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橋米線

過橋米線

以米線為食材的美食
過橋米線英文名(GuoQiao rice noodle、GuoQiao rice mee),所屬菜系滇菜。凡是到雲南昆明的人,都十分喜歡品嘗馳名中外的雲南風味過橋米線,它用料考究,制作精細,鮮美可口,細嫩香醇,頗受人們歡迎。過橋米線湯是用大骨、老母雞、雲南宣威火腿經長時間熬煮而成的,具有濃郁鮮香味的一類高湯。過橋米線由四部分組成:一是湯料複蓋有一層滾油;二是佐料,有油辣子、味精、胡椒、鹽;三是主料,有生的豬裡脊肉片、雞脯肉片、烏魚片,以及用水過五成熟的豬腰片、肚頭片、水發鱿魚片;輔料有來過的豌豆尖、韭菜,以及芫荽、蔥絲、草芽絲、姜絲、玉蘭片、氽過的豆腐皮;四是主食,即用水略燙過的米線。鵝油封面,湯汁滾燙,但不冒熱氣。
    中文名:過橋米線 分類:雲南菜 口味:鮮香 主要食材:大骨湯米線 菜系:滇菜 發源地:雲南蒙自地區 流行地區:雲南省以及中國各地

特點

“過橋米線”是雲南滇南地區特有的食品,已有百多年曆史,五十多年前傳至昆明。過橋米線由四部分組成:一是湯料複蓋有一層滾油;二是佐料,有油辣子、味精、胡椒、鹽;三是主料,有生的豬裡脊肉片、雞脯肉片、烏魚片,以及用水過五成熟的豬腰片、肚頭片、水發鱿魚片;輔料有來過的豌豆尖、韭菜,以及芫荽、蔥絲、草芽絲、姜絲、玉蘭片、氽過的豆腐皮;四是主食,即用水略燙過的米線。鵝油封面,湯汁滾燙,但不冒熱氣。

分類

雲南米線可分兩大類,一類是大米經過發酵後磨粉制成的,俗稱“酸漿米線”工藝複雜,生産周期長。特點:米線筋骨好,有大米的清香味,是傳統的制作方法。另一類是大米磨粉後直接放到機器中擠壓成型,靠摩擦的熱度使大米糊化成型,稱為“幹漿米線”。幹漿米線曬幹後即為“幹米線”,方便攜帶和貯藏。食用時,再蒸煮漲發。

過橋米線,以其制湯考究,吃法特異,滋味鮮甜清香,鹹淡相宜而成為雲南特有風味小吃。過橋米線主要以湯、肉片、米線再加佐料做成。湯用肥雞、豬筒子骨等熬制,以清澈透亮為佳;将雞脯、豬裡脊、肝、腰花、鮮魚等切成薄片,擺入小碟;米線則以細白、有韌性者為好;同時備有豌豆尖、黃芽韭菜、嫩菠菜等。吃時,以大“海碗”盛湯,加味精、胡椒、熟雞油,湯滾油厚,碗中不冒一絲熱氣。湯上桌後,将鴿蛋搕入碗内,繼将肉片氽入湯中,輕輕一攪,霎時變得玉蘭片似的雪白、細嫩。然後放入鮮菜、米線,配上辣椒油、芝麻油等,便可食用。碗中紅白黃綠相交輝映,奇香沁人,使人胃口大開。

起源

傳說一

過橋米線已有一百多年的曆史。相傳,清朝時滇南蒙自市城外有一湖心小島,一個秀才到島上讀書,秀才賢慧勤勞的娘子常常弄了他愛吃的米線送去給他當飯,但等出門到了島上時,米線已不熱了。後來一次偶然送雞湯的時候,秀才娘子發現雞湯上複蓋着厚厚的那層雞油有如鍋蓋一樣,可以讓湯保持溫度,如果把佐料和米線等吃時再放,還能更加爽口。于是她先把肥雞、筒子骨等熟好清湯,上複厚厚雞油;米線在家燙好,而不少配料切得薄薄的到島上後用滾油燙熟,之後加入米線,鮮香滑爽。此法一經傳開,人們紛紛仿效,因為到島上要過一座橋,也為紀念這位賢妻,後世就把它叫做“過橋米線”。

