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

漢語漢字
長,漢語漢字,念作cháng、zhǎng,常作為幾何概念,又稱長度,length,用來描述物體的橫向延伸的程度或者時間的延伸。在圍棋中也有長這個術語,表示雙方棋子緊貼着向同一方向行棋,先前的一方,棋子始終高出對方一頭。亦可念作zhǎng,表示生長,成長。筆畫順序:撇(丿)、橫(一)、豎提(丨)、捺(乀)。
  • 中文名:長
  • 拼音:cháng,zhǎng
  • 繁體:長
  • 部首:長
  • 五筆:tayi
  • 倉颉:po
  • 鄭碼:ch
  • 字級:一級字
  • 平水韻:平聲七陽,上聲二十二養
  • 名稱:長
  • 筆畫:4
  • 注音:ㄔㄤˊ,ㄓㄤˇ
  • 結構:獨體字
  • 四角号碼:4273₀
  • 統一碼:基本區U 957F
  • 造字法:象形字

字源演變

象形字,許慎《說文解字》則認為是會意字.初文像人長發而拄杖之形,或省去杖形。長字是個使用頻率極高的字,因此異構較多。大緻說來,是沿着兩條主線發展的。一是含杖形的各種字形,二是省去杖形的各種字形,而手形畫出手指為特例外,其餘各種字形都是在這兩條主線的基礎上發生的的增減變化。繁體“長”是從含杖形的字形發展而來的,而簡化字“長”則來源于其草書字形。《說文》以為“從兀從匕(化),亡(亾)聲”。把長字的上部像長發的部分看作“倒亡”,其說本不足信。此字構形本意,今人多從“長發”入手,以為長久之長(cháng)。然此字構形與老字同作拄杖形,其本義也有可能是年長(zhǎng)或長(zhǎng)老。現以“長”(cháng)為本義,指空間或時間的距離大。《詩·齊風·猗嗟》:“猗嗟昌兮,颀而長兮。”《詩·秦風·蒹葭》:“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樂府詩集·雜曲歌辭二·傷歌行》:“憂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長。”引申為常常。《莊子·秋水》:“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又從本義引申為年長(zhǎng)。《國語·晉語四》:“齊侯長矣。”《論語·先進》:“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又引申為長老,師長。《詩·大雅·皇矣》:“其德克明,克明克類,克長克君。”又從本義引申為生長。《孟子·公孫醜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cháng

形容詞

兩端之間的距離大。同“短”相對。

高。

遠,不近。

特指詩文的篇幅大。

指時間相隔距離大。

長久,永久。

是,正确。

(舊讀zhàng)多,多餘。

大,表示程度。

副詞

常常,經常。

動詞

引長,延長。

指超越。

特長,擅長。

引申為贊許。

名詞

長處,優點。

中國古代東方少數民族之一。

(Cháng)姓。

zhǎng

形容詞

相比之下年紀大。

特指老,年高。

排行最大。

良善。

名詞

指相比之下年紀較大的人。

指老人。

長輩,輩分高的人。

指居先、居首位者。

君長,領袖,首領。

指長官。

今稱領導人或部隊的各級指揮官為長。

古代戶籍編制單位,二百五十家為長。

動詞

為人師長。

居先,居首位。

統治,統率。

主管,執掌。

尊敬。

重視,崇尚。

生育,出生。

生長,成長。

長大,成年。

撫育,培育。

滋長,助長。

上漲。

zhàng

動詞

興旺,興盛。

參考資料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久遠也。從兀從匕。兀者,高遠意也。久則變化。亾聲。〔⿱廠丫〕者,倒亾也。凡長之屬皆從長。仧,古文長。?,亦古文長。直良切

【注釋】①徐铉等曰:倒亡,不亡也。長久之義也。②镸、?、?、?、?,古文長。

說文解字注

久遠也。

久者,不暫也。遠者,不近也。引伸之為滋長,長幼之長。今音知丈切。又為多馀之長,度長之長皆今音直亮切。兄下曰:長也。是滋長,長幼之長也。

從兀,從匕。

會意。匕呼霸切。

亾聲。

二字各本在變匕之下,今依韻會正。直良切。十部。

兀者、高遠意也。

說從兀之意。兒部曰:兀者、高而上平也。

久則變匕。

匕各本作化。今正。說從匕之意。匕下曰:變也。

〔⿱廠丫〕者,到亾也。

到各本作倒。今正。說?卽亾字。亾而倒變匕之意。凡長之屬皆從長。

康熙字典

〔古文〕镸《唐韻》《集韻》直良切《正韻》仲良切,音場。《增韻》短之對也。《孟子》今交九尺四寸以長。《前漢·田橫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又久也。《詩·商頌》濬哲維商,長發其祥。《箋》長,猶久也。《老子·道德經》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又遠也。《詩·魯頌》順彼長道,屈此羣醜。《箋》長,遠也。《古詩》道路阻且長。

