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

戰國時期趙國第6任君主
趙武靈王(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95),戰國時趙國國君。名雍。谥武靈。趙肅侯之子。武靈王十九年(前307),改革軍事,行胡服騎射,以防禦遊牧部族進攻。後五年,又命将軍、大夫、嫡子、代吏均胡服,國勢漸強。曾陸續攻滅中山國,破林胡、樓煩,擴地北至燕、代,西至雲中(治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南)、九原(治今内蒙古包頭西北)。二十七年,傳位于少子何,是為趙惠文王。自号主父,封其長子公子章為代安陽君,使田不禮相之。後公子章因不服其弟為王,與田不禮作亂。[1]趙惠文王四年(前295年),趙武靈王遭遇沙丘之亂,公子成(武靈王之弟)與李兌起兵鎮壓,章敗逃至主父處,成與兌遂圍主父所居沙丘宮,章死後三月餘,他亦餓死。
    本名:趙武靈王 别名:趙雍 所處時代:戰國時代 民族族群:華夏族 出生地:趙國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 主要成就:推行“胡服騎射”、滅亡“中山國” 谥号:武靈王 在位時間:前325年-前298年

人物生平

五國會葬

趙肅侯十年(前340年),趙武靈王出生于趙國的國都邯鄲(今屬河北省)。

趙肅侯二十四年(元前326年),趙肅侯趙語去世,魏、楚、秦、燕、齊等五個諸侯國各派銳師萬人來參加會葬。趙肅侯生前英雄一世,與魏、楚、秦、燕、齊等國連年惡戰而不處下風,趙國俨然是北方的新霸主。

魏惠王後期,趙肅侯聽從蘇秦之言,連續發動合縱攻勢,打擊魏國,使魏國的百年霸業再次受到嚴重削弱,不足以阻擋趙國的南進,為趙國向中原發展掃除了最強大的一個敵人。趙肅侯死後,魏惠王立即聯合楚、秦、燕、齊四國以會葬為名,各派精兵,趁趙國新君年幼之際,俟機圖趙。

對于年僅十五歲的少年趙雍來說,父親的葬禮實在是兇險,搞不好趙國就會被五國聯軍滅掉。在趙肅侯的托孤重臣肥義的幫助下,趙雍決定采取針鋒相對的強硬應對措施、來迎接這些居心叵測的吊唁使者。

趙武靈王命令趙國全境處于戒嚴狀态,代郡、太原郡、上黨郡和邯鄲的趙軍一級戒備,準備随時戰鬥。聯合韓國和宋國這兩個位于秦、魏、楚、齊之間的國家,使趙、韓、宋三國形成品字型結構,将秦、魏、楚、齊四個國家置于兩面受敵或者三面受敵的被動局面。又重賂越王無彊,使之攻楚,先把與趙國不搭界的楚國的注意力轉移到它的老對手越國身上去。重賂樓煩王擊燕和中山。燕國是五國中比較弱的一個,在樓煩的強力攻擊下,燕易王比較緊張,十分擔心趙國與樓煩夾擊燕國。中山雖然不是強國,但由于楔入趙國的版圖内,經常受齊國的指使從背後攻擊趙國的都城邯鄲,對趙國的威脅比外部的強敵更大。中山在樓煩的攻擊下,也無暇顧及對趙國的趁火打劫了。在去掉了燕、楚兩個強敵後,魏、齊、秦集團對趙、韓、宋集團就沒有什麼優勢了。

趙武靈王命令來會葬的五國軍隊不得進入趙國邊境,隻許五國使者攜帶各國國君的吊唁之物入境,由趙國負責接待的大臣将他們直接送往邯鄲。魏、秦、齊見趙國重兵待客,戒備森嚴,而且趙、韓、宋聯盟已成,不得不打消了要占趙國便宜的念頭。五國使者入趙後,見趙國精銳雲集邯鄲,戰争一觸即發,不敢有任何的差錯,在與趙武靈王厚葬趙肅侯後,便匆匆離去。魏惠王發起的五國圖趙的陰謀被趙武靈王挫敗了。趙武靈王初涉君位就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

趙武靈王元年(前325年),魏惠王謀趙未遂後,即開始着力彌補魏、趙關系裂痕,帶領太子嗣到趙國祝賀趙武靈王正式即位。趙武靈王與肥義以禮相待。趙國的重要盟友韓宣惠王與太子倉也來祝賀趙武靈王登基。

