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

伊索

世界四大寓言家之一

伊索,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寓言家,弗裡吉亞人,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臘。他與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萊辛并稱世界四大寓言家。伊索童年期是一個啞巴,而且長得很醜,但他的母親非常愛他,時常講故事給他聽。他曾是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曾被轉賣多次,但因知識淵博,聰穎過人,最後獲得自由。自由後,伊索開始環遊世界,為人們講述他的寓言故事,深受古希臘人民的喜愛。母親去世後,伊索跟着曾照料過他的老人,離家到各地去漫遊,因此學到了許多有關鳥類、昆蟲和動物的故事。伊索并沒有寫下他的寓言,他完全憑記憶口授,其形式簡潔精練,内容隽永深奧含義于淺顯生動的語言中,頗耐人尋味。現在常見的《伊索寓言傳》是後人根據拜占廷僧侶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以及後來陸陸續續發現的古希臘寓言傳抄本編訂的。;光明,國内著名譯者,譯注多部世界名著。[1]

    中文名:伊索 外文名:Aísôpos 别名: 民族: 籍貫: 畢業院校: 職業:寓言家,教育家 主要成就: 出生地:古希臘 性别:男 代表作品:《伊索寓言》

生平簡介

伊索(Aesop620--560B·C)在基督誕生前約600年,也就是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臘。伊索童年期是一個啞巴,隻能發出奇怪的聲音,用手勢表達他的意思;再加上他長的又矮又醜,鄰居都認為他是個瘋子。但是他的母親非常愛他,時常講故事給他聽;他的舅舅恨這個又矮又醜的外甥,常常強迫他在田裡做最艱苦的工作。

母親去世後,伊索跟着曾照料過他的老人,離家到各地去漫遊,因此學到了許多有關鳥類、昆蟲和動物的故事。他們在一起過了好多年快活的日子。後來,伊索被牧羊人賣了,從此以後伊索就變成一個奴隸。有一天,伊索夢見了幸運之神和氣地向他微笑,并把他的手指放進他的嘴裡,放松他的舌頭。醒來後,他意外地發現自己已經可以說話了。大家都喜歡伊索說故事,也都敬佩他過人的聰明。伊索曾經靠機智救朋友和主人的急難;憑機智避免敵人的傷害,解除奴隸的桎梏。據說伊索因得罪特耳菲人而被陷害緻死。

伊索并沒有寫下他的寓言,他完全憑記憶口授。全世界家喻戶曉的《伊索寓言》是後人根據拜占庭僧侶普拉努德斯收集的寓言以及陸續發現的古希臘寓言傳抄編訂的。其中大多以動物為主:有的用豺狼、獅子等比喻人間權貴,揭露其殘暴、肆的一面;有的則總結人們的生活經驗,教人處世原則。其形式簡潔精練,内容隽永深奧含義于淺顯生動的語言中,頗耐人尋味。

創作之路

伊索,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寓言家。弗裡吉亞人。據希羅多德記載,他原是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後來被德爾菲人殺害。他死後德爾菲流行瘟疫,德爾菲人出錢賠償他的生命,這筆錢被老雅德蒙的同名孫子領去。傳說雅德蒙給他自由以後,他經常出入呂底亞國王克洛伊索斯的宮廷。另外還傳說,庇士特拉妥統治期間,他曾到雅典訪問,對雅典人講了《請求派王的青蛙》這個寓言,勸阻他們不要用别人替換庇士特拉妥。13世紀發現的一部《伊索傳》的抄本中,他被描繪得醜陋不堪,從這部傳記産生了很多有關他的故事。公元前5世紀末,“伊索”這個名字已為希臘人所熟知,希臘寓言開始都歸在他的名下。得墨特裡奧斯(公元前345—公元前283)編輯了希臘第一部寓言集(已佚)。1世紀和2世紀,費德魯斯和巴布裡烏斯分别用拉丁文和希臘文寫成兩部詩體的伊索寓言。現在的《伊索寓言》是後人根據拜占庭僧侶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及以後陸續發現的古希臘寓言傳抄本編訂的。伊索寓言大多是動物故事,其中的一部分(如《狼與小羊》《獅子與野驢》等)用豺狼、獅子等兇惡的動物比喻人間的權貴,揭露他們的專橫、殘暴,虐害弱小,反映了平民或奴隸的思想感情;《烏龜與兔》《牧人與野山羊》等,則總結了人們的生活經驗,教人處世和做人的道理。伊索寓言短小精悍,比喻恰當,形象生動,對法國的拉·封丹、德國的萊辛、俄國的克雷洛夫都産生了明顯的影響。耶稣會傳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傳入中國,金尼閣口述的譯本《況義》于1625年刊行,收寓言22則;1840年出版《意拾蒙引》,收寓言81則;此後又有不同的中譯本相繼世。

人物影響

《伊索寓言》是源自古希臘的一系列寓言,相傳由伊索創作,再由後人收集成書。也有人認為并無伊索其人,隻是古人假托其名将一些民間故事結集成書。《伊索寓言》脍炙人口,對歐洲的寓言文學影響很大,拉封丹著名的《寓言詩》即以《伊索寓言》為主要素材。《伊索寓言》被譽為西方寓言的始祖,它的出現奠定了寓言作為一種文學體裁的基石。兩千多年來,《伊索寓言》在歐洲文學發展史上産生過極其深遠而廣泛的影響,一再成為後世寓言創作的藍本。如拉封丹的《龜兔賽跑》、克雷洛夫的《狐狸和葡萄》等都直接采用《伊索寓言》中的題材,經過藝術加工而成。

