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長城

金長城

金朝修築軍事防禦工事
金朝修有兩道長城,一道是修築于明昌末至承安初期間;另一道修築于大安二年至大安三年。金明昌長城是金朝于明昌五年(1194年)——承安六年(1201年)為防禦北方少數民族的侵掠而修築的長城。金長城由主牆、護城壕、副壕、馬面、烽燧、邊堡、屯兵城組成,形成一個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金長城東起莫旗七家子村,經過阿榮旗、甘南縣、龍江縣、紮蘭屯市、紮赉特旗、科右前旗、突泉縣、科右中旗、紮魯特旗、阿魯科爾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林西縣、克什克騰旗、正藍旗、正鑲白旗、鑲黃旗、商都縣、察右後旗、四子王旗、達茂旗,終止于武川縣上廟溝。長度約1650千米。金朝大安長城在金史中被稱為“烏沙堡”。是金朝用以防禦成吉思汗蒙古大軍入侵的軍事防禦工程體系。大安長城東起河北豐甯草原鄉,經過内蒙多倫縣、太仆寺旗、河北康保縣、内蒙化德縣,至商都縣與金明昌長城相連接。全長約276千米。金明昌長城與大安長城總計1926千米。
    中文名:金長城 外文名: 地理位置:東北嫩江之濱到西南大青山 氣候條件: 開放時間:8:00-17:00 門票價格: 占地面積: 著名景點: 修建于:公元1192——1200年 長度:1650千米 票價:免費

金長城簡介

金朝修有兩道長城,一道是修築于明昌末至承安初期間;另一道修築于大安二年至大安三年。

金明昌長城在金史中被稱為“壕塹與堡塞”。《金史·孛術魯德裕傳》:“明昌末,修北邊壕塹,立堡塞,以勞進官三階,授大理正。”《金史·章宗紀》記載:“明昌五年(1194年)三月,诏集百官議北邊開壕事”,“五月罷北邊開壕之役”。《金史·張萬公傳》“初,明昌間,有司建議,自西南、西北路,沿臨潢達泰州,開築壕塹以備大兵,役者三萬人,連年未就。禦史台言:‘所開旋為風沙所平,無益于禦侮,而徒勞民。’上因旱災,問萬公所由緻。萬公對以‘勞民之久,恐傷和氣,宜從禦史台所言,罷之為便’。後丞相襄師還,卒為開築,民甚苦之。”完顔襄于明昌六年(1195年)出師征讨阻珝(塔塔爾),“追至斡裡劄河(烏勒吉河)。……,降其部長,遂勒勳九峰石壁。”于承安元年(1196年)還師于臨潢。

《金史·丞相襄傳》:“因請就用步卒穿壕築障,起臨潢左界北京路以為阻塞。言者多異同,诏問方略。襄曰:“今茲之費雖百萬貫,然功一成則邊防固而戍兵可減半,歲省三百萬貫,且寬民轉輸之力,實為永利。”诏可。襄親督視之,軍民并役,又募饑民以傭即事,五旬而畢。于是西北、西南路亦治塞如所請。”

金明昌長城開始修築于明昌五年(1194年),因旱災及張萬公等大臣反對而停建。承安元年(1196年),在完顔襄、宗浩的力主下全線開築,于承安六年(1201年)全線築成。

金明昌長城是金朝用以防禦阻蔔(珝)、廣吉剌、合底忻、山隻昆、婆速火等部族的零散入侵的軍事防禦工程體系。

金明昌長城北起内蒙古莫旗前七家子村嫩江右岸,向西偏北方向經過13千米後轉向西南方向,從此開始沿金初界壕修築并将界壕作為長城的副壕,在紮赉特旗額爾吐村北,長城轉而沿金大定初界壕南行,至吉日根離開界壕沿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所築邊壕至阿勒坦浩特嘎查,然後離開邊壕南行,在寶石鎮寶樂村西北與大定初界壕重合,直至淩家營子再次與大定初界壕分離,經過達裡諾爾北岸至上二股地,再次與大定初界壕重合,西至白音希勒西面與金初界壕重合,終止于上廟溝。金明昌長城全長約1650千米,已發現邊堡遺址149座。

明昌至承安年間所築長城與界壕重合地段,已有大定年間所築邊堡的繼續沿用舊的邊堡,沒有邊堡的地段則修築了新的邊堡,新築邊堡邊長70至135米不等,以三面壕牆圍長城而成邊堡。界壕原有戍堡則棄之不用。

