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萬徹

薛萬徹

薛世雄之子

薛萬徹(?-公元652年),唐朝京兆鹹陽(今陝西鹹陽東北)人,原籍敦煌(今屬甘肅),唐朝名将,漢族。隋朝左禦衛大将軍薛世雄第四子,太宗李世民的妹夫。仕唐官至右武衛大将軍,封武安郡公。薛萬徹本為隋将,後與兄長薛萬均同自幽州降唐,因征讨梁師都有功,授車騎将軍,随羅藝四處轉戰其他起義軍,投入太子李建成幕府,受其賞識。玄武門之變時,率東宮兵馬力戰,甚至反撲秦王府,直到李世民派人出示以太子首級,他才放下武器帶領數十騎逃入南山。後來唐太宗賞識其武勇,屢次遣使招谕才複出拜将。公元652年,因參與謀立荊王李元景為帝,被長孫無忌所殺。在平突厥、薛延陀部、征高句麗時屢立大功,尚太宗妹丹陽公主。[1]

    中文名:薛萬徹 民族:漢族 職業:将軍 主要成就:大破高句麗,斬殺所夫孫 所處時代:隋末唐初 出生地:京兆鹹陽(今陝西鹹陽東北) 去世年月:公元652年

生平經曆

将門虎子

薛萬徹出身将門,父親是隋左禦衛大将軍薛世雄,隋末為涿郡(治薊縣,今北京城西南)太守。隋大業十三年(617年),薛世雄在河間之戰中敗于窦建德率領的河北義軍,慚恙發病,不久便去世了。薛萬徹自與兄長薛萬均随父親客居幽州,兄弟二人都因武藝出衆受到涿郡守将羅藝的賞識。後二人與羅藝一齊歸附唐高祖李淵,授車騎将軍,武安縣公。

大破窦建德

唐武德元(公元618年)十一月,窦建德攻克冀州(治信都,今河北冀縣),聲威大盛,十二月,窦建德又率10萬人進攻幽州(治薊縣,今北京城西南)。羅藝準備出擊交戰時,薛萬均建議說:“衆寡不敵,今若出門,百戰百敗,當以計取之。可令羸兵弱馬阻水背城為陣以誘之,觀賊之勢,必渡水交兵。萬均請精騎百人伏于城側,待其半渡擊之,破賊必矣。”(《舊唐書·薛萬均列傳》)羅藝采納了這個計策。交戰開始,窦建德果然引兵渡水,薛萬徹随兄長薛萬均率百名精騎突襲窦建德,大敗其軍。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十月(一說九月),窦建德再次率領20萬人馬再次攻打幽州。窦建德兵已登上城堞,情況萬分危急。此時薛萬均、薛萬徹率敢死隊百人從地道潛出,迂回到窦軍背後,突然襲擊,窦軍敗逃,二人共斬首1000餘(一說1200)級。

會戰劉黑闼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窦建德于長安被斬,其部将劉黑闼起兵反唐,唐命李神通為山東道行台右仆射,負責征讨劉黑闼。九月,李藝(即羅藝,賜姓李)率軍與李神通會師,唐又征調邢、洺、相、魏、恒、趙等州兵共5萬餘人,與劉黑闼軍戰于饒陽城南。唐軍列陣十餘裡,劉黑闼人少,沿河堤成單行陣以拒唐軍。時值風雪交加,李神通乘風進擊,不久風向逆轉,劉黑闼趁勢反擊,唐軍大敗,兵馬軍資損失三分之二。當時李藝率軍居陣西,進破劉黑闼部将高雅賢,追逐數裡,得知大軍失利,遂退保藁城。劉黑闼進擊,李藝軍敗,其将薛萬均、薛萬徹在這次作戰中被俘,被劉黑闼“截發驅之”(《資治通鑒·卷第一百八十九》),兄弟二人逃回後,李藝也率軍撤回幽州。這一戰,堪稱兄弟二人奇恥大辱。

