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存取

開放存取

學術傳播機制
開放存取(Open Access,簡稱OA)或開放獲取是國際學術界、出版界、圖書情報界為了推動科研成果利用互聯網自由傳播而采取的行動。其目的是促進科學科學及人文信息的廣泛交流,促進利用互聯網進行科學交流與出版,提升科學研究的公共利用程度、保障科學信息的保存,提高科學研究的效率。
    中文名:開放獲取 外文名: 适用領域:學術傳播機制 所屬學科: 英文名:Open Access 别名:開放獲取

定義

根據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的解釋,“開放存取”是在基于訂閱的傳統出版模式以外的另一種選擇。這樣,通過新的數字技術和網絡化通信,任何人都可以及時、免費、不受任何限制地通過網絡獲取各類文獻,包括經過同行評議過的期刊文章、參考文獻、技術報告、學位論文等全文信息,用于科研教育及其他活動。從而促進科學信息的廣泛傳播,學術信息的交流與出版,提升科學研究的共利用程度,保障科學信息的長期保存。這是一種新的學術信息交流的方法,作者提交作品不期望得到直接的金錢回報,而是提供這些作品使公衆可以在公共網絡上利用。

按照布達佩斯開放存取先導計劃中的定義,是指某文獻在Internet公共領域裡可以被免費獲取,允許任何用戶閱讀、下載、拷貝、傳遞、打印、檢索、超級鍊接該文獻,并為之建立索引,用作軟件的輸入數據或其它任何合法用途。用戶在使用該文獻時不受财力、法律或技術的限制,而隻需在存取時保持文獻的完整性,對其複制和傳遞的唯一限制,或者說版權的唯一作用應是使作者有權控制其作品的完整性及作品被準确接受和引用。

性質

開放存取是不同于傳統學術傳播的一種全新機制,其核心特征是在尊重作者權益的前提下,利用互聯網為用戶免費提供學術信息和研究成果的全文服務。首先,開放存取是基于互聯網的學術傳播機制。互聯網是開放存取賴以生存的媒介形态,這是因為互聯網的發展導緻了學術傳播成本的下降,從而為學術信息的開放存取提供了可能。

但是,媒介形态本身并不是區别開放存取與傳統學術期刊出版的标志,目前很多出版者都提供了網絡版的數據庫和電子期刊,但在營銷策略上仍然采用了傳統的基于訂閱的傳播模式。其次,開放存取是免費提供全文的信息服務方式。在開放存取模式下,科研人員不需要通過付費(包括個人訂閱或者團體訂閱)就能訪問學術信息的全文。換言之,隻要具備鍊接互聯網的物理條件,科研人員就可以方便地獲取學術信息的全文。

從這個角度來看,隻是開放文獻的基本書目信息并不是開放存取的表現形式。事實上,傳統出版機構往往允許用戶免費浏覽其文摘,這種做法隻是他們推廣和銷售全文服務的一種常用的營銷戰略而已。其次,開放存取充分尊重作者的權益,并不違背知識産權的精神。基于開放存取傳播的作品不一定都是“公共領域作品”,它并沒有要求作者放棄對作品的全部權利,作者可以基于不同法律文本和授權協議(比如創作共用協議)對作品版權進行取舍。

影響

伴随着網絡環境的日益發達與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全面地滲透到學術交流與共享的全過程,觸發了學術交流價值,催生了科研成果本質。在“學術期刊危機”的孕育下,開放存取作為一種新型的出版機制和學術信息共享的自由理念應運而生。開放存取運動的發起,使無障礙的國際化學術交流與學術分享成為可能,而開放存取期刊作為重要的學術交流途徑,打破了商業出版機構對知識進行壟斷的局面,促進了全球知識的更新發展與廣泛傳播。

近年來,開放存取以自存檔和開放存取期刊等途徑,通過網絡高質、高效地向公衆提供學術信息的發表,使任何人在任何時間都能不受任何權限地免費訪問學術成果,作為科學知識傳播的新通道,開放存取開始被學者們接受并認同。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