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城區

涪城區

四川省綿陽市轄區
涪城區,隸屬于四川省綿陽市,位于綿陽市中部偏西,地處涪江西岸。周邊有本市的安州區、江油市、遊仙區、三台縣及德陽市中江縣、羅江區。總面積554.47平方千米。[8]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涪城區常住人口為129.85萬人。涪城區境内丘陵起伏,溝谷縱橫,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海拔693米,最低海拔410米。丘陵地帶較為平緩,呈條狀分布,一般相對高差不超過50米,且以淺丘面積較大。截至2020年,涪城區下轄7個街道、6個鎮(其中普明街道、永興鎮由綿陽高新區托管,創業園街道由綿陽科創區托管,塘汛街道由綿陽經開區托管,實際下轄4個街道、5個鎮)。2017年12月,涪城區被确定為國家知識産權強縣工程示範縣(區)。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1]2019年10月,被評為2019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2020年2月13日,獲得2019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稱号。[2]2020年,涪城區全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065.9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9%。涪城是中國文明衛生綠化先進城市、中國西部科學電子城、四川省第二大城市一綿陽市政府所在地,是綿陽市經濟、文化、科技中心和川西北交通柩紐。幅員面積597平方公裡,總人口50餘萬人。涪城區是綿陽市重要的農産區和農業科研基地,連續六年名列“四川省縣級經濟實力綜合評價十強縣”成為四川省首批“小康縣”、省“文化先進縣”。
    中文名:涪城區 别名:涪縣 行政區劃代碼:510703 行政區類别:市轄區 所屬地區:四川省綿陽市 地理位置:綿陽市中部偏西 面積:597平方公裡 下轄地區:7街道6鎮 政府駐地:文廟街8号 電話區号:0816 郵政區碼:621000 氣候條件: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富樂山、富樂堂、西山子雲亭、南湖、南山、人民公園、勞動人民文化宮 機場:綿陽南郊機場 火車站:綿陽站 車牌代碼:川B 主要街道:經開區城南街道、園藝街道、創業園街道 地方方言:四川方言,綿陽話 人口:129.85萬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地區生産總值:1065.91億元(2020年)

曆史沿革

區境夏、商時屬梁州之域。

周至秦末,區境屬蜀侯國(郡)。

漢高祖六年(前201年),設涪縣,因治地臨涪水(今涪江)得名,屬廣漢郡,境内縣級政區建置自此開始。

漢獻帝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劉備分廣漢郡北部置梓潼郡,涪縣屬梓潼郡。

晉永嘉元年(307年),梓潼郡由梓潼遷至涪縣,縣城同為郡、縣治地。

東晉穆帝永和三年(347年),因戰亂,治阆中的巴西郡寄治于涪縣,涪縣為實郡梓潼和僑郡巴西兩郡治地。梁武帝天監元年(502年)改巴西、梓潼兩郡為巴西梓潼郡,屬新建立的潼州,涪縣為州、郡、縣三級治地。西魏廢帝二年(553年),改涪縣為巴中縣,因地處巴西郡所領4縣之中部而得名。

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改巴中縣為巴西縣,因縣治曾為巴西郡治地而得名。開皇三年(583年),廢巴西郡,巴西縣屬潼州。開皇五年(585年),改潼州為綿州。炀帝大業三年(607年),改綿州為金山郡,巴西縣屬金山郡。隋代潼州、綿州、金山郡皆以巴西縣城為治地。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仍置巴西縣,複改金山郡為綿州,巴西縣屬綿州。玄宗天寶元年(742年),又改綿州為巴西郡,巴西縣亦改屬巴西郡。肅宗乾元元年(758年),複改巴西郡為綿州,巴西縣複屬綿州。

至五代後蜀滅亡,政區建置未變。

宋代,州、郡互稱,巴西縣屬綿州,故綿州又稱巴西郡。元初,巴西縣屬綿州。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實行“省縣入州”制,巴西縣撤銷,原縣境域為綿州直轄(通稱“綿州本州”)。

明洪武十年(1377年)5月,降綿州為綿縣。洪武十三年(1380年)11月,複升綿縣為綿州。

清雍正五年(1727年)升綿州為直隸州,除直轄本州地域外,還領轄梓潼、安縣、彰明、羅江、德陽和綿竹6縣。

民國三年(1914年)3月,綿州裁撤,以綿州本州地域建置綿陽縣,隸川西道(治今成都市,1914年改為西川道)。

民國十九年(1930年)1月,西川道裁撤,綿陽縣改隸四川省。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川政統一,6月,以綿陽縣為治地,建四川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區,直至1949年12月21日綿陽縣解放。

1950年1月20日,以綿陽縣城為治地建立綿陽行政督察區。

1950年2月,将綿陽縣城廂、城北兩鎮及城郊幾個村劃出成立綿陽市,以縣管市。

1951年12月撤縣轄綿陽市,建立綿陽縣城關鎮。

1976年2月4日,經國務院批準,将綿陽城關鎮及其所轄城郊、開元、園藝、五一4個公社劃出建立綿陽市(縣級),由綿陽地區管轄,但其政府一直未成立。

1977年4月,建立綿陽市(縣級)籌備小組。因縣與市在同一政區内設置,工作不易協調。

1978年4月25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綿陽縣,其政區并入綿陽市(縣級)。其政權機構随即建立,至此,縣建制結束。

