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

漢語漢字
豐[1](拼音:fēng),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豐和它的繁體原是兩個不同的字。簡體“豐”最早和“封”是同一個字,始見于甲骨文,古字形像在土堆上種樹。 “豐”的基本義是草木繁盛,引申指人的體态豐滿,容貌好看。繁體“豐”亦見于甲骨文,古字形像豆(一種高足器皿)中盛放着物品的樣子。“豐(繁)”本義指豐盛、多,引申為大的意思。“豐”和“豐(繁)”常通用,現合并為“豐”。
  • 中文名:豐
  • 拼音:fēnɡ
  • 繁體:豐
  • 部首:一、丨
  • 字碼:4E30
  • 五筆:DHK
  • 倉颉:QJ
  • 鄭碼:CI
  • 筆順:橫、橫、橫 、豎
  • 字級:一級(編号:0074)
  • 平水韻:豐:上平二冬;豐:上平一東
  • 名稱:豐
  • 筆畫:4
  • 反義詞:歉
  • 結 構:合體字,獨體結構
  • 四角号碼:5000₀
  • 注音字母:ㄈㄥ
  • 造字法:會意字
  • 異體字:?、?、?、?、?

文字源流

“豐”和“豐”本是兩個不同的字。古代有個“豐”字。甲骨文(甲組圖1、2、3)字形像一棵茂盛的樹,生長在土堆上。它與“封”字有關聯。甲骨文的“封”字像用手将一棵樹種植在土堆上,表示在這裡堆土種樹劃分界線。後來這“豐”字發展為兩類意思。就其樹來說,有茂盛之義,此義用“豐”來表示;就其種樹的目的來說,是為了确定界線,此義用“封”來表示,這便是“分封諸候”了。

“豐”由草木之盛轉而指人的容貌豐潤,體态豐滿。如在《詩經·鄭風·豐》這首詩中,女主人公這樣描述追求她的男子:“子之豐兮,俟我乎巷兮。”“子之豐兮”之“豐”是形容詞性語素,後又引申指人的(美好的)容貌舉止,作名詞性語素使用,構成一些合成詞。如豐采、豐格、豐儀、豐韻、豐姿等等。這些詞中的“豐”又可寫作“風”。現代漢語中“風”比“豐”用得更普遍些。

“豐”的繁體字寫作“豐”,它在甲骨文中寫作乙組圖A、圖B,金文中寫作乙組圖1、圖2。乙組圖A字形像一個高腳的容器中盛着兩串玉。玉是貴重之物,古人用它象征财富;圖B字形像是一個容器中裝着樹苗。容器中裝着玉串也罷,樹苗也罷,其本義都是指财富的種類多、數量大。戰國文字寫作乙組圖3,小篆寫作乙組圖5,下部變為“豆”,“豆”也是一種高腳容器,與甲骨文、金文字形中的容器相近。

“豐”字的本義就是“豐”的字形所體現的:滿,豐滿。後來,其字義圍繞“滿”向幾個方向延伸。

第一,滿則足,所以“豐”有了滿足的意義。如《論衡·自紀》:“故時進意不為豐,時退志不為虧。

第二,由所盛物之“豐”轉而形容肌膚、體态之豐腴、豐滿。如景差《大招》:“肉微骨,體便娟隻。”“豐”的這一用法與“子之豐兮”之“豐”非常接近,隻是前者由“滿”之義引出,後者由“茂盛”之義引出,可說是殊途同歸。

第三,滿自然就多,所以“豐”又有了“多”的意義。如潘嶽《楊荊州诔》:“多才豐藝,強記洽聞。”又如好的年成收獲多,稱為“豐年”;日子過得不愁吃穿,則說“豐衣足食”。“豐”由“多”還引申出富饒、茂密等義。如張衡《西京賦》:“地沃野,百物殷阜。”現代漢語常用的合成詞,如豐厚、豐盛、豐茂、豐收、豐碩,其中的“豐”都含有“多”的意思。

第四,滿、多則大,所以“豐”又有“大”的意思。如《莊子·山木》:“豐狐文豹。”又如“豐碑”指高大的石碑(今多比喻偉大的功績),“豐功偉績”即指偉大的功績。

豐、豐二字上古音均在東部;中古音“豐”在敷母鐘韻,“豐”在敷母東韻,讀音稍有差别。而今音都讀fēng。因“豐”字形筆畫較多,且豐、豐二字意義較接近,所以《簡化字總表》用同音代替的方法将圖11字形簡化為“豐”,兩字合為一字。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形容詞

充足;多。

numerous;

thick;

abundant

《左傳‧僖公二十七年》:“民易資者不求豐焉,明征其辭。”

《呂氏春秋‧當染》:“從屬彌衆,弟子彌豐。”

《淮南子‧主術訓》:“歲登民豐,乃始縣鐘鼓,陳幹戚。”

豐滿;豐收;豐富;豐盛

(身體或身體的一部分)胖得勻稱好看。

plump

《詩經‧鄭風·豐》:“子之豐兮,俟我乎巷兮。”

(草木)茂盛。

luxuriant

《詩經‧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在彼豐草。”

