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區

開發區

國家特定優惠政策的各類開發區
開發區是指由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在城市規劃區内設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國家旅遊度假區等實行國家特定優惠政策的各類開發區。據《2016-2020年中國開發區投資建設與轉型升級研究報告》顯示,自2008年國務院啟動省級經開區升級工作以來,到2011年,納入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統計系統的經開區共計131家,其中東部地區66家,中部地區38家,西部地區27家。到2012年底,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經達到171個,其中東部84家,中部49家,西部38家,遍及全國各個省市區,普遍成為所在地區重要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極。截至2014年6月,全國共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15家,其中江蘇省最多,有25家,其次是浙江20家,山東15家。
    中文名:開發區 外文名:Development zones 别名: 全國數量:215個 起始時間:1981年 相對:不開發區

基本内涵

開發區:地方政府為促進區域經濟迅速發展而設置的專門機構。

開發區是指地方政府為促進區域經濟迅速發展而設置的專門機構。開發區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為吸引外部生産要素、促進自身發展而劃出一定範圍并在其中實施特殊政策和管理手段的特定區域。

開發區的内涵主要有兩層:一是新開墾的土地資源區域;二是挖掘、發現經濟潛力的地區。一般是指尚未發揮資源和經濟優勢需要人為開發的新區域,以達到社會有限資源通過合理配置産生出最大的社會效益。

開發區資源包括三類:第一類是自然資源,包括土地資源、水資源、礦産資源、生物資源等;第二類是人力資源,包括勞動力資源、管理技術資源,體現在人的體力和智力等方面;第三類是資本資源,包括有形資本資源(基礎設施、廠房、設備等)、貨币資本資源和信息資本資源。

發展簡況

簡史

1981年,經國務院批準在沿海開放城市建立經濟技術開發區。

1984年5月,中國正式決定開放大連、秦皇島、天津、煙台、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甯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并在這些城市先後建立了15個經濟技術開發區。

1985年3月28日,正式動工興建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享有沿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優惠政策的特殊經濟區域。

1986年8月和1988年8月,又先後批準将上海市的闵行、虹橋和漕河泾開發區列為經濟技術開發區。

至1993年初,中國已有13個開放城市建立了經濟技術開發區,即沈陽、大連、秦皇島、天津、煙台、青島、連雲港、南通、甯波、福州、廣州、湛江、上海。

随後,又相繼決定将珠江三角洲、閩南廈(門)、漳(州)、泉(州)三角地帶、長江三角洲以及山東半島、遼東半島辟為經濟開放區,并着手在這些地區組建一系列經濟技術開發區。

1992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在青島開發區内設立了青島保稅區、新技術産業開發試驗區。同年,青島開發區與同處一地的青島市黃島區實行體制合一。

1992年經國務院批準,鐵嶺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始建設,職能最大可能地使經濟朝着預定目标發展。當然,在一些市場取向型改革的國家中,出于培育市場、擴大市場機制作用範圍和力度的考慮,也開始在鐵嶺經濟開發區有所發展了。

1995年,經遼甯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位于鐵嶺凡河新區和沈北新區之間,産業根基已基本形成。鐵嶺經濟技術開發區參與了鐵嶺新城,鐵嶺凡河新區和腰堡新城,以及新台子新城和調兵山市的施工建設,并取得了很大成績,投資環境最優的現代化産業重要集聚區,并取得了很大成績,中國鐵嶺成為了适宜人居,适宜創業,适宜休閑度假,尊老愛幼,守孝道的美麗城市。

1995年,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轄區内的薛家島被辟為省級旅遊度假區。

2000年,經國家林業局批準,以轄區内的小珠山為主體建立珠山國家森林公園。青島開發區現已初步形成以現代港口、先進技術、國際貿易、旅遊度假為主要特色,集經濟技術開發區、旅遊度假區和新技術産業開發實驗區于一體的現代化國際新城區。

至2003年底,青島開發區所轄面積217。3平方公裡,常住人口22。6萬,流動人口20多萬。青島開發區緊鄰膠南、膠州兩個人口超百萬的城市,地理區位優越、腹地廣闊、發展潛力巨大。

