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格拉

阿格拉

印度古城
阿格拉位于印度北方邦西南部城市,在亞穆納河西岸,人口連郊區77萬(1981)。1566-1569年和1601-1658年兩度為莫卧兒帝國都城,是水陸運輸要地,有5條鐵路與多條公路交會于此。同時也是谷物、棉花的集散地。并以地毯、金銀細工、雕刻、鐵器皿制造馳名。當地還有棉紡織、毛紡織、榨油、面粉、制革、電纜和橡膠制品等工廠,也建有大型煉油廠。阿格拉的泰姬陵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北方邦的阿格拉是印度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這座古城曆史悠久,點綴着紀念碑、建築奇迹和美麗的園林,這些都是莫卧兒王朝雄偉遺迹的遺産。這座城市在保留其精緻的藝術和工藝的同時,卻随時讓人享受到充滿活力的烹饪場所。[1]
  • 中文名:阿格拉
  • 外文名:agra
  • 地理位置:印度北方邦西南部
  • 所處時代:
  • 占地面積:4816000000
  • 保護級别:
  • 開放時間:
  • 氣候條件:熱帶
  • 著名景點:泰姬陵,阿格拉古城CitySiteofAgra
  • 行政區類别:市
  • 所屬地區:印度北方
  • 人口:約77W(1981)
  • 方言:印地語
  • 機場:阿拉格機場

城市介紹

從16世紀到18世紀初,阿格拉一直是印度首都。這裡是統治全印度幾百年的莫卧兒帝國的首都所在地,這裡融合了登峰造極的藝術成就與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阿格拉是典型的印度北方城市,喧鬧,擁擠。而就是在這樣的一個都市,卻屹立着堪稱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泰姬陵。印度人稱泰姬陵為“Monument of Love”。任何的照片和辭藻都無法真正的表達泰姬陵的美和神奇。阿格拉紅堡,全部采用紅砂岩建造而成,故又稱紅堡,與首都德裡紅堡齊名。它的古堡建築是印度-伊斯蘭藝術頂峰時期的代表作。

印度北方邦西南部曆史名城,水陸交通中心,農産品集散地。位于亞穆納河西岸。人口包括郊區約77萬。面積4816平方千米。初建于16世紀早期,曾幾度成為莫卧兒王朝首都。1566年阿克巴皇帝從德裡遷都至此,建有宏偉的賈汗吉爾·瑪哈爾宮和亞穆納河灣頭的碉堡。1630~1652年,沙賈汗為悼念亡妃,建泰姬陵。1803年阿格拉為英國吞并,曾為阿格拉省(後西北省)省會。該城是德裡和坎普爾之間鐵路、公路的中間站,也是連接拉加斯坦及烏塔爾省的交通要地。工業有紡織、榨油、面粉、翻砂、制革、制鞋等。繡花、金銀工藝、美術品十分有名。

印度北方邦西南部城市,在亞穆納河西岸。人口連郊區77萬(1981)。地當東去恒河平原,西接旁遮普平原,南通馬爾瓦高原的要沖。1566-1569年和1601-1658年兩度為莫卧兒帝國首都。旅遊業重要,有泰吉·馬哈爾陵等曆史性建築物。水陸運輸要地,有5條鐵路與多條公路交會于此。谷物、棉花的集散地。向以地毯、金銀細工、雕刻、鐵器皿制造馳名。還有棉紡織、毛紡織、榨油、面粉、制革、電纜和橡膠制品等工廠。建有大型煉油廠。

曆史文化

1566~1658年曾為莫卧兒帝國的首都。阿克巴于1566年将首都從德裡遷到這裡後,建有宏偉的的賈汗吉爾·瑪哈爾宮和亞穆納河灣頭的碉堡。1630~1652年,沙賈汗建有華麗的珍珠清真寺和泰姬·瑪哈爾陵。泰姬陵是沙賈汗為悼念亡妃梅達茲·瑪哈爾所建的陵墓,曆時22年,全部建築用白色大理石鋪砌,以和諧勻稱、莊嚴肅穆馳名于世。四角各聳立一塔,陵墓連同台基與塔的高度約75米;這座典型的伊斯蘭建築,為印度最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