《伊索寓言》這本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篇幅短小,形式不拘,淺顯的小故事中常常閃耀着智慧的光芒,爆發出機智的火花,蘊涵着深刻的寓意。它不僅是向少年兒童灌輸善惡美醜觀念的啟蒙教材,而且是一本生活的教科書,對後世産生了很大的影響。在歐洲文學史上,它為寓言創作奠定了基礎。世界各國的文學作品甚至政治著作中,也常常引用《伊索寓言》,或作為說理論證時的比喻,或作為抨擊與諷刺的武器。此書中的精華部分,至今仍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随着“西學東漸”,《伊索寓言》在明朝傳入中國。第一個來中國的西方傳教士利馬窦在中國生活期間撰《畸人十篇》,其中便介紹過伊索,對《伊索寓言》做過稱引。他之後的傳教士龐迪我也在《七克》中介紹、引用過《伊索寓言》。中國第一個《伊索寓言》譯本是1625年西安刊印的《況義》。清代之後,出現了許多種《伊索寓言》譯本。

人物評價

伊索的寓言故事體現了古代文學中的民主傳統和現實主義傾向。《伊索寓言》被成為世界上擁有讀者最多的一本書,它對西方倫理道德、政治思想影響最大。它是伊索集合了東西方民間文學的精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而成的。它是影響人類文化的100本書之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他的最好的故事脍炙人口,到今天還為世界上衆多的成年人和兒童所傳誦。有些故事既真實地描繪了窮苦人的悲慘生活,又滲透着浪漫主義的情調和幻想。由于作者出身貧寒,因此他一方面以真摯的筆觸熱烈歌頌勞動人民,同情不幸的窮人,贊美他們的善良、純潔等高尚品質;另一方面又憤怒地鞭撻了殘暴、貪婪、虛弱、愚蠢的反動統治階級和剝削者,揭露了教會僧侶的醜行和人們的種種陋習,不遺餘力地批判了社會罪惡。

伊索的一些寓言故事,特别是晚期的某些作品,也顯示出他思想上的局限性。他雖然把滿腔同情傾注在窮苦人身上,但因找不到擺脫不幸的道路,又以傷感的眼光看待世界,流露出消極情緒。他認為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可以引導人們走向“幸福”。伊索的寓言同民間文學有着血緣關系,繼承并發揚了民間文學的樸素清新的格調。他的作品大多數取材于民間故事,也引用了很多民間歌謠和傳說。

在體裁和寫作手法上,伊索的作品是多樣化的,有童話故事,有寓言,也有詩歌;既适合于兒童閱讀,也适合于成年人鑒賞。他創造的藝術形象,如:龜兔賽跑,狐狸與葡萄,狼和小羊等等,已成為歐洲語言中的典故。在語言風格上,伊索在作品中大量運用下層人民的日常口語和民間故事的結構形式,語言生動、自然、流暢、優美、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

伊索的母親從很小的時候給他講的故事,以及他在森林中跟随老人生活中,他所聽到的一切都帶着鮮明的神奇色彩,仿佛真的一樣重現在眼前。有時他會被樹林中自己想象出來的精靈吓得飛奔回家,魂不附體。這些古老的傳說和童年的幻想,都成為他創作的源泉。

個人作品

井裡的狐狸和山羊

狐狸和葡萄

徒勞的寒鴉

善與惡

螞蟻與屎殼郎

兩隻口袋

山鷹與狐狸

農夫與蛇

吹箫的漁夫

蒼蠅與蜜

叼着肉的狗

狼與小羊

田鼠與家鼠

獅子與報恩的老鼠

牛和蛙

龜兔賽跑

說謊的放羊娃

狐狸和樵夫

獅子和蚊子

赫刺克勒斯和财神

作品賞析

大力士神和車夫

一個車夫正沿着一條鄉間的小路趕着一輛貨車,當時車輪深陷入一個車轍。鄉下車夫吓呆了,愣在那裡,看着貨車,不知如何是好,隻是高聲喊大力士神來援助他。于是大力士神就出現了,對他說:“朋友,用你的膀推起車輪來吧,再抽打你的牛。在你自己不曾盡力自助之前,不要向我求救,否則,你祈靠求我将是徒然的。”

狼與逃進神廟的小羊

一隻小羊被狼追趕,逃進了一個神廟裡。狼對小羊說,如不趕快出來,祭司會抓住你,把你獻給神。小羊回答說:“我甯願獻給神,也比被你吃掉好。”這故事說明,對要死的人來說,應選擇有價值的死。

狐狸與樵夫

狐狸為躲避獵人們追趕而逃竄,恰巧遇見了一個樵夫,便請求讓他躲藏起來,樵夫叫狐狸去他的小屋裡躲着。一會兒,許多獵人趕來,向樵夫打聽狐狸的下落,他嘴裡一邊大聲說不知道,又一邊做手勢,告訴他們狐狸躲藏的地方。獵人們相信了他的話,并沒留意他的手勢。狐狸見獵人們都走遠了,便從小屋出來,什麼都沒說就走。樵夫責備狐狸,說自己救了他一命,一點謝意都不表示。狐狸回答說:“如果你的手勢與你的語言是一緻的,我就該好好地感謝你了。”這故事适用于那些嘴裡說要做好事,而行為上卻作惡的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