鹎科1種(白頭鹎,中國特有種),伯勞科2種(棕背伯勞、紅尾伯勞),椋鳥科2種(八哥、紫背椋鳥),鴉科3種(喜鵲、大嘴烏鴉、灰喜鵲),翁鳥科畫眉亞科2種(黑臉噪鵑、畫眉),莺亞科4種(暗綠柳莺、黃腹樹莺、黃眉柳莺、強腳樹莺),文鳥科4種(斑文鳥、白腰文鳥、樹麻雀、山麻雀)等;其中屬《國際貿易公約》和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聯盟(IUCN)禁貿和禁捕的為遊隼,中日協定保護的為鹌鹑、普通秧雞、花田雞、紅胸田雞、金腰燕、家燕、紅尾伯勞、山麻雀、長耳鸮。

四、哺乳獸類

沿海地區哺乳獸類:有4目9科14種,即食蟲目1科、翼手目1科、鲸目6科、齧齒目1科,占全省獸類種類12.73%,主要為暖水性海洋的鲸、豚類以及分布于農田、住宅的齧齒類和小型食蟲獸類。其中國家Ⅰ級保護的為中華白海豚1種,國家Ⅱ級保護的為寬吻海豚、僞虎鲸和江豚等3種,以上物種均被《國際貿易公約》及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聯盟列為禁貿、禁捕的物種。齧齒類為鼠科紋背姬鼠、巢鼠、小家鼠、黃腹鼠、褐鼠、黃胸鼠等6種,最常見為小家鼠和褐鼠又名褐家鼠兩種。沿海哺乳獸類,東洋界占25%,廣布種占75%。

内陸地區哺乳獸類:有翼手目蝙蝠科1種(黃頭油蝠),齧齒目鼠科6種(紋背姬鼠、巢鼠、小家鼠、黃腹鼠、褐鼠、黃胸鼠),豪豬科1種(豪豬),豬科1種(野豬),穿山甲科1種(穿山甲又名鲮鯉,國家Ⅱ級保護),鼬科1種(黃鼬又名黃鼠狼);食蟲目鼩鼠青科1種(臭鼩)。

人口

第六次人口普查,雲霄縣常住人口為415835人,其中共有家庭戶111190戶,家庭戶人口為408434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67人。

男女比例:男:215664人,占51.86%;女:200171人,占48.14%。

年齡構成:0-14歲人口為78000人,占18.76%;15-64歲人口為301355人,占72.47%;60歲及以上人口為50943人,占12.25%,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36480人,占8.77%;

文化程度: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程度的人口為14032人;具有高中(含中專)程度的人口為39501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為157070人,具有小學程度的人口為159645人(以上包含在校生)。

2012年,雲霄統計人口為44.47萬(不含常山)。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雲霄縣常住人口為411558人。

經濟

綜述

2006年,實現國内生産總值35.08億元(當年價,以下同),比1996年23.8億元增長47.4%,年均增長3.95%。1996、1997年連續獲得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福建省經濟發展十佳縣(市)”稱号;2000年,獲“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稱号;2001年,獲得國家林業局授予“中國枇杷之鄉”稱号。

2008年1月12号,雲霄出現了第一家将枇杷花制作成茶的企業,通過收購果農家中的枇杷花,将原本沒有多大經濟價值的枇杷花制作成茶,并加以包裝增加其産品附加值。

2009年獲得中國民間文化藝術(戲曲)之鄉,2012年獲得“中國溫泉之鄉”稱号。

2009年5月19号,廈門出現了第一家枇杷花茶專賣店,成為枇杷花茶走進市場的标志,雲霄縣政府授予了該公司“雲霄農特産品特約供應點”牌匾。通過雲霄廈門商會大力推廣,和在外拼搏的雲霄人的影響下,枇杷花茶産業的慢慢興起,枇杷花的收購價翻了好幾番,大大增加了果農的收入。

截止2013年11月15号,據雲霄縣政府統計,雲霄縣已有200多家枇杷花茶店,通過對電子商務平台的應用,使得枇杷花茶在銷售上更進一個台階,每年利稅近千萬,直接帶動人口就業2萬多人。