1985年2月8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綿陽地區,建立綿陽市(地級)。5月,原綿陽市(縣級)改為綿陽市市中區,治地和轄區不變。

1992年10月30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綿陽市市中區,其轄區以涪江主航道中心線為界分設綿陽市涪城區、遊仙區。涪城區位于涪江以西,以古為涪縣治地而得名。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5年,涪城區轄9個區公所,6個街道辦事處、10鎮、34鄉,119個居委會、443個村,684個居民小組、3675個村民小組;2011年,全區轄8個街道辦事處、14鎮、2鄉,108個居委會、140個村,775個居民小組、1062個村民小組。

1985年,涪城區轄9個區公所,其中城郊區公所轄城郊、石塘、園藝3鄉,豐谷區公所轄豐谷、塘汛兩鎮,松垭、小枧溝、關帝3鄉,青義區公所轄青義鎮和龍門、石馬、東林3鄉,忠興區公所轄忠興鎮和柏林、太平、雲鳳、鳳凰、朝真5鄉,魏城區公所轄魏城鎮和紅衛、石闆、東宣、徐家4鄉,吳家區公所轄吳家、楊家兩鎮和金峰、石洞、玉皇3鄉,永興區公所轄永興鎮和新皂、河邊、普明、磨家4鄉,新橋區公所轄新橋鎮和街子、瓦子、沉抗、建華、遊仙5鄉,劉家區公所轄劉家鎮和玉河、梓棉、觀太、白蟬4鄉。1992年9月,根據省政府民政〔1992〕55号文件精神,在撤區并鄉建鎮中,以上區公所全部撤銷。

1985年5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撤銷魏城、永興兩鄉并入魏城、永興兩鎮,撤銷忠興鄉恢複忠興鎮,撤銷青義、塘汛、吳家、楊家、新橋和劉家6鄉建立青義、塘汛、吳家、楊家、新橋和劉家6鎮。1992年9月,經省政府批準,撤銷普明、園藝兩鄉并入城郊鄉,撤銷石洞鄉并入金峰鄉,撤銷玉皇鄉并入楊家鎮,撤銷龍門鄉并入青義鎮,撤銷關帝鄉并入豐谷鎮,撤銷紅衛鄉并入魏城鎮,撤銷鳳凰鄉并入忠興鎮,撤銷河邊、磨家和新皂3鄉并入永興鎮,撤銷街子、瓦子、雲鳳3鄉并入新橋鎮,撤銷梓棉、白蟬兩鄉并入劉家鎮,撤銷東林鄉并入石馬鄉建立石馬鎮,撤銷朝真鄉并入柏林鄉建立柏林鎮,撤銷東宣鄉并入徐家鄉建立徐家鎮,撤銷建華鄉并入沉抗鄉建立沉抗鎮,撤銷觀太鄉并入石闆鄉建立石闆鎮,撤銷玉河、石塘、遊仙和小枧溝4鄉建立玉河、石塘、遊仙和小枧溝4鎮。1995年8月,經省政府批準,新建河邊、石洞和玉皇3鄉。1997年8月,經省政府批準,新建新皂、磨家和關帝3鎮。1997年9月,經省政府批準,撤銷玉皇、金峰和關帝3鄉建立玉皇、金峰和關帝3鎮。1998年1月,經省政府批準,新建龍門鎮。

1996年5月,經綿陽市人民政府批準,新建綿陽高新區街道辦事處。2001年2月,經綿陽市政府批準,新建綿陽經開區城南街道辦事處。

2001年10月,經市政府批準,新建綿陽科教創業園區園藝街道辦事處。

2005年6月8日,經市政府批準,設立綿陽市涪城區塘汛街道辦事處。

2007年12月6日,市政府常務會議決定撤銷塘汛鎮街道辦事處、園藝街道辦事處、三江湖街道辦事處。

2010年,根據《綿陽市人民政府關于綿陽市涪城區高新區街道辦事處更名的批複》(綿府函〔2010〕202号),“綿陽市涪城區高新區街道辦事處”更名為“綿陽市涪城區普明街道辦事處”。

2016年,經四川省政府批準,城郊鄉改設城郊街道辦事處,石塘鎮改設石塘街道辦事處。

2019年12月,經綿陽市人民政府批準,撤銷金家林街道和龍門鎮;撤銷金峰鎮;撤銷石洞鄉;撤銷玉皇鎮;撤銷關帝鎮;撤銷磨家鎮和河邊鎮;撤銷城南街道和塘汛鎮,設立塘汛街道。

區劃現狀

截至2020年,涪城區下轄7個街道、6個鎮(其中普明街道、永興鎮由綿陽高新區托管,創業園街道由綿陽科創區托管,塘汛街道由綿陽經開區托管,實際下轄4個街道、5個鎮)涪城區人民政府駐文廟街8号。