風景名勝

阿格拉紅堡

阿格拉從1526年巴布爾大帝建國開始,就成為莫卧兒帝國首都,後來阿克巴大帝遷都法特赫希克裡,直到1599年才重返阿格拉。阿格拉位于德裡南方240公裡處,是印度北方邦最重要城市。公元1857年,東印度推翻了莫卧兒政權。1858-1947年間印度淪為英國統治的殖民地,從此阿格拉已經不再是印度的政治重地。阿格拉市内街道狹窄,保有中古世紀風貌,主要旅遊點包括泰姬陵、阿格拉古堡、法特普希克裡等地,其中以泰姬瑪哈陵名聞遐迩。

泰姬瑪哈陵的聲名,為現代阿格拉帶來無盡的财富。傳承自泰姬瑪哈陵的大理石拼花鑲嵌技術,變成阿格拉傳統手工藝主流。阿格拉堡位于亞穆納河畔的小山丘上,距泰姬陵約15公裡,全部采用紅砂岩建造而成,故又稱紅堡,與首都德裡的紅堡齊名。這座方圓1.5平方公裡的宮堡,外形非常雄偉壯觀,堡内的宮殿,雖經曆漫長的歲月,多已失修,但畫梁和牆壁上精巧的雕刻與設計,仍隐約保存着昔日富麗堂皇的風貌。

古都阿格拉飄過的烤肉香遠自16世紀莫卧兒王朝.從那位信奉伊斯蘭教的突厥人巴布爾立國起,阿格拉就成為皇都。尤其是阿克巴大帝(系沙賈汗的祖父)選中了現今阿格拉堡的城址,費了近8年的時光,終于在1573年建成了這座古堡。它具有宮殿和城堡的雙重功能,城牆高20米,因全部用紅砂岩砌成,在陽光照耀之下,發出刺眼的紅色。堡内有著名的“谒見之廳”,是莫卧兒王朝帝王接見大臣、使節的地方。

另有賈汗吉爾宮(Jehangir’sPalace)、八角了望塔(OctagonalTower)和莫迪清真寺(MotiMasjid,因用純白色大理石建築而成,精緻典雅,故又稱珍珠清真寺)等建築物。阿格拉古堡建築是印度--伊斯蘭藝術頂峰時期的代表作。古堡内的建築物曾多達500多座,但保留至今者已經很少。1983年被列人世界遺産名錄。賈汗基爾宮是城堡中的重要建築物,宮内大院四周有二層小樓環繞,宮牆金碧輝煌,彩畫似錦。

阿格拉堡有一座八角形的石塔小樓,登臨塔頂,極目遠眺,可以看到舉世聞名的泰姬陵,前面就是亞穆納河,與阿格拉堡遙遙相對。據說,當年沙賈汗被其第三子幽禁在這座古堡時,就是經常默默地坐在小樓中,懷着無限的思念之情,望向泰姬陵,似乎在傾訴他那一顆孤寂哀傷的心。

泰姬陵

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到泰姬陵就沒到過印度。泰姬陵(Taj Mahal)位于阿格拉郊外。印度的泰姬陵是世界七大建築奇迹之一,泰姬瑪哈陵(Taj Mahal),亦稱泰姬陵。是莫卧兒帝國第5代君主——沙·賈汗(Shah Jahan)對他心愛的皇後慕姆塔茲·瑪哈爾(Mamtaz Mahal)之愛的見證。

泰姬陵的建造背後其實有一段動人的故事,話說沙·賈汗與皇後結婚19年,皇後在1630年第14次生産中去世,臨終前向皇上要求了4個承諾,其中一項便是為她建造一座人人可瞻仰的美麗陵墓。于是沙·賈汗便耗資500萬盧比,以2萬名工匠,花了22年時間,完成了這座震驚世人的大理石藝術建築,作為愛妃長眠之所。