2017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72億元,增長10%;農業總産值55.2億元,增長5%;規模工業總産值277.5億元,增長10.1%;規模工業增加值79億元,增長9.8%;出口總值1.9億美元,增長1.56%;實際利用外資7200萬美元,增長2.9%;固定資産投資245億元,增長22.5%;公共财政總收入9億元,增長10.9%;地方公共财政收入6.1億元,增長6.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6億元,增長14.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33元,增長8.5%;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52元,增長10%。

初步預計,2019全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11億元,增長8.2%;公共财政總收入9.91億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6.31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05元,增長8.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42元,增長9.7%。三次産業由2018年的18.3:41.5:40.2調整優化為16.6:42.2:41.2。

第一産業

農業

雲霄曆史上以農業為主,在漳南居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主産大米、大麥、小麥、甘薯、甘蔗、花生、大豆、蔬菜、水果及飼養雞、鴨、豬、牛等,沿海兼有海洋捕撈和蚶、蛏、牡蛎等養殖。

林業

雲霄多山,地處南亞熱帶,森林資源豐富,林木種類繁多,主要有格木、杉、樟、榕、桉、紅樹林、竹等585種。民國以前,縣内林業生産多靠自然繁殖,人工育林較少。。1992~1996年,全縣先後投入600多萬元用于城鎮綠化事業,園林綠化面積從67.2公頃增到112.9公頃,增長40.4%;城區公共綠地面積從3.2公頃增加到20.2公頃,增長6.3倍;城鎮道路綠化帶總長15.4公裡,道路綠化程度100%。

水利

雲霄曆來多幹旱、洪澇、台風、海潮等災害。唐陳元光始在雲霄境内興修壩、渠等水利設施,至民國間,主要有8陂17埭,灌溉面積近4萬畝,保灌面積上萬畝。20世紀50年代初,整修原有陂圳、堤防。1955年後建設水庫、滾水壩、水閘、引水渠等小、中、大型水利設施,并提高江海堤防潮防洪标準。1958年,開始水力發電建設。1981年後發展電力排灌、管道節水工程和江海堤标準化建設,至1996年全縣共建成蓄水工程1537處,庫容量2.668億立方米,引水工程、提水灌溉工程等2246處,有效灌溉面積14.82萬畝,占耕地總面積80.7%。同時,突出抓好江海堤防,加寬加高加固,并用規格石條和水泥漿砌江海堤防67.61公裡,其中,達标海堤58.81公裡,江堤8.8公裡,基本免除潮洪為患。

初步預計,2019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産值57.2億元,增長4%;

累計投入支農資金3.88億元,實施特色現代農業“六十工程”,農業大觀園累計完成投資13.5億元,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10家、家庭農場344個,新建高标準農田2.25萬畝、設施農業4000畝,新建成10個美麗鄉村;全力打造“雲霄黃觀音”公共品牌,地理标志(産品)增至35枚,成為全國地标第一縣。

第二産業

1950年至1996年,全縣有工業企業3522家,其中國營工業企業43家,全縣工業總産值276417.2萬元(按1990年不變價)。形成卷煙、制糖、糧油、電力、罐頭、糖果蜜餞、彩印包裝、電子、建築建材、機械等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甲級黃蘭牌、乙級雲鳳牌香煙、手壓泵、制糖震篩、馬賽克、紅茶、水仙牌魚露、水仙花牌蘆筍罐頭、“粒粒菠蘿汁”、“皮包計算器”等,先後獲得省優、部優或國際優質産品稱号。直到2012年,雲霄工業總産值為110.05億元。

電力工業

民國以前境内電力工業尚屬空白,40年代,有數家煙廠自置火力發電設備。50年代開始發展小水電。至1996年,全縣已建成小型水電站21座(另在建2座),總裝機容量22135千瓦,年發電量6907萬千瓦時。形成具有統一調度,發、供、用配合較為穩定的輸配電網絡。并建成縣電網,與漳州市電網聯網用電戶達9.09萬戶,占全縣總戶數98.8%。