街道辦事處(鎮)名稱

街道辦事處(鎮)駐地

城廂街道辦事處

涪城區通安巷7号

工區街道辦事處

涪城區長虹大道北段35号

石塘街道辦事處

涪城區瓦店南路6号

城郊街道辦事處

涪城區高水中街19号

豐谷鎮

涪城區豐谷鎮團結路19号

青義鎮

涪城區青義鎮龍港路60号

吳家鎮

涪城區吳家鎮源龍街57号

楊家鎮

涪城區楊家鎮興楊路27号

新皂鎮

涪城區新皂鎮新希望街120号

區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涪城區位于綿陽市中部偏西,地處涪江西岸。周邊有綿陽市的安州區、江油、遊仙區、三台縣及德陽市的中江、羅江,總面積554.4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涪城區境是以涪江、安昌河及其支流沖積河谷平壩為主要地貌類型,占幅員面積的62.71%;地貌由河漫灘和一級階地組成。丘狀台地由涪江、安昌河沿岸的二、三、四級階地組成,占幅員面積的16.49%。地勢由西北丘陵區向東南河谷平壩區傾斜,海拔450—600米,最高點在磨家鎮破廟子639米,最低點在豐谷鎮團結村1組、遊仙區松垭鎮普照寺村2組與三台縣永明鎮爛田壩村1組的交界處海拔426.2米(涪(城)遊(仙)三(台)界樁IA,坐标:X3470404.2、Y35484780.6)。區境大地構造單元屬揚子準地台四川台拗的川西台陷和川北台陷結合部。地質構造簡單,褶皺開闊平緩,沒有大規模的斷裂構造,但與構造有關的裂隙比較發育。出露地層單一,隻有中生界白垩系下統的七曲寺組,以及新生界第四系地層。由于構造變形不強烈,區境内出現平行開闊排列的平緩背、向斜褶皺構造。階地形成較早,大部被切割成丘包,在木龍河以東與寶成鐵路梅家溝至皂角鋪段以南為渾圓低丘地貌。丘體低矮,起伏不大,溝谷發育。

氣候特征

涪城區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3℃,年日照1298.1小時,年無霜期272天,年平均降雨量963.2毫米,年平均空氣相對濕度79%,年平均霧日51天。由于地處秦嶺南側的四川盆地西北部,北有劍門山脈、西北有龍門山脈作屏障,阻擋來自西北方的寒冷氣流,使得氣候帶有明顯的地域性特點,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熱冬冷,四季分明,雨熱同季,終年風小,無霜期長。

水系水文

涪城區境水資源主要是地表徑流水、地下水和外來客水。境内河流屬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幹流為涪江、安昌河,主要支流木龍河、麻柳河、長灘河、草溪河、平政河。涪江流經區境39.25千米,年徑流量1.04×1010立方米。客水水源主要包括涪江、安昌河的過境水和都江堰人民渠引水。盆地邊緣以礫岩含水和裂隙水為主,人口居住位置高,利用地下水困難;丘陵地勢起伏大,降水量少,蒸發量大,地表難形成徑流,年徑流系數僅0.3左右。全區水資源分布時空不均,暴雨主要發生在5—10月。年内11月至翌年4月為枯水期(其中2月最枯),5—9月為汛期,大洪水集中在汛期,汛期水量約占年徑流量80%左右,7—9月暴雨頻繁,占徑流量70%左右,枯水期長,有少量的地下水補給。

土壤類型

涪城區境土壤在自然地帶上屬黃壤。由于土壤母質是極易風化的紫色和紫紅色砂、頁岩,使土壤發育成與其母質相近的紫色土。土壤經過長期耕作,熟化程度高,已分别形成灰棕色沖積土、灰棕色沖積水稻土、老沖積黃泥土和紫色水稻土等土壤類型。涪城區境地帶性土壤雖屬黃壤,但因成土母質多系易風化的紫色和紫紅色砂、頁岩,在環境的作用下,土壤發育多成幼年型,土壤特征與土壤母質接近,屬紫色土。經長期耕作,紫色土已成為農作物旱作或水旱輪作的主要土壤類型。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涪城區境内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105.07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總量104.17億立方米,地下水總量0.9億立方米。境内水資源較豐富,但水利用量較低,可開發利用量為7.27億立方米,人均可利用水資源量1090立方米。

礦産資源

涪城區境内礦産有砂金、石灰石、石英石、粘土、天然氣、石油、鹽、鹵水等。

人口

截至2017年末,涪城區常住人口92.87萬人,城鎮化率為77.71%。戶籍總人口73.15萬人,增加0.14萬人,增長1.0%。其中農業人口14.04萬人,非農業人口59.11萬人。男性36.19萬人,女性36.96萬人,男女性别比為1:1.021,年末60歲以上老年人口為14.24萬人,占全轄區人口的比重為19.4%。人口出生率為8.0‰,人口死亡率為4.0‰;人口自然增長率4.0‰。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涪城區常住人口為129.85萬人。

