铛

漢語漢字
拼音是chēng,dāng,可作為名詞使用,意為金屬制作的物品,如锒铛(鎖系囚人的鐵索)、“足履革屣,耳懸金铛”(女子的耳飾);也可作為象聲詞使用,指撞擊鐘發出的聲音。讀chēng時,指烙餅或做菜用的平底淺鍋,如:餅铛;也可指溫器,如:酒铛、茶铛[1]。
  • 中文名:铛
  • 拼音:chēnɡ、dāng
  • 繁體:鐺
  • 部首:钅
  • 五筆:QIVG
  • 倉颉:CFSM
  • 鄭碼:PKXB
  • 筆順:31115243511
  • 部外筆畫:6
  • 總筆畫:11

現代釋義

铛 <名>

锒铛。鎖系囚人的鐵索

铛,锒铛也。從金,當聲。――《說文》。按,鎖曰锒铛。

直指锒铛受辱,中丞亦镌秩去,于是始服公(袁可立)之遠識焉。――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女子的耳飾

足履革屣,耳懸金铛。――《北史》

铛 <象>

鐘鼓的聲音

铛铛曉漏。――徐陵《與楊仆射書》

又如:铛铛

铛(铛)chēng

<名>

溫器,似鍋,三足

烙餅或做菜用的平底淺鍋

鼎铛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逦迤。――唐·杜牧《阿房宮賦》

又如:铛頭(廚師)

⒈一種平底淺鍋。

铛dāng 1.見“锒铛”。 2.女子的耳飾。 3.象聲詞。形容鐘的聲音。

铛tāng 1.見“铛”。 2.一種小銅鼓。 3.古兵器名。形如半月,有柄。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戌集上》《金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都郞切,音當。《說文》鋃鐺,鎖也。互詳鋃字註。又《集韻》《韻會》他郞切,音湯。與鏜同,鼓聲也。《史記司馬相如傳》鏗鎗鐺。《註》鐺,鼓音。又《廣韻》楚庚切《集韻》《韻會》楚耕切,音鎗。屬。《通俗文》鬴有足曰鐺。《緯略》三足溫酒器也。唐薛大鼎、賈敦頤、鄭德本,號鐺腳禦史。《宋史太祖紀》雷德驤判大理寺,言趙普強市人第宅。上怒叱曰:鼎鐺猶有耳,汝不聞普吾社稷臣乎。考證:(《史記司馬相如傳》鏗鎗鐺。《註》鐺,鼓音。)謹照原文兩字改。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