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莊

義莊

範仲淹創始的、贍濟族人的田莊
義莊是古代漢族社會風俗。宗族所有之田産。始于北宋。仁宗時範仲淹在蘇州用俸祿置田産,收地租,用以贍族人,固宗族,系取租佃制方式經營。[1]義莊設有義宅,供族人借居,若房舍需要修理則自行設法,如果本人确實貧乏無力修繕,從義莊領錢修葺。義莊成了江南鄉間最有力的經濟組織,安定了農村,發展了農村經濟,在江南興辦小學成了風尚。義莊還有義莊管理條例和專門的管理人,獨立運作,具備了财團法人的基本特征。以慈善為目的,建立在獨立财産基礎上,以财産運作來支持慈善,又具有相當的獨立性,範氏義莊的這些特點表明它可以被看做一個初具雛形的基金會。
    中文名:義莊 外文名: 别名: 朝代:北宋 創始人:範仲淹 建立時間:北宋皇祐二年(1050年) 國家:中國

義莊起源

範氏義莊有八九百年的漫長曆史,在中國曆史上是獨一無二的。範仲淹父子通過義莊給族人所規劃的經濟生活有如下方面:

(1)領口糧:

凡是族人,每天可以領1升白米的口糧,糧是一月一領,即每次領3鬥。米要保證是白米,如果是糙米,加領二成。每一房還可以領一個奴婢的口糧。仆人有兒女,在範家服役15年,年齡已到50歲的,也按口領米。範家子弟有外出做官的,不能領口糧,但如丁憂、候選在家,或者在邊疆做官而将家屬留在鄉裡的,照常支領口糧。

(2)領衣料:

每年冬天,一人領絹1匹,5~10歲的兒童領半匹。

(3)領婚姻費:

凡嫁女的領錢30貫,這個女子若第二次出嫁,再領20貫。凡娶媳婦的領錢20貫,若第二次娶親就不能再領了。

(4)領喪葬費:

族人死了,按其輩分領取安葬費,尊長喪支領25貫,次長喪15貫,19歲以下卑幼喪7貫,15歲以下3貫、11歲以下2貫,7歲以下及奴婢均不能領取。

(5)領科舉費:

族人取得大比資格的,可領路費10貫,第二次大比,再領5貫,若無故不赴試,已領之錢交還義莊。後因物價上漲,增加給錢數目,以使“子弟知讀書”之美。另外,義莊設有義學,請本族有功名的人教育本族子弟,并給教授者束修。

(6)借住義莊房屋:

義莊設有義宅,供族人借居,若房舍需要修理則自行設法,如果本人确實貧乏無力修繕,從義莊領錢修葺。本人有餘力,在義宅地内建造房屋,聽其自便。

(7)借貸:

族人一時急用,可向義莊告貸,但不得經常借,且要到時償還。若不能歸還,也不扣他的月米,以保證他的基本生活。按照這些規定,範氏義莊中人們的生活基本需要的口糧、衣服、住房可以無償獲得,重大事項喪葬婚嫁的經費,也不用發愁就可以得到,因此說他們的基本生活費是有保障的,需要自己創收的主要是零用錢。但如果要提高生活水平,當然義莊所給予的就遠遠不夠了。

總之,範家人由于義莊的供給,不會為柴米油鹽發愁,生活上過得去。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凡是範家的族人,隻要住在本鄉,就有權利向義莊領取上述物資。這範莊子孫是不分貧富的,一視同仁。

而後世其他家族的義莊,隻給貧窮的族人以經濟資助,而不像宋代的範氏義莊發給每一個族人。

義莊詞義

第一個解釋

義莊建于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兩年後完工。道光元年(1821)開始運作,辦理贍赈業務,周濟宗親。由于制度設計得好,義莊自行運作,延續了116年。直到1937年抗戰爆發,祖國大陸與台灣交通阻隔,才停止慈善工作。這期間,林氏家族已由第一代林平侯傳至第四代林爾嘉。立于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的《林氏義莊碑記》,碑文很長,對義莊制度有非常詳細的規定。