攻打中山

趙武靈王三年(前323年),趙國向中山國壓迫,在靠近中山邊境的鄗(今河北柏鄉北)築城。

中山國是趙國的心腹大患,嚴重威脅着趙國的領土完整。中山國原為白狄族,在春秋時被稱為鮮虞(也作鮮于)。在前406年,魏文侯派樂羊率領魏趙聯軍經過趙國攻滅中山。後來趙魏交惡,中山成了遠離魏國本土的飛地,魏國對中山很難形成有力的控制。魏國占領中山不到三十年,中山就擺脫了魏國的控制,得以複國。

中山國正好楔在趙國的中央地帶,全境隻有東北角一小塊與燕國接壤,其餘皆為趙國所包。中山将趙國的領土綻得四分五裂。代郡、邯鄲、上黨郡與舊都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是趙國的四個重鎮,由于中山的從中阻隔而交通極為困難。趙國是一個北為遊牧文明、南為農耕文明的國家,本來就存在嚴重的分裂趨勢,中山國的橫亘中央,使偏居南端邯鄲的趙國中央政府對趙國的控制更加不力。而且中山是一個遊牧民族建立的國家,插在農耕文明重鎮邯鄲與遊牧文明重鎮代郡之間,使代郡偏離趙中央邯鄲的離心力更強了。

中山雖然不是強國,且處于趙國的心髒地帶,給趙國的國家安全和統一帶來了極大的威脅。鄰近的齊國、燕國與中山相勾結,共同對付趙國。齊、燕把中山作為牽制趙國的最佳搭檔,對中山的資助很多。由于齊、燕的阻撓,趙國一直也沒有解除自己的這個心腹大患。趙國的幾代國君雖然都想幹一番事業,由于中山的牽制,趙國的圖強大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英武有為的趙肅侯雖然一再擊敗齊、魏、燕等強國,但卻在解決中山的問題上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趙武靈王即位後,就秉承先君遺志,在肥義的幫助下,展開了對中山的進攻。肥義是與中山同為白狄族的肥人的後裔。

北向戰略

在這一年,魏相公孫衍發起五國相王的合縱運動以對抗秦相張儀拉攏齊楚圖魏的連橫策略。趙武靈王沒有接受魏國的求盟,說趙國的實力還很弱,不具備稱王的資格,反而自降一格,讓國民稱自己為君。結果,魏國的五國相王運動沒有成功,被楚國擊敗,被迫割地求和。

趙武靈王四年(前322年),趙武靈王與韓宣王在區鼠相會,研究趙、韓兩國對付當時複雜的國際局面的對策。同時,趙、韓兩國還就韓趙聯姻的事宜敲定細節。韓趙聯姻是趙肅侯生前就定下的政治婚姻。趙武靈王五年(公元前321年),趙武靈王迎娶韓國王室的女子為夫人。

趙武靈王看到中原各國的争霸戰争處于糾纏狀态,很難在短時間内決出勝負。于是,趙武靈王改變了趙肅侯逐鹿中原的南向戰略,把趙國的戰略調整為北向進軍胡地。

攻略燕國

趙武靈王十一年(前315年),趙國的鄰國燕國發生了嚴重的内亂。先前,燕王哙受到蘇代和鹿毛壽的蠱惑,把王位禅讓給相邦子之,引起内亂。燕太子平聯系齊宣王攻子之,齊宣王同意。于是,太子平與将軍市被聚衆攻擊子之,不勝。次年,子之反攻,市被戰死。齊将匡章引軍入燕,齊軍殺死了子之和燕王哙。齊軍獲勝後,大肆擄掠,引起燕人的極大不滿,太子平不能制止。趙武靈王見此,決心插手燕國内政,派樂池入韓迎立燕國質于韓的公子職。樂池本為中山人,曾為趙武靈王出使秦國任秦相。

趙武靈王迎立燕公子職于韓的政治行為,關系到多國利益。趙武靈王想通過迎立新的燕王,使燕王能夠對趙國感恩,既而與趙國結成穩固的聯盟。同時,趙武靈王想破壞燕國與韓國對趙國的夾擊盟約。雖然,趙國與韓國已結盟,但韓國為了制約趙國,還是與燕國結盟,形成對趙國的夾擊之勢,以防備趙國對韓不利。燕公子職就是應這個盟約入韓的。趙武靈王迎立公子職後,由于人質公子職的歸國,燕國與韓國的夾趙盟約自動解除,燕公子職由于是趙武靈王迎立的新燕王,于情于理都不該與韓國再次結成夾擊趙國的聯盟。在拆開了韓燕聯盟後,便有利于趙國對韓燕這兩個鄰國分别進行控制了。