傳說二

還有一種說法是:傳說蒙自城的南湖舊時風景優美,常有文人墨客攻書讀詩于此。有位楊秀才,經常去湖心亭内攻讀,其妻每飯菜送往該處。秀才讀書刻苦,往往學而忘食,以至常食冷飯涼菜,身體日漸不支。其妻焦慮心疼,思付之餘把家中母雞殺了,用砂鍋炖熟,給他送去。待她再去收碗筷時,看見送去的食物原封未動,丈夫仍如癡如呆在一旁看書。隻好将飯菜取回重熱,當她拿砂鍋時卻發現還燙乎乎的,揭開蓋子,原來湯表面複蓋着一層雞油、加之陶土器皿傳熱不佳,把熱量封存在湯内。以後其妻就用此法保溫,另将一些米線、蔬菜、肉片放在熱雞湯中燙熟,趁熱給丈夫食用。後來不少都效仿她的這種創新烹制,烹調出來的米線确實鮮美可口,由于楊秀才從家到湖心亭要經過一座小橋,大家就把這種吃法稱之“過橋米線”。

經過曆代滇味廚師改進創新,“過橋米線”成為滇南的一道著名小吃。

傳說三

當年秀才攻讀,其妻子為避免其丈夫食用時過涼,就将湯内倒入熱油以保溫,其丈夫使用時湯面仍然很熱,需用小碗冷食。就将砂鍋内的米線用筷子重置于碗中,米線将兩碗架作一橋,有妻子送米線過橋之意,故稱過橋米線。所以做好的米線不能先喝湯,因為上面的雞油能讓湯起到保溫的效果,如果先喝湯的話很容易燙着嘴。

傳說四

清代道光年間雲南省建水縣進士出身的李景椿(曾任山西省稷山縣知縣)所創。

傳說五

傳說有一書生,喜歡遊玩,不願下工夫讀書。他有一個美麗的妻子和一個年幼的兒子。夫婦之間,感情很深。但妻子對書生喜遊樂,厭讀書深感憂慮。對書生道:“你終日遊樂,不思上進,不想為妻兒争氣嗎?”聞妻言,生深感羞愧,就在南湖築一書齋,獨居苦讀,妻子也與生分憂,逐日三餐均送到書齋晌生。書生學業大進,但也日漸瘦弱。妻子看在眼裡,很心疼,思進補之。宰雞煨湯,切肉片,備米線,準備給書生送早餐。兒子年幼,戲将肉片置湯中,生妻怒斥兒子的惡作劇,速将肉片撈起,視之,已熟,嘗之,味香,大喜。即攜罐提籃,送往書齋。因操勞過度,暈倒在南湖橋上,生聞訊趕來,見妻已醒,湯和米線均完好,湯面為浮油所罩,無一絲熱氣,疑湯已涼,以手掌捂湯罐,灼熱燙手,大感奇怪,詳問妻制作始末,妻一一詳道。良久,書生說道,此膳可稱為過橋米線。書生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考取了舉人,這事被當地群衆傳為佳話從此,過橋米線名聲不胫而走。

食療價值

米線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及酵素等,具有熟透迅速、均勻,耐煮不爛,爽口滑嫩,煮後湯水不濁,易于消化的特點,特别适合火鍋和休閑快餐食用。

食用禁忌

米線在泡制過程中營養容易流失,因此米線需搭配各種蔬菜、肉、蛋和凋料,來增加營養。

做米線要用到明礬,吃多了會增加得老年癡呆症的風險。

遺産

過橋米線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

2008年5月9日由昆明市政協常務副主席張建偉接待來訪的文史委員及文史專家,論題集中在昆明市建城千年以來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與保護上,從接待現場獲悉,過橋米線已經列入昆明市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這是昆明市首個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經濟類項目。