南朝宋·謝靈運《于南山往北山經湖中瞻眺》詩:“解作竟何感,升長皆豐容。”

南朝宋·鮑照《臨川王服竟還田裡》詩:“豐霧粲草華,高月麗雲崿。”

大;高大。

great;tall

元·姚燧《千戶所廳壁記》:“奠觯有豐,糾過有撲。”

《後漢書‧胡廣傳》:“是以臣竭其忠,君豐其寵。舉不失德,下忘其死。”

豐碑;豐功偉績

名詞

美好的容貌或姿态。

graceful bearing

元·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一摺:“則見他正色端容,道貌仙豐。”

豐姿;豐彩;豐韻

古代承放爵、觯的禮器。

《儀禮‧鄉射禮》:“司射适堂西,命弟子設豐。”

蒲草。

《尚書‧顧命》:“東序西向,敷重豐席,畫純,雕玉,仍幾。”

《周易》六十四卦之一。卦象為離下震上。參看“豐卦”。

地名。 周國都名。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南。

《尚書‧武成》:“王來自商,至于豐。”

地名。 秦沛縣之豐邑,漢置縣。今江蘇省徐州市豐縣。

《漢書‧高帝紀上》:“高祖,沛豐邑中陽裡人也,姓劉氏。”

豐侯

傳說中的古侯國名。

動詞

增大;擴大。

increase

《左傳‧哀公元年》:“今吳不如過,而越大于少康,或将豐之,不亦難乎?”

《後漢書‧班固傳上》:“樹中天之華阙,豐冠山之朱堂。”

使充足。

increase

《國語‧晉語一》:“義以生利,利以豐民。”

漢·蔡邕《釋誨》:“天隆其祐,主豐其祿。”

豐收;收成好。

bumper

《管子‧五行》:“歲農豐,年大茂。”

漢·王符《潛夫論‧本政》:“陰陽和則五谷豐。”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六下】【生部】敷容切(fēng)

豐,艸盛

【卷五上】【豐部】敷戎切(fēng)

豐,豆之豐滿者也。從豆,象形。一曰《鄉飲酒》有豐侯者。凡豐之屬皆從豐。

說文解字注

【卷六下】【生部】

豐,艸盛豐豐也。引伸為凡豐盛之偁。《鄭風》:“子之豐兮。”毛曰:豐,豐滿也。鄭曰:“面皃豐豐然豐滿。”《方言》:“好或謂之妦。”妦即豐字也。

從上盛者根必深。敷容切,九部。

【卷五上】【豐部】

豐,豆之豐滿也。謂豆之大者也。引伸之凡大皆曰豐。《方言》曰:“豐,大也。凡物之大皃曰豐。”又曰:“朦、尨,豐也。”豐,其通語也。趙魏之郊,燕之北鄙,幾大人謂之豐。《燕記》:豐人杼首。燕趙之間言圍大謂之豐。”許雲“豆之豐滿”者,以其引伸之義明其本義也。《周頌》“豐年”,傳曰:“豐,大也。”然則豐年亦此字引伸之義,而賈氏《儀禮疏》不得其解。

從豆,象形。

一曰鄉飲酒有豐矦者。此别一義。鄉當作“禮”。與觚下、觯下之誤同。《禮》飲酒有豐矦。謂《鄉射》《燕》《大射》《公食大夫》之豐也。鄭言其形雲:“似豆卑而大”,說者以為若井鹿盧,言其用於鄉射雲:“所以承爵也。”於《大射》雲:“以承尊也。”《公食大夫》之豐,亦當是承爵。《燕禮》之豐,亦當是承尊。皆各就其篇之文釋之。《禮》但雲豐,許雲“豐矦”者,蓋漢時說“禮”家之語。《漢·律曆志》“王命作策豐㓝”,《竹書紀年》“成王十九年黜豐矦。”阮谌曰:“豐,國名也。”坐酒亡國。崔駰《酒箴》曰:“豐矦沈湎,荷罂負缶,自戮於世,圖形戒後。”李尤《豐矦銘》曰:“豐矦荒謬,醉亂迷叠。乃象其形,為禮戒式。後世傳之,固無正說。”三君皆後漢人。谌,撰《三禮圖》者。漢人傅會《禮經》有豐矦之說,李尤以為無正說,鄭不之用,許則襲《禮》家說也。

廣韻

敷容切,平锺滂 ‖ 豐聲東部(fēng)

豐,豐茸,美好。《說文》本作

敷空切,平東滂 ‖ 豐聲終部(fēng)

豐,大也。多也。茂也。盛也。又酒器,豆屬。又姓,鄭公子豐之後。敷空切。八。

【校釋】切語下字為一等字,“豐”為三等字,此以一等字切三等字。

康熙字典

【子集上】【丨部】豐;康熙筆畫:4;部外筆畫:3

古文:〔⿰

《集韻》符風切,音馮。豐茸,草盛貌。《說文》:從生,上下達也。徐曰:艸之生,上盛者,其下必深根也。毛氏曰:凡邦夆峰豐等字從此。又容色美好貌。《詩·鄭風》:子之豐兮。