1633年,泰姬陵在沙·賈汗選中的印度北部亞穆納河轉彎處的大花園内開始動工興建。此處位于亞穆納河下遊,十分空曠,沙賈汗可以從河上遊的阿格拉城堡上遠遠地望見。建築學和珠寶最受沙賈汗喜愛,因此,他選用大理石建造泰姬陵,并以十分精巧的手藝在大理石上鑲嵌無數寶石作裝飾。本國以及波斯、土耳其、阿拉伯巴格達的建築師、鑲嵌師、書法師、雕刻師、泥瓦工共計兩萬多人參與了泰姬陵的建設。此工程選用了本國的大理石,中國的寶石、水晶和玉,巴格達和也門的瑪瑙,西藏的綠寶石,斯裡蘭卡的寶石,阿拉伯的珊瑚等。

泰姬陵随着季節、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黎明時分,泰姬陵呈現出粉紅色,似綻放的花朵;中午,泰姬陵呈白色,光芒耀眼;傍晚,泰姬陵呈灰白色,色澤柔和似珍珠。在圓月退去、星鬥閃爍天氣裡,泰姬陵可呈現出白色、虎珀色、灰色、金黃色。在陰雲密布的天氣裡,泰姬陵似冬季空中漂浮的薄霧中的海市蜃樓忽隐忽現。建築特色:泰姬陵占地甚廣,由前庭、正門樓、莫卧兒花園、陵墓主體以及兩座清真寺所組成。

陵墓主殿四角都有圓柱形高塔一座,特别的地方是每座塔均向外傾斜12度,若遇上地震隻會向四方倒下,而不會影響主殿。無論在任何角度望去,純白色的泰姬陵均壯麗無比,造型完美,加上陵前水池中的倒影,就像有兩座泰姬陵互相輝映,難怪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觀之一。泰姬陵建築集中了印度、波斯的建築藝術特點,整個布局完美、和諧,是建築史上不可多得的傑作。

莫卧兒式花園:此花園是一個典型的波斯式花園,位于主體前方,中央有一水道噴泉,而且有兩行并排的樹木把花園劃分成4個同樣大小的長方型,因為4字在伊斯蘭教中有着神聖與平和的意思。

陵墓主體:主體建築呈八角形,中央是半球型的穹頂,整座主體都以沙·賈汗最喜歡的白色大理石所建,而在白色的大理石上則鑲滿了各種顔色的寶石,拼綴成一些美麗的花紋與圖案。建築時,在主體下方挖了18個井,每個井都以一層石頭、一層柚木的方式,把地基層層疊起,以減低地震對主體的傷害,可見沙·賈汗對皇後的愛護。陵墓内部隻靠室外透入的陽光照明,在大理石屏風内有兩個墓冢,而沙·賈汗與皇後的真正長眠地點是在地下另一土窖中。

浪漫凄美的白色戀曲:泰姬入宮19年,于1630年生下第14個孩子後死于南征的軍營中。沙·賈汗傷心至極,為了寄托對她的思念,即征召世界各地的工匠,修建此曠世建築。有說他于泰姬陵完成後,更有意為自己建一座以純黑大理石為材料,結構相同的陵墓,與之遙遙相對。然而,他的兒子奧朗則布于晚年篡位套權,并将他囚禁于阿格拉堡内,甚至不讓他看到泰姬陵。據說,沙·賈汗每晚隻能透過一塊大水晶石的折射,凝望數公裡外的陵墓。沙·賈汗七年後被囚禁至死,屍身葬于泰姬陵内泰姬身旁,或許這較另葬新陵墓更合此愛情故事的結局。

清真寺:在主體兩旁各有一座清真寺,以紅砂岩建築而成,頂部是典型的白色圓頂,而興建這兩座清真寺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維持整座泰姬陵建築的平衡效果,以達到對稱之美。據說,泰姬陵最美麗的時候,是朗月當空的夜晚,因為白色的大理石陵寝,在月光映照下會發出淡淡的紫色,清雅出塵,美得彷似下凡的仙女。

然而,一年之中良機的日子不多,能否欣賞得到,就要看你自己的運氣。不過,泰姬陵在一早一晚,也同樣迷人。由于泰姬陵在早中晚所呈現出的景色各不同,因此成為了世界上惟一一個早中晚遊覽票價不一樣的景點,對于印度本國遊人而言,白天僅20盧比,而早上7時前或下午17時後卻都升至110盧比。另外,您千萬要記住,不要在星期五前往,因為那天隻為當地穆斯林開放。