經濟概況

綜述

2017年,涪城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GDP)774.91億元,增長9.8%。其中,第一産業實現增加值23.45億元,增長3.9%;第二産業實現增加值377.95億元,增長9.0%;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373.52億元,增長11.1%;三次産業結構為1.82:38.16:60.02。三次産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别為0.54%、31.43%和68.03%。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473億元,增長10.0%,增速比GDP快0.2%,占GDP的61%,對GDP的貢獻率達到61.0%;其中:民營工業實現增加值227億元,增長9.1%。

2020年,涪城區全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065.9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9%。其中,第一産業實現增加值29.84億元,增長5.4%;第二産業實現增加值489.07億元,增長5.0%;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547.01億元,增長4.7%;三次産業結構為2.80:45.88:51.32。三次産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别為2.2%、57.5%和40.3%。

固定資産投資

2017年,涪城區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總額507.6億元,增長7.7%,其中:固定資産項目投資384.46億元,增長16.9%,其中:企業技術改造投資201.04億元,增長36.1%;房地産投資110.33億元,降低14.5%;農戶投資12.8億元,下降5.2%。分産業看:第一産業投資9.3億元,降低33.9%;第二産業投資209.15億元,增長40.4%;第三産業投資289.14億元,降低6.3%。施工項目612個,其中新開工項目129個,建成投産項目457個。

财稅收支

2017年,涪城區實現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3.56億元。

人民生活

2017年,涪城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CPI)上漲2.0%。八大類商品及服務同比價格變化呈“七升一降”态勢,“七升”分别是:食品煙酒類價格上漲4.5%,衣着類價格上漲9.0%,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8.1%,教育文化和娛樂類價格上漲4.7%,醫療保健類價格上漲5.1%,其他用品和服務類價格上漲7.3%;居住類價格上漲3.6%。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下降1.7%。

2017年,涪城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14元,增長8.2%;其中:工資性收入20716元,增長6.9%;經營淨收入2389元,增長8.810%,财産淨收入3827元,增長9.1%。

2017年,涪城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52元,增長9.0%。其中:工資性(務工報酬等)收入8177元,增長7.9%;經營性淨收入6354元,增長10.2%;财産淨收入(租金、利息、集體分配、土地轉包等)681元,增長8.8%;轉移收入2840元,增長9.3%。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4476元,增長9.5%,其中:食品煙酒消費支出5073元,增長11.7%,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5.0%。

第一産業

2017年,涪城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産值41.09億元,同比增長3.8%,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4.03億元,同比增長4.0%。其中:農業增加值13.39億元,增長5.1%;林業增加值0.7億元,增長6.9%;畜牧業增加值7.46億元,增長1.2%;漁業增加值0.98億元,增長6.9%,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0.51億元,增長7.0%。

種植業

2017年,涪城區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42萬公頃,同比增長0.5%;經濟作物種植面積18845公頃,增加214公頃;其中:蔬菜及食用菌播面11651公頃,增加188公頃。糧食産量8.6萬噸,同比增長10.5%。

林業

2017年,涪城區造林面積達779公頃。

農業基礎

2017年,涪城區有效灌溉面積達到2503公頃;排灌動力機械1635台,機收面積10670公頃;化肥施用量(折純)15708噸;農村用電量1344萬千瓦小時。

第二産業

工業

2017年,涪城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5%。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23戶,實現總産值1462.9億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65.43億元,産銷率達97.6%,實現利潤47.07億元。

建築業

2017年,涪城區資質以上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單位數225個,完成建築業總産值225.27億元,增長33.7%。其中:在外省的建築業産值12.1億元。

第三産業

國内貿易

2017年,涪城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458.66億元,增長12.7%。其中:批發業110.59億元,零售業306.97億元,住宿業5.56億元,餐飲業35.54億元;批發零售銷售額881.01億元,增長13.7%;住宿、餐飲營業額56.49億元,增長14.8%。

對外經濟

2017年,涪城區進出口總額533.53萬美元,其中:進口總額140.23萬美元,出口總額393.3萬美元,外商直接投資1000萬美元,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項目19個。當年實際使用外資金額6746萬美元。

房地産業

2017年,涪城區商品房施工面積916.95萬平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積142.15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265.53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150.61億元。

郵電通信

2017年,涪城區郵政業務總量1.53億元,電信業務總量27.83億元。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39.54萬戶;年末移動電話用戶192.47萬戶;互聯網寬帶用戶51.62萬戶。

旅遊業

截至2017年末,涪城區共接待遊客672.7萬人次,同比增長23.7%。實現旅遊總收入97.05億元,同比增長17%;其中國内旅遊收入96.97億元,同比增長17%;旅遊外彙收入118.23萬美元,同比降低45%。年末擁有星級飯店7個,A級景區4個。

金融業

截至2017年末,涪城區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币存款餘額2067.6億元,增長15.2%,其中,住戶儲蓄餘額889.9億元,增長9.7%;人民币各項貸款餘額1096.8億元,增長10.6%。

保險業

2017年,涪城區實現各類保險、保費收入61.44億元,其中:财産保險保費收入16.98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44.46億元。