韓國的想法幾乎與趙國一樣,隻是角度不同。韓國認為燕公子職雖然是趙國主張立的新燕王,但作為對燕公子職有質押權的韓國對于能否讓公子職歸國,卻有着最直接的決定權。韓國本可以應燕太子平和齊國的要求殺死公子職,但韓國沒有這麼做,公子職是非常感激韓國的。韓國同意趙國接公子職歸國,主要是考慮韓國對公子職有不殺之恩,日後,韓國可以利用燕國制約齊國和趙國。

公子職是燕王哙的兒子,公子職就是後來的燕昭王。趙武靈王以平叛驅齊為号召,派樂池奉公子職引軍入燕,與太子平和匡章的齊軍交戰。燕國的百姓不堪齊軍的擄掠,對太子平的引狼入室也很不滿,對公子職非常擁護。

趙武靈王成功地說服中山王借燕國内亂之機,大舉攻燕。中山取得了占領燕國土地數百裡、城池幾十座的大勝利。

太子平雖然失道寡助,但齊将匡章人物卻是當時的名将,公子職要想戰勝太子平和匡章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齊宣王見趙國插手燕國内政,與齊國為敵,便派遣精銳的齊軍,意圖在本土之外,借燕國的軍備潛能與趙國決戰。趙武靈王并不把趙國的主力部隊投入到與齊軍的戰鬥中來,不願意為燕國損害趙國的實力。這樣,雙方進入到了相持狀态。趙武靈王對公子職假稱齊軍強硬,趙軍很難戰勝齊軍,請公子職向秦惠文王求救。秦惠文王此時正忙于與義渠、韓國、齊國、楚國的戰事。

在趙武靈王十四年(前312年),秦惠文王派出大軍,兵分兩路攻齊救燕,齊軍很快就被擊敗了。此後,燕國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都是趙國和秦國的穩固盟友。趙武靈王十五年(前311年),燕國公子職正式登上王位,史稱“燕昭王”。

諸侯亂戰

趙武靈王十九年(前307年),秦武王在周王畿舉鼎絕膑而死。秦武王無子。秦國朝堂兩派展開了激烈的鬥争。趙武靈王對秦國的局勢密切關注,俟機插手秦政。

這一年,當時的第一大國楚國與第二大國越國爆發了一場巨戰。本來越王無彊與楚懷王談好共同攻齊。結果楚懷王并不出兵,敷衍越國,引起了越國的不滿。齊國在越國的攻擊下感覺很吃力,便向越國求和,提出共同伐楚。結果,楚懷王戰勝了越、齊聯軍,殺死了越王無彊。齊國的注意力集中到這場巨戰中去了。

此際,秦、楚、齊、韓、魏、越等國處于連續混戰的狀态。燕昭王初立,在母親易王後的幫助下,燕國正在築黃金台招賢,國破民弊,百廢待興。隻有趙國和宋國不參與其他國家的亂戰,全力謀劃兼并土地。趙武靈王與宋康王結成聯盟,利用宋國牽制趙國的重點防範對象齊國和魏國、韓國,以免被其攪壞攻滅中山的好局。宋國也想利用趙國牽制齊、魏,以便于兼并齊國和衛國之間的鄰近土地。

壯年退位

趙武靈王的第一位夫人是韓王的女兒,為趙武靈王生了公子章。公子章本來是太子。後來,韓夫人去世,趙武靈王在得到美女吳娃後,就把吳娃立為自己新的夫人。吳娃生的兒子就是趙惠文王。吳娃在短暫的一生裡為趙武靈王帶來了無限的快樂,但從來沒有求過趙武靈王一件事,這讓趙武靈王對吳娃感到很愧疚。吳娃最愛趙王何,死前求趙武靈王立何為太子。于是,趙武靈王廢掉公子章,而立何為太子。趙王何雖然年幼,但卻聰明機巧,深有其母之智,趙武靈王也很愛他。

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前299年),趙武靈王将王位禅讓給趙何。在當初立趙何為新王,自己退位的時候,趙武靈王是希望自己的兒子與自己分别負責國内的政治和軍事,自己可以全心專注于趙國激烈的對外軍事鬥争。趙武靈王的本意是在趙國構建二元政治,自己和兒子都是國中的君主,隻是自己不再使用國王的稱号,而是使用有着太上皇意思的主父稱号。趙武靈王讓趙王何提前即位的另一個考慮是,自己經常親自帶兵打仗,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遭到不測,到時候,趙國必定會大亂。先前幾代國君都是在政變中或者在反政變中即位的殘酷事例,讓趙武靈王非常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就能把政權平穩的交給自己的接班人,而且還要送上一程。但是趙武靈王的這番設想卻嚴重違背了政權構建的基本規律,最終造成了趙國的内亂。