開放時間:6:00—20:00(每周五隻對當地穆斯林開放)

門票:外國人一律500盧比+250盧比的稅,印度人30盧比。

阿格拉古城

印度古代都城,位于北方邦西南、德裡東南200公裡的朱木拿河南岸。1504年德裡洛迪王朝第二代皇帝塞坎達爾·洛提定都于此,興建了阿格拉城和王宮。1526年,洛迪王朝滅亡,莫卧兒王朝繼續以此為首都。後第三代帝王阿克巴大興土木,将伊斯蘭和印度教不同的建築風格融彙一體,建成了許多式樣新穎、各具特色的建築物。

阿格拉宮始建于1565年,後經第五代帝王沙·賈汗改建。因系用紅砂石築成,故有“紅堡”之稱。宮内樓台殿宇優美别緻,有畫棟雕梁的觐見宮,有豪華壯觀的樞密宮和别具一格的鏡宮。鏡宮的牆壁和天花闆上鑲嵌了成千上萬塊玻璃,閃閃耀眼。阿格拉宮附近還有全用白大理石砌成潔白如雪的泰吉·瑪哈爾陵。此外,城内還有莫卧兒王朝賈汗吉爾大帝皇後努爾·賈汗為她父親修建的伊提馬德·道拉陵墓以及莫卧兒王朝第三代帝王阿克巴陵墓和法塔赫布爾西格裡古堡等文物古迹。

勝利宮距離阿格拉35公裡的法特普西克立,曾經是莫卧爾王朝阿克巴大帝Akbar(1542-1605)的首都,曆時12年。由于他在遷都之後的第二年打了一場勝仗,所以将法特普西克立稱為勝利城,皇宮就稱作勝利宮。勝利宮的建材取用最普遍的紅砂岩,結合印度、中亞和波斯一帶的建築風格,雄偉中不失華麗。如今外牆已損毀,但宮殿仍相當完整,大門沉穩壯觀,雕花精美絕倫。阿克巴的妻子住的宮殿,因為不同宗教信仰而有不同,其中以伊斯蘭教妻子的宮殿最大,其次是印度教,基督教的最小。建都勝利宮十五年後,聖者過世,加上水源不足,于是皇室又不得不把都城遷回阿格拉,一代名城從此人去樓空。

愛情故事

時光陡然間倒流回幾百年前的某個清晨,沙賈汗皇帝在被自己的兒子囚禁了八年之後,就死于這位于阿格拉堡的小鬥室裡。就在這間小鬥室裡,他曾經每天遙望潔白雍容的泰姬陵,整整八年,這宿命的一天終于來到,他的屍體被運上一艘船,并沿着眼前的河流來到了那他曾經日夜遙望的泰姬陵,與MumdazMahal,他來自波斯的愛妻同葬。

MumdazMahal,這位傳說中美麗的波斯女子,死于分娩沙賈汗王的第十四個孩子,據說沙賈汗王一夜白頭,不但花費了二十年時間尋遍世間的寶物來為愛妻修建了這座奇迹般的陵墓,更遵守愛妻的遺言決不再娶。故事到這裡本來可以結束,可是這位多情的皇帝竟然每日沉湎于憂傷無法自拔,終于被自己和MumdazMahal所生的兒子篡了王位,不過他仿佛也樂得每天在這間鬥室裡祈禱,并眺望不遠處的泰姬陵,直到最終得以與愛妻同眠共穴。

飲食禮節

阿格拉人的飲食由于民族和曆史文化的影響,南北差異很大。北方受伊斯林文化影響,烹饪通常是莫卧兒式的,特點是有許多肉、谷物和面包。南方多素食,特點是米飯和辛辣咖喱。所有阿格拉菜肴中,唯一共同點是喜歡辣味。