2001年4月,青島市政府做出了《關于加快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的決定》,提出要把青島開發區建設成為“青島新的經濟重心”的宏偉目标,确定了青島經濟發展重心向青島開發區全面轉移的戰略決策,并賦予開發區一系列加快發展的權限。青島開發區将按照“經濟國際化、以港興區、區域城市化、科教興區”四大戰略積極推進各項事業的發展,最終建設成為現代化、國際性的新城區

2005年12月,鐵嶺市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經鐵嶺市委、市政府批準成立。

2015年8月,經國務院批準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滾石上山、爬坡過坎”這一關鍵階段,為鞏固擴大東北地區振興發展成果、努力破解發展難題、依靠内生發展推動東北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國家發改委今年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推動東北振興戰略紮實向前推進。首先重大政策文件貫徹落實取得了新進展,國家發改委加快落實28号文件确定的76項重點任務,圍繞重點領域積極出台具體實施細則和實施方案。按月協調推進28号文件配套的139項重大項目,将東北地區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分類納入到國家重大工程包。

概況

2015年,國家級開發區逆勢突圍,145家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和219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地區生産總值預計均突破8。5萬億元,雙雙實現平穩增長。未來随着“互聯網+”、“一帶一路”等戰略的深入推進,智慧園區、中外合作産業園、産城融合示範區、“區中園”等新業态和新模式将不斷湧現。

國家級開發區(包括國家級高新區、國家級經開區)數量從2011年的219家增長到2015年的364家,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3。5%。國家級開發區數量在2012-2013年間快速增長後,進入到平穩增長階段。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大背景下,國家級開發區的審批更為審慎,2014年新獲批國家級開發區共9家,增長率僅2。8%。2015年,新獲批國家級開發區達到31家,增長率為9。3%。截至2015年底,國家級高新區共145家,國家級經開區共219家。

發展曆程

開始起步階段

1984年,國家批準興建了大連、秦皇島等14個經濟技術開發區,标志着中國開發區的正式誕生。1985年7月,中國科學院與深圳市政府聯合創辦中國第一個高新技術開發區——深圳科技工業園區,拉開了創辦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序幕。此後,在經濟、科技和教育體制改革浪潮的驅動下,各類開發區開始出現。

這一時期,是中國開發區建設的摸索階段,一方面,由于缺乏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吸引外資和引進技術的能力較弱,開發區的發展速度較為緩慢;另一方面,開發區作為一種新型的經濟模式,極大的刺激了各地政府和投資商的熱情,使得國家級開發區的形式和内容日趨豐富,為後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高速發展階段

1992年至1994年,國務院第二批批準了營口、長春等18個經濟技術開發區。2000年至2002年,國務院第三批批準了合肥、鄭州等17個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同時,各省市也都在建立各自的開發區,全國範圍掀起了設立開發區的熱潮,各種類型、各種級别的開發區建設呈現迅猛發展之勢。這是中國開發區曆史上大規模擴張的時期,中國的對外開放區由東部沿海向沿江、中西部内陸城市發展,多層次、全方位的開放格局基本形成。

在這一階段,開發區以吸引大型跨國公司為主,大規模、成批量的引進外資,項目的檔次明顯提升,而且帶來了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管理理念,這直接推動了中國工業現代化的進程。中國的産業結構也由單一轉向多元化,實現工業規模和工業實力的積累,同時使老工業基地得以複蘇。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很多地方盲目建立開發區,開發區過多、過濫,盲目占地、開而不發的現象比較嚴重。因此,國務院對開發區采取了大規模的整頓和清理,使開發區的環境得以淨化,發展顯著的開發區也得以成長。

規範調整階段

加入WTO後,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聯系更為緊密,開發區作為對外開放的排頭兵,其與世界經濟的關聯度進一步增強,外向型經濟受國際市場的影響也陡然增大。國内外經濟環境和政策的變化使開發區利用外資減少,外向型經濟的風險也暴露出來,各個開發區在招商引資中面臨激烈的競争,開發區分化明顯,高效益與浪費土地的現象并存,開發區進入了規範、調整和穩定發展的階段。