趙國内亂

在肥義的教導扶助下,經過三年的聽政,趙王何已經很懂得治國的道理了。但是,相貌秉性更像自己的公子章在朝見弟弟趙王何時的萎靡頹廢讓趙武靈王十分痛心。公子章本來也是一個極其出色的太子,隻是由于自己對吳娃的愛,而廢掉了公子章。與吳娃的美貌聰穎一樣,韓夫人的賢惠持重也曾經深為趙武靈王所着迷。如今,趙武靈王最心愛的兩個女人都去世了,不能與自己分享曆代趙國國君都未曾達到的至高榮譽了。對于自己最喜愛的兩個兒子,趙武靈王希望他們都能分享自己創造的無上偉業,尤其是公子章。公子章在無辜被廢後,毫無怨言,一如既往地孝敬自己。在想起賢惠的韓夫人的時候,趙武靈王就會更加的愧疚。他想找一個填補自己愧疚之情的辦法。

公子趙章比趙王何年長十歲,性格強悍,體魄健壯,大有趙武靈王之型,本來最為趙武靈王喜愛。趙武靈王二十一年攻伐中山時,不到十五歲的公子章就被委以統率中軍的重任,在趙武靈王的親自指揮下,取得了攻打中山的大勝利。此後,公子章多次随從趙武靈王出征,屢立戰功,為國人所稱頌。

趙武靈王封公子章為安陽君,派田不禮相公子章。田不禮相公子章,時常表示對公子章的遭遇很同情。田不禮本是齊國的失勢貴族,一直希望能夠東山再起。在被趙武靈王任命為廢太子章的相後,田不禮認為機會來了。田不禮對趙武靈王的廢長立幼的做法很憤慨,經常以立長乃天經地義、人間正道的說辭影響公子章。公子章被廢後,對王位本已經心如死灰,但田不禮不斷煽風點火,公子章又聯想到趙武靈王對自己及母親是如此的絕情,那點死灰竟又複燃了。

趙武靈王經常與公子章居住在一起,衣食住行均命人準備兩份,公子章的儀仗用度與趙王何的幾乎一樣。趙武靈王對公子章的厚愛,趙王何雖有隐憂,但卻不便明言。肥義也覺此事不妥,但他了解趙武靈王的心情,心想,公子章被無辜廢掉太子位,失去為王的機會,趙武靈王對公子章的厚待也算是他的彌補之意吧,便也不深計較。朝中的許多大臣們見公子章又受到了趙武靈王的厚愛,以為趙武靈王又有什麼新的打算,便暗中與公子章來往。公子章對權力本不陌生,見朝中大臣又都向自己示好,胸中的理想和抱負止不住地向外湧。公子章要奪回本應屬于自己的王位。

趙惠文王四年(前295年),趙武靈王打算把代郡分給公子章,讓公子章也稱王。這個想法的背後是趙武靈王要收回趙王何的實權,重新親掌朝政。趙武靈王畢竟正值壯年,在攻滅中山、趕走林胡、消化樓煩後,趙武靈王又有了新的理想。此時的趙國由于沒有參與中原國家的混戰,實力最強,而齊、秦、韓、魏、楚由于連年的混戰,此時已不是趙國的對手。趙武靈王在成為北方草原的霸主後,還要做中原的霸主。為了實現他心裡的這個偉大理想,他的第一步是奪回王位,重做趙王。在自己主動放棄王位,禅讓趙何以後,趙武靈王就逐漸失去了往日的中心地位,趙何在肥義的輔佐下,名正言順地取代趙武靈王成為趙國的一号人物。趙武靈王最初的二元政治的設想失敗了。盡管趙王何是趙武靈王親自立為王的,但權力與名位遠去的痛苦讓趙武靈王十分失落,一生追求榮譽的趙武靈王有些不甘寂寞了。潛意識中重新扶植公子章的根源越來越明晰,說到底,就是要奪回自己曾經放手的權力。

