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大學

長安大學

全國重點大學
長安大學(Chang'an University),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由教育部和交通運輸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陝西省人民政府“四部一省”共建,是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和“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重點建設高校。是最早招收留學生和首批招收港、澳、台學生的高校之一,擁有全國高校唯一的汽車綜合試驗場。學校座落于十三朝古都——西安。
    中文名:長安大學 外文名:Chang’an University 辦學性質:公辦大學 學校類别:理工類 學校特色: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11工程、985平台教育部直屬高校中俄交通大學聯盟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省部共建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主管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陳志堅校長:沙愛民 專職院士數: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 本科專業:82個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3個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19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别10個專業學位授權領域16個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個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52個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9個 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1個二級學科5個 院系設置:23個學院(系) 校訓:弘毅明德、笃學創新 校歌:《長安大學之歌》 地址:碑林校區:西安市碑林區南二環路中段渭水校區:西安市未央區朱宏路北段 院校代碼:10710 主要獎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等國家科技獎勵22項(截至2019年7月)省部級科技獎勵一等獎30餘項,其他省部級科技獎勵250餘項(截至2019年7月)全國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經驗高校(2018年)等 知名校友:徐冠華、馮正霖、常心泰、趙樂秦、楊省世、李睿、謝來發、胡保存、王小民、劉鶴章、魏志敏等

學校概況

長安大學直屬國家教育部,是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國家“985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高校、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學校創建于新中國百業待興之時,壯大于改革浪潮叠起之際,興盛于高等教育強國大勢之中,與共和國同向同行近七十載。自1951年起,學校前身西安公路學院、西安地質學院、西北建築工程學院相繼成立。1956年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1978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3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7年成為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00年三校合并,組建長安大學,掀開學校跨越式發展新篇章。2005年以來,教育部先後與交通部(現交通運輸部)、陝西省人民政府、國土資源部(現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簽署共建長安大學協議,“四部一省”共建長安大學的辦學格局正式形成。2011年入選國家“985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高校。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邁向新時代,踏上新征程。

學校堅持國際化辦學,建有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長安都柏林國際交通學院”、馬爾代夫維拉學院漢語中心(孔子學院)、特殊地區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可持續發展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5個“111計劃”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發起組建了“中俄交通高校國際技術轉移中心”。舉辦了中美、中俄、中法、中國南非公路工程标準系列對接國際論壇,推進交通國際标準協同計劃。深度參與世界交通運輸大會(WTC)的策劃、組織、運行。與中國路橋、中交、中鐵、中鐵建等大型企業攜手推進中國企業“走出去”夥伴計劃。與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40餘所院校及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

雁塔鐘聲悠悠,渭河波濤浩浩,太白山巒皚皚。幾代人初心不改、豪情如瀑,數十載厚積薄發、行久緻遠。面向未來,長安大學将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加快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步伐,在助力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壯闊征程中譜寫新的長大輝煌!

曆史沿革

西北交通學校

1951年,在蘭州市郊的一片荒灘上,創辦了西北交通學校,奠定了長安大學的第一塊基石。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地質部西安地質學校和中央人民政府建築工程部西安建築工程學校先後成立。

1952年,西北交通學校東遷西安,更名為西安公路學校。1955年,再次更名為交通部西安汽車機械學校。

西安公路學院

1958年,國家将北京公路學院籌備委員會的教師和設備調往西安,在交通部西安汽車機械學校的基礎上,創辦了西安公路學院,成為亞洲第一所專門培養公路交通高級人才的高等學府。

1978年,開始研究生教育。1981年,成為國家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84年,成為全國第二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長安大學

2000年4月18日,西安公路交通大學、西安工程學院、西北建築工程學院合并組建長安大學,劃歸教育部管理。2006年4月,學校入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2008年,學校首次入選國家“111計劃”。2010年6月,入選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

2011年4月,成為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優質資源共享聯盟創始成員。2012年,設立研究生院。2017年9月,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8年1月,學校入選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2019年2月,學校被教育部認定為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12月,榮獲“全國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經驗高校”稱号。

2020年4月,長安大學運輸工程學院成立;同月,學校與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合作舉辦的非獨立法人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長安大學長安都柏林國際交通學院”正式獲批。6月,長安大學人文學院成立。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截至2019年7月,學校擁有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4個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36個教育部、交通運輸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陝西省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陝西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n