昆明市文化館民族民間傳統文化部主任徐剛認為,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對于昆明經營過橋米線的企業來說,增加了一個對外推介的品牌。昆明的過橋米線從蒙自傳入後,深受昆明人的歡迎,過橋米線的來曆中有趕考的傳說,但是對過橋米線的制作技藝和規範,研究還不足,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産後,對過橋米線這一昆明飲食文化背後的傳統技藝,要有更多的研究和規範,食客在吃下一碗過橋米線的同時,也得到文化上的享受。而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品牌,不歸某一家過橋米線館獨有,它是昆明共有的品牌。

做法

做法一

小鍋米線n小鍋米線是昆明人最喜歡的米線烹饪方法,一鍋一碗的米線。放在火上的鍋,比碗大不了多少,紅銅做的,是正所謂的小鍋。小鍋裡舀上高湯,待湯煮沸後,加上剁肉帽子、豌豆尖、酸腌菜、油辣椒和醬油,最後再放米線入鍋。一碗小鍋米線就做成了。當昆明人吃得滿身大汗的時候就是最舒服的時候。n微微的、恰到好處的一點酸味、鮮味、甜味和辣味,深得中庸之道。在昆明這個地方産生小鍋米線這種小吃,不是偶然的,除了與本地的可食性資源有關,還有着深刻的人文方面的原因,就是說,是四季如春的氣候,自給自足的生存環境,溫和的性格,培養了本地居民的這樣一種不偏不倚的口味。n

做法二

制作食材

光肥母雞半隻(約750克),光老鴨半隻(約750克),豬筒子骨3根,豬脊肉、嫩雞脯肉、烏魚(黑魚)肉或水發鱿魚各50克,豆腐皮1張,韭菜25克,蔥頭10克,味精1克,芝麻油5克,豬油或雞鴨油50克,芝麻辣椒油25克,精鹽1.5克,優質稻米400克,胡椒粉、芫荽、蔥花各少許。

制作流程

1.将雞鴨去内髒洗淨,同洗淨的豬骨一起入開水鍋中略焯,去除血污,然後入鍋,加水2000克,焖燒3小時左右,至湯呈乳白色時,撈出雞鴨(雞鴨不宜煮得過爛,另作别用),取湯備用;

2.将生雞脯肉、豬脊肉分别切成薄至透明的片放在盤中,烏魚(或鱿魚)肉切成薄片,用沸水稍煮後取出裝盤,豆腐皮用冷水浸軟切成絲,在沸水中燙2分鐘後,漂在冷水中待用,韭菜洗淨,用沸水燙熟,取出改刀待用,蔥頭、芫荽用水洗淨,切成0.5厘米長的小段,分别盛在小盤中;

3.稻米經浸泡、磨成細粉、蒸熟,壓成粉絲,再用沸水燙二三分鐘成形,最後用冷水漂洗米線,每碗用150克;

4.食用時,用高深的大碗,放入20克雞鴨肉,并将鍋中滾湯舀入碗内,加鹽、味精、胡椒粉、芝麻油、豬油或雞鴨油、芝麻辣椒油,使碗内保持較高的溫度,湯菜上桌後,先将雞肉、豬肉、魚片生片依次放入碗内,用筷子輕輕攪動即可燙熟,再将韭菜放入湯中,加蔥花、芫荽,接着把米線陸續放入湯中,也可邊燙邊吃,各種肉片和韭菜可蘸着作料吃。

做法三

制作食材

排骨300g,鮮雞1/2隻,鮮鴨1/2隻,雲南火腿100g,老姜1塊(50g),鹽2茶匙(10g),熟米線200g,鮮草魚80g,鮮豬裡脊80g,鹌鹑蛋1枚,韭菜30g,香蔥30g,榨菜30g,綠豆芽30g,鹽1茶匙(5g),白胡椒粉1/2茶匙(3g)。