碑文首先說,林平侯願将自己在台灣淡水的水田四十三甲八分四厘二毫(每甲約等于内地十一畝三分,合計相當于五百畝)充作本族義田。林氏子孫不得視之為祖産。為了杜絕後患,請地方官為該義田另立永澤堂作為戶名,登記注冊。這些義田都是上好良田,罕遭旱澇侵害,每年的收入相當穩定。扣除賦稅及損耗,一般每年實收租谷一千六百石(每石120斤。古代制度,1石等于10鬥,等于100升,等于1000合)。租谷在淡水變賣成銀圓,每年分兩次會票到内地永澤堂,再由管理人員随時買米,按月分發給族人。義田的管理人員設2名,均舉族中有德有才,或殷實可托的人士擔任。一名在淡水,專管收租及彙銀到内地等事宜;一名在楊厝,管買米、給米、置業等事宜。他們也有工資。

義莊的賬目要登載清楚,接受族人查核,監督。根據七房橋的實際情況,他提出了一個建立“錢氏懷海義莊”的辦法,來解決佃戶和地主之間的矛盾。這樣的義莊制度,得到縣知事的贊同。這對太平天國之後安定農村和克服農業生産的困難都有好處。興辦義莊的辦法很快傳了出去。不到一年蕩口也建成了黃石弄義莊和華繹之義莊。不到3年,無錫、蘇州、昆山、常熟、太倉甚至崇明也都紛紛成立了義莊。義莊成了江南鄉間最有力的經濟組織,安定了農村,發展了農村經濟,在江南興辦小學成了風尚。

宋皇祜元年(1049),江蘇蘇州範仲淹首創義莊。其後,江蘇金壇縣張氏、新淦郭氏、莆田陳氏都相繼設義莊。元代設立義莊者不多。明代義莊增加,安徽、廣東、廣西、陝西、直隸都有設立義莊記載。至清代,設義莊者激劇增多。民間時期,義莊建置仍在擴大。

第二個解釋

義莊,是農業社會的産物,一個大民族之中,有的窮,有的富,富有的拿出錢來辦義莊,義莊之中包括學校、公田、祠堂等等設施。在曆史文獻上,最早有記載的義莊是北宋範仲淹在蘇州所緻置,随着社會結構的改變,義莊的内容,在漸漸縮窄,到了近代,幾乎隻以祠堂為主。而在城市之中,被稱為義莊的場所,又另外有一個十分專門的用途:寄放棺柩。

所以,可以簡單地說,義莊是存放棺材的地方。當然,棺材不會是空的,棺材中都有屍體,大都是一時還未曾找得好地方安葬,或是死者客死他鄉,家人準備運回本土去安葬,或是窮得無以為殓,隻好暫時寄放在義莊之中。也指醫院的太平間。

第三個解釋

“義莊”原本是古時候的一種善舉,捐贈人拿出一定的田地,其田租專用于慈善目的;而股市裡的義莊卻指的是“講道義”的莊家。在鉀肥認沽權證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有人事先宣稱将把權證價格維持在一定高位,以讓利給虧損的散戶,并且真的豪放地做到這一點,該神秘人也被最早稱為“義莊”。而如今,“股吧”裡有慈善心腸的“義莊”越來越多,各路神兵紛紛出馬,預測多隻股票的漲停時間,号稱“信者跟着發财”,對這樣的“義”,散戶們還要保持警惕。

第四個解釋

義莊是指暫時存放未安葬棺材的特定場所。

早年華人從中國内地遷移到香港,或到海外工作維持生活,都希望自己去世後能夠安葬在家鄉故土。在後人準備充足移送先人到下葬墓地前的一段時間,義莊就提供靈柩或骨殖暫時統一擺放的場所。當中也有特别例子,例如個别遺體未有異地家屬安排後事,或親人貧窮到無以為殓的情況,隻能先移送到義莊,再作打算。

義莊産生

範氏義莊-産生原因

範氏義莊的産生根源于宋代經濟、社會的重大變化,在大的時代背景下慈善組織成為一種社會需求。在宋以前,雖然貧富的差别一直明顯存在,但是貧窮更多的是與個人的社會身份地位相關,“貧”與“賤”并稱,“賤”必然“貧”,窮人并不構成一個具體的、對國家經濟有影響的社會群體。在此之前,中國的慈善機構與西方類似,也是同宗教聯系在一起,是以佛教種善可得福報的“福田思想”為基礎,為了出家人、在家人的修善,不以解決因貧窮而造成的社會問題為出發點。