國務院辦公廳于2003年8月份下發了《關于清理整頓各類開發區加強建設用地管理的通知》,同年底,發改委、國土資源部、建設部以及商務部又共同發出了《關于清理整頓各類開發區的具體标準和政策界限的通知》,對國内存在的各類開發區進行了整頓和清理,對國家級的開發區的用地也加強了管理,并取得了顯著成效。

這一階段,開發區在吸引新投資的同時,着重培養區内發展良好的企業,實現資本經營的新突破,形成區内的核心競争力。開發區在追求産出值的同時,更注重集約化發展,注重産業的升級。但随着優惠政策的淡出,土地資源的稀缺性導緻土地成本上升,用什麼吸引資本成為每個開發區中重點思考的問題。開發區進入了服務為主的發展階段,各開發區都在盡力完善服務體系以吸引資本。

投資排名

2010年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環境綜合評價通報,總指數位于前十名的國家級開發區依次是天津、蘇州、廣州、昆山、青島、煙台、北京、上海漕河泾、大連、杭州。天津開發區連續第14次排名第一。2009年國務院啟動省級開發區升級工作以來,先後批準74個省級開發區升級,到目前為止,國家級開發區已有128個。商務部将90個開發區納入2010年綜合評價,其中包括36家新升級開發區。

與2009年評價結果相比,在總指數方面,排名前十的開發區依然是東部開發區,與上年排名相同,天津開發區位居榜首,赢得商務部開展該項評價以來的“十四連冠”。排在第11名至第20名的依次是上海金橋、南京、長春、沈陽、合肥、長沙、哈爾濱、甯波、蕪湖、揚州。

在中部地區21家國家級開發區中,綜合評價總指數位于前十名的依次是長春、合肥、長沙、哈爾濱、蕪湖、武漢、南昌、鄭州、太原、安慶。而在西部22家國家級開發區中,排名前十的依次是西安、成都、烏魯木齊、昆明、重慶、德陽、呼和浩特、銀川、陝西航空、陝西航天。

在參加評價的36家新升級開發區中,綜合評價總指數排名前十的依次是揚州、徐州、廊坊、東營、德陽、濰坊濱海、安慶、馬鞍山、日照。

本次評價結果由8項指數綜合得出,包括綜合經濟實力、基礎設施配套能力、經營成本、人力資源及社會責任、環境保護及節能減排、技術創新環境、管理體制建設、發展與效率指數。

經過綜合評價分析,2010年90個國家級開發區在綜合經濟實力、技術創新環境和基礎設施配套能力三個方面存在的差異最大,成為總指數差異的主要因素;其後依次為發展與效率、人力資源及社會責任、管理體制建設三個方面;而各國家級開發區在環境保護及節能減排、經營成本兩個方面的差異最小,即對總指數的影響最小。

類型劃分

開發區分為國家級與省級兩個等級。國家級開發區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開發區,省級開發區是指由省級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的開發區。

國家級開發區主要包括: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出口加工區、保稅區、台商投資區、邊境合作經濟區、國家旅遊度假區等類型,它們雖都具有享受特殊經濟政策地域的共同特性,但相互之間也有明顯的差别。

省級開發區主要有兩種類型,一類是經濟開發區,功能類似于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一類是工業園區(産業園區),功能以發展各類工業項目為主,其中還包括一部分省級高新技術産業園區。

經濟技術開發區

由國家劃定适當的區域,進行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集中興辦一兩項産業。同時是給予相應的扶植和優惠待遇,使該區域的經濟得以迅速發展。開發區由某一個地方政府規化一個專門的區域,成立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和開發區投資有限公司,投入資金進行開發區的載體建設,比如《七通一平》,《九通一平》等等。開發區也具有政府職能部門的性質,開發區的主要管理人員經常是當地政府行政管理的高層人員來兼任或專職。

高新技術開發區

指中國在一些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區[span]建立的發展高新技術的産業開發區。

高新技術的範圍包括:微電子科學和電子信息技術,空間科學和航空航天技術,材料科學和新材料技術,光電子科學和光機電一體化技術,生命科學和生物工程技術,能源科學和新能源、高效節能技術,生态科學和環境保護技術,地球科學和海洋工程技術,基本物質科學和輻射技術,醫藥科學和生物醫學工程,其它在傳統産業基礎上應用的新工藝、新技術。高新技術範圍将根據國内外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而進行補充和修訂。