客人到阿格拉人家後,要向主人和家人問好。在飯前和飯後到盥洗室洗一下是主人所歡迎的。在阿格拉人家中作客,吃飯前要漱口和洗手。在傳統的阿格拉人家庭和農村,客人通常與男人、老人、孩子先吃,婦女則在客人用膳後再吃,即使不同性别的人同時進餐,不能同異性談話。阿格拉人家庭的基本食品是米飯、家常餅、佐料和兩三碟小菜用來蘸面包吃,普通的佐餐品是幹青酸辣菜和香菜葉。阿格拉人的正餐常以湯菜開始,通常是稀薄咖喱,其餘菜肴一般全部同時送來,不是分幾道上菜。

正餐之外都有輔佐食物,最普通的是色拉和酸奶。正餐之後的甜食通常是冰激淩、布丁和鮮水果等。在阿格拉人的餐桌上,主人一般會殷勤地為客人布菜,客人不能自行取菜。同時,客人不能拒絕給你的食物和飲料,食品被認為是來自上帝的禮物,拒絕它是對上帝的忘恩負義。吃不了盤中的食品,不要布給别人,一旦你接觸到那種食品,它就變為污染物。許多阿格拉人在就餐前還要弄清他們的食物是否被異教徒或非本社會等級的人碰過。作為客人,餐後要向主人表示敬意,但應當贊揚食品很好吃,表示很喜歡。一般不要說“謝謝你”等緻謝的話,以免被認為是見外。

飲食特色

宗教對飲食有着很大的影響。衆所周知,牛,在阿格拉人心目中極為神聖。盡管很多牛在大街上遊蕩,但在餐館裡,在任何招待會上,你是決不會吃到牛肉的。在阿格拉去吃麥當勞,别忘了不要點牛肉的“巨無霸”,因為那裡隻有羊肉的。外國人要想吃牛肉,隻能到穆斯林聚居的專門店鋪去買,拿回家自己做。

由于宗教的原因,阿格拉的素食者特别多。請阿格拉人吃飯,先要搞清楚對方是不是素食者,否則會很尴尬。嚴格的素食者,是連雞蛋也不吃的,但牛奶一般都喝。有些虔誠的阿格拉教徒,吃飯前還要做禱告。有一次,我們請阿格拉朋友來家吃飯,大家落座後,突然發現一位朋友閉上了眼睛,嘴裡好像還在默念着什麼,片刻之後,才睜開眼睛開吃。

不吃牛肉,但喝牛奶。阿格拉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産奶大國,牛奶在阿格拉人的飲食結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每天早晨和傍晚,到國營奶站打奶的人絡繹不絕,有的大家庭一打就是幾升。很多阿格拉人的早餐就是一杯茶,再加幾塊餅幹。而阿格拉人喝茶一般是要加牛奶和糖的。在菜市場,還能買到雪白的奶豆腐,吃起來有很濃的奶香味。阿格拉人特别喜歡吃甜食,阿格拉餐最傳統的甜食也是用兩種奶酪和糖制成的。

阿格拉人吃飯的方式還保留着隻能用右手吃飯的習慣。雖然在較正式的場合,人們吃飯使用叉和勺,但在家中,用手抓更來得痛快。隻能用右手吃飯每人面前擺放一個大盤子,把米飯盛上,再澆上菜和湯,然後用手稍加混合,捏成團,就抓着送進嘴裡。在街頭的小吃攤、小吃店以及寺廟裡,人們通常用一種幹樹葉壓制成的盤子來盛食物,有的餐館則給每個吃飯的人一片新鮮的大樹葉子,用來盛米飯等食物,這倒是很環保。

阿格拉人吃飯還有一個規矩,無論大人還是孩子,一定要用右手吃飯,給别人遞食物、餐具,更得用右手。這是因為人們認為右手幹淨,左手髒。這又與阿格拉人的另一個習慣有關。阿格拉人如廁以後,不用手紙擦,而是用水沖洗,沖洗時,用左手,不用右手。在餐館或阿格拉人家裡吃飯,當快吃完的時候,主人往往會給每人端上一小碗溫水,上面還漂着一塊檸檬,這水可千萬不能喝,它是用來洗手的。飯後,還會端上一盤綠色麥粒狀的香料,供大家咀嚼,以消除口中的異味。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