《六書正譌》俗作豐,上畫從丿者,非。

【酉集中】【豆部】 豐;康熙筆畫:18;部外筆畫:11

古文:

《唐韻》敷戎切。《集韻》《韻會》敷馮切,并音酆。

《說文》:豆之豐滿者也。一曰器名,鄉飲酒有豐侯,亦謂之廢禁。《陸佃雲》:似豆而卑。《海錄碎事》:《射禮》:置豐於西階。古豐國之君以酒亡國,故以為罰爵,圖其人形於下寓戒也。《儀禮·鄉射禮》:司射适堂西,命弟子設豐。注:将飲不勝者,設豐所以承其爵也。疏:按《燕禮》:君尊有豐,此言承爵豐,則兩用之。

又《玉篇》:大也。《廣韻》:多也。《易·豐卦》疏:豐者,多大之名,盈足之義。财多德大,故謂之豐。《書·高宗肜曰》:典祀無豐于昵。疏:謂犧牲禮物多也。《楚語》:彼若謀楚,其必有豐敗也哉。注:大也。揚子《方言》:凡物之大貌曰豐。又,趙魏之郊、燕之北鄙,凡大人謂之豐人。《燕記》曰:豐人杼首。杼首,長首也。

又《廣韻》:茂也,盛也。《詩·小雅》:在彼豐草。傳:豐,茂也。《楚語》:夫事君者,不以豐約舉。注:豐,盛。約,衰也。

又猶厚也。《周禮·地官·大司徒》:原隰,其民豐肉而庳。

又歲熟曰豐。《詩·周頌》:豐年多黍多稌。《公羊傳·桓三年》:大有年何,大豐年也。注:謂五谷皆大成熟。

又《博雅》:雲師謂之豐隆。一曰雷師也。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淮南子·天文訓》:季春三月,豐隆乃出。注:雷也。

又豐席。孔安國《書傳》:豐,莞也。郭璞曰:今西方人呼蒲為莞,用之為席。鄭康成曰:刮凍竹席也。

又豐本,韭别名。《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韭曰豐本。注:其根本茂盛也。

又地名。《書·武成》:王來自商,至于豐。傳:文王舊都在京兆鄠縣,今長安縣西北是也。通作酆。

又水名。《詩·大雅》:豐水東注。《後漢·郡國志注》:豐水出鄠南山豐谷,北入于渭。通作沣。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豐縣,屬沛郡。

又州名。古太原郡,宋置豐州。

又陝西,隋置豐州。

又山名。豐山,在滁州南二裡許,上有豐樂亭。見歐陽修記。

又人名。《前漢·古今人表》:陳豐,帝喾妃,生堯。師古曰:即陳鋒也。

又姓。《廣韻》:鄭穆公子豐之後。又複姓。豐将氏。見《潛夫論》。

又葉敷文切,音分。蔡邕碑:民安物豐。上葉綏我荊衡,下葉以紀洪勳。

又葉敷康切,音芳。韓愈《歐陽生哀辭》:友則既獲兮,祿實不豐。以志為養兮,何有牛羊。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第一筆是橫不是撇。三橫一豎,左右對稱。三橫長短不一,都略向右上斜;第二筆橫最短,從橫中線起筆,第三筆橫最長,在橫中線下方。末筆豎在豎中線。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廣韻

平聲

上平一東

合口呼

一等/三等

次清

敷空(隆)切

pʰjuŋ

平聲

上平三锺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敷容切

pʰjuoŋ

集韻

平聲

上平一東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敷馮切

pfʰiuŋ

禮部韻略

平聲

敷容切

平聲

敷中切

增韻

平聲

敷中切

中原音韻

豐(簡、繁)

陰平

東锺

合口呼

全清

fuŋ

中州音韻

平聲

東锺

夫崩切

洪武正韻

豐(簡、繁)

平聲

一東

全清

方中切

fyuŋ

切韻

平聲

合口呼

一等

次清

敷隆切

平聲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敷容切/伏風切

分韻撮要

豐(簡、繁)

陰平

第六東董凍笃

方音彙集

注意:發音用國際音标标注,僅作參考,實際發音以當地發音為準。

方言區

方言點

發音

調值

調類

北京官話

北京

fəŋ

55

陰平

北方官話

濟南

fəŋ

213

陰平

中原官話

西安

fəŋ

21

陰平

西南官話

武漢

foŋ

55

陰平

西南官話

成都

foŋ

44

陰平

江淮官話

合肥

fəŋ

212

陰平

江淮官話

揚州

foŋ

21

陰平

晉語

太原

fəŋ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foŋ

44

陰平

吳語

溫州

hoŋ

44

陰平

湘語

長沙

xən

33

陰平

湘語

雙峰

xan

55

陰平

贛語

南昌

fuŋ

42

陰平

客家話

梅縣

fuŋ

44

陰平

粵語

廣州

fʊŋ

55

陰平

粵語

陽江

fʊŋ

33

陰平

閩語

潮州

hoŋ

33

陰平

閩語

廈門

hɔŋ

55

陰平

閩語

福州

xuŋ

44

陰平

閩語

建瓯

xɔŋ

54

陰平

上一篇:歐洲足球協會聯盟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