高新技術企業是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經濟實體,興辦高新技術産業,必須具備國家科委《關于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和辦法》中規定的條件。認定工作由省、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的科學技術委員會主管。

高企[span]興辦者向開發區辦公室提出申請,經核定後報省、市科委批準。高新技術産業享受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的各項優惠性政策。如享受進出口貨物的關稅優惠,為生産出口産品而進口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免領進口證,經批準可設立技術進出口公司,享受外貿經營權,可通過銀行發行債券以籌集資金,基本建設投資可優先納入當固定資産投資規模,可以免購國家重點建設債券,可以自行制定産品試銷價格或自行定價,可以對用于高新技術産品生産的儀器、設備實行加速折舊,五年内企業交稅收新增部分可用于開發區建設,安排勞動就業和招收職工時可得到優先考慮等,國家對高新技術産業采取優惠政策是推動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1998年8月,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産業化發展計劃-火炬計劃開始實施,創辦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和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被明确列入火炬計劃的重要内容。在火炬計劃的推動下,各地紛紛結合當地特點和條件,積極創辦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1991年以來,國務院先後共批準建立了53個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建區以來,中國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得到了超常規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高新技術産業的道路。

中國現已建成30多個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取得了顯著成績。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的興建有利于促進高新技術成果商品化、産業化。它對于中國調整産業結構,推進傳統産業的改造,提高勞動生産率,增強國際競争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成立高新技術開發區,也會成立高新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簡稱管委會,負責統籌管理及招商等,可以與其聯系。

三、保稅區

四、出口加工區

五、邊境經濟合作區

省級開發區

省、市級開發區是納入《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管理的産業園區,是産業發展的重要載體,是區域經濟的重要支撐,是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發揮着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引領産業結構升級、帶動地區經濟發展、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等重要作用。

研究制定産業園區發展規劃是落實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提升園區發展水平的客觀要求,高起點、高标準、高要求做好規劃研究工作對于充分發揮園區比較優勢、科學開展招商引資、切實提升園區核心競争力等具有重要作用。

通過整合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要素,以前瞻的眼光、科學的理論、客觀的實踐和詳實的數據,對園區産業項目作宏觀的、方向性的計劃、籌劃和謀劃。主要包括産業園區的現狀、目标、動力結構、産業結構、市場結構、資源開發利用和管理服務機制等内容。

國家級經濟開發區

省份(數量)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名錄

北京(1個)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

天津(6個)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西青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清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子牙經濟技術開發區、北辰經濟技術開發區、東麗經濟技術開發區

河北(6個)

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唐山曹妃甸經濟技術開發區、邯鄲經濟技術開發區

山西(4個)

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同經濟技術開發區、晉中經濟技術開發區、晉城經濟技術開發區

内蒙古(3個)

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巴彥淖爾經濟技術開發區、呼倫貝爾經濟技術開發區

遼甯(9個)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營口經濟技術開發區、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大連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錦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盤錦遼濱沿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沈陽輝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鐵嶺經濟技術開發區、旅順經濟技術開發區

吉林(5個)

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吉林經濟技術開發區、四平紅嘴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松原經濟技術開發區

黑龍江(9個)

哈爾濱經濟技術開發區、賓西經濟技術開發區、海林經濟技術開發區、哈爾濱利民經濟技術開發區、大慶經濟技術開發區、綏化經濟技術開發區、牡丹江經濟技術開發區、七台河經濟技術開發區、雙鴨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上海(6個)

闵行經濟技術開發區、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上海漕河泾新興技術開發區上海金橋出口加工區、上海化學工業經濟技術開發區、松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江蘇(26個)

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南京江甯經濟技術開發區、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連雲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蘇州工業園區、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鎮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錫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張家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海安經濟技術開發區、靖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海門經濟技術開發區、如臯經濟技術開發區、宜興經濟技術開發區、浒墅關經濟技術開發區、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相城經濟技術開發區

浙江(21個)