趙武靈王把要立公子章為代王的想法同肥義說了,肥義不同意。起初,肥義以為立公子章為代王是趙武靈王的過分溺愛。但慢慢的,肥義明白了趙武靈王的真實用意。肥義是個忠厚能幹的胡人後裔,他的想法是,自己是國家的相,那麼就要為國家負責,自己是趙王何的老師,那就要對趙王何負責。在過去的四年裡,肥義精心輔佐趙王何,使趙王何已經很得王的精髓。肥義為趙王何建立了一個可靠的勢力範圍,趙王何的羽翼已成。根據肥義的觀察,趙王何是個與他父親一樣渴望榮耀的人,如果趙國再出現一個王的話,不管是誰,趙王何都不會容許,趙國必然要有一場血戰。

事實上,肥義也正是以鐵血來教育趙王何對待王權的态度,決不允許任何人對王權有所觊觎。王權不穩,國家必亂,這裡不隻是一個個人榮辱的問題。肥義對趙武靈王雖然很有感情,但國家大義卻不允許他支持趙武靈王的悖逆。支持趙武靈王的想法就等于将趙國分成了三部分。公子章的能力,肥義是深深知道地,對于公子章暗借羽翼,肥義也是了解的。公子章一旦為代王,立即就會有大批的臣民歸附他。趙武靈王就更不用說了。肥義對趙武靈王的拒絕也采用了冠冕堂皇之詞,以國無二日、百姓方甯來明說立公子章為代王的不可,同時暗示趙武靈王重新執政這個想法的危險性。趙武靈王悻悻而去。

肥義在送走趙武靈王後,就把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向趙王何講了。趙王何明白了事情的嚴重性,與肥義商議了對策,趙王何的一切外事由肥義代辦,命令可靠的胡人将領信期日夜守護趙王何。這個時候,公子成與大臣李兌聽說趙武靈王代公子章讨封不成後來見肥義,表達了對趙王何處境的憂慮,表明願為王效勞。宗室重臣陽文君趙豹來見,提醒趙王何與肥義早做準備。趙豹與肥義同為趙肅侯時的重臣,與肥義最為交好,但卻不為趙武靈王所喜。李兌為肥義選拔培養的青年才駿。公子成受胡服騎射之挫後,蟄居多年,趙王何即位後,肥義利用公子成在宗室中的影響,為趙王何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公子成也為自己能夠東山再起而十分感激趙王何與肥義。肥義讓李兌與公子成移往都城外,拿着趙王何的兵符,準備随時起兵勤王。讓趙豹坐鎮邯鄲,不許外地軍卒入城。趙王何則嚴控兵符,肥義則注意收集情報、統籌安排。

趙武靈王本以為自己代公子章讨封必成,不想被肥義拒絕。肥義拒絕則趙王何更會拒絕。于是,趙武靈王将讨封不成一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公子章和田不禮,意在激公子章與趙王何争鬥,自己好以調和的身份,重新執掌朝政。公子章與田不禮果然十分怨恨趙王何與肥義,對于父親的默許,公子章決定采取行動。

沙丘之變

由于趙豹對邯鄲的防衛很嚴密,趙王何也隻是聽政時才得一見,。趙王何對趙武靈王的調兵也控制得很嚴,趙武靈王知道趙王何已對自己有所防範。這激起了趙武靈王更大的鬥志。此時,趙武靈王已經不把趙王何看作自己的兒子了,而是作為自己最大的對手。

趙武靈王以在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廣宗西北)選看墓地為名,讓公子章與趙王何随行。趙王何沒有辦法,隻得在肥義和信期的陪同下随行。到沙丘後,趙王何居一宮,趙武靈王與公子章居一宮。

田不禮勸公子章形成殺趙王何的事實,再控制趙武靈王,既而以奉趙武靈王之命的名義稱王。于是公子章借用趙武靈王的令符請趙王何到主父宮議事。肥義感覺不對,要趙王何與信期加強防衛,自己不歸即為事變。命令準備使者,如果一旦發生變亂,立即通知公子成與李兌勤王。

肥義入主父宮後,果然覺得氣氛不對。沒有見到主父,卻見到了公子章和田不禮,知道自己肯定回不去了,意料中的事情果然發生了。公子章與田不禮見以主父的名義都調不動趙王何,知道趙王何已有所準備。公子章與田不禮決定以快制勝。在殺了肥義後,公子章與田不禮決定再遣使者調趙王何,如其不來,則立即進攻。公子章與田不禮暗中養有衆多武士。趙王何見肥義未歸,而使者又至,知道發生事變。信期逼問使者,果然肥義被殺。信期怒斬使者,率軍包圍主父宮,與公子章和田不禮及其黨徒展開激戰。李兌與公子成很快也率軍趕到沙丘,參與平叛。趙王何的軍隊很快就控制了局面,公子章與田不禮戰敗,田不禮逃亡宋國,公子章敗退到主父宮,主父納其入。信期、李兌、公子成圍主父宮。