節能光電産業

雲霄縣節能光電科技産業園區規劃總用地面積為228公頃,先後被确認為省級在建重點項目、全省循環經濟示範園區之一、福建省八大光電産業園區之一、福建省生産力促進中心科技創新平台。已有信實、奕全、大晶、東林、夏星、雲星、奧龍吉、富民、仕邦、泰明、金斯達等36家節能光電企業落戶園區内投建、投産。主要生産項目有節能燈管、線路闆、電解電容、鎮流器、整燈裝配及LED封裝及LED應用産品設計、研發、制造等,初步形成以福建信實、漳州東林兩家節能燈生産企業和恒禧(福建)實業、福建鑫光源兩家LED生産企業為龍頭,以發展節能燈配套及整燈裝配、LED封裝及應用産業等高新科技産業為主導的上下遊産業集聚、相關産業配套的節能光電科技産業園。形成燈管廠、電子元器廠、整燈廠到LED封裝及LED應用産品廠等初步的節能光電上下遊産業鍊。36家節能光電企業,總投資15.76億元,注冊資本7.27億元。在建企業21家,投産企業15家,2008年産值3.64億元。其中:生産燈管企業3家,産值1.041億元;生産電感、電子、電容企業6家,産值1.36億元;生産燈頭注塑企業1家,産值1768萬元;生産整燈企業4家,産值1.007億元;生産線路闆1家,産值5002萬元。産品主要銷往廈漳泉金三角地區及出口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伊朗等國家。2011年2月15日,在福州召開的2011年全省文化工作會議上,雲霄縣縣光電産業園被評為省級文化産業示範基地。

核電産業

位于雲霄縣列嶼鎮境内的漳州核電站,介于廈門和汕頭兩個經濟特區之間。漳州核電廠是福建省首個在項目起始階段就按照第三代AP1000核電技術論證的成熟沿海廠址。項目規劃建設6台AP1000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約750萬千瓦。其中,一期工程建設4台機組,裝機容量500萬千萬,建成後年産值可達150億元,年利稅超過50億元。專家分析,在福建省積極發展核電,實現能源供應多樣化,有利于進一步滿足福建經濟發展對電力的需求。

初步預計,2019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265億元,增長10.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5.5億元,增長10%。

第三産業

改革開放後,縣委、縣政府解放思想,發揮本縣地理條件和雲霄人善于經營的優勢,制訂《個私經濟發展規劃》,出台《關于進一步扶持個私經濟發展的若幹規定》,鼓勵群衆經商辦企業,參與市場大流通,使集體、個體商業迅速發展,城關形成一條條商品街,商業、飲食業、服務業網點遍布城鄉各地,同時建立以水果、水産、蔬菜、禽畜産品等專業農貿市場,水果、水産、蔬菜運銷至上海、廣州、深圳等地。至1996年,全縣取得批發貿易機構的法人單位118個、網點634個、人員3527人;零售貿易機構的法人單位48個、網點4023個、人員12126人;餐飲貿易機構的法人單位13個、網點478個、人員1832人。

對外貿易方面,2012年,雲霄縣的出口總值為11071萬美元,相對于2011年8046萬美元,同比增長37.6%

招商引資,堅持突出大項目、突出三大産業抓招商,全縣共引進投資500萬元以上的工業項目52個,其中:内資項目47個,投資13.11億元,注冊資本6.9億元;外資項目5個,投資4852萬美元,注冊資本1647萬美元,驗資到資3007萬美元,增長15.3%。引導民間資本發展工業經濟,全縣共引導民間資金對接節能光電項目27個、機械制造項目12個、通用廠房等其他項目20多個,民間資金投資累計達到12億元。

2019年,出口總值6.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580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

雲霄是漳州發祥地,曆來重視教育工作。唐垂拱間設松州書院,宋有石屏書院、精一堂。明代有鎮城、西林等紫陽書院,城鄉普遍舉辦社學、村塾、私塾。明清二代共有進士27人、舉人80多人、貢生34人。清代自請立義學,清末廢科舉辦學堂,開啟女子上學風氣。民國期間發展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和簡易師範,成為漳南教育中心。但至民國37~38年(1948~1949年)間,因經濟崩潰,民生凋蔽,雲霄簡易師範和部分小學先後停辦。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學前教育、小學教育、中學教育、專業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全面發展。1966年,有幼兒園71所、小學177所、中學5所,與1949年相比,增加幼兒園70所、小學137所、中學2所、師範1所。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縣委、縣人民政府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切實加強領導,強化政府行為,堅持依法治教,推動教育改革全面展開,加快教育事業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1985年,普及初等教育的“四率”達到省頒标準,1986年6月被省政府批準為普及初等教育達标縣。次年,實現達标進類。1990年3月,經省、市政府驗收,批準為福建省農村小學“一無二有”達标縣。