國家工程實驗室:橋梁結構安全技術、道路養護技術與裝備n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特殊地區公路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道路施工技術與裝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西部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旱區地下水文與生态效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n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公路大型結構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高速公路築養裝備與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道路鋪面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車聯網”教育部-中國移動聯合實驗室n

交通運輸部重點實驗室:道路結構與材料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汽車運輸安全保障技術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舊橋檢測與加固技術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n

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岩土工程開放研究實驗室,成礦作用及其動力學開放研究實驗室,幹旱、半幹旱地區水資源與國土環境開放實驗室,岩漿作用成礦與找礦重點實驗室n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重點實驗室:給水排水重點實驗室n

陝西省重點實驗室:公路橋梁與隧道重點實驗室,交通新能源開發、應用與汽車節能陝西省重點實驗室,高速公路施工機械陝西省重點實驗室,環境保護水土污染與修複陝西省重點實驗室,早期生命與環境重點實驗室n

陝西省工程研究中心:道路交通智能檢測與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陝西省地下水與生态環境工程研究中心n

陝西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綜合運輸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長安文化産業研究中心、陝西省文化産業協同創新研究中心、中華傳統文化普及基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據2019年學校官網顯示,“十一五”期間,科技創新能力快速增強,承擔了包括國家“973”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和面上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西部交通建設科技項目、國土資源調查項目在内的科研項目3800餘項,七年總額突破29億元。獲得國家專利370項,發表學術論文9900餘篇,SCI、EI、ISTP收錄論文2700餘篇。2006年以來榮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51項,其中榮獲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内的國家科技獎勵14項。

2019年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長安大學兩項成果獲獎,其中,謝永利教授團隊主要完成的“複合地基理論、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張勤教授團隊參與完成的“InSAR毫米級地表形變監測的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國家級科技獎項一覽

項目名稱

獲獎時間獲獎等級

冷彎薄壁型鋼住宅結構體系關鍵技術研究及産業化

2006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汽車綜合性能檢測關鍵技術研究、系列産品開發及其産業化

200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中國成礦體系與區域成礦評價

200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沙漠地區公路建設成套技術研究

200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基于認知與非歐氏框架的數據建模基礎理論研究

2007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多年凍土青藏公路建設和養護技術

2008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公路半剛性基層材料結構理論、多指标控制設計方法及工程應用

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公路在用橋梁檢測評定與維修加固成套技術

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建設及運營管理關鍵技術

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永久性瀝青路面結構設計理論與方法、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

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鄂爾多斯盆地生态脆弱區煤炭開采與生态環境保護關鍵技術

2011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複雜鋼結構施工過程時變分析及控制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應用

2011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隧道含水構造等不良地質超前預報定量識别及其災害防治關鍵技術

2011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西安地裂縫成因與減滅關鍵技術

2012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環保型路面技術體系、設計方法及工程應用

2013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鹽漬土地區公路建設成套技術及工程應用

2013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長大跨橋梁結構狀态評估關鍵技術與應用

2013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濕陷性黃土地區高速鐵路修建關鍵技術

2013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汽車制動與ABS多工況整車智能檢測技術及裝備開發

2014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學術資源

根據2014年10月官網顯示,學校圖書館藏書227萬冊,其中期刊合訂本94591冊;中外文現刊3170種,超星、北大方正等40.77萬種電子圖書。萬方數據資源、中國期刊網(清華同方)、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重慶維普)、IEEE、Ei(工程索引)、UMI(美國博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ASCE(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數據庫)、CSA劍橋科學文摘等四十一種國内外中外文數據庫系統。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20年10月,學校設有23個學院(系),開設82個本科專業。

學院名稱

專業名稱

公路學院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國際工程班)

理工

汽車學院

車輛工程

能源與動力工程

理工

物流工程

理工

汽車服務工程

理工

工程機械學院

機械工程(含卓越工程師)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理工

機械電子工程

理工

工業設計

理工

經濟與管理學院

物流管理

工商管理

理工

市場營銷

理工

會計學

理工

工程管理

理工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理工

經濟統計學

理工

國際經濟與貿易

理工

電子與控制工程學院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自動化(含卓越工程師)

理工

機器人工程

理工

信息工程學院

電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理工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含卓越工程師)

理工

軟件工程

理工

物聯網工程

理工

人工智能

理工

地質工程與測繪學院

地質工程(含卓越工程師)