制作流程

1.排骨、鮮雞、鮮鴨洗淨,斬成大塊,分别放入沸水,滾去血沫,撈出沖洗幹淨;

2.把上面材料和拍散的姜塊、雲南火腿一同放入高壓鍋(或大砂鍋),加入約為固體材料4-5倍的水,先大火燒開,再轉為小火,煨制一小時以上;

3.調入鹽,最後成品應該是濃濃白白的湯汁,表面飄着一層明油;

4.将鮮草魚肉和鮮裡脊肉,分别切成極薄的肉片待用(為防表面變幹,可以先碼好,蒙上保鮮膜);

5.将沸騰的濃湯盛入保溫的大碗,依次平放入鮮魚肉片、鮮裡脊肉片、綠豆芽、榨菜和韭菜,放入生鹌鹑蛋,放鹽和白胡椒粉;

6.放置2分鐘後,再放入沸水燙過的米線,撒上香蔥即可。

做法四

制作原料

将大米倒入木桶,用涼水浸泡半小時,放掉水,控幹,将米碾成面,或用粉碎機将米粉碎成面。

将米面加涼水合成耙。水、面比例以和好後面耙表面能自然聚成平面為宜,面不成疙瘩,比和元宵面稀一些。

将和好的耙送入米線壓榨機(舊法手工操作,使用十分笨重、龐大的壓米線器械)。

15分鐘後即成熟米線。将米線晾24小時,使之回生,用水浸泡散開。

制湯方法

将豬排骨斬馬,大骨斬斷,與雞、鴨、火腿一同下鍋煮熟。先急火燒開,然後慢火煨煮,但不要把各種湯料煮化。火腿早些撈出,雞、鴨分别撈出,仍可作冷盤用料。大骨繼續煮熬,以敖出骨油,溶出鈣質。湯裡可放胡椒粉、味精、鹽巴。也可隻放鹽巴。

鮮料制法:遠用淡水魚,以嫩無腥氣者為佳,洗淨,片成極薄的生魚片,與片切得薄如紙的生鮮裡脊片同擺在大盤内,将豆腐皮、玉米片(或鮮筍片)、水發木耳都洗淨改刀放入盤内,香菜、蔥切花(如用其它鮮靈小料如豌豆苗等均切小花)、熟芝麻,撒入湯碗内。

吃時米線、湯碗、鮮料分裝在三件餐具内一劑上桌,把鮮料夾地熱湯碗(湯面必須有一層封面油,湯溫較高)燙熟,再夾進米線配鮮料吃。

做法五

過橋米線的關鍵是在于一碗湯,這碗湯的做法很講究,原料除了豬骨頭外,必須要用兩隻壯母雞,一隻老鴨子。用三隻壯母雞、兩隻老鴨子是不行!這是多年來廚師積累下來的經驗,這樣燒出來的湯才鮮,而且一定是老鴨子!

雞鴨都要現時宰殺,而且要把雞血留着,等到用猛火把豬骨和雞鴨煮上四五個小時後,把湯裡的所有東西撈出來,把雞血擠成碎塊放進湯裡,不停攪動,這時雞血會把湯裡的雜質凝在一起,湯從乳白色變得清澈透亮。撈出沉澱物後再把豬骨放進去,用小火再慢慢炖一兩個小時。

這一道工序現在的過橋米線餐廳一般都不用了,為了保證讓顧客看到自己的湯的确是豬骨和雞炖出來的,(好些湯裡也不用老鴨子了,都用清一色的養雞場出産的飼料雞)湯的顔色故意要保持乳白色。要是乳白色色度不夠,把一筒“餌塊”(也是雲南一種用大米制成的食品)丢到湯裡,要多白就有多白。這是時下烹饪的秘訣之一呀!

