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侍堯

李侍堯

中國清代官員
李侍堯(?一1788),清漢軍鑲黃旗人,字欽齋,二等伯李永芳四世孫。[1]乾隆初年,李侍堯以蔭生的身份被授予章京之職,後遷至正藍旗漢軍副都統,被提拔為工部侍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被授為擢戶部侍郎。兩廣總督,加太子太保。出征台灣有功,得以入列“紫光閣平台灣二十功臣”。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十月病逝,谥恭毅。
    本名:李侍堯 别名:李欽齋 字: 号: 所處時代:清朝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随軍出征台灣 字号:字欽齋 國籍:大清 出生時間:不詳 職業:太子太保、閩浙總督 爵位:二等昭信伯 旗籍:漢軍鑲黃旗 谥号:恭毅

人物生平

乾隆初,“以蔭生授印務章京”,“見知高宗(乾隆)”,累遷至正藍旗漢軍副都統。乾隆二十一年擢工部侍郎,同年“署兩廣總督”到任奏“廣東各屬買補倉毂兼上中下三等而報以上價”,“應碾米用上毅,借粜用中下谷”,該奏得深得乾隆歡心,特“渝各省督撫嚴饬縣買補當碾試務得上毂”。

乾隆二十八年,授湖廣總督,再“奏湖廣銷淮鹽擡價病民,請酌中定價”。該“關心”百姓疾苦的條陳又大得乾隆歡心,頒旨準行,加侍堯“太子太保”。

乾隆二十九年,再調兩廣總督平定豐順朱阿婁農民起義。

乾隆三十二年,襲二等昭信伯。乾隆三十八年授武英殿大學士、軍機大臣“入觐賜黑狐端罩”。

乾隆四十二年,軍機大臣兼職雲貴總督處理“緬甸遣越州民入關為諜案”,乾隆“嘉其合機宜”。至此,李侍堯一生仕途達第一個風光峰巅。《清史稿》載:李侍堯“短小精敏,過目成誦”,“見僚屬數語即辨其才否”,“人皆悚懼”。

乾隆四十六年,甘肅撒拉爾回民蘇四十三起義反清,乾隆命李侍堯赴甘肅治軍,後領總督事。

乾隆四十七年,恢複原來品級,加太子太保。後來的日子也不好過,史載他“屢以貪黩坐法,上終憐其才,為之曲赦。”後來出征台灣有功,得以入列“紫光閣平台灣二十功臣”。乾隆五十三年十月,以疾卒,谥恭毅。

涉貪腐案

乾隆四十五年,曾任雲南糧儲道與貴州按察史的海甯,因為與和珅關系不錯,經過和珅的關照被調任奉天府尹。他上任之前,特意到和珅府上拜望,感謝和珅把他調離了西南蠻荒之地,連同豐富的禮物一同帶給和珅的,還有李侍堯在雲南貪贓受賄的消息。海甯求見和珅之後,對和珅說,當今聖上對納賄、貪贓深惡痛絕,幾番下聖谕要官員潔身自好,奉公守法,可李侍堯在雲南作威作福,橫行無忌,他有心要向皇上參奏李侍堯,又恐怕自己官卑言輕,起不到什麼作用,不知如何是好,所以特來向和珅求教,說完還向和珅呈上了他平日搜羅的李侍堯受賄的證據。

和珅聽罷大喜,立刻把海甯誇獎了一番,并鼓勵他不必畏李侍堯的淫威,盡管上奏,一切都有他照應。

第二天早朝,海甯來到殿上,跪拜乾隆之後,把自己書寫的奏折呈遞上去。乾隆讀罷勃然大怒,說他對李侍堯在雲南貪贓枉法早有察覺,隻是念他征戰多年,立功無數才網開一面,孰料他竟然愈發不成體統,當即命和珅赴雲南查清李侍堯貪贓一案。

和珅到達雲南之後,先向李侍堯宣讀了聖旨,将他暫且革職,然後就再不過問此案,遊山玩水去了。因為他明白,雲南畢竟是李侍堯的地盤,他在此地經營多年定然耳目衆多,根底深厚,尋找他貪贓的證據,恐怕不是一件容易事。他先裝作懦弱無能、不思公務的樣子來麻痹李侍堯,暗地裡派出得力家人細心查訪。