甯波經濟技術開發區、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甯波大榭開發區、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紹興袍江經濟技術開發區、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長興經濟技術開發區、甯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嘉善經濟技術開發區、衢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義烏經濟技術開發區、杭州餘杭經濟技術開發區、紹興柯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富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平湖經濟技術開發區、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甯波杭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麗水經濟技術開發區

安徽(12個)

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馬鞍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安慶經濟技術開發區、銅陵經濟技術開發區、滁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淮南經濟技術開發區、甯國經濟技術開發區、桐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宣城經濟技術開發區

福建(10個)

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廈門海滄台商投資區、福清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漳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漳州台商投資區、泉州台商投資區、龍岩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

江西(10個)

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井岡山經濟技術開發區、上饒經濟技術開發區、萍鄉經濟技術開發區、南昌小藍經濟技術開發區、宜春經濟技術開發區、龍南經濟技術開發區、瑞金經濟技術開發區

山東(15個)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煙台經濟技術開發區、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鄒平經濟技術開發區、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招遠經濟技術開發區、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威海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河南(9個)

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漯河經濟技術開發區、鶴壁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封經濟技術開發區、許昌經濟技術開發區、洛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新鄉經濟技術開發區、紅旗渠經濟技術開發區、濮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湖北(7個)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襄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荊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鄂州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

湖南(8個)

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嶽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常德經濟技術開發區、甯鄉經濟技術開發區、湘潭經濟技術開發區、浏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婁底經濟技術開發區、望城經濟技術開發區

廣東(6個)

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珠海經濟技術開發區

廣西(5個)

南甯經濟技術開發區、南甯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欽州港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國-馬來西亞欽州産業園區

海南(1個)

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

重慶(3個)

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萬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

四川(8個)

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德陽經濟技術開發區、遂甯經濟技術開發區、綿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元經濟技術開發區、宜賓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内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貴州(2個)

貴陽經濟技術開發區、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

雲南(5個)

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曲靖經濟技術開發區、蒙自經濟技術開發區、嵩明楊林經濟技術開發區、大理經濟技術開發區

西藏(1個)

拉薩經濟技術開發區

陝西(5個)

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陝西航空經濟技術開發區、陝西航天經濟技術開發區、漢中經濟技術開發區、榆林經濟技術開發區

甘肅(5個)

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金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酒泉經濟技術開發區、張掖經濟技術開發區

青海(2個)

西甯經濟技術開發區、格爾木昆侖經濟技術開發區

甯夏(2個)

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石嘴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新疆(9個)

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庫爾勒經濟技術開發區、奎屯經濟技術開發區、阿拉爾經濟技術開發區、五家渠經濟技術開發區、準東經濟技術開發區、甘泉堡經濟技術開發區、庫車經濟技術開發區

邊境經濟合作區

截止2015年9月,全國共有17個邊境經濟合作區。

邊境經濟合作區(17個)

内蒙古(2個)

滿洲裡邊境經濟合作區、二連浩特邊境經濟合作區

遼甯(1個)

丹東邊境經濟合作區

吉林(1個)

中國圖們江區域(珲春)國際合作示範區、和龍邊境經濟合作區

黑龍江(2個)

黑河邊境經濟合作區、綏芬河邊境經濟合作區

廣西(2個)

憑祥邊境經濟合作區、東興邊境經濟合作區

雲南(4個)

畹町邊境經濟合作區、河口邊境經濟合作區、瑞麗邊境經濟合作區、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

新疆(4個)

伊甯邊境經濟合作區、博樂邊境經濟合作區、塔城邊境經濟合作區、吉木乃邊境經濟合作區

産業開發區

編号,高新區名稱,編号,高新區名稱

1【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29【浙江】蘇州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2【湖北】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30【浙江】無錫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3【江蘇】南京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31常州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4【遼甯】沈陽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32佛山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5【天津】天津新技術産業園區,33惠州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6【陝西】西安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34珠海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7【四川】成都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35青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8【遼甯】威海火炬高技術産業開發區,36濰坊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9【廣東】中山火炬高技術産業開發區,37淄博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10【吉林】長春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38昆明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11【黑龍江】哈爾濱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39貴陽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12【湖南】長沙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40南昌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13【福建】福州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41太原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14【廣東】廣州新技術産業開發區,42南甯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15【安徽】合肥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43烏魯木齊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16【重慶】重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44包頭稀土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17【浙江】甯波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18【浙江】杭州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45襄樊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19【廣西】桂林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46株洲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20【河南】鄭州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47洛陽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21【甯夏】蘭州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48大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22【河北】石家莊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49寶雞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23【山東】濟南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50吉林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24【上海】上海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51綿陽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25【遼甯】大連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52保定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中國電谷