金朝明昌至承安年間西北邊防禦采取了邊堡加邊壕的防禦體系。這時的邊壕工程浩大,深塹高牆,配有馬面、女牆和副壕(副堤),是名副其實的長城。

金朝大安長城在金史中被稱為“烏沙堡”。是金朝用以防禦蒙古大軍的入侵的軍事防禦工程體系。

《元史·太祖紀》記載:“五年(1210年)庚午春,金謀來伐,築烏沙堡。帝命遮别襲殺其衆,遂略地而東。”“六年(1211年)辛未春,…,二月,帝自将南伐,敗金将定薛于野狐嶺。…,金複築烏沙堡。秋七月,命遮别攻烏沙堡及烏月營,拔之。八月,帝及金師戰于宣平之會河川,敗之。九月,拔德興府,居庸關守将遁去。遮别遂入關,抵中都。”《金史·獨吉思忠傳》載:大安三年(1211年),獨吉思忠(千家奴)“與參知政事承裕(胡沙)将兵屯邊,方繕完烏沙堡,思忠等不設備,大元前兵奄至,取烏月營,思忠不能守,乃退兵,思忠坐解職。衛紹王命參知政事承裕行省,既而敗績于會河堡雲。”

大安長城自河北豐甯縣草原鄉水泉溝,西經内蒙古多倫縣、正藍旗、太仆寺旗、河北省康保縣、内蒙古化德縣至商都縣上二股地,修築于金大安二年(1210年),是在金大定初界壕的基礎上修築的,在界壕的基礎上加高加寬,加築了馬面、烽堠,并修築了邊堡和屯兵城,長度約276千米。修築後即被蒙古大軍破壞。大安三年(1211年)再次修築(繕),随即又被成吉思汗攻克。

大安長城沿線三座邊堡中最大的一座邊堡位于河北康保縣西南約45千米的西土城村南,城周3230米,距金長城約23千米,應為烏沙堡。另外一座位于内蒙古太蔔寺旗駱駝山鎮西,邊堡城周約1600米,距金長城230米,應為烏月營,兩城相距約135千米,一西一東,均位于由撫州通往蒙古的要道上。第三座邊堡位于多倫縣西南約30千米舊邊牆村西南,邊堡城周約950米。當年蒙古大軍由烏月營一線攻入長城後,獨吉思忠與承裕(胡沙)再繼續堅守烏沙堡一線長城就沒有意義了,隻能東撤至野狐嶺來繼續阻擊蒙古大軍。

金明昌長城與大安長城總計1926千米。

簡介

金長城在齊齊哈爾市境内有金代所修長城206.15公裡,經行于齊齊哈爾市的甘南縣、碾子山區和龍江縣。金長城是公元12~13世紀以女真人為主體,驅役各族人民共同修築的,從東北的嫩江之濱到西南的黃河河套,金長城是一段長達4千多公裡的軍事防禦工事。工程分東北、西北,西南三路。齊齊哈爾段金長城屬于東北路之一段,也是金修長城最早的一段。金廷為了鞏固新領土,保衛金都上京,也為了繼續擴大戰果防止北部騷擾,決定派大将婆盧火于天輔五年,即公元1i21年開始治邊修長城。史稱婆盧火治邊有功,屢受嘉獎,最後殉職于這條金長城線上。

齊齊哈爾段金長城主牆高大完整。護城外附馬面,上置戍樓。牆面有馳道,可供車馬通行。牆外有護壕,以護主牆。根據需要往往在主牆外修有不連貫的第二、第三道牆壕,加強了防禦的功能,在牆内側有屯駐軍兵的戍軍堡。因此齊齊哈爾段金長城工程配套、結構合理。又因元代以後長期荒蕪、人迹罕至而保存較好,現狀可觀。因鐵路濱洲線、牙林線,公路碾北線及雅魯河水道均由金長城處通過,碾子山區段的金長城,當是參觀、遊覽的最佳處。

位置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内蒙古自治區紮蘭屯市成吉思汗鎮境内,紮(紮蘭屯)-碾(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公路從中穿過。距離紮蘭屯市31公裡。屬金代軍事重要防禦工程。

景色

金長城全長五千多公裡,在紮蘭屯市境内全長140公裡,全都是單牆單壕,目前城牆絕大多數湮沒在沙草之中,殘址一般高2米,高處有8米左右,牆外15-20米處為壕塹,寬2-6米,深3-4米,牆内每隔10公裡,設有一個戎堡為夯土築成,周邊長180米,呈正方形狀,似城廓模樣。曆史上稱它為泰州邊壕或長春邊堡,還有一部分史籍稱它為成吉思汗邊牆。紮蘭屯市境内的金長城保存較好,規模輪廓依稀可見,曾出土金代陶片、箭簇等文物。