玄武門之變

入朝後,薛萬均被分配到秦王李世民的府中,而薛萬徹分配到太子李建成的東宮中。李建成知道薛萬徹勇猛,将他引為心腹。秦王李世民從太原起兵到統一全國過程中,屢建奇勳,威望很高,并形成了以秦王府謀士和勇将為核心的實力雄厚的政治集團,對太子李建成構成嚴重威脅。李建成為保住太子地位及皇位繼承權,與齊王李元吉結交,共同反對李世民。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先發制人,率尉遲敬德等九将伏兵玄武門内(長安太極宮北面正門),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這時,薛萬徹(時為副護軍)和東宮翊衛車騎将軍馮立、屈唾至直府左車騎謝叔方率東宮、齊府精兵2000人趕來,猛攻玄武門,守門兵拼死力守,薛萬徹見久攻不下,便想率軍攻打秦府,秦府将士聞訊大懼。此時,尉遲敬德持李建成、李元吉首級趕到示衆,東宮、齊府士卒遂潰散。薛萬徹隻得率數十騎逃到終南山(即今陝西秦嶺山脈)。薛萬徹躲避起來後,李世民多次派人安撫,薛萬徹這才出來謝罪。李世民說:“此皆忠于所事,義士也。”(《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九十一》)對其既往不咎。初七,李淵立李世民為皇太子。七月初六,薛萬徹被任命為右領軍将軍。八月初八,李淵退位。初九,李世民即皇帝位,是為唐太宗。

擊敗突厥

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右衛大将軍柴紹、殿中少監薛萬均率軍擊梁師都,薛萬徹作為副将也随軍出征。唐軍行至距朔方(今陝西靖邊東北白城子)數十裡時,突厥援兵四面而至,唐軍稍退。這時,二人橫擊突厥軍,斬其骁将,突厥軍陣腳大亂,唐軍乘勢進攻,大破突厥軍,乘勝包圍朔方城。諸将都認為城險難以攻下,薛萬均說:“城中氣死,鼓不能聲,破亡兆也。”(《新唐書·薛萬均列傳》)四月二十六日,梁師都堂弟梁洛仁殺梁師都,舉城投降。突厥始終不敢出兵援救。唐以其地置夏州,為反擊突厥準備了前進基地。薛萬徹因功封為靈州大都督。

在隋末唐初時,突厥趁中原地區戰亂不休,開始重新崛起,屢次發兵南下騷擾,唐高祖對突厥采取了優容策略。唐太宗繼位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很快培養出一支能征善戰的精銳部隊。貞觀三年(629年)十一月初四,突厥軍進擾河西。唐太宗以此為借口,于二十三日诏命薛萬徹為暢武道行軍總管,并州都督李績為通漢道行軍總管,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華州刺史柴紹為金河道行軍總管,任城王李道宗為大同道行軍總管,檢校幽州都督衛孝傑為恒安道行軍總管,共率兵10餘萬,皆受李靖節度,分6路反擊突厥。薛萬徹跟随李靖作戰,一直進軍到塞北而還,最終滅掉東突厥汗國。薛萬徹因功授統軍之職,後進爵郡公。

從征吐谷渾

貞觀九年(公元635年)十二月,李靖率軍出擊吐谷渾,特請薛萬徹同往。進入吐谷渾後,薛萬徹與諸将各率百餘騎先行,突然遭遇數千騎吐谷渾軍。薛萬徹單騎殺入敵軍,無人敢擋。回來對諸将說:“賊易與耳!”(《舊唐書·薛萬徹列傳》)說罷又策馬再戰,唐軍緊随其後,斬首數千級,“人馬流血,勇冠三軍”(《舊唐書·薛萬徹列傳》)。唐軍進至赤水源(今青海興海東南),薛萬均、薛萬徹率輕騎先行,被吐谷渾軍圍困,二人的戰馬都被殺死,負槍傷步戰,唐軍戰死十之六七。就在此時,唐将契苾何力率數百騎兵趕到,奮力死戰,救出了薛萬均和薛萬徹。此戰,唐軍共俘斬名王數十人,獲其雜畜二十萬計。唐軍經積石山(今青海阿尼瑪卿山)、河源(黃河源)迫至且末(今屬新疆),大敗吐谷渾軍。伏允可汗在走投無路的絕境中自缢身亡,吐谷渾成為唐朝屬國。