1995年3月,縣委、縣政府提出“1997年實現教育‘兩基’達标,建設教育強縣”目标。1950~1996年,基礎教育共培養114806名小學畢業生,74568名初中畢業生,20741名高中畢業生,為高等院校輸送4211名新生。職業教育共為城鄉培養4093名有社會主義覺悟、有一技之長的勞動者。1996年,成人教育完成全縣青壯年文盲掃盲任務。主要學校有雲霄第一中學、元光中學、雲霄立人學校、福建光電學院雲霄二中、雲霄三中、雲霄四中、雲霄五中、雲霄城南中學、雲霄城關中學等。

醫療

實施健康雲霄戰略,投入醫療領域資金1.8億元,縣總醫院良性運作,縣疾控中心完成主體建設,雲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順利搬遷,慶泰老人病醫院建成投用,新增病床位90張、衛技人員58名,再成立4個名醫工作室,醫療服務水平穩步提升。

脫貧攻堅

2017年,雲霄縣全面實施“五業、五共、五查”扶貧工程,組織實施精準脫貧攻堅競賽、開展脫貧攻堅“春季攻勢”行動,成立雲霄縣支農信貸擔保有限公司,為貧困戶提供信貸服務。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數預計從2016年的9852人減少到5480人,淨脫貧4372人,減貧幅度達44.4%。

城鄉發展

2017年,雲霄縣實施宜居環境建設222個,預計完成投資32.9億元。改造27條市政道路,新增道路27.76公裡。建成污水管道16條,新增污水管網7.3公裡。新建供水管道2條,新增供水管網52.3公裡,改造6.3公裡。新建、改建雨水管道20條,新增雨水管道16.51公裡。新建燃氣管道5公裡,新建公共停車場4個,新增停車泊位430個。新增綠道網15.3公裡,完成排水溝渠和排水管網清淤5.4公裡。新型城鎮化步伐加快,列嶼鎮核電新能源小鎮和火田開漳溫泉小鎮分别申報省、市級特色小鎮,目前已完成總體規劃,明确産業定位,并上報市發改委。加快融入廈漳同城化進程,開漳大道正式,漳州沿海大通道、雲平高速公路、國道G324線雲霄城關段改建工程等一批同城化重大項目進展順利。

曆史文化

習俗

雲霄縣地處于閩南,與潮汕地區相鄰,受潮汕地區文化影響,雲霄縣内百姓們對潮劇是濃烈的喜愛。縣裡還成立了雲霄潮劇團,此劇團深受廣大老百姓歡迎。地方特色民俗活動有元宵十五走王活動,各個村莊也有各自地方節日,本地話俗稱“做戲”(閩南話,意思是社戲)。

唐代名将陳政、陳元光父子在此設郡置縣,從此成為“開漳聖地”。後人為追緬其開漳業績,興建威惠廟奉祀。雲霄威惠廟位于福建省雲霄縣城西門外西園街工農路557号,是“開漳”重要史迹之一,始建于唐中宗嗣聖(公元684年)年間,原稱“陳将軍廟”,首祀開創漳州的先驅陳政将軍。未幾,開漳聖王陳元光及其主要将佐亦入祀此廟,且以聖王陳元光為主神。迨北宋徽宗政和三年,朝廷頒诏賜名“威惠廟”并賜匾。宋代漳浦縣令(時雲霄屬漳浦)有“唐史無人修列傳,漳江有廟祀将軍”名句,首推此廟為最古之聖王祠廟。後因歲月滄桑、曆經戰亂,幾經修複:如明弘治四年(1491)、崇祯四年(1631)以及清道光、光緒年間,先後有過重修,存有碑刻多處。現存的廟貌,以明代成化年間(1465—1487)建築遺存為主。重新整修後,海内外遊客接踵而來,親臨威惠廟晉谒開漳先烈,參觀開漳發祥地雲霄境内的諸多史迹文物。