交通運輸

交通

截至2017年末,涪城區公路總裡程1274.11千米,等級公路1160.94千米,其中高速公路65.5千米,等級外公路113.12千米;境内鐵路通車裡程25.11千米。

涪城區境内京昆高速、成綿高速複線、繞城高速等縱橫交錯,寶成複線鐵路縱貫全境,成綿樂城際鐵路建成通車,成西客運專線等鐵路加速建設。境内南郊機場距市中心僅10千米,已開通直達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全國37個城市的航線。在全市率先實現村村通水泥路,區内所有鄉鎮和91%的行政村均開通了城市公交車,已形成“全域半小時交通圈”。

運輸

截至2017年末,涪城區鐵路旅客運量(發送量)615.28萬人。綿陽機場實現旅客吞吐量354.3萬人次,增長63.1%;實現民用航空貨郵行運量22270噸,增長31.6%。民用汽車擁有量210021輛,其中:私人汽車擁有量203094輛。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涪城區擁有小學學校43所,在校學生6.97萬人;小學适齡兒童入學率100%;普通中學40所,在校學生9.13萬人,初中适齡兒童入學率100%;中等職業教育學校9所,在校學生1.44萬人;小學、普通中學、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專任教師分别為2173人、6997人、423人。小學畢業生升學率達123.4%,初中升學率達212.1%。普通高校12所(含成人教育,下同),2017年,涪城區共招生41034人,在校學生131489人,畢業學生總數33785人,專任教師6869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末,涪城區内公共圖書館1所,藏書16.8萬冊;劇場、影劇院16個;藝術館、文化館(站)26個。截至2017年末,涪城區廣播覆蓋率為100%、電視覆蓋率為100%,擁有數字電視用戶5.8萬戶;通光纖有線電視信号村通率100%。

體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涪城區擁有設施比較完備的大型體育場館5個,學校體育達标率95.3%。

2019年11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一批全國社會足球場地設施建設重點推進城市,涪城區在列。

衛生事業

截至2017年末,涪城區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含診所等)258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8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2個(含血吸蟲病防治站1個),婦幼保健機構2個;年末衛生機構人員9566人,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2634人,注冊護士4057人;衛生防疫人員190人;各類衛生機構實有6549張床位;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數661.87萬人次;0-7歲兒童建卡率100%,計劃免疫“四苗”全程接種率100%。嬰兒死亡率2.9‰;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6.3‰;産婦住院分娩比例100%。

勞動就業

截至2017年末,涪城區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102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6%。

社會保障

2017年,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8.78萬人;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6.29萬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94.58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21.77萬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23.21萬人。

社會福利

截至2017年末,涪城區有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15個,床位數2619張;社區公益性服務設施134處。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8316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7468人。農村五保供養人數911人。

曆史文化

涪城區擁有“涪城剪紙”、“涪城根藝”、“玉龍化石雕刻”、“葫蘆雕繪”、“鑫田糧藝”等5項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多次入選國際、國内大展并獲獎,受到社會各界人士贊譽,被譽為涪城“五朵金花”。全區擁有以馬家巷時尚文化街、躍進路1958文化創意街區為代表的地域特色文化,以龍門鎮“孝文化”“牛文化”和楊家鎮原香·國際香草園“花文化”為代表的鄉村旅遊文化,豐富多彩、特色鮮明,呈現出本土地域特色文化熠熠生輝,與現代文化融合發展的良好局面。

涪城區内城北街道鐵牛街社區被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文化部、中國文聯共同授予“全國文化先進社區”稱号,金峰鎮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龍門鎮尖峰村“農家書屋”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評為“全國示範農家書屋”,天青苑川劇團被中央宣傳部、文化部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部門聯合表彰為“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全區廣播電視覆蓋率和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率達到100%。

風景名勝

涪城區境内有名勝古迹、風景點16處。蜀漢大司馬蔣琬祠墓、玉女泉、子雲亭在西山公園風景名勝區,兩彈元勳鄧家先銅像在人民公園内。形成富樂山、富樂堂、西山子雲亭、南湖、南山、人民公園、勞動人民文化宮、漁父村森林公園等8處公園和碧水寺、李杜祠、聖水寺、羅漢堂、文化廣場、濱河廣場、五一廣場、博物館、宋哲元墓、漢阙、白鶴林、科學城、大佛寺、濱河園林大堤等14處觀光遊覽點。

碧水寺

又名滴水寺,座落在市區北部龜山西麓涪江東岸崖壁,是一處殿堂樓閣與園林結合的風景點,即碧水寺濱江公園。碧水寺石刻造像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建于唐太宗貞觀年間(627—649年),曾多次被毀和重建,但規模均很小。1986年,新建碧水寺濱江公園,以古碧水寺為中心,沿涪江東岸崖壁向南北延伸約1000米,公園占地面積2.2萬平方米。主要建築有大殿、環秀樓、碧波軒、子安居、北亭、望涪廳以及其他配套建築。