勘查技術與工程

理工

地球物理學

理工

測繪工程

理工

地理信息科學

理工

遙感科學與技術

理工

安全工程

理工

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

地質學

資源勘查工程(含卓越工程師)

理工

礦物加工工程(寶玉石學)

理工

建築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

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理工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含卓越工程師)

理工

工程造價

理工

水利與環境學院

化學工程與工藝

環境工程

理工

環境科學

理工

水利水電工程

理工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理工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含卓越工程師)

理工

建築學院

建築學

城鄉規劃

文理

風景園林

文理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理工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理工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理工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理工

馬克思主義學院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學院

行政管理

公共事業管理

文史

法學

文史

戲劇影視文學

藝術

廣播電視編導

藝術

新聞學

文史

廣告學

文史

漢語言文學

文史

運輸工程學院

交通運輸

交通工程

理工

交通工程(國際工程班)

理工

大數據管理與應用

理工

土地工程學院

土地資源管理

土地整治工程

理工

理學院

工程力學

數學與應用數學

理工

信息與計算科學

理工

外國語學院

英語

日語

文史

體育系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學工部

工科試驗班

長安都柏林國際交通學院

交通運輸(中外合作辦學)

車輛工程(中外合作辦學)

理工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中外合作辦學)

理工

師資力量

截至2020年10月,學校擁有專任教師2100餘人,其中,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新加坡工程院院士4人,教授、副教授1200餘人,其中博士生導師366人、碩士生導師1041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5人,100餘人入選國家“萬人計劃”、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和教育部、交通運輸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陝西省等各類高層次人才計劃;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

學校标識

校徽

長安大學的校徽由城牆圖案環狀包圍,裡面由繁體字“長”和“安”上下壘砌。其中城牆代表着學校位于著名古都西安,有着厚重的曆史文化積澱,“長安”二字一是代表“長安大學”,二是形似一把鑰匙,寓示着長安大學像一把開啟智慧的“金鑰匙”,肩負着培養社會主義建設合格人才的神聖使命。

校歌

《長安大學之歌》n

詞:段聯合n

曲:張藝凡n

歌詞n

秦嶺蒼蒼,八水泱泱,古城之南,有我上庠。特色立校,譽播四方。n

志士弘毅路修遠,賢才明德天地長。激流千帆競,長大當自強。n

黉宇輝輝,書聲朗朗,渭河之濱,有我上庠。英才荟萃,海納三江。n

一生笃學砺幹将,矢志創新育棟梁。雄鷹蓄勢久,展翅當高翔。

校賦

長安大學賦主要是對長安大學的描述和贊美,長安大學賦的作者魏明倫,是知名劇作家、雜文家、辭賦家。第七、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曆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戲劇文學會會長,四川省文聯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組部優秀專家,文化部優秀專家,四川省優秀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學校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陳志堅

校長、黨委副書記

沙愛民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孟德勇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彪曉紅

黨委副書記

孟德勇、彪曉紅、徐引正、黎開誼

副校長

趙祥模、賀拴海、朱傑君、王建偉、範文

以上資料來源:

知名校友

黨政校友

馬爾立

陝西省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學黨委書記。

王磊

新疆吾爾自治區地質調查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全國勞動模範。

王小民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獲得者。

徐張建

西北綜合勘察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

李愛民

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所副總工程師、研究員、全國勞動模範。

馬天嘏

新疆地礦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胡健民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研究員、參加中國第22次南極科學考察獲國家海洋局通報嘉獎者。

餘秋生

甯夏地質工程勘察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甯夏“十大傑出青年”“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省部級校友

劉鶴章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國家審計署原副審計長。

李登武

陝西省軍區原副政委少将。

蘇喜春

解放軍運輸工程學院副院長少将。

孟憲來

中國地質調查局原局長。

劉光中

青海省政協原副主席、黨組成員。

樊根深

蘭州軍區後勤部部長少将。

高校校友代表

魏志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副書記。

梁金喜

合肥工業大學副校長。

梁乃興

重慶交通大學副校長。

秦慶華

天津大學教授。

郭小宏

重慶交通大學機電與汽車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教授。

仵彥卿

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常務副院長、博導。

丁漢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關宏志

北京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

顔東煌

長沙理工大學橋梁與結構工程學院院長、教授。

郝際平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鋼結構研發中心主任。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