金長城,也稱金邊堡、金界壕。位于今内蒙及黑龍江境内,是僅次于萬裡長城的古軍事防禦工程,由壕、牆、馬面、戍堡、關城五部分組成。建成時1500公裡,東北起莫力達瓦達斡爾自治旗,西南沿興安嶺經索倫、突泉、克旗貢格爾草原、藍旗,再沿陰山西延至黃河後套。曾有詩贊之“平疇草野起邊城,北拒雄藩鐵騎兵。壕牆戍堡今猶在.一覽無餘塞上風。”

金長城現仍存數百公裡,橫亘于千裡草原之上,向遠方延伸至草原深處,隐沒于薄霧白雲之中。

金長城的遺迹

金長有兩條。一條是東起我區的呼倫貝爾盟莫力達瓦旗尼爾基鎮七家子。這條長城向西行經過

哲、赤峰、錫、烏等五個盟市,至大青山後廟溝的上廟林西南止。這條東西起止間直線長約二千五百公裡的長城,除了極少一段在外省外,有的還伸出了中線和局部支線,基本在我區境内。而且,這條長城有些地段并不是單線,分出内、外線,這樣就構成了兩頭多分枝,主線似波浪的金長城全貌。另一條在呼盟,東起根河南

岸,向西至額爾古納河東岸,經滿洲裡之北,穿現在蘇聯一段,延伸到現在蒙古人民共和國的肯特山麓。在這條長約七百多公裡的微波形的長城中,從根河南岸到中蘇邊境,約六分之一的地段裡在我國境内。如果從整體看,僅從保存在今天地上有遺迹可查的金長城總長度,單線就近五千公裡,幾乎占去了我區境内曆代長城總長度的三分之一。

碾子山區境内的金長城,它的建築結構、沿城設施和布局,與前朝後代都不相同。如前代的趙長城,是石築、土夯兩種結構;我們熟知的明代"萬裡長城"有磚砌、石壘與混合型磚石結構。而金長城沒有磚砌,也很少用石頭,基本上是土壘、闆築。但就是這種土闆城牆,在古代戰争中卻起了重要作用。和曆代長城同樣堅固可靠。

這是因為,它有兩個明顯特點。其中,它不僅築以高牆,而且在牆外又普遍掘了象護城河一樣的壕溝。特别在重要地段,挖築了雙壕雙牆。雙壕雙牆的格局是:最外(北)面是外壕,内側築副牆,副牆内側是寬闊的内壕,内壕裡側才是高的主牆。這種壕與牆并列的工事設施,不僅便于阻擊敵人,而且還有利于戍卒的運動和隐蔽,于防守非常适宜。

其二,在主牆和單線城牆上,一段增設"馬面"--即伸出牆外又高出牆頭而且沿城可以互相望到的防守台基。同時,在主牆内(南)側,還築有戍堡或關城。戍堡或靠近長城,或以一面連在城上,有的周圍還挖了護堡壕。關城離長城較遠。一般都有角樓、馬面和城壕。另外,在長城内向的河口、谷口、山崗對面、長城轉彎處,都設置了嘹望和傳遞信息的烽火台。這種馬面和烽火台、戍堡(或關城)和長城表裡的布局,不僅使防守系統更為嚴密,而且對就近駐防、相互增援也極為便利。金長城嚴密、完善而又适用的防衛體系,是金之前曆代建城水平所不曾達到的。而且為明代修築我們熟知的"萬裡長城"提供了一個理想的樣本

人名

東北農業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1942年2月生,東北農業大學人文學院

教授。

研究領域

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碩士生導師

社會兼職

黑龍江省思想品德學會副會長

黑龍江省兩課精品課程評審專家

黑龍江省優秀教學成果獎評審專家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評委

榮譽稱号

黑龍江省優秀教師稱号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

黑龍江省教委教書育人先進個人

黑龍江省思想政治教育先進個人

科研成果

1、黑龍江省教委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2、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三等獎各一項

3、黑龍江省優秀教材二等獎

科研課題:

1、黑龍江省科技廳重大課題《我省農民向其它産業轉移面臨的現實問題與對策研究》主持人

2、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提高我省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對策研究》主持人

3、黑龍江省新世紀教改工程重大課題《理工科院校加強文化素質教育的理論與實踐》主持人

論文:

在《中外管理導報》、《高等農業教育》《調研世界》等刊物上發表論文50餘篇

教材與專着:

主編、主審出版教材與專着20餘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