此後,薛萬均官至左屯衛大将軍,封潞國公,不幸早逝。薛萬徹因母親去世辭去官辭,不久被起用為右衛将軍,出任蒲州(治河東,今永濟西南蒲州鎮)刺史。

大敗薛延陀

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十一月,薛延陀酋長夷男聞唐太宗将東封泰山,以為唐邊境空虛,命其子大度設征發同羅、仆骨、回纥、襪鞴等部落兵馬共20萬,渡漠南下,屯兵白道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據善陽嶺(今山西朔縣北)進攻突厥。俟利苾可汗無法抵禦,率部進入長城,據守朔州(治善陽,今山西朔縣),遣使告急。十六日,唐太宗命李績為朔州道行軍總管、薛萬徹為副總管,率士卒6萬、精騎1200人出擊。起初,薛延陀襲擊西突厥沙缽羅以及阿史那社爾時,均以步戰取勝,等到要去進攻李思摩時,便讓士兵大練步戰,以五個人為一隊,一人牽馬,四人沖前拼戰,戰勝後則騎上馬追擊,不勝則撤退。雙方在諾真水(在今内蒙古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相遇,十二月十七日,突厥兵先出戰,不勝,退兵,大度設乘勝追擊,與唐軍遭遇,薛延陀軍萬箭齊發,唐軍馬匹多被射死。李績命士卒下馬,手執長稍迎戰,薛延陀軍大敗。此時薛萬徹率數百騎為先鋒,迂回到薛延陀軍背後發起進攻,俘虜了許多薛延陀看馬者和馬匹,薛延陀軍心大亂,李績乘勢率軍猛攻,斬首3000級,俘獲5萬餘人,馬1.5萬匹。朝廷因功封薛萬徹一子為縣侯。

加官晉爵

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薛萬徹任左衛将軍,還娶唐太宗的妹妹丹陽公主為妻,加封為驸馬都尉。這時發生了一件趣事,“萬徹蠢甚,公主羞,不與同席者數月。”(《新唐書·丹陽公主列傳》)唐太宗聞知此事,大笑不已,于是設置酒宴,将一些附馬召入宮中,給薛萬徹上了一課,這才解決了問題。

不久,薛萬徹遷右衛大将軍,轉杭州(治錢塘,今浙江杭州市)刺史,遷代州(治雁門,今山西代縣)都督,又召拜右武衛大将軍。唐太宗李世民曾經與人議論:“當今名将,唯李績、道宗、萬徹三人而已。李績、道宗不能大勝,亦不大敗;萬徹非大勝,即大敗。”(《舊唐書·薛萬徹列傳》)

一次,唐太宗在丹霞殿設宴招待長孫無忌等十幾個大臣,其中就有薛萬徹,唐太宗賞給每人一件貘皮衣服,輪到薛萬徹時,卻誤稱為薛萬均,話一出口,他便知道說錯了,一時悲從中來,怆然而言:“萬均朕之勳舊,不幸早亡,不覺呼名,豈其魂靈欲朕之賜也。”(《舊唐書·薛萬徹列傳》)當下賞過薛萬徹,然後又命人再取一件,太宗呼喚著薛萬均的名字當衆焚燒了皮衣,在坐的人無不感歎。

滅薛延陀,征高句麗

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薛延陀多彌可汗發兵進犯夏州。十二月二十五日,唐太宗诏令薛萬徹等征兵應戰。薛延陀軍入塞後,見唐軍已有防備,未敢貿然進攻。二十年六月十五日,唐太宗诏令薛萬徹等分兵幾路,進攻薛延陀,最終滅掉薛延陀,使北部邊境從此得到安定。

同年,唐太宗率軍親征高麗,因時近深秋,草枯水凍,士馬難以久留,被迫于班師還朝,沒有達到征占高麗的預期目的。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年)二月,唐太宗決定再次東征。朝議認為高麗依山為城,易守難攻,應派偏師進襲騷擾,使其國人疲于應付,耽誤農時,幾年後即可使高麗因糧荒而土崩瓦解。唐太宗采納這一建議,命牛進達和李績率軍從水陸兩路進擾高麗。唐軍數次擊敗高麗軍,高麗王被迫于十二月遣其子高任武入唐謝罪。九月十五日,唐太宗诏令宋州刺史王波利等人調集江南12州工匠修造大船幾百艘,為征高麗做準備。

