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城

雍城

中國東周時秦國國都
雍城是中國東周時代的秦國國都,自秦德公元年(前677年)至秦獻公二年(前383年)定都此地,建都長達294年,有19位秦國國君在這裡執政,為秦國定都時間最久的都城。雍城是以河流為城的“城塹河瀕”,是“水上秦都”,秦以水禦敵200年後首築城牆。其位置在今陝西寶雞鳳翔境内,現有秦雍城遺址,為我國十大考古之一。
  • 中文名:雍城
  • 外文名:
  • 地理位置:今寶雞市鳳翔縣南
  • 所處時代:
  • 占地面積:
  • 保護級别:
  • 開放時間:
  • 别名:秦都雍城
  • 行政區類别:國都,首都
  • 所屬地區:秦國
  • 定都時間:前677年至前383年
  • 年限:294年
  • 曆史時期:東周

簡介

雍城是中國春秋時代的秦國國都,位于今鳳翔縣城南、雍水以北。公元前677年,秦德公即位以後定都于此,至秦獻公二年即公元前383年遷都至秦國東部地近河西的栎陽,共曆長達294年,為秦國定都時間最久的城市。

秦都雍城――是春秋至戰國中期近300年間秦國的政治、經濟中心,位于鳳翔縣城南、雍水以北。從德公元年到獻公二年的290餘年間,雍城一直是秦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中心。

獻公東遷後,雍城雖然失去了政治中心地位,但作為故都,列祖列宗的陵寝及秦人宗廟仍在此地,許多重要祀典還在雍舉行。

考古曆史

早在20世紀30年代,中國考古工作者就對雍城進行過調查。

自上世紀50年後期開始,關中地區沿渭河、泾河、漢水流域探尋古代重要曆史古城及古人類聚落遺存的考古工作相繼展開,秦都鹹陽、雍城作為渭水流域的工作目标随之被納入工作視線。

1973至1986年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對雍城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查、鑽探和發掘,初步摸清了雍城的位置、形制規模,以及城内的三大宮殿區和城郊宮殿等建築遺址,還有城南發現規模宏大的秦公陵園和小型墓葬區。

1977年後,發現了44座各種類型的大墓(包括圓形陪葬坑)。

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将雍城遺址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2年的考古調查發現,初期雍城分别以四周的雍水河、紙坊河、塔寺河,以及鳳凰泉河環圍。由于當時的河水豐沛,河谷縱深,自然河流便成為“以水禦敵于城外”的主要城防設施。後來夯築城牆延續了“以水禦敵”的功能,堪稱2000多年前中國的“西北水城”。此次發掘還首次确認了東城牆與南城牆東部的走向與結構,城牆牆體寬度為8至14米不等,分三重分别構築。

環境布局

根據考古調查發現,當時的雍城民衆屬于逐水而居,河堤沿岸往往有臨河道路,同時城内各條陸路之間又有縱橫交錯的相互連接。當時臨河而建的聚落形成多個相對集中的片區,沿河而居則方便地利用了向河中自然排水的功能,同時通過地下引水管網将河水引向城中各個區間,用于諸如作坊生産、聚落生活以及苑囿池沼用水等。

考古調查資料顯示,在約11平方公裡的城址範圍内,各聚落之間有成片的廣闊土地,除發現道路遺迹外,沒有發現雍城時期城中居住或工場遺迹,推斷其用途為農田占地,如此寬闊土地面積可支撐城中的糧食供給,尤其在戰事緊張時刻顯得尤為重要。

同時,雍城數條河流與豐沛的水資源,以及城外植被茂密的林區環境,又提供了富實的漁獵經濟。多元經濟結構壯大了秦國國力,成就了秦公讓“子孫飲馬于河”的東擴願望。

雍城遺址

雍城遺址位于陝西省鳳翔縣城南,是秦國曆史上時間最長、保護最好的都城遺址。雍城遺址分為都城、陵園、國人墓地和郊外宮區四部分。

都城

1、雍城城垣,根據鑽探資料證實,位于今鳳翔縣城南,雍水河之北.紙坊河以西的黃土台塬之上。平面呈不規則的方形,東西長3300、南北寬3200米,面積約10.56平方公裡。

2、雍城城外,除東、南以紙坊河、雍水等自然河流為天然屏障外。還在西垣外挖掘人工城壕作為防禦設施的一部分。經探明西垣外城壕長約1000米、寬12.6至25米、深5.20米。

3、雍城城内,在春秋戰國時先後建有姚家崗附近宮殿區,馬家莊附近宮殿區和鐵溝、高王寺三大宮殿區。

(1)、姚家崗宮殿區

在城内中部偏西,發掘出可以藏冰190多立方米的淩陰(冰窖)遺址和一處宮殿遺址。宮殿遺址僅發現西南部分,殘存夯土基東西長8.9米、南北寬2.8米、厚1-1.2米,西高東低。上有夯土牆,殘高0.8-0.96米。夯土基的西南西側各有河卵石鋪成的散水,厚0.4米左右。散水多用直徑0.04米的白色河卵石鋪成。三批64件銅質建築構件分出于3座窖穴。有曲尺形、楔形中空形、小拐頭等10個類型,是宮殿木壁柱、壁帶之類上面所加的飾件和門窗構件。宮殿區、淩陰、窖藏均居同一宮殿區,可能是春秋時秦康公、共公、景公居住的雍高寝。 

(2)、馬家莊遺址

位于雍城中部偏南,是保存較好的春秋中晚期大型宮殿宗廟區,可能是秦桓公居住的“雍太寝”之所在。

(3)、鐵溝、高王寺宮殿區

位于雍城北部,發掘了鳳尾村遺址和高王寺銅器窖藏。窖藏内出有鼎、鑲嵌射宴壺、盤等十餘件中原和吳、楚等國銅器。其中一鼎内鑄“吳王孫無土之鼎”。這批中原、吳楚之器在雍城出土,反映了秦和吳楚之間交往的關系。 

三大宮殿區内發現有大量陶器,有盆、罐、缸、甕、鬲、缽、豆、盂、繩紋水管道、井圈、闆瓦、筒瓦以及雲紋、葵紋瓦當等。 

陵園

秦公陵園在雍城西南的三疇原,陵園内埋藏着秦始皇的多位先祖,是秦始皇先祖諸陵園中延續時間最長、陵墓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一座陵園。陵園内的秦景公墓系20世紀所發掘的最大的墓葬,建有秦公一号大墓博物館。

陵區東西長約7公裡。南北寬近3公裡,總面積約21平方公裡。陵區的西南、北側均發現有寬2至7米,深2至6米的城壕作為其防護屏障,44座大墓根據其形制可分為中字形、甲字形、凸字形、刀把形、目字形和圓形六個類型。

墓共分屬13個陵園,陵園均座西朝東。布局以右為上,中字形的大墓作為主墓居右。陵園周圍及部分中字形墓的周圍設有中隍和内隍。

郊外宮區

在雍城郊外還發現有秦人宮殿和其他遺址。蕲年宮是秦代著名的宮殿,秦王政曾行加冕禮于此。出土有“蕲年宮當”和漢代文字瓦當。推測其建造年代為戰國中晚期,直到西漢仍沿用。

在城關北街發現一處春秋戰國時期秦國手工業作坊遺址,内有青銅窖藏,出土28件青銅器。

上一篇:海昏侯墓

下一篇:抓捕器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