李兌想向趙王何請示如何處置,被公子成制止。公子成說,如果請示趙王何,趙王何很難下達趕盡殺絕的命令,親口誅其父兄。如此一來,圍主父宮,趕殺公子章就會成為信期、李兌、公子成的罪過。而如果不請示趙王何,自己處置,趙王何也一定會接受這個結果。李兌與信期覺得很有道理,于是派兵攻入主父宮,誅殺公子章及其黨羽,主父不能制止。公子成盡出主父宮人,不許主父出宮。主父欲拼一死,但公子成等人隻圍不戰,無人敢擔刺殺主父的罪名。主父被圍在内宮裡,内宮本無存糧,一些日常的瓜果點心沒過幾天就被吃光了。公子成對主父斷糧斷水前後達三個月之久,主父被活活餓死,趙武靈王終年45歲。

公子成在确定主父必死之後,才打開内宮,為主父收屍。趙王何對主父之事一直不問,直到公子成來報主父餓死,才痛哭一場,命令厚葬,全國舉哀。公子成、李兌誅殺了公子章、田不禮,餓死趙武靈王後,趙惠文王年幼不能治國,于是公子成為相國,号安平君,李兌為司寇。趙國雖然安定下來,但國力在這次内亂中已一度受到損失。

後世紀念

清朝康熙年間順德府廣宗縣吳存禮的一首七律《沙丘宮懷古》:“閑來憑吊數春秋,閱盡滄桑土一抔。本藉兵争百戰得,卻同瓦解片時休。祖龍霸業車中恨,主父雄心宮裡愁。唯有朦胧沙上月,至今猶自照荒邱!”

《沙丘台懷古》:武靈遺恨滿沙丘,趙氏英明于此休。年來月去春寂寞,故宮雀鼠尚含羞。

主要影響

政治

王國相王

趙武靈王親政後第一件事,就是改變名不符實的王号,令國人稱自己為君。“王國相王”發生在公元前323年,即武靈王繼位的第三年,參加相王的五國是魏、趙、韓、燕、中山。這些王國之中,除魏實力較強之外,其餘各國的實力相當,都在積貧積弱之例。當時趙國徒有王之名,而無王之實,四面受敵。緩稱王,既可以避免樹大招風帶來的麻煩,又可以積蓄實力,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改革大幕,正是因此而拉開的。

廢太子章

趙武靈王二十四年(前302年),趙武靈王将貴族私藏的、不在國家戶籍的奴隸遷往九原(今内蒙古包頭西北)和原陽(今内蒙古呼和浩特東)的騎邑,為在那裡訓練的騎兵服務。趙武靈王下令,對國内尚不聽從國家号召胡服的,采取強制措施。趙武靈王二十五年(前301年),吳娃死,趙武靈王十分傷心。趙武靈王答應了吳娃死前的最後請求,廢掉了長子太子章,改立吳娃的兒子王子何為太子。

大朝信宮

胡服騎射成功趙國很快成為戰國七雄之一,于是趙武靈王在信都的信宮(邢台)大會天下諸侯,就是召集諸侯定期過來開會,諸侯莫敢不來的,《太平寰宇記》雲:趙成侯造檀台,有信宮,為趙别都,以朝諸侯,故曰信都。《史記》曰:“梁襄王與太子嗣、韓宣王與太子倉來朝信宮(今邢台市)”。又說“大朝信宮,召肥義與議天下,五日而畢。”

軍事

胡服騎射

戰國時期,趙國常遭受遊牧部落騎兵進犯。公元前302年,趙武靈王決定“以胡制胡”,在邯鄲城提出“着胡服”“習騎射”的主張,取胡人之長補中原之短。通過“胡服騎射”改革,趙國建立起以騎兵為主體的強大軍隊,此後國勢大盛,成為戰國後期唯一可與秦抗衡的強國。

“胡服騎射”順應了戰争方式由“步戰”向“騎戰”發展的趨勢,标志着漢族曆史上第一支獨立的、龐大的騎兵部隊的誕生。這是繼步卒勃興取代車兵甲士的傳統地位後,春秋戰國軍事史上第二件具有劃時代影響的事件。由于輕裝騎兵速度迅捷、運動靈活、攻擊性強,特别适宜于在内地平原和北方草原地區作戰。延至後世,騎兵更成為封建國家的重要兵種之一。