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正月二十五日,唐太宗命薛萬徹為青丘道行軍大總管,右衛将軍裴行方為副總管,率3萬大軍乘樓船戰艦從萊州(治掖縣,今屬山東)渡海擊高麗。薛萬徹率部渡海,入鴨綠水(即鴨綠江),高麗各城震懼,多棄城遁逃。唯泊溝城(即今遼甯丹東東北)主所夫孫率步騎萬餘拒戰。薛萬徹遣裴行方領步卒跟進,親率騎兵沖擊敵陣,高麗軍混亂潰逃。唐軍追殺百餘裡,斬殺所夫孫、進圍泊氵勺城。該城倚山設險,又以鴨綠山為屏障,易守難攻,唐軍久攻不下。高麗遣将高文率烏骨、安地諸城兵3萬餘人分兩路前來救援,薛萬徹亦分兵迎戰。雙方交戰伊始,高麗軍即大敗潰退。九月初五,薛萬徹凱旋還朝。

薛萬徹在軍中,恃才傲物,盛氣淩人,于是有人上書,狀告薛萬徹。當他班師回京後,唐太宗對他說:“上書者論卿與諸将不協,朕錄功棄過,不罪卿也。”(《舊唐書·薛萬徹列傳》)說完便将出書信燒毀。不久,薛萬徹的被副将、右衛将軍裴行方暗中告他對朝廷有怨言。英國公李績也說:“萬徹職乃将軍,親惟主婿,發言怨望,罪不容誅。”(《舊唐書·薛萬徹列傳》)唐太宗據此将他免官,流放象州,後遇赦歸還。

政變被誅

永徽二年(651年),薛萬徹被授甯州(治安定,今甘肅甯縣)刺史。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薛萬徹入朝,與房玄齡之子房遺愛關系密切,談話中,薛萬徹再次表示了對朝廷有怨言,而且說:“今雖患腳,坐置京師,諸輩猶不敢動。”房遺愛對他說:“公若國家有變,我當與公立荊王元景為主。”(《舊唐書·薛萬徹列傳》)以推翻高宗李治的統治。不久,事洩,薛萬徹被捕,但拒不承認,後來房遺愛出面作證,薛萬徹這才伏罪。

永徽四年二月初二(即公元653年3月16日),薛萬徹被處斬,臨行前,薛萬徹大聲說:“薛萬徹大健兒,留為國家效死力固好,豈得坐房遺愛殺之乎!”(《舊唐書·薛萬徹列傳》)說罷,解開衣領對監斬官大聲喊道:“亟斬我!”(《新唐書·薛萬徹列傳》)但劊子手刀下無力,第一刀沒有砍準,萬徹大聲呵斥:“何不加力!”(《舊唐書·薛萬徹列傳》)連砍三刀才斬下他的首級。

薛萬徹的二哥薛萬淑,也戰功顯赫,曆任右領軍将軍、梁郡公、暢武道行軍總管。四弟薛萬備随唐太宗征高麗,從萬軍陣中救出契苾何力,又随阿史那社爾進攻龜茲,因薛萬徹受到牽連,流放交州(治交趾,今越南河内市西北)。

主要影響

在平突厥、薛延陀部、征高句麗時屢立大功。

李世民:“當今名将,唯李勣、江夏王道宗、萬徹而已。勣、道宗雖不能大勝,亦未嘗大敗;至萬徹,非大勝即大敗矣。”

人際關系

父親:薛世雄

兄弟

大哥:薛萬述

二哥:薛萬淑

三哥:薛萬均

五弟:薛萬備

配偶:丹陽公主

曆史評價

《舊唐書》:

史臣曰:侯君集摧兇克敵,效用居多;恃寵矜功,粗率無檢,棄前功而罹後患,貪愚之将明矣。張亮聽公穎之妖言,恃弓長之邪谶,義兒斯畜,惡迹遂彰,雖道裕雲反狀未形,而詭詐之性,于斯驗矣。萬徹籌深行陣,勇冠戎夷,不能保其首領,以至誅戮。夫二三子,非慎始而保終也。

《新唐書》:

贊曰:侯君集位将相私谒太子,張亮養子五百人,薛萬徹與狂豎謀,皆死有餘責,又何咎哉?以太宗之明德,蔽于謠谶,濫君羨之誅,徒使孽後引以自神,顧不哀哉!