又常也。《陶潛·歸去來辭》門雖設而長關。《李商隐詩》風雲長為護儲胥。

又大也。《世說新語補》願乗長風,破萬裡浪。

又善也。《晉書·樂廣傳》論人必先稱其所長。《唐書·韓琬傳》文藝優長。

又《博雅》長,挾也。

又《吳語》孤敢不順從君命,長弟許諾。《注》長弟,猶雲先後也。

又星名。《博雅》太白謂之長庚。《詩·小雅》東有啟明,西有長庚。《傳》日旦出,謂明星為啟明。日旣入,謂明星為長庚。

又宮名。《班固·西都賦》北彌明光而亘長樂。《謝朓·怨情詩》掖庭聘絕國,長門失歡宴。《注》長門,漢皇後所居。

又地名。《玉海》長安,本關中地,西漢建都于此,後因謂天子所都為長安。

又山名。《說林》公見東陽長山,曰:何其坦迤。《金史·禮志》有司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

又國名。《山海經》有鹽長之國。

又獸名。《山海經》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

又草名。《爾雅·釋草》長楚,铫芅。《疏》長楚,一名铫芅。

又姓。《左傳·僖二十八年》甯子先長牂守門。《注》長牂,衞大夫。

又仲長,複姓。

又長乗,神名。《山海經·郭璞贊》九德之氣,是生長乗。人狀犳尾,其神則凝。妙物自潛,世無得稱。

又《韻會》《正韻》展兩切,音掌。孟也。《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疏》元為施生之宗,故言元者善之長也。《戰國策》君長齊奚以薛為。《注》長,雄長之長。

又齒高也。《書·伊訓》立愛惟親,立敬惟長。《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十年以長,則兄事之。五年以長,則肩随之。

又位高也。《書·益稷》外薄四海,鹹建五長。《傳》言至海諸侯五國,立賢者一人為方伯,謂之五長,以相統治。《釋文》五長,衆官之長。

又《周禮·天官·大宰》乃施則于都鄙,而建其長。《注》長謂公卿大夫,王子弟之食采邑者。

又進也。《易·泰卦》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又生長也。《孟子》苟得其養,無物不長。

又長養之也。《前漢·董仲舒傳》陽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養長為事。

又《詩·大雅》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箋》敎誨不倦曰長。

又官名。《左傳·襄十一年》秦庶長鮑庶長武帥師伐晉,以救鄭。《注》庶長,秦爵也。

又縣名。《左傳·襄十八年》夏,晉人執衞行人石買于長子。《注》長子縣,屬上黨郡。

又《集韻》《韻會》《正韻》直亮切,音仗。《集韻》度長短曰長。

又《集韻》馀也。《正韻》多也,宂也,剩也。《論語》長一身有半。《世說新語》平生無長物。《陸機·文賦》故無取乎宂長。

又《正韻》知亮切,音障。增盛也。《韓愈詩》得時方長王。

音韻集彙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廣韻

平聲

開口呼

全濁

直良切/丁丈切/直向切

ȡʰjɑŋ

上聲

開口呼

全清

知丈切/直張切/直良切

ȶjɑŋ

去聲

開口呼

全濁

直亮切/直良切/知丈切

ȡʰjɑŋ

集韻

平聲

開口呼

全濁

仲良切

ȡiɑŋ

上聲

開口呼

全清

展兩切

ȶjɑŋ

去聲

開口呼

全濁

直亮切

ȡiɑŋ

韻略

平聲

仲良切

上聲

展兩切

去聲

直亮切

增韻

平聲

仲良切

上聲

展兩切

去聲

知亮切

去聲

直亮切

中原音韻

陽平

江陽

穿

合口呼

次清

ʈʂʼiaŋ

上聲

江陽

全清

tʂiaŋ

中州音韻

平聲

江陽

池傷切

上聲

江陽

之賞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全濁

仲良切

dʒ‘iaŋ

上聲

全清

展兩切

tʃiaŋ

去聲

全清

知亮切

tʃiaŋ

去聲

全濁

直亮切

dʒ‘iaŋ

分韻撮要

陽平

第九張掌帳着

穿

陰上

第九張掌帳着

方言集彙

◎ 贛語:drong3 長高;trong2 抻長捌大

◎ 粵語:coeng4 zoeng2

◎ 潮州話:ciang5 ziang2 (chhîang chíang)

所獲榮譽

2021“一帶一路”年度漢字候選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