子雲亭

位于涪城區的西山風景名勝區西山公園内。子雲亭是為了紀念西漢文學家、語言學家、哲學家揚雄而建造。揚雄(前53—18年),字子雲,蜀郡成都人。漢成帝時期曾出任黃門侍郎,是皇宮内侍從皇帝,傳達皇帝诏令的官職。揚雄少年用心專注,博學多才,“博覽無所不見”,曾經“專精大《易》、耽于《老》《莊》”。中年時期被诏入宮,有《甘泉賦》、《河東賦》、《校獵賦》和《長揚賦》等作品成為其代表作,“把司馬相如開創的勸百諷一”的大賦傳統,推向極至,此後再無人能繼續下去了。

五世同堂坊

坐南向北,坊高9米,寬8米。為四柱三門三層牌樓式建築。整座牌坊由坊刹、坊柱、坊基組成,采用青石建造。雖然經曆了近兩百年的風雨侵蝕,但張仲奇五世同堂坊的結構完好,上面的浮雕、镂空雕刻線條依然清晰,僅有局部因風雨侵蝕而風化、破損。其雕刻工藝精湛,在牌坊的額坊北面有“聖旨”匾額,南面則為“皇恩”匾額,南北兩面第一層牌樓均有“五世同堂”扁額。

回龍寺

原名回龍觀,始建于明代。據《四川綿州志》記載,回龍觀治西三十裡,雲南臨安府巡撫胡汝翼創建。當時盜賊多,當地官府無力破案,為了确保平安,明代皇帝親自派胡巡撫來此破案,便發誓破案後,興修回龍觀,回報民衆和朝廷。僅半個月破了大小要案,确保一方平安,興修了回龍觀。回龍,乃是天光地氣生。就此地形,像九龍回首,而得此名回龍,故名回龍觀。事過一年,觀内又有僧人長住,多達二千餘人。外來僧人30餘人。弘揚佛法,又将回龍觀改名回龍寺。回龍寺是革命的搖籃,也是撒播抗日種子的發源地。抗日戰争期間,紅軍曾經在寺院住過七日,向川西北人民宣傳革命道理,傳播抗日救國的種子。

綿陽長虹科技館

位于高新區長虹商貿中心,占地面積達2200多平方米,于1998年正式對外開放參觀。科技館以長虹品牌和技術實力為依托,是融科技、文化以及特色工業旅遊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展館。科技館分成産品展示廳和曆史榮辱廳兩大功能展示區域。在産品展示廳,直觀地将企業創新成果進行了明确展示。

風景

地方特産

涪城麥冬

“涪城麥冬”曆史悠久,聞名于國内外,其藥用和保健功效獨特,銷往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成國家中藥現代化科技産業基地。

刺梨

刺梨有營養珍果之美名。據化驗分析,刺梨中含有果糖、蛋白質、油脂、粗纖維、胡蘿蔔素、維生素等10多種營養成分,尤以維生素C和P含量最為驚人,又被稱為水果中的維生素C、P大王。

梓州闆鴨

梓州闆鴨是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的特産。“梓州”牌腌臘肉制品選用本地特産的優質畜禽,輔以當地傳統的名貴中藥香料,運用古傳配方,結合現代保鮮技術加工而成,成品臘香味濃,香嫩化渣,營養豐富。

特産

榮譽稱号

全國文化先進縣(區)

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基本均衡縣(區)

2016年,涪城區四川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全省首批“縣域經濟發展模範縣”

2017年11月,涪城區獲被國務院防範和處理邪教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授予全國第二批創建無邪教示範縣(市、區)

2017年12月,涪城區獲2017年工業百強縣區

2019年10月,被評為2019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

2019年11月13日,入選2019年工業百強區。

2020年1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文化消費百強榜排名96。

2020年2月13日,獲得2019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稱号。

2020年3月,入選2019年度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先進縣(市、區)。

2020年6月9日,獲評四川省促進服務業發展工作先進縣(市、區)黨委、政府。

2020年9月10日,入選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編制的“2020年中國城區高質量發展水平百強榜”排名第74位。

2021年2月,入選2020年度四川省農民增收工作先進縣(市、區)名單。

2021年3月,入選四川省民政廳、四川省财政廳公布的四川省第二批城鄉社區治理試點單位名單。

2021年3月18日,入選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公布的第四批“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名單。

2021年7月,被交通運輸部命名為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

2021年8月17日,入選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2021年賽迪百強區”名單。

2021年9月,入選“2021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

風土人情

送終

老年人臨終前夕,子孫日夜守候,直至咽氣,稱為送終。老人臨終前夕一般都要交待後事,并向子女說一些表示祝福的吉利話。

燒倒頭紙

老年人咽氣時,在其床前點燃香燭,燒三斤六兩紙錢。據說死者一到陰間就要用錢,故須立刻燒倒頭紙。紙灰裝入瓦罐,出殡時和棺材一同埋葬。

撤帳子和出煞

老年人斷氣,立即把帳子撤下,意思是人死不能再受網羅緝縛。接着把屋頂上的瓦揭去一匹,草房則戮個洞,稱為出煞,意識是說死者靈魂可由此升天。80年代後,農村仍然普遍流行。