26【廣東】深圳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53鞍山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27【福建】廈門火炬高技術産業開發區,54楊淩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

28【海南】海南國際科技工業園,55臨沂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56柳州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57鐵嶺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管理模式

1。蘇州工業園區:工業園管理委員會(簡稱SIPAC)是蘇州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園區管委會為投資者提供從企業設立、開工建設、勞動用工到生産經營各階段的“一站式”快速服務。園區開發建設實行政企分開。園區管委會作為蘇州市政府的派出機構在行政轄區範圍内全面行使主權和行政管理職能;中新雙方财團合資組建的中新蘇州工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CSSD)負責開發建設,主要是基礎設施開發、招商引資、物業管理、項目管理、咨詢服務、産業開發、風險投資等業務。

2。上海嘉定高新區:嘉定高新區管理委員會受嘉定區人民政府委托行使政府職能,管理委員會和工業區開發總公司合署辦公,管委會下設外商服務中心、招商部、土地所、工程部、地區部、辦公室、勞動所、物業公司、綠化公司等職能部門全面負責區域内的規劃實施、招商活動和社區管理。對投資總額在3000萬美元以下的鼓勵類項目,1000萬美元以下的允許類項目實行“一站式審定”和“一條龍服務”,并設置有海關、工商、稅務、财政、勞動力介紹、銀行、法律服務、保安等機構,能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服務。

3。蘇州高新區: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是蘇州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代表市人民政府領導與管理開發區範圍内的經濟、科技和社會事業,協調各部門和各單位在開發區的工作。開發區管委會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行使以下經濟和行政管理權限:(1)依法制定和實施開發區行政管理的具體規定和投資辦法;(2)制定并組織實施開發區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規劃;(3)按照規定的權限審批投資者在開發區的投資項目;(4)管理開發區内的房地産開發;(5)組織興辦和管理各項基礎設施及公益事業;(6)依法管理、指導和監督開發區的企業事業單位;(7)按照國家規定處理開發區涉外事務和進出口事務;(8)領導開發區内市人民政府所屬各行政管理部門相應的機構;(9)行使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職權。

4。西安高新區:“小政府、大社會,小機構、大服務”模式是其重要特征。其管理體制有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決策層,即高新區建設領導小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市政府和省直有關部門及部分區縣主要領導為成員,負責制定高新區整體規劃和發展目标,協調解決高新區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第二層次是管理層,即以“精簡、高效、服務”著稱的高新區管委會。管委會是市政府的派出機構,被授予市一級的經濟管理權限,具有一級财政權限以及規劃、建設、土地開發、項目審批權、勞動人事、進出口業務等經濟管理和部分行政管理職能,市政、市容、物價等業務由市級主管部門授權委托管理。這種管理體制的特點是:管委會有别于一級政府,卻具有市級經濟管理和部分社會事務管理權;不同于企業,但具有企業化運作的機制。另外,管委會内部機構不與區外政府部門對口設立,管理人員不到100人,對口市上60多個部門。這種精幹、高效的管理機制,為高新區的快速發展注入了活力,并将政府行為優勢及企業行為優勢發揮到了極緻。

第三個層次是經營服務層,即管委會下設的高科集團。管委會主任兼高科集團董事長。第一次創業時期(1991-2001),管委會與高科集團的關系實際上是一套人馬,兩塊牌子,但進入第二次創業時期(2002-),除黨組織外,管委會與高新集團已經分家。該集團實行企業化運作,通過房地産滾動開發、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技術引進、産品推銷等方式為區内企業提供服務。