《史記·趙世家》中記載:十九年正月,大朝信宮,召肥義與議天下,五日而畢,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習騎射。

開疆拓土

趙國經過趙武靈王對人力、物力的重新整合,向軍政府更邁近了一步,趙國的軍事實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趙武靈王二十年(前306年),趙武靈王再次進攻中山。趙軍捷報頻傳,一直攻到了中山國都城靈壽(今河北平山)附近的甯葭(今河北獲鹿北),徹底控制了太行山的重要孔道井陉。

趙武靈王趁秦國此時内戰正酣,西渡黃河,攻取了秦國與林胡接壤的榆中地區(今陝西北部與内蒙古交界的河套地區),對秦國造成嚴重的壓迫之勢。林胡在與趙軍的作戰中損失慘重,林胡王被迫向趙武靈王獻出大量的良種馬,才得以求和。在得到良種林胡馬的補充後,趙武靈王又招募了大量的林胡勇士,把他們編入到自己的騎兵軍中。

趙惠文王三年(前296年),趙武靈王大舉進攻中山國,中山國國王投降,中山國滅。趙武靈王将中山國國王遷往膚施(今陝西榆林)。部衆脫離殆盡的樓煩王不甘從此失去權勢,于是,與相距不遠的膚施中山王聯絡。不久,中山國國王與樓煩王謀反,為趙武靈王攻殺。

在占領中山國後,趙武靈王便整理代郡和邯鄲之間的道路。不久,趙國境内的道路就通暢無阻了,各地的交流方便多了,境内的各民族間的交流也更多了。

修建長城

趙武靈王二十六年(前300年),趙國奪取了林胡和樓煩的大片土地,建立了雁門郡(今山西北部神池、五寨、甯武以北至内蒙古間地區)和雲中郡(今内蒙古大青山以南、黃河以南,長城以北之間),迫使林胡和樓煩大幅度地向北遷移。趙武靈王派人修建了兩道長城,以阻止林胡和樓煩的南下。第一道在今内蒙古烏加河、狼山一帶,第二道在今内蒙古烏拉特前旗、包頭、呼和浩特至河北張北一線。

民族

趙惠文王二年(前297年),趙武靈王巡視剛剛奪取的雲中、雁門二郡,結果在西河遇到樓煩王的部隊。先前,樓煩王約林胡王共同擊趙收複失地,但林胡王說趙軍精銳難敵,不願冒這個險。樓煩王部下也勸樓煩王不要輕舉妄動,樓煩王不聽,強令部衆随己擊趙。在見到趙武靈王的大部隊後,樓煩人都勸樓煩王不要和趙武靈王硬拼。樓煩王見趙軍甚衆,又是趙武靈王親自領軍,而自己的部下怯戰,心裡十分惱火,但也無可奈何。趙武靈王見樓煩軍隊猶猶豫豫,知道樓煩軍隊畏懼自己,不敢與自己交戰,于是派使者請樓煩王講話。樓煩王硬着頭皮來見趙武靈王,沒想到趙武靈王很客氣。

趙武靈王知道樓煩王在被趕到陰山以北後,由于氣候不好,水草也不及河套地區,生活得很不如意。趙武靈王便允許樓煩王率部回歸河套故地,但要服從趙國的命令。樓煩不許再劫掠趙國的邊境,樓煩人可以加入趙國的軍隊和政府,趙國不會歧視。樓煩王見可以回歸水草豐美的河套地區,而且沒有什麼損失,便同意了。樓煩部衆知道趙國騎兵的待遇很優厚,遠勝于逐水草而居的漂泊生活,而騎馬打仗是他們非常樂意的職業,此前他們的許多朋友已經在趙軍服役,令他們很羨慕,他們很樂于歸附趙國。于是,大量的樓煩騎士脫離樓煩王而投入到趙武靈王的軍隊。

轶事典故

夢中情人

趙武靈王十六年(前310年),趙武靈王遊巡大陵。一天,他夢見一個少女鼓琴而歌:“美人熒熒兮,顔若苕之榮。命乎命乎,曾無我嬴。”

趙武靈王對夢中少女十分留戀,在酒宴的時候就把這個夢向大家說了,還具體地描繪了少女的形象。吳廣聽說後,覺得趙武靈王說的少女太像自己的女兒孟姚了,于是就把孟姚獻給了趙武靈王。(這可能是夢中情人的原型)趙武靈王非常寵愛孟姚,趙人稱之為吳娃。吳娃作了趙武靈王的王後,沒過幾年,就為趙武靈王生下了王子趙何,即日後的趙惠文王。