雲霄當地城鄉多有建立開漳聖王廟宇,據不完全統計共有一百多座,祀典曆代不替,香火鼎盛。開創漳州的功臣陳元光将軍為閩南的發展立下豐功偉績,惠及萬民,因此雲霄人民對陳元光祖孫幾代及其部将,都懷着極為深厚的感情,千百年來一直用“開漳聖王巡安”這一特殊的民俗活動來紀念他。

基本内容:

每年農曆正月十三至元宵節,凡立有聖王廟的城鎮或村社,民衆必入廟焚香禮拜,并約請戲班演戲“娛神”,以表達民衆對陳元光及其将佐的尊敬和懷念,并舉行盛大的“開漳聖王巡安”活動。

一、巡城

廟祀畢,民衆即擡扛神像出廟宇,開始巡遊各村莊福社。有繡旗前導,再由四個身着戲裝的童男擡一對宮燈先行。神像的前後順序是:土地神居前開道,繼以元帥馬仁、軍師李伯瑤、王子陳珦、王女陳懷玉、夫人種氏,聖王陳元光殿後。擡神隊伍由鼓樂隊簇擁,伴以鑼鼓笙笛。所到之處,鞭炮争鳴,并擺設香案于各路口恭迎。男女老少歡呼雀躍,甚是熱鬧。凡此年的新婚或新生男兒之家,必恭請神像至其門首,置香案、供獻金棗茶。禮拜畢,盛情請擡神者、鼓樂隊衆人吃蜜金棗、烏龍茶等,謂之“巡城”或“巡安”,以紀念當年開漳将士創建漳州後,常年帶兵在閩南各地巡察四境,以安定社會,保障人民安居樂業之恩德。

二、鑒王

巡城禮畢,神像集中排列,高踞于戲台對面之“王棚”中,一時則彩旗吉幡、笙歌鼓樂環繞王棚。棚前香案高置、供桌蟬聯,桌上羅列青瓷花缸八隻,缸上皆聳立以竹竿麥篙紮成之草柱,柱表密封肥豬肉片,柱頂插飾甘杞木(取甘棠遺愛,世代紀念之意),并分别端放雞、鴨、魚等祭品,其供案前方又擺列着以面粉、糯米粉及蔬菜類捏塑而成的飛禽、海産品形狀工藝供品,并塑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字樣,表達了廣大民衆祈請開漳諸先賢永久庇佑康樂幸福的樸素願望。俗稱“辦大碗”。值此,各家各戶又另備酒肉糕果之類,真是供品如山、人似潮湧,接踵摩肩,獻供禮拜。謂為“鑒王”。

三、走王

午後,即接以“走王”活動。此風俗千百年來盛況不衰,足見雲霄民衆對開漳功臣之惠烈與恩德,萬世不忘。當祭拜獻供盛典進行至高潮時,則由村社中之耆老帶領預先選定的數十個青壯男子,每六個健兒編成一組,各組共擎一尊巨型木雕神像。神像的先後順序如上述排列于特定地段的起點處,列隊待發。起點與終點各有兩位禮炮手,專門司事放“三拜槍”(即三聲連響的禮炮,系由鐵管制成,裝火藥燃放),而神像前另有兩人鳴鑼開道,其後又有一個執羅傘者撐遮神轎,值聞鼓擂炮響,各組健兒分别共舉各尊神像,協力疾速奔馳如飛,至劃定之終點乃止,禮炮再連鳴三聲。再現了當年開漳先賢馳騁疆場的威武雄壯場景,似此形式,将每尊神像依次擎跑,且以其時速、勢壯、姿美者為勝,實是一種特殊的體育運動,俗稱“走王”。

方言

雲霄縣的方言有:

(1)雲霄話:屬閩南語泉漳片南片。

雲霄音,以城關地區為标準,分布在雲陵鎮、莆美鎮、火田鎮、和平鄉、下河鄉、東廈鎮部份村、常山部分村。

馬鋪音,以馬鋪行政村為标準,分布在馬鋪鄉。

陳岱音,以陳岱自然村為标準,分布在陳岱鎮、列嶼鎮、常山開發區。

荷步音,以荷步自然村為标準,分布在東廈鎮(除佳洲、洲渡、東廈行政村的東坑、沙灣尾2自然村以外),列嶼鎮部分村。

菜埔音,以菜埔自然村為标準,分布在火田鎮菜埔行政村。

(2)客家話:分布在下河、和平兩鄉和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的部分地區。

下河鄉轄三星行政村說客家話、也說閩南話。

和平鄉橋頭、通貝2個行政村說客家話,也說閩南話。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白竹行政村說客家話、也說閩南話。

風景名勝

漳江口紅樹林

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雲霄縣漳江入海口,保護區總面積2360公頃,其中核心區700公頃,緩沖區460公頃,實驗區1200公頃,是以保護紅樹林及其栖息野生動物為主要對象的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是中國北回歸線北側種類最多、生長最好的紅樹林天然群落。

漳江口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成立于1992年元月,1997年成立省級自然保護區,面積1300公頃。2003年6月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為福建省第一個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2008年2月,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将軍山公園

将軍山,古名雲霄山,位于雲霄縣城西側,海拔426米,因唐朝嶺南行軍總管歸德将軍陳政于唐高宗儀鳳二年(677年)葬于此山而得名。

将軍山公園位于雲霄縣城西側,距縣城2.5公裡,總控制面積3.19平方公裡,現城區主幹道之一陳政路的延長線可直抵公園,該公園聘請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趙立瀛教授進行統一規劃設計,總體規劃結構可概括為:“三點一線十個片”,“三點一線”即公園大門—大觀樓—攬勝台;“十個片”即十個景區為:大龍湖、文化藝術館、樂壽園、兒童樂園、機械遊戲城、十裡香美食村、荔園山莊、蕉園别墅、綠野天地、陳政墓園。陳政乃“開漳聖王”陳元光之父,陳政墓園為陳政及夫人司空氏合葬墓,兩側有翁仲、馬、羊等唐代大型石雕,附近還有磨劍石、試劍石等自然景觀。是開漳聖迹之一。

烏山

烏山位于福建雲霄境内西部,山脈走向呈南北趨勢,海拔1051米,距城區約30公裡。烏山嵯峨高大,挺拔隽秀,陡峭盤行,叢崖險隘。山上到處是烏黑色的花崗岩和流紋岩,遍地是林立的兀石,有可容納2000人的巨石,人稱“龍床石”;有深不可測的石井;更有重重疊疊,由巨石堆砌而成的天然石洞;有高聳入雲直沖蒼穹的“筍石”;以及盤曲蜿蜒數裡乃至數十裡的深邃的天然石隧道。雲霄縣政府把開辟烏山旅遊風景區列為“十五”計劃重點項目。

石礬塔

石礬塔是福建省境内唯一的海中塔,位于雲霄縣城以東20公裡的漳江入海處小島礁上,地處雲霄縣東廈鎮湖丘村對面。流貫雲霄全境的漳江,經縣城至佳州彙合成南北港,闖過石關逶迤入海,兩岸南北岐山束腰對峙,俗名“牛相”,江心有小蕞島礁兀立,狀若筍尖,高達數丈,名曰“石礬”,後人建塔于此,乃名石礬塔。

石礬塔始建于清康熙九年(1670),後傾圮,嘉慶十九年(1814)重建。塔為密檐式空心塔,通體均用花崗岩條石砌成。塔平面呈八角形,塔基周長22.2米,為簡易須彌式塔座。塔通高24.81米,高七層,逐層收分,一層塔壁厚2.19米,至七層塔壁厚0.90米,亦逐層減薄。在通往塔礁的烏丘渡頭“蒼生待濟亭”裡,有清光緒八年(1882年)的“郡侯薛、雷公功德碑”一方;另尚存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由雲霄義學山長吳文林、雲霄撫民廳同知薛凝度“董成”的《新建石礬塔碑記》等碑刻文物。