5。重慶特色高新技術園:成立了重慶市特色高新技術園區規劃建設領導小組;由一位副市長任組長,一位副秘書長和市經委一位負責人任副組長,成員單位由市經委、市計委、市農辦、市建委、市科委、市外經委、市财政局、市國土房管局、市規劃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市工商局、市勞動保障局、市環保局等部門組成。該小組負責全市特色工業園區建設的審核,負責拟定相關政策法規。并依據“精簡、統一效能”的要求建立了具有較強協調能力的園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負責園區的對外招商、項目申報和全方位服務。

在管理體制上,實行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首先成立園區管理委員會,管委會作為政府的派出機構,代表政府審批、決定高新技術園區的有關事項,對高新技術園區的開發建設實施統一領導和管理。管委會擁有包括項目審批、城市規劃、土地審批、工商管理、勞動人事、進出口業務等各項行政管理權。有的高新技術園區還擁有一級财政,一般具有建設性财政的特點,建設性支出比例很高。

在進行實際建設時,成立高新技術園區開發建設公司。高新技術園區開發建設公司是擁有政府背景的投資建設主體,實行企業化運作,承擔基礎設施建設任務。開發建設公司可以由政府單獨投資,也可以由政府和企業聯合投資、甚至完全由企業投資。

轉型升級

開發區向來是地方經濟增長的引擎,而随着經濟的不斷發展,原有的管理體制和模式也正在悄然發生改變。

定位

據悉,商務部、國家發改委等部委已派出工作組到各地對開發區的管理體制進行大調研。而從調研的情況來看,關于開發區的管理模式問題,有不同的聲音:一種聲音認為,向新型行政區體制轉型是開發區管理體制創新的必然趨勢;另一種聲音認為,政府的管委會體制較為靈活高效。

在對東部地區多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一項研究表明,開發區經濟總量占所在城市GDP比例的平均值為13%,區内産業結構中服務業比例平均達23%,其開放水平占據當地高點,對城市化率的貢獻也非常明顯,開發區對地方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關專家指出,為外部環境所迫,“十二五”是國内開發區的“急速轉彎期”,開發區面臨着區内産業和自身功能的雙重轉型升級。

中國的開發區已逐漸形成沿海接單、内地加工、服務于珠三角、長三角兩大中心的模式。開發區下一步的産業選擇應該更多地指向戰略性新興産業、資源節約型産業和科技創新型産業。從産業鍊的角度看,就是精選中遊産業,同時向上、下遊延伸,努力發展“配套經濟”、“總部經濟”。

而園區作為産業發展的平台,自身的功能也面臨着轉型升級。據介紹,國際上工業園區的發展已走過了五個階段:勞動密集型園區、資本密集型園區、技術密集型園區、創新戰略型園區和信托網。

目前國内大部分開發區還停留在第一代或第二代的水平,東部沿海地區則有一部分園區先行進入了第三代,成為資本密集型産業的集聚區。在國家力推自主創新的大背景下,它們也将是執行創新戰略的先行者,多學科、知識交叉型産業将成為這一類園區的主導選擇。

改革

中國開發區主要有兩大管理模式:管委會(或功能區)體制較為簡單靈活,但難以與開發區的發展規模相匹配;開發區與行政區合一的管理體制便于協調,但容易造成運行成本高、财力不足的問題。

随着開發區範圍的逐步擴大,功能的逐步多元化,以及特殊政策的逐步消除,很多開發區的功能呈現出由單一工業化的經濟功能區向多功能新城區發展的趨勢,其管理體制也相應從派出機構代行職能的準政府向一級行政區的新型行政體制轉型。

上述趨勢已在國内一些地方出現,比如青島開發區跟黃島區、甯波開發區與北侖區的合并,以及廣州南沙區、蘿崗區的成立。該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管理體制的轉變不是新體制向舊體制的簡單複歸,而是體制并軌基礎上的創新,機構設置管理模式充分體現了“小政府、大社會、小機關、大服務”的原則。

不過,也有專家指出上述模式并非最佳選擇。一方面,過多的行政機構增加了運營成本;另一方面,與單一的管委會體制相比在靈活性上較為欠缺。

上一篇:服務質量

下一篇:網上拍賣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