轶事典故

在為人處世上,薛萬徹卻老實到近乎愚鈍。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薛萬徹任左衛将軍,還娶唐太宗的妹妹丹陽公主為妻,加封為驸馬都尉。這時發生了一件趣事:“

萬徹蠢甚,公主羞,不與同席者數月。

”公主覺得丈夫很笨,臉上無光,夫妻之間鬧起了家庭矛盾。唐太宗聞知此事,大笑不已,于是設置酒宴,将他的一些附馬召入宮中,“

握槊賭所佩刀,陽不勝,遂解賜之。公主喜,命同載以歸。

”太宗在角力遊戲中打賭,故意輸給薛萬徹。丹陽公主見丈夫如此厲害,也就高高興興和他一起回家去了。

史料索引

《新唐書·卷九十四·列傳第十九》

萬徹與萬均歸高祖,授車騎将軍、武安縣公,事隐太子。太子誅,萬徹督宮兵戰武門,噪而趨秦府,衆失色;乃示以太子首,然後去,與數十騎亡之南山。秦王數使貸谕,乃出謝。王以其忠于所事,不之罪也。從李靖讨突厥颉利可汗,以功授統軍,進爵郡公。曆右衛将軍、蒲州刺史。副李勣擊薛延陀,與虜戰碛南,率數百騎為先鋒,繞擊陣後。虜顧見,遂潰,斬首三千級,獲馬萬五千,封一子為縣侯。改左衛将軍,尚丹陽公主,加驸馬都尉。遷代州都督、右武衛大将軍。太宗嘗曰:“當今名将,唯李勣、江夏王道宗、萬徹而已。勣、道宗雖不能大勝,亦未嘗大敗;至萬徹,非大勝即大敗矣。”貞觀二十二年,以青丘道行軍總管帥師三萬伐高麗,次鴨渌水,以奇兵襲大行城,與高麗步騎萬餘戰,斬虜将所夫孫。虜皆震恐,遂傅泊汋城。虜衆三萬來援,擊走之,拔其城。萬徹在軍中,任氣不能下人,或有上書言狀者,帝愛其功,直加讓勖而已,即為焚書。副将裴行方亦言其怨望。李勣曰:“萬徹位大将軍,親主婿,而内懷不平,罪當誅。”因诏除籍徙邊,會赦,還。高宗永徽二年,授甯州刺史。入朝,與房遺愛昵甚,因曰:“我雖病足,坐置京師,諸輩猶不敢動。”遺愛曰:“若國有變,當與公共輔荊王。”謀洩下獄,誅。臨刑曰:“萬徹大健兒,留為國效死,安得坐遺愛殺之!”遂解衣顧監刑者曰:“亟斬我!”斬之不殊,叱曰:“胡不力!”三斬乃絕。

《新唐書·卷八十三·列傳第八》

丹陽公主,下嫁薛萬徹。萬徹蠢甚,公主羞,不與同席者數月。太宗聞,笑焉,為置酒,悉召它婿與萬徹從容語,握槊賭所佩刀,陽不勝,遂解賜之。主喜,命同載以歸。

《舊唐書·卷六十九·列傳第十九》

薛萬徹,雍州鹹陽人,自炖煌徙焉。隋左禦衛大将軍世雄子也。世雄大業末卒于涿郡太守。萬徹少與兄萬均随父在幽州,俱以武略為羅藝所親待。尋與藝歸附高祖,授萬均上柱國、永安郡公,萬徹車騎将軍、武安縣公。會窦建德率衆十萬來寇範陽,藝逆拒之。萬均謂藝曰:“衆寡不敵,今若出門,百戰百敗,當以計取之。可令羸兵弱馬阻水背城為陣以誘之,觀賊之勢,必渡水交兵。萬均請精騎百人伏于城側,待其半渡擊之,破賊必矣。”藝從其言。建德果引軍渡水,萬均邀擊,大破之。明年,建德率衆二十萬複攻幽州,賊已攀堞,萬均與萬徹率敢死士百人從地道而出,直掩賊背擊之,賊遂潰走。及太宗平劉黑闼,引萬均為右二護軍,恩顧甚至。隐太子建成又引萬徹置于左右。建成被誅,萬徹率宮兵戰于玄武門,鼓噪欲入秦府,将士大懼。及枭建成首示之,萬徹與數十騎亡于終南山。太宗累遣使谕意,萬徹釋仗而來。太宗以其忠于所事,不之罪也。