有一些做過橋米線的以為湯裡面煮的東西越多,味道就也好,什麼魚肉、火腿都放進去煮,這是不懂烹饪的人幹的,五味調和,就是要“調”,不是一鍋燴,這樣煮出來的湯失去了過橋米線鮮香、爽口的特點。

做法六

制作食材

米線....3公斤,烏魚....1公斤,壯母雞....2隻,豬脊肉...1公斤,豬排骨...2公斤,豬腰....300克,白菜心...1公斤,鴿蛋.....10對,安甯大蔥..1公斤,豬肚尖...100克,豌豆尖...1公斤,草芽....1000克,胡椒粉....10克,五香粉....1克,甜醬油...200克,花椒面....3克,花椒油....10克,味精.....10克,芫荽....100克,精鹽.....60克,芝麻油....25克,鹹醬油...200克,豆腐皮...200克,辣椒油....50克,老鴨.....1隻,姜......50克,豬筒子骨...3付,熟豬油...250克。

制作流程

1.将雞和老鴨宰殺去毛,掏出肚雜洗淨,雞血淋入小碗内,作清湯時用。豬排骨斬為1.6厘米長、1厘米寬的方塊,漂在涼水中,筒于骨敲斷。

2.将雞、鴨、排骨、筒子骨放入湯桶内,注清水20公斤,置大火上猛煮四小時,邊煮邊撇去浮沫,将雞、鴨、筒子骨、排骨撈出,将兩隻雞的血用手捏化徐徐注入桶中,随注随用手勺不停地向一個方向攪動,湯中的雜物逐漸沉澱而凝結在一起,湯由乳白色轉呈清澈透亮,用漏勺撈去沉澱物。再加入筒子骨、豬排骨,移至小火上慢慢燒炖,放入精鹽50克保持微開。

3.将雞、鴨去頭、爪,剔去骨,加入精鹽10克、五香粉、花椒面拌腌2小時,切成2厘米、1.3厘米寬的一字條,分裝入十隻湯碗内。豬脊肉片成2厘米長、1.6厘米寬的薄片;烏魚剔去皮、骨和小刺,片成薄片;肚尖去皮和筋,片成片;豬腰從中間剖開,剔去腰臊,片成薄片,放入涼水中漂洗一遍,再将肚片、腰片入鍋氽一遍。水溫有攝氏80度至四成熟用水洗淨,把以上片分為10份,理碼在10隻中盤内,每盤内擺成四行。

4.草芽洗淨,選嫩芽切為1.3厘米長的小段,蔥白切0.6厘米長的段,開水燙熟,同草芽一起分放10隻小碟内。蔥葉切成未,芫荽洗淨消毒殺菌後切末,姜切細絲;豌豆尖在開水中焯熟;豆腐皮用涼水洗去灰塵,溫水泡軟分放10隻小碟内。鴿蛋洗淨,放裝豌豆尖的碟内。

5.将米線用開水燙熱,分入10隻大碗内;用大碗将甜醬油、花椒油、辣椒油兌在一起,分裝10隻小碟。取特制深大碗10隻,分放味精、胡椒面。熟豬油旺火燒至七成熱時,投入一片生肉,将油炙老發香,舀入碗内,每碗15克,再沖入調好的湯,每碗用湯400克、味精2克、鹽2克。把湯、肉片、綠菜、蘸水碟、清湯五香雞、鴨塊一起上桌。

