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木樹

辣木樹

辣木科辣木屬植物

辣木樹是被子門辣木科屬植物,又稱鼓槌樹、山葵樹。為多年生常綠小喬木至大喬木,現已知共有14種,供食用栽培的有印度辣木樹和非洲辣木樹兩種品種。辣木樹原産于非洲東北部和印度北部的次喜瑪拉雅山麓、紅海沿岸等自然條件極其惡劣的地方。辣木樹通常栽培以供觀賞;其根、葉和嫩果有時亦作食用;種子可榨油,含油30%左右,為一種清澈透明的高級鐘表潤滑油,且其對于氣味有強度的吸收性和穩定性,故可用作定香劑。

    中文名:辣木樹

    拉丁學名:MMoringa oleifera Lamarck

    别名:鼓槌樹

    山葵樹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罂粟目

    科:辣木科

    屬:辣木屬

植物學史

辣木樹因其根具有濃郁的辛辣味故而得名。

形态特征

喬木,高3-12米;樹皮軟木質;枝有明顯的皮孔及葉痕,小枝有短柔毛;根有辛辣味。葉通常為3回羽狀複葉,長25-60厘米,在羽片的基部具線形或棍棒狀稍彎的腺體;腺體多數脫落,葉柄柔弱,基部鞘狀;羽片4-6對;小葉3-9片,薄紙質,卵形,橢圓形或長圓形,長1-2厘米,寬0.5-1.2厘米,通常頂端的1片較大,葉背蒼白色,無毛;葉脈不明顯;小葉柄纖弱,長1-2毫米,基部的腺體線狀,有毛。花序廣展,長10-30厘米;苞片小,線形;花具梗,白色,芳香,直徑約2厘米,萼片線狀披針形,有短柔毛;花瓣匙形;雄蕊和退化雄蕊基部有毛;子房有毛。蒴果細長,長20-50厘米,直徑1-3厘米,下垂,3瓣裂,每瓣有肋紋3條;種子近球形,徑約8毫米,有3棱,每棱有膜質的翅。花期全年,果期6-12月。

産地生境

辣木樹原産于印度,在中國廣東、台灣等地均有栽培,在亞洲、非洲熱帶也有分布。喜溫暖濕潤氣候,喜光、耐旱,以土層較深厚、排水良好的壤土、沖積土以及沙壤土生長良好。

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一般為種子繁殖和扡插繁殖。

栽培技術

辣木樹種植時可采用兩種方法:一是種子直播方法。即将種子直接播于種植穴内,每穴播2~3粒,覆土1.5~2.0cm,出苗後選留1株健壯的幼苗即可。二是采用育苗移栽方法。即采用營養杯育苗,移栽時,注意保護幼根。種植密度要根據種植目的而定,如采摘嫩葉食用的種植密度可大些,采摘豆莢或種子的可适當小些。

土壤管理

中耕除草

辣木是深根系作物,主要可生長到地面70cm以下,吸收根大部分都集中在30~40cm的土層内,根系橫向擴展不大。栽種辣木後要适時進行深耕,以疏松土層,加深有效土層,改善土壤通氣條件,有利于根系的伸展。熱區雨、旱兩季分明,雨季雨水多且流失嚴重,而旱季較為缺水。通過中耕深鋤,既可減緩辣木園地地表徑流,且耕鋤後的土體疏松,空隙大,使得雨水容易滲入土體。通常在每年3~4雨季來臨前和10~11月植株過冬前,對辣木園種植帶面1~2m範圍進行中耕并鏟除雜草。由于辣木是一種綠色保健食品,不宜采用化學除草,通過人工或機械耕鋤土壤,還可把各種雜草連根挖起,經過曝曬腐爛,消滅了雜草的同時又獲得園地綠肥。

土壤覆蓋

辣木園土壤覆蓋一般結合中耕鋤草同時進行。把中耕鏟除的雜草覆蓋在距離辣木樹幹15~20cm的範圍,既防止樹盤周圍的雜草生長,同時樹盤間覆草還可增加雨水向土壤中的滲透量,減少雨水的流失,增加土壤水分。在旱季還可以大大減少水分蒸發,提高抗旱能力。

種植帶面擴帶

針對緩坡地辣木園因在生産操作如行走、除草、追施肥料、采收作業或雨水沖刷等引起種植帶面垮塌變窄,應注意擴帶,擴帶與維修梯田同時進行。當種植帶面寬度減少約1/3,必須向外埂填土,修剪後的老枝殘枝可用于填覆外埂,保持帶面寬1~2m。台地外坡不宜除草,宜割草留根護坡。