大約從宋代開始,貴賤與貧富脫離開來,社會擺脫了門第大族的支配和庶民專業的貴賤之分。在科舉制與政權的緊密結合下,讀書人居于最高貴的位置,他們不認為貧窮涉及道德問題,甚至甘心安于清貧。而在這個階段,經濟有了空前發展,社會積累了相當的财富,随之帶來經濟思想層面的變化,貧民作為一個階層首次被政府所“發現”。在貧窮清楚地有别于卑賤的時候,貧民問題對宋政府來說成為一個行政問題。

自11世紀開始,宋政府開始嘗試制定一些長期濟貧的政策。由家族或政府創立的非宗教的慈善組織開始出現。這些慈善組織與以往的宗教慈善組織有很大不同,着眼于解決實際的社會問題。範仲淹本人出身貧寒,讀書時每日隻能以粥果腹;富貴以後,他依然生活簡樸,隻有在宴請賓客時餐桌上才會出現多種肉食。貧寒的出身使範仲淹對平民比較關注,他的改革方略也包含着“厚農桑”、“減徭役”等降低社會底層貧窮程度的措施。

範氏義莊是範仲淹及其後人以自身力量體恤族人,以家族紐帶解決一部分人的社會福利問題的嘗試。抛開鞏固宗族的目的之外,是對政府濟貧政策的支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古代儒士的人生理想,家就是國,國就是家,治國以齊家為基礎,範氏建立義莊不僅是對家族的保護,也是以服務社會、減輕國家負擔為目的的。因此,義莊也受到了政府的歡迎、支持和保護。

範氏義莊-設立目的

範氏義莊以大量田地為财産基礎建立,田地由範氏子孫有能力者捐助,所有權移交給義莊,也就是不再歸任何特定人所有。這樣,義莊有财産基礎。義莊還有義莊管理條例和專門的管理人,獨立運作,具備了财團法人的基本特征。從設立目的看,義莊的受益者是範氏族人,八百多年來,隻要是居住在本鄉的本族人都可以從義莊受益。義莊的救濟面雖然受家族的限制,但是受益者的數量還是比較廣的。而且,古代的家族範疇也遠遠大于現代社會的小型家庭。所以,義莊是慈善性的,即使這種慈善的範圍比較有限。以慈善為目的,建立在獨立财産基礎上,以财産運作來支持慈善,又具有相當的獨立性,範氏義莊的這些特點表明它可以被看做一個初具雛形的基金會。

範氏義莊-運作機制

範氏義莊有着比較嚴密的運作機制。

義莊有嚴密的内部規範管理的措施。義莊設有管理人,負責經營管理。管理人有權處理義莊事務,不受他人幹擾。但是,管理人以工作好壞決定領取報酬的數額。在領取報酬前,要有族人證明他工作有效。族人有權告發管理人的不公正行為,由公衆作判斷。由此可見,義莊有一個獨立的決策機制和與之相配合的監督機制。

在财産管理方面,義莊也有一定的制度,例如:義莊以田租為财政來源,為了公正,不許族人租種義莊的田地。義莊也不買族人自有的田地。義莊還對受益人即族人有一些監督措施,對于違法義莊規矩的人,有不同的處罰措施,比如罰款、取消獲得救濟資格、送官等。

懷海義莊

懷海義莊位于新區鴻山鎮七房橋村,是如今江南地區保存下來為數不多的傳統民間慈善機構之一,占地面積約450平方米。“懷海義莊”起先是七房橋村族内長輩聚會的地方,後來改為義莊。乾隆在1739年下令嘉獎義莊,并頒布法令禁止轉讓宗族财産,義莊才得到保護與發展。其宗旨是“救災周急、恤孤矜寡”。族内凡孤寡鳏獨者均能領到義莊的錢糧,貧困學子都能在義莊的資助下上學。錢穆及其兄弟、錢偉長都是因家貧在義莊的資助下得以上學。

錢氏為無錫望族,始祖為吳越國王錢缪,因平息叛亂,唐昭宗特設鐵券,“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刑。”按錢氏家譜記載,錢令希為錢缪的第36代傳人。

錢氏獲此鐵券後,視為傳家之寶。1951年,錢家後人将這件寶物交給國家,8年後,被中國曆史博物館收藏,現屬國家一級文物。不過曆經滄桑,鐵券上的金字已剝落不少,也缺了一角。

懷海義莊為錢令希的族人所創辦,已有500年曆史,是如今江南地區保存下來為數不多的傳統民間機構之一。如今負責人是錢煜,他是無錫市錢缪研究會理事,與錢令希為同輩兄弟。