淨身和穿老衣

老人去世,用新瓦盆盛溫水将其身體擦幹淨,理發,剪指甲,再給穿上衣服。所穿衣服取單數,如五,七,九件,有的穿六件,據說是取“衣祿”的諧音。接着在長凳上搭上木闆,将死者擡上木闆停放,口裡含茶葉,用噴過水的旱煙搭在口鼻上,避瘴氣。柏樹枝條穿上包子或鍋魁、煎餅之類讓死者握住,據說陰間惡犬多,以防身。砸碎死者用的藥罐,表示祛除災病。

點路燈和守靈

在死者腳下點一盞菜油燈,稱為點路燈,又叫點水燈,一直要點到棺材擡出去或遺體運上靈車。農村,晚上子女輪流守靈。

披麻戴孝

穿戴麻布或白布做成的孝服、孝鞋、孝帕,腰間系麻繩,稱為披麻戴孝。死者的上輩孝帕在頭上繞成圈,同輩包在頭上露出一角,晚輩将孝帕一端拖在腦後,正孝尚需手執一根白紙剪花粘糊在竹竿上做成的孝杖。解放後,披麻戴孝的人很少,大多數用黑布做成袖套,戴在右臂上。

報喪和發訃告

孝子到親友家通知死者去世的消息,稱為報喪。報喪時不能進屋,須将親友請出門外告知,對長輩和朋友要磕頭,但不作揖。80年代後,農村仍有相當一部分人興磕頭,機關單位職工去世則以訃告形式告知社會。

入殓

90年代後,遺體一律實行火化。機關單位職工去世,骨灰一般安放在公墓。農村骨灰仍實行入殓:在棺材内撒一層草木灰或石灰,接着用小茶碗印圓圈,有多少歲印多少個,再墊一些舊衣褲,鋪上新被,然後把骨灰放入,面上又放兒孫的舊衣服,直至裝滿。還要把死者生前的心愛之物放在棺裡,謂之陪葬。最後用紅布作兜被蓋在上面,意思是老人壽盡善終,魂歸天界。

出喪

入葬前,孝子請陰陽先生看地。90年代後,安葬前一天晚上,農村時興開路、做道場。小開路一至二個陰陽先生,大開路四至六個,敲鑼打鼓念經,兒孫跪在靈前。出喪日,親友饋贈香蠟錢紙、祭幛挽聯等祭品,喪家備辦酒席。出喪時,靈柩披上紅毯,縛活公雞一隻一并送至葬地,壘土造墳。

地方娛樂

唱童謠

幼兒咿呀學語,長輩教唱民間口頭流傳的歌謠,如《張打鐵,李打鐵》《大月亮、小月亮》《狗咬王大哥》《王婆婆在賣茶》等。這些歌謠不一定有什麼積極意義,但讀來琅琅上口,主要用于訓練幼兒的語言能力。

猜謎語

長輩說謎語給少年兒童猜,如“公公今年八十八,清早起來遍地爬”(掃帚),“樹上有個碗,下雨裝不滿”(鳥窩),等等。這類謎語在民間世代流傳,帶有濃厚的口語色彩,主要用于培養思維能力,也增添了生活情趣。

翻絞絞

細繩結成圈套于雙手指頭,不斷從一人手上翻絞到另一人手上,可翻絞出鋪蓋、馬槽、筷子等花樣,适于兩個兒童或一個大人陪着一個兒童玩。

抽中指

将中指和其它指頭次序打亂捏成一團,用另一隻手握住,隻露出五個指頭,讓兒童從中找出中指為赢,适于一個兒童或大人和若幹兒童玩耍。

騎竹馬

用一根竹棍或木棍、高粱杆、玉米杆放在胯下,模仿騎馬的姿态在院裡跑來跑去,同時喊出“駕駕駕”“笃笃笃”的聲音,或哼唱“胖娃兒胖嘟嘟,騎上馬兒上成都”之類的童謠,常為三四歲至十來歲的少年兒童玩耍。

折紙

用紙折出“官帽”“衣服”“褲子”“元寶”“白鶴”“仙桃”“輪船”“篷船”“手槍”“飛機”之類手工藝品,适于四五歲至十來歲的少兒玩耍。

抓子兒

七粒石子,置于地面,用手翻抓,以一個“母子”帶動其餘的“子”,可用手心手背正抓反抓,須手法敏捷,幹淨利落。适于農村孩子玩耍。

剪子、錠子、帕子

兩個以上小孩,同時伸出手來,以剪子(食指與中指做成剪刀樣)剪不動錠子(拳頭)、錠子被帕子(手拳)所包,帕子被剪子剪爛判定輸赢。

打彈繃子

用橡皮條或“松緊”帶綁在小木叉或鐵絲叉上做成彈繃子,可将小石子彈出一二十米遠。多系農村小孩玩耍,射技高明的可以打死飛鳥。

扯老馬蜂

選一核桃,兩端鑽孔,掏空,用一竹簽作軸,核桃側面鑽孔,将線穿入綁在軸上,再用竹片,中間鑽孔,套在軸的一端,做成老馬蜂。兒童玩耍時來回扯線,竹片就轉起來,發出嗡嗡的聲音,稱為扯老馬蜂。