6.鴿蛋磕入油湯碗内,一會兒即熟,把裡脊肉片,烏魚片、肚尖片、腰片逐漸放入油湯碗中,随燙随拌調料吃。最後放入綠菜、豆腐皮、蔥花和米線即可食用。

制作關鍵

1.主料各片,要求薄至透明為度,肉片在湯中燙後不卷縮為佳。

2.吃生片,最好用甜醬油、鹹醬油、花椒油、芝麻油、辣椒油配制的佐料。

3.調好的湯必須在火上微開,用沸湯沖入碗内。

4.所用米線以雲南武定米線為佳。米線選用優質白米,經過磨漿,煮榨而成,形似白線一樣細長,富于韌性、光澤。

做法七

主料:雲南米線、魚片、豬肚、豬裡脊肉、雞胸肉、蘑菇、綠芽菜、豆芽、豆腐幹或油豆腐

輔料:辣椒油、胡椒粉、醋、鹽、鹌鹑蛋、榨菜、火腿、香菜末、香蔥末

1.将烏雞或者老母雞取出内髒洗淨,将雞油取出。雞肉切成小塊,先入油中爆香,加入水蓋過烏雞,慢慢熬煮成濃雞湯。(用走地雞或老母雞久熬出的湯色更濃,因為個人偏好烏雞的口感,全看個人喜好)

2.燙碗:裝米線的碗必須先用沸水燙過,保持溫度。米線先用水煮開,或者燙熟備用。

3.平底鍋中放入切成丁的雞油慢慢熬出雞油。

4.将熬好的雞油放入燙好的厚底碗中,将滾燙的雞湯淋入碗中約八成滿,這時厚厚的雞油就浮在上面,可以保持雞湯的溫度。

飲食技巧

過橋米線由湯、片和米線、佐料三部分組成。吃時用大磁碗一隻,先放熟雞油、味精、胡椒面,然後将雞、鴨、排骨、豬筒子骨等熬出的湯舀入碗内端上桌備用。此時滾湯被厚厚的一層油蓋住不冒氣,但食客千萬不可先喝湯,以免燙傷。要先把鴿雞磕入碗内,接着把生魚片、生肉片、雞肉、豬肝、腰花、鱿魚、海參、肚片等生的肉食依次放入,并有筷子輕輕撥動,好讓生肉燙熟。然後放入香脆、叉燒等熟肉,再加入豌豆類、嫩韭菜、菠菜、豆腐皮、米線,最後加入醬油、辣子油。吃起來味道特别濃郁鮮美,營養非常豐富,常常令中外食客贊不絕口。過橋米線集中地體現了滇菜而豐盛的原料,精湛的技術和特殊的吃法,在國内外享有盛

第一次吃過橋米線一定要先學點常識,正确的吃法不但關系品嘗到美味,更關系到食客的“人身安全”。過橋米線會同時上桌滾湯、葷料盤、素料盤和風味鹹菜碟。萬不可上來就先嘗湯,因為表面上看起來的一碗不冒熱氣的滾湯溫度達到170度,雲南就曾發生過滾湯燙傷外國遊客的事件。吃慣了過橋米線的雲南人會不慌不忙地先端起葷料盤,按先生後熟的順序把各種肉片一一入湯,并用筷子将肉片在湯内輕輕涮幾下,頓時鮮活的肉片變成白色;之後放入鹌鹑蛋,接着放素料盤中的各種配料,先菊花後其它,可根據自己口味選擇或放棄某些品種。這時,大海碗内已呈現出五色交映的動人景象,令人胃口大開、垂涎欲滴。

下面就該“過橋”了——把米線碗湊近湯碗,用筷子夾起米線向上提起放入湯内,米線在兩碗之間搭起一座不斷線的“橋”,如果一下把一碗米線囫囵倒進,不是不可以,隻是辜負了“過橋”的意境。最後選幾種自己中意的風味鹹菜碟(多為酸辣口味),在雲南不講究的農家,這些小料全部都是擺在一邊,客人随意選幾種,而在城市的餐廳一般就隻提供兩種左右了。正所謂,小料不在多,意在提味。

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過橋米線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92 千卡

蛋白質

4 g

脂肪

3.8 g

膽固醇

6 mg

碳水化合物

11.8 g

不溶性膳食纖維

1.4 g

310 mg

8 mg

35 mg

38 mg

13 mg

0.06 mg

0.2 mg

0.04 mg

0.31 mg

0.2 μg

維生素A

12 μg

維生素B1(硫胺素)

0.12 mg

煙酸(煙酰胺)

0.6 mg

維生素C(抗壞血酸)

3 mg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