據錢煜介紹,這裡最初為七房橋村族内長輩聚會的地方,後改為義莊,高舉“救災周濟、恤孤矜寡”的博愛宗旨。

社會影響

義莊社會保障模式在古代的現實意義n

從宋至清代,由于宗族義莊有助于宗法血緣社會的穩定,義莊一直得到了政府的提倡與支持。而義莊社會保障模式也為政府社會保障模式提供了補充,二者互動産生了較好的保障效果。在宋代,官方的保障形式主要有:應對天災兇年的常平倉、義倉;為貧者、老無所依者、殘疾人、嬰兒提供救濟的孤獨園、六疾館、福田院、慈幼局等等。

另外,由于數量、規模的限制,孤獨園、福田院、慈幼局等官方社會保障機構并不能提供常态化的救助,而具有一定的季節波動性。而義莊的出現則較好地彌補了官方社會保障模式的不足。義莊可以向宗族内貧窮、孤寡殘疾的族人主動提供生活保障,而且這種保障是持久而非間歇性的,同時,義莊還可以為族人提供教育保障,給族内貧戶富戶同等的發展機會。

這說明,相對于官方社會保障的被動性與季節性而言,宗族義莊可以為族人提供更加主動的、常态化的、較全面的社會保障。然而,作為非正式保障模式的義莊具有不穩定性,比如在連年自然災害頻發的年景裡其保障功能就顯然弱化了。但是,義莊在古代社會為社會服務、為國家減負的舉措深受國家與族人的支持。n

義莊社會保障模式的當代啟示n

1.構建以鄰裡互助為主、以民間力量參與為輔的養老模式

人口老齡化與家庭小型化使養老問題成為一個新的社會難題,尤其在農村,由于年輕人的外出務工,導緻留守兒童、空巢老人數量日益增加。而古代義莊的以血緣關系、親情支持為紐帶的保障模式對農村養老問題仍具有借鑒意義。無論是現代倡導的機構養老還是社區養老,在農村這樣一個經濟不發達、鄰裡關系濃厚的地方開展仍具有一定的困難性。

另外由于農村的聚居性強、家族互助形式多樣、宗族活動的長期開展等原因使鄰裡互助、族人幫扶的養老模式具有很強的可行性。因此充分調動農村小戶、家族親人的積極性,采取給予定期定時彈性化的經濟幫助與生活服務的養老模式仍具有現實意義。另外,民間組織廣泛參與到農村養老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中,一方面可以很好地減輕政府負擔、服務人民群衆,另一方面也使農村養老模式更加靈活與多樣。

2.支持慈善事業發展,充分調動社會資源

義莊作為古代民間的慈善事業,其長盛不衰的途徑之一在于政府的支持。範式義莊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管理問題時,範仲淹曾上書朝廷請求支援,得到了朝廷的支持,朝廷下诏申将對違反義莊規矩的人進行審理。子孫後代也以此為借鑒尋求官方的支持。當然,義莊的普遍福利、救貧濟窮、穩定社會的功能對于維護政府的統治也具有積極的示範效應。現代社會,慈善事業是民間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補充。政府應該鼓勵慈善事業的發展,激發社會活力,形成民間、官方社會保障互動補充,從而緩和社會矛盾,促進社會進步。

3.嚴格依法管理社會經濟事務,構建和諧穩定社會

義莊持續不斷發展的原因之一是有一套嚴密的運行機制和明确的管理條例與内部規範,并叮囑後代子孫嚴格遵守,如《義莊規矩》、《續申義莊規矩》、《增定廣義莊規矩》等。此外,設立管理人職位,負責專門的經營管理,管理人報酬的領取額取決于他工作的好壞,族人為其提供績效證明,可見,義莊的監督體系也是相對合理完善的。

在當代社會,依法管理更顯得尤為重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才能維護憲法權威,保證管理的統一性、穩定性、有效性,維護人民的切身利益,進而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構建和諧穩定社會。

義莊作為古代民間自發性社會保障組織,雖然在經濟上具有不穩定性及發展到後來的福利功能弱化等不足,但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具備了現代社會福利組織的雛形,相對于當時的社會保障水平而言已經十分進步,正因如此,義莊才會得到政府的大力倡導與扶持。而對于今日之中國而言,義莊這種以血緣關系、親情支持為基礎的社會保障模式依然具有豐富的當代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