放風筝

用薄蔑條綁成架子,糊以皮紙或毛邊紙,畫上圖案,栓上絲線,做成風筝。天春,野外滿是放風筝的孩子。90年代後,風筝多到街上購買。

摌地牛兒

地牛兒即陀螺,用木頭自制而成,圓錐形,為把旋轉更快和經久耐磨,頂點處釘有鋼珠。小孩玩時執鞭抽打,陀螺飛旋并在地面蹿動。

扯響簧

用圓木自制而成,形似啞鈴,内空。用兩根竹棍拴上細繩,将響簧套于繩上,雙手各項執一棍上下拉扯,響簧飛旋,發出奇妙聲響。常為十餘歲孩子玩,要一定技巧,并非人人都會。90年代後,可在玩具店購置響簧。

滾鐵環

用一根鐵絲扭成鈎狀,靠着鐵環向前滾動。适于十來歲孩子玩。

踢毽子

用銅線、布條和雞毛做成,踢着玩耍,是女孩子喜愛的活動。

跳繩

有單跳、雙跳、集體跳等多種形式,适于七八歲以上小孩子玩。

跳房

在地面畫出表示房屋的格子,定出各種不同意義的規則,用沙包或瓦塊、小石塊作“闆兒”丢入格内,單腳踢跳,以争勝負,多系女孩子玩。

老鷹叼小雞

一人扮老鷹,一人扮雞媽媽,其餘扮小雞排在雞媽媽後,依次拉着前面一人衣服的後擺。雞媽媽往地上吐口水,老鷹問:“吐口水做啥子?”答:“磨刀。”“磨刀做啥子?”“劃竹子。”“劃竹子做啥子?”“編雞罩。”“編雞罩做啥子?”“筐小雞。”“雞呢?”“黃鼠狼拖了。”“黃鼠狼呢?”“貓吃了。”“貓呢?”“鑽洞了。”“洞呢?”“草塞了。”“草呢?”“牛吃了。”“牛呢?”“耕地了。”“地呢?”“栽菜子了。”“菜子呢?”“打油了。”“油呢?”“點燈了。”“燈呢?”“白胡子老頭兒一口吹熄了——”至此,大家嚯地一聲驚叫,正式開始遊戲。老鷹想方設法抓小雞,小雞千方百計躲避,雞媽媽拼命保護小雞。當抓到一隻小雞後,再由這隻小雞扮演老鷹,老鷹改扮雞媽媽,第二輪遊戲開始。這是七八個乃至十多個小孩玩耍的遊戲。

辦鍋鍋窯

又稱辦家家。三五個男孩、女孩分别扮爸爸、媽媽、孩子、客人,瓦片作鍋碗,木片或竹片作鏟、瓢,野草為菜,泥沙當飯,模仿家庭生活。

藏貓貓

三二個孩子通過“剪子、錠子、帕子”确定一人當貓,閉上眼睛,其餘自尋隐蔽的地方随意躲藏。藏好後由貓四處尋找,被逮住的替換貓的角色。

逗瓜

一群孩子确定一人為瓜,用一個皮球或瓜的帽子在衆人手中互相抛送,當瓜搶到皮球或瓜的帽子發後,失球(帽子)者代替瓜的角色繼續玩。

烏龜抱蛋

男孩子的遊戲。一枚石頭作蛋,一人為龜,雙手撐地俯身護蛋,用腿掃動,使搶蛋的孩子無法近身,誰的身體被龜觸碰,誰就替換龜的角色。

打珠珠

珠珠,即菩提子或小玻璃球。适于小孩子玩,有多種規則,一般以玻璃球或大而圓的菩提子作“打珠”,輸後将按規則付給赢方若幹珠珠。

赢福角角

用廢書頁、廢報紙或香煙盒折成福角角。根據一定的規則,小孩子們通過手拍、指彈、抛擲等形式确定輸赢。90年代後,這種遊戲消失。

打碑煉狗油

農村放牛娃的遊戲。在山上找一片平地,豎一塊石頭當碑,距碑三五米遠排隊,依次用小石子打碑,一人打一下,打倒為赢,不倒為輸,赢者趴在輸者背上繞碑走一圈,衆皆嬉笑,十分熱鬧,接着又開始下一輪遊戲。

打豆腐幹兒

用廢紙折成,方形。适于兩個小孩玩耍,一人的豆腐幹兒放在地上,另一人用豆腐幹兒打,一人一下,輪流進行,以打翻為赢。

鬥雞

單腳獨立,将另一條腿盤起,膝頭向前,單腳跳躍,以膝頭相鬥,誰站立不穩、盤腿松開即輸。多是小孩子玩耍,有時成年人也玩這種遊戲。

下六子沖

棋類遊戲。在石闆上橫豎各四條線交叉畫成方格,雙方各用六個石子或短木棍作棋子,依照簡單的規則,把對方的棋子吃得隻剩下一顆為赢。

跳拱

一種遊戲,由一人充當“跳馬”,别的孩子從其背上跳過去。

上一篇:河南财經學院

下一篇:岐山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