秘訪秦國

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前299年),趙武靈王将王位禅讓給兒子趙何。當時的趙國已經占有了秦國北邊的榆中、雲中地區,北部邊境正是秦國國防上的軟肋,趙武靈王打算從此進攻秦國。

趙惠文王元年(前298年),趙武靈王向秦國施加壓力,迫使秦王嬴稷任命樓緩為秦相,以便為趙國謀得更多的利益。樓緩入秦時,退位之後的趙武靈王假裝随從人員,跟在樓緩左右。進入秦地後,趙武靈王對沿途的風土人情細加考察,以為攻秦時所用。樓緩進入秦都鹹陽後,會見了許多秦國的大臣,趙武靈王都在側觀察,對秦國大臣的賢庸強弱有了深入的了解。樓緩勸趙武靈王不可久留秦國,以免被人識破。趙武靈王提出,走之前要親眼見一見秦昭王。

由于此前發生過秦昭王扣留楚懷王事件,各國國君都不信任秦國,不願入秦,以免重蹈楚懷王覆轍。樓緩擔心秦國對趙武靈王不利,起初說什麼也不同意,但在趙武靈王的一再堅持下,被迫答應了。趙武靈王在國内也很少抛頭露面,隻是軍中之人對他比較熟悉,除了少年時與韓魏兩國國王見過面外,趙武靈王絕少與外國元首見面。即便是趙武靈王自己立的燕昭王和秦昭王,他都由于身在軍中而沒有特意接見。此次趙武靈王要見秦昭王也不是一時興起,他想親自了解這位秦王的為人,以利于以後對秦決策。樓緩與秦昭王比較熟識,趙武靈王希望通過這種私人會面可以更多地了解秦王。極其敏感的秦昭王在接見樓緩時,發現向來以風采自傲的樓緩對他身後的高大随從不經意間有屈順之意,頗感好奇。

在與這個氣度非凡的中年男子的問答中,發現這個人的胸懷與見識更是了不起。秦王在欽佩之餘,也産生了極大的懷疑。在樓緩告辭後,趙武靈王已感覺到秦昭王對自己有所察覺,便匆匆辭别樓緩,返回趙國。臨别前,趙武靈王告誡樓緩,秦王嬴稷為人中龍鳳,務要小心應對。秦昭王覺得樓緩的随從絕非等閑之輩,必是趙國的極貴之人來窺秦情。于是,速派使者宴請樓緩與這個非凡的随從晚間再到王宮作客。使者回報,樓緩同意。晚間,樓緩赴約而不見非凡随從。樓緩說這個随從白日失禮,已被遣回趙國。這更加堅定了秦昭王的判斷,認定這個人就是趙武靈王,速派精騎追逐。精騎一路狂奔,追到邊塞也沒有見到趙武靈王。守塞之人告訴他們,趙國的使者剛剛離去。秦昭王對趙武靈王深窺秦政大感忌憚。

史料記載

《史記·趙世家》

藝術形象

2013年,電視劇《大秦帝國之縱橫》:劉天佐飾演趙武靈王。

2019年,紀錄片《風雲戰國之列國》:于榮光飾演趙武靈王。

人際關系

父輩

父親:趙語(趙國第五位國君)

妻妾

正室:韓夫人,出身韓國貴族,韓國王室之女。

正室:吳孟姚,出身趙國貴族,大臣吳廣之女。

子女

長子:趙章,封安陽君。

次子:趙惠文王趙何,趙國第七位國君。兒媳婦:趙威後(趙惠文王的王後)

三子:趙勝,封平原君。(戰國四公子之一)

四子:趙豹,封平陽君。

女兒:趙氏,趙何胞姐。

孫輩

孫子:趙孝成王

曆史評價

《戰國策・趙策二》:“理世不必一其道,便國不必法古”,“以古制今者,不達于事之變也。”

梁啟超認為趙武靈王趙雍是黃帝以後的第一偉人,因為他和秦始皇、漢武帝、宋武帝一樣,是少數可以取得對北方遊牧民族戰争勝利的人之一。1903年,梁啟超發表《黃帝以後的第一偉人——趙武靈王傳》。

曆史學家翦伯贊有《登大青山訪趙長城遺址》一詩:“騎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靈王。邯鄲歌舞終消歇,河曲風光舊莽蒼。望斷雲中無鹄起,飛來天外有鷹揚。兩千幾百年前事,隻剩蓬蒿伴土牆。”

上一篇:張遼

下一篇:李侍堯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