這辦法果然奏效,幾天下來,他就收集到了一些證據,然而,這些證據全都不怎麼重要,遠不足以置李侍堯于死地,和珅不肯就此罷休,開始打李侍堯的大管家趙一恒的主意。趙一恒身為李府的大管家,所有财物交易必經他手,如果能敲開他的嘴巴,整個案件就可以水落石出了。和珅命人綁來了趙一恒,嚴刑逼供,趙一恒起初還拼死抗争,拒不招認,後來終于奈不住痛楚,把李侍堯的所作所為一一向和珅作了交待。

和珅有了堅實的證據,心裡就有了底,踏實下來。他把趙一恒交待的事項筆錄下來,又命人召來了雲南李侍堯屬下的大官員,當着他們的面宣告了趙一恒的供述,一樁一件全都清清楚楚,那些原來忠于李侍堯的官員見和珅已然掌握了全部證據,自己頑抗下去也毫無意義了,還不如從實招來,也許還能保全自己呢。于是他們紛紛倒戈一擊,出面指控李侍堯的種種罪行,就連那些曾向李侍堯行賄的官員,也申明自己是迫于李侍堯的淫威,被迫行賄的。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和珅才提審李侍堯。他就在總督府的堂中央擺下公案,聲勢逼人。李侍堯來到公堂後還有恃無恐地強辭争辯。和珅見狀,命人将趙一恒帶上公堂,讓他當面與李侍堯對質。和珅每問一句,趙一恒就機械地回答一句,李侍堯的心也就往下一沉。等和珅問完最後一個問題的時候,李侍堯感到大勢已去,放棄所有希望了。史書上寫到李侍堯認罪時說:“他自任得道府以下賄賂不諱。震怒谕曰:‘侍堯身為大學士、曆任總督,負思婪索,朕夢想不到。

’奪官,逮詣京師。”乾隆接到和珅的奏折,見海甯彈劾李侍堯的本章句句屬實,惱怒非常,命和珅把他帶回京師治罪,和珅有意置他于死地,幾經審問,和珅上奏:“拟斬監候,奪其爵以授其弟奉堯”。後又建議将李侍堯“斬立決”。乾隆感念他曾屢立戰功,又頗有才幹,不忍心就這樣把他殺了,就不批準“斬立決”的決議,讓和珅等人再行商議,有江蘇巡撫闵鄂元領悟了乾隆的本意,上書奏請道:“侍堯曆任封疆、幹力有為,請用儀勤議能之例,寬其一線。”乾隆遂最後判李侍堯“斬監候”,将他囚禁在刑部大牢之中,籍沒了他的家産,和珅雖然沒有達到将李侍堯斬首的目的,卻向乾隆展示了自己辦事的才幹,可謂不虛此行。

重新啟用

十月初三,向天下臣民頒布暫緩處決李侍堯的明發谕旨,其中着重提到“各督撫大率以身在局中,多請照大學士、九卿所議,而闵鹗元則以李侍堯曆任封疆,勤幹有為,為中外所推服,請援‘議勤’‘議能’之文,稍寬一線具奏。是李侍堯一生之功罪,原屬衆所共知。諸臣中既有仍請從寬者,則罪疑惟輕,朕也不肯為己甚之事。”

說到這裡,乾隆可能也感到不夠理直氣壯,就又補了幾句,說明年朝審九卿勢必拟以“情實”,到那時“朕亦不能曲法姑容”了。

皇皇谕旨頒發不過半年,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三月撒拉爾回人反清起事爆發,即奉“特旨”将李侍堯從刑部大牢裡請出來,“賞給三品頂戴,并戴花翎,赴甘肅總辦軍務。”四月,陝甘總督勒爾錦獲罪,又有旨命李侍堯“管理陝甘總督事。”

李侍堯由雲貴總督任上獲罪,不過一年時間又總督更其重要的陝甘等省了。好運還在後頭,随着甘肅通省冒赈貪污巨案敗露,李侍堯奉命偕欽差大學士阿桂徹底查辦,勤能無人企及、以辦理繁巨事務見稱,且深通官場腐敗奧秘的李侍堯有上佳表現自不待言,乾隆的以貪官查辦貪官的以毒攻毒之計,也真讓人不能不歎服。

大難不死的李侍堯雖年屆七十而運氣不衰,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五月因辦理甘肅貪污大案非常得力,乾隆命“給予現任品級頂戴”,八月,“加太子太保”官銜,不過兩年工夫,又從一個待決死囚的陰影下走向了晚年的輝煌。

上一篇:趙武靈王

下一篇:郭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