水肥管理

施肥

肥料種類: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有機肥如豬牛欄肥、綠肥等;化學肥料如尿素、鈣鎂磷肥、硫酸鉀、複合肥等。施肥方法、用量及時間:定植後一年的辣木經過快速生長和多次采收,追肥尤為重要。以采梢和葉為目的的,追施以氮肥和有機肥為主;經采花、果和種子為栽培目的者,追施以有機肥和鉀肥為主。辣木樹施肥,宜在離主莖20~40cm處挖弧形施肥溝,溝長50cm、寬20cm、深30cm。每年1~2月份,結合園地管理和維修梯田挖施肥溝,施有機肥1.5~2kg/株和複合肥(N∶P2O5∶K2O=18∶18∶18)200g/株。以采梢、采葉為目的有,應及時噴施0.5%的磷酸二氫鉀、菜用葉面肥和微肥,每月2次;在4~5月份,施保果肥,以磷、鉀、鈣肥為主,200~300g/株;采果後10~11月份,施養樹肥,複合肥300~400g/株。

水分管理

辣木适宜在年降水量800~1800mm的幹熱或溫熱地區栽培。就雲南熱區而言,降水較充沛,能滿足辣木樹體生長需要,但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勻,采用适當形式的灌溉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灌溉:一般旱季需要灌溉,以滴灌方式最好。園地架設滴灌系統,将水通過低壓管道系統送到滴頭,形成水滴灌入樹根部土壤,可以較小的水量使辣木樹根系土層經常保持濕潤。在旱季使用滴灌,對幼樹可以起到抗旱保苗的作用;對成齡樹可增加辣木鮮葉及果實的産量,品質也有提高。排水:辣木根系肉質,雨水浸園後如排水不暢,根系容易感病爛根。在幹濕季節分明的多雨地區尤其分注意排水。

樹體管理

辣木樹生長迅速,一般第1年會長高至3~4m,所以為了增加分枝及方便采收,一般在植株高0.5m左右進行定幹。以後每年冬季都将将植株短截至1m以下高。辣木的嫩葉可15~20d采收1次。

病蟲防治

辣木的病蟲主要有蝶類幼蟲、紅蜘蛛、潛葉蠅和尺蠼,但危害較輕。防治方法:用手工摘除病葉,或用阿維菌素2000倍液防治紅蜘蛛,用抑太保、卡死克等常用殺蟲劑防治蝶類幼蟲。辣木的主要病害有根腐病和白粉病。防治方法:在苗期要防止積水或澆水太多。也可用粉鏽甯、甲基托布津等藥劑防治。

主要價值

食用

可采食嫩葉、莖及花朵,還可摘食嫩豆莢,曬幹的種子和幼苗的幹燥根可碾成粉末作辛香調味料,也可作為營養品添加到各類食品中食用。

經濟

種子油還廣泛地用在香料、化妝品、精密機械潤滑油、照明油等領域,提油後的餅粘粉更是比較好的天然淨水器。木材是較好的紙漿原料。

觀賞

常青而濃密的樹冠及花朵被用來作為庭院綠欄。辣木樹被譽為“奇迹之樹”。

藥用

辣木樹味辛,微溫,有歸脾、胃經的功效。可用于濕阻氣,腕腹脹悶,腹痛洩瀉。

化學成分

與許多植物富含葉蛋白一樣,辣木葉富含蛋白質(鮮葉約6%,幹葉約27%)。辣木葉蛋白的氨基酸組成以天冬氨酸(24.5mg/100g)和谷氨酸(10.5mg/100g)為主,并含有人體必需的蘇氨酸(14mg/100g)、缬氨酸(12.0mg/100g)、甘氨酸(5.5mg/100g)、異亮氨酸(4.5mg/100g)、賴氨酸(4.5mg/100g)、苯丙氨酸(4.0mg/100g)和蛋氨酸(3.5mg/100g)。此外,還含有丙氨酸(13.5mg/100g)、組胺酸(9.5mg/100g)、精氨酸(9.0mg/100g)、半胱氨酸(5.0mg/100g)、亮氨酸(4.5mg/100g)和色氨酸(3.5mg/100g)等。

功效分析

辣木全株都可利用,從葉子、果莢、果實、種子到花朵,各有各的妙處。

辣木種子油具有高度抗氧化能力,推測其所含的非甘油酯成分所具有的抗氧化能力使其穩定度優於橄榄油。此外,因辣木種子油含高比例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可作為橄榄油的替代品。提取後的辣木油呈現透明黃色,芳香而幾乎沒有任何其他味道,性質穩定且耐反覆煎炸,是一種高級烹調用油。

工業上,辣木油用於精密機械的潤滑。在食品工業中,辣木油則可作為無毒的(食品級)安全潤滑油。在皮革工業中,辣木油可以代替鲸油,軟化皮革。此外,辣木油還具有保香特性,可用於香水工業,也應用在唇膏、按摩油、洗發精、肥皂等的工業生産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