金湯灣

金湯灣海水溫泉度假酒店坐落于素有“開漳聖地”美譽的福建省雲霄縣,是雲霄縣唯一一個4A級景點。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孕育了極品海水溫泉,天然高礦化度颠覆傳統溫泉,開創了溫泉領域的嶄新高度。酒店毗鄰國家4A風動石風景區,依海而建,原味地中海特色建築,完美引入托斯卡納田園度假理念;豪華溫泉客房提供24小時專屬尊貴服務,浸享泡湯、SPA、住宿、餐飲一站式五星度假生活。

雲霄南湖生态園

2019年1月29日,雲霄南湖生态園開園,建成生态漂流、田園文創、自然營地、荷塘漫遊“四區”,繁花堤、林蔭路、田間徑“三線”,花海蝶影、龍舟競渡、田間耕讀、天然畫廊、碧池垂竿、溪田吟遊、荷塘芳堤、天光雲影、翠湖行營、清波争流“十點”景點。

著名人物

陳政(616-677年)字一民,号素軒,唐朝前期河東人(今山西)。開辟漳州的将領之一。曾經渡雲霄江,指着江水對父老說:"此水如上黨之清漳",因改雲霄江名為漳江,此即後來,以“漳”命州名的來由。

陳元光(657—711),字廷炬,号龍湖,唐朝光州浮光山(今河南固始縣)人。他重視墾荒、興修水利,對創建、開發漳州(唐代中期天寶年間稱為漳浦郡)做出了卓越貢獻,為百姓所稱頌崇拜,并逐步形成民間信仰文化,尊稱他為“開漳聖王”。

陳景肅(生卒年不詳)(北宋末至南宋初),字和仲,福建雲霄縣陳岱人,唐開漳将軍陳元光第十九代裔孫。因厭惡秦桧在朝沒有接受,轉任台州、湖州知州。由于經常作詩寫文章譏刺秦桧,被秦桧黨羽記恨,遂請求辭職回鄉,與門人楊士訓、吳大成等講學于仙人峰石屏書院和漸山石榴洞(今屬诏安)。桧死,诏複知制诰,至80餘歲辭官歸。

林偕春(1537~1604年)字元孚,号警庸,晚年自号雲山居士。祖居福建雲霄縣佳州郭墩,後遷居前塗村。偕春聰穎好學、磊落曠達,自幼随父(名文貢,庠生,後封翰林院檢讨)課讀。嘉靖四十年(1561年)中舉,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後晉翰林院檢讨、編修,亞中大夫,湖廣布政司右參政。

鄭開(?~1779年)乳名洪,兄弟3人,排行第二,福建雲霄高塘村人。少時家貧,後外出謀生,皈依佛門。僧名提喜、塗喜,人稱洪二和尚,又稱洪李桃,反清組織“天地會”創始人。

秋瑾(1875-1907),原名秋閨瑾,字璿卿(璇卿),号競雄,華夏傑出女先烈,民族英雄,别署鑒湖女俠。祖籍浙江山陰(今紹興市),出生于福建省雲霄縣城紫陽書院(七先生祠)。蔑視封建禮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蘭,秦良玉自喻。

方舟子(1967年9月28日-)本名方是民,生于福建省雲霄縣,科普作家、學者、詩人,知名打假人士。

何欣航(1990年12月11日--)生于福建省雲霄縣,00後少女作家,從5歲時開始進行童話、詩歌、小說等文學的創作,近幾年在《少年文藝》、《中國校園文學》、《中國少年報》、《意林》等四十多家刊物發表近300篇(首)詩歌、童話、小說等,并連續獲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屆“中國少年作家杯”一等獎;第二屆“小詩人”獎首獎;第五屆“冰心作文獎”詩歌一等獎等。“首屆21世紀少年作家獎”大賽金獎(年度冠軍)。于2014年3月份參與大型原創文化類節目《中國成語大會》錄制,現于中央1套、10套熱播,爆紅網絡。

榮譽稱号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019年度福建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市)。

2021年,入選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縣名單。

2018年—2020年度入選福建省級文明縣城城市。

2021年7月15日,入選水利部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标縣(區)名單。

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上一篇:上海市徐彙中學

下一篇:吉林廣播電視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