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

漢語漢字
鏡(拼音:jìng)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于《說文解字》篆文,形聲字,古字形從金竟聲,本義指可以經反射而映照出物體形象的金屬制品。在現代漢語中,“鏡”亦可指各種光學儀器,如顯微鏡、望遠鏡等。
  • 中文名:鏡
  • 拼音:jìng
  • 繁體:鏡
  • 部首:钅
  • 字碼:
  • 五筆:QUJQ
  • 倉颉:OPYTU
  • 鄭碼:PSKR
  • 筆順:
  • 字級:一級(編号:3354
  • 平水韻:去聲二十四敬
  • 注音字母:ㄐㄧㄥˋ
  • 筆畫數:5+11
  • 造字法女:形聲字
  • 結構:合體字,左右結構
  • 統一碼:合體字,左右結構
  • 四角碼:8071₂

字源演變

形聲字。篆文寫作圖1,左部是“金”字,這是形旁,最早的鏡子用金屬磨制,尤以銅制居多,所以“鏡”的意符是金;右邊的“竟”字是聲旁,表示這個字的讀音。《說文解字》說:“鏡,景也。”“景”是“影”的古字,段玉裁解釋說“景”是光線的意思,金屬遇光可反射物象,是為鏡的原理。“鏡”字的本義就是“鏡子”。

鏡子之所以能照見人影,是因為它的表面光滑、潔淨。所以“鏡”字又可以引申為形容詞明淨、潔淨。唐代詩人杜牧在《長安秋望》這首詩中說:“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意思是,深秋季節,萬物都披上了一層白霜,明淨的天空連一絲白雲也沒有。鏡子雖然能照出物體的形象,而且絲毫不差,但鏡中的影像畢竟不是真實的事物。所以又有“水中月,鏡中花”的說法,用來比喻虛幻而不可捉摸的事物。後世也常以“鏡花水月”比喻虛幻。

現代釋義

基本釋義

●鏡jìngㄐㄧㄥˋ

1.用來映照形象的器具:~子(亦指「眼鏡」)。~台。~匣。~奁。銅~。穿衣~。

2.利用光學原理制造的各種器具,上面的鏡片一般用玻璃制成:~頭。~片。眼~。胃~。凸~。凹~。三棱~。望遠~。顯微~。

3.監察,借鑒:~戒。

4.照耀:「榮~宇宙」。

詳細釋義

◎鏡

鏡jìng

〈名〉

(形聲。從金,竟聲。本義:照形取影的器具)

同本義[mirror;lookingglass]古鏡以銅或鐵鑄,也有用玉的,盤狀,正面磨光發亮,背面有紋飾

鏡,鑒也。——《玉篇》

鏡,景也。——《說文》

明鏡者可以察形也。——《大戴禮記•保傅》

以鏡考己行。——《漢書•谷永傳》

窺鏡而自視。——《戰國策•齊策》

對鏡帖花黃。——《樂府詩集•木蘭詩》

不知明鏡裡。——唐·李白《秋浦歌》

如鏡之新開。——明·袁宏道《滿井遊記》

又如:鏡袱(蓋住鏡面的布帛簾子);鏡心(鏡子的中心);鏡月(鏡中之花,水中之月);鏡花(鏡中的花影)

其他光學用器具(如器械)[lense;glass;scope]。如:顯微鏡;分光鏡;聚光鏡;望遠鏡;放大境;透鏡;物鏡;凸透鏡;三棱鏡

眼鏡[glasses]。如:目鏡;風鏡;花鏡;茶鏡;墨鏡;太陽鏡

詞性變化

◎鏡

鏡jìng

〈形〉

明淨[clear]。如:鏡天(澄澈的天空);鏡目(明亮敏銳的影光)

◎鏡

鏡jìng

〈動〉

照[mirror]

鏡于水,見面之容。——《墨子》

不自鏡見。——《漢書•杜邺傳》

明察[perceive]。如:鏡見(明察事理的見解);鏡機(洞燭機微)

借鑒[useforreference]。如:鏡考(借鑒前事以考校本身的所作所為);鏡戒(借鑒他事作為警惕。也作「鏡誡」)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十四】【金部】居慶切(jìnɡ)

景也。從金竟聲。

說文解字注

景也。

段注:景者,光也。金有光可照物,謂之鏡。此以疊韻為訓也。鏡亦曰鑒,雙聲字也。

從金,竟聲。

段注:居慶切,古音在十部。

廣韻

居慶切,去映見‖竟聲陽部(jìnɡ)

鏡,《拾遺録》曰:“穆王時渠國貢火齊鏡,廣三尺六寸,暗中視如晝,人向鏡語則鏡中響應之。晉鎮南大将軍甘卓照鏡不覩其頭,視庭樹而頭在樹上。”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居慶切,音竟。《說文》取景之器也。《玉篇》鑒也。《釋名》鏡,景也。言有光景也。《前漢·韓安國傳》淸水明鏡,不可以形逃。

又明也。《前漢·衞姬傳》深說經義,明鏡聖法。

又石鏡,山名。《浔陽記》石鏡山之東,一圓石縣厓,明淨照人見形。

又石名。《述異記》饒州舊傳,軒轅氏鑄鏡於湖邊,今有軒轅磨鏡石。

又破鏡,獸名。《前漢·郊祀志》人有言,古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黃帝用一枭破鏡。《注》祠祭以解罪求福,枭鳥食母,破鏡似貙食父,黃帝欲絕其類,故使百吏祠皆用之。

又姓。《姓苑》漢河内令鏡斂,後唐同光中媵臣鏡新磨。

又《韻補》葉居亮切,姜去聲。《道藏歌》風雲隐宛微,講論五嶽匠。砗磲精琉璃,琥珀金剛鏡。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