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

漢語漢字
本字通“诮”,有“抓住對方的一個弱點進行言語攻擊”或“衆多言論集中攻擊某人”之意,本義:言論圍攻。轉義:問責、責怪、責備。又有通“瞧”,了望之意。谯、巢聲相近,本一物也。城門上的望樓[watch-tower]。早聽得谯樓禁鼓,卻轉初更。〔古文〕诮《唐韻》才肖切《集韻》《韻會》才笑切《正韻》在笑切,?樵去聲。《前漢·高帝紀》樊哙亦谯讓羽。《史記·?涉世家》守丞與戰谯門中。《左傳·隐二年杜注》谯國龍亢縣東南有向城。自關而西秦晉之閑凡言相責讓曰谯讓。
  • 中文名:谯
  • 拼音:qiáo
  • 部首:讠
  • 五筆:YWYO
  • 倉颉:IVOGF
  • 鄭碼:SNUO

基本釋義

〔谯樓〕古代城門上建的樓,可以瞭望。

〔谯谯〕毛羽殘敝。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讠焦

漢字部件分解:讠隹灬

筆順編号:45324111214444

筆順讀寫:捺折撇豎捺橫橫橫豎橫捺捺捺捺

詳細解釋

〈名〉

1.城門上的望樓[watch-tower]

與戰谯門中。——《漢書·陳勝傳》

早聽得谯樓禁鼓,卻轉初更。——《水浒傳》

2.又如:谯門(設有望樓的城門)

與戰谯門中。——《漢書·陳勝傳》

3.谯鼓(谯樓更鼓);谯橹(城門上的守望樓);谯閣(即谯樓)

4.古縣名[Qiaocounty]。秦置。在今安徽省亳縣。如:谯居(指谯縣。在今安徽省亳州市)

5.姓

〈動〉

1.通“瞧”。了望[lookoutover]

獨守丞與戰谯門中。——《漢書·陳勝傳》

2.通“诮”。責備[blame;censure]

鄉人谯之弗為動。——《韓非子·五蠹》

3.另見qiào

4.谯、诮qiào

〈動〉

1.責備;譴責[reproach;blame;condemn]

谯娆,譊也。從言,焦聲。——《說文》

谯,呵也。——《廣雅》

诮讓項羽。——《史記·樊哙傳》。索隐:“責也。”

不谯呵。——《史記·萬石張叔傳》

另足蕩遊不作,老者谯之。——《管子·揆度》

2.又如:谯呵(大罵;申斥);谯勵(督責勉勵);谯怒(怒斥);谯谕(責問并使曉谕)

3.另見qiáo

UNICODE

谯字UNICODE編碼U+8C2F,10進制:35887,UTF-32:00008C2F,UTF-8:E8B0AF。n谯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UnifiedIdeographs)。n

造字法

形聲:從讠、焦聲

上一篇:

下一篇:山重水複疑無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