萬均,貞觀初曆遷殿中少監。柴紹之擊梁師都,以萬徹為副。未至朔方數十裡,突厥四面而至,官軍稍卻。萬均與萬徹橫出擊之,斬其骁将,虜陣亂,因而乘之,殺傷被野。鼓行而進,遂圍師都。俄而師都見殺,城降,突厥不敢來援。萬徹後從李靖擊突厥颉利可汗于塞北,以功授統軍,進爵郡公。初,靖将擊吐谷渾,請萬徹同行。及至賊境,與諸将各率百餘騎先行,卒與虜數千騎相遇。萬徹單騎馳擊之,虜無敢當者。還謂諸将曰:“賊易與耳!”躍馬複進,諸将随之,斬數千級,人馬流血,勇冠三軍。又與萬均破吐谷渾天柱王于赤水源,獲其雜畜二十萬計,追至河源。萬均此後官至左屯衛大将軍,累封潞國公而卒。

萬徹尋丁母憂解職,俄起為右衛将軍,出為蒲州刺史。會薛延陀率回纥、同羅之衆渡碛,南擊李思摩,萬徹副李勣援之。與虜相遇,率數百騎為先鋒,擊其陣後,騎皆散,賊顧見,遂大潰。追奔數十裡,斬首三千餘級,獲馬萬五千匹。以功别封一子為縣侯。十八年,授左衛将軍,尚丹陽公主,拜附馬都尉。尋遷右衛大将軍,轉杭州刺史,遷代州都督,複召拜右武衛大将軍。太宗從容謂從臣曰:“當今名将,唯李勣、道宗、萬徹三人而已。李勣、道宗不能大勝,亦不大敗;萬徹非大勝,即大敗。”太宗嘗召司徒長孫無忌等十餘人宴于丹霄殿,各賜以貘皮,萬徹預焉。太宗意在賜萬徹,而誤呼萬均,因怆然曰:“萬均朕之勳舊,不幸早亡,不覺呼名,豈其魂靈欲朕之賜也。”因令取貘皮,呼萬均以同賜而焚之于前,侍坐者無不感歎。二十二年,萬徹又為青丘道行軍大總管,率甲士三萬自萊州泛海伐高麗,入鴨綠水百餘裡,至泊灼城,高麗震懼,多棄城而遁。泊灼城主所夫孫率步騎萬餘人拒戰,萬徹遣右衛将軍裴行方領步卒為支軍繼進,萬徹及諸軍乘之,賊大潰。追奔百餘裡,于陣斬所夫孫,進兵圍泊灼城。其城因山設險,阻鴨綠水以為固,攻之未拔。高麗遣将高文率烏骨、安地諸城兵三萬餘人來援,分置兩陣。萬徹分軍以當之,鋒刃才接而賊大潰。萬徹在軍,仗氣淩物,人或奏之。及谒見,太宗謂曰:“上書者論卿與諸将不協,朕錄功棄過,不罪卿也。”因取書焚之。尋為副将、右衛将軍裴行方言其怨望,于是廷驗之,萬徹辭屈。英國公李勣進曰:“萬徹職乃将軍,親惟主婿,發言怨望,罪不容誅。”因除名徙邊,會赦得還。永徽二年,授甯州刺史。入朝與房遺愛款昵,因謂遺愛曰:“今雖患腳,坐置京師,諸輩猶不敢動。”遺愛謂萬徹曰:“公若國家有變,我當與公立荊王元景為主。”及謀洩,吏逮之,萬徹不之伏,遺愛證之,遂伏誅。臨刑大言曰:“薛萬徹大健兒,留為國家效死力固好,豈得坐房遺愛殺之乎!”遂解衣謂監刑者疾斫。執刃者斬之不殊,萬徹叱之曰:“何不加力!”三斫乃絕。

影視形象

2006《貞觀之治》——尼格木圖飾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