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

西塘

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下轄鎮
西塘鎮,隸屬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位于江浙滬三地交界處,古名斜塘、平川,東臨姚莊鎮,西靠天凝鎮、陶莊鎮,南接幹窯鎮,北與蘆墟鎮毗鄰,中心地理位置坐标為東經120°53′,北緯30°56′,距嘉善市區10公裡,全鎮行政區域面積82.92平方千米[1]。西塘鎮地處杭嘉湖平原水網地區,屬于北亞熱帶南緣的東亞季風區。是一座已有千年曆史文化的古鎮,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還是最具水鄉魅力的影視基地,曾獲世界遺産保護傑出成就獎。西塘曆史悠久,人文資源豐富,自然風景優美,是古代吳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 中文名:西塘
  • 外文名:Xitang Town
  • 地理位置:
  • 氣候條件:
  •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 門票價格:
  • 占地面積:
  • 著名景點:西塘古鎮,西園,醉園,廊棚等
  • 定位:江南水鄉六大古鎮之一
  • 景區等級:AAAAA級
  • 類别:景區
  • 所在地:浙江省嘉興市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票價:95元
  • 别名:斜塘,平川,西塘古鎮

概述

西塘位于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距嘉善縣城11公裡,是一座已有千年曆史文化的古鎮。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吳越兩國的相交之地,故有“吳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稱。到元代初步形成市集。

西塘與其它水鄉古鎮最大的不同在于古鎮中臨河的街道都有廊棚,總長近千米,就像頤和園的長廊一樣。在西塘旅遊,雨天不淋雨,晴天太陽也曬不到。

曆史文化

西塘——生活着的千年古鎮,世界曆史文化遺産預備名單,中國首批曆史文化名鎮,全鎮總面積83.61平方公裡,其中古鎮區面積1.01平方公裡,人口近6萬。

相傳春秋時期吳國伍子胥興水利,通鹽運,開鑿伍子塘,引胥山(現嘉善縣西南12裡)以北之水直抵境内,故西塘亦稱胥塘。因西塘地勢平坦,一馬平川,又别稱平川,斜塘。在唐開元年間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們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時村落漸成規模,形成了市集;元代開始依水而市漸漸形成集鎮,商業開始繁盛起來;明清時期已經發展成為江南手工業和商業重鎮。“春秋的水,唐宋的鎮,明清的建築,現代的人”,是對西塘最恰當不過的形容。

地理位置

西塘位于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與上海西南方向零距離接壤,距上海市中心80公裡,大虹橋商務區60公裡,西至杭州110公裡,南瀕嘉興港乍浦港區35公裡,北接蘇州85公裡,處于長江三角洲地帶。交通極其方便,滬杭鐵路、滬杭高速鐵路、滬杭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杭州灣跨海大橋北連接線、亭楓高速連線,320國道,都穿境而過,乘坐汽車、高鐵、火車均能到達。

古橋文化

西塘古鎮河流縱橫,橋梁衆多,幾乎每一座橋的背後都蘊藏着悠久的曆史和感人的故事。其中著名的有卧龍橋、五福橋、送子來鳳橋、安境橋等。西塘古橋的建造也是從宋代開始的;明代,随着商業繁榮,商旅雲集,石橋也就越造越多,日前,小小的西塘鎮竟有各式各樣的橋近百座之多。

建于明代的“五福橋”,連通燒香港的南北兩岸,是單孔石階橋。五福指的是福、德、壽、祿、善終。是民間對人生的五大追求,更是造橋人對過橋人的祝福,希望這座橋給人帶來的不僅是方便,更多的是吉利和希望。

“送子來鳳橋”老百姓俗稱“晴雨橋”是三孔石闆橋。傳說建造時,正好有一隻鳥飛來,“送子來鳳橋”這個吉祥名字由此得來。橋頂的棚,和方磚鋪就的長條凳,為遊人提供了休息和觀賞美景的好去處。

而“送子來鳳橋”最通體現西塘人細緻周到的本性之處,在于橋體上的石階被一分為二,左側的石階是供男人使用的;而右側被設計成小小的斜坡;原因是,古人考慮到當時女子有纏小腳的陋習,邁步子小,台階不方便行走,于是做成小斜坡供女子專用。

曆史傳說

鎮名由來

版本一:相傳春秋時期吳國伍子胥興水利,通鹽運,開鑿伍子塘,引胥山(現嘉善縣西南12裡)以北之水直抵境内,故西塘亦稱胥塘。因西塘地勢平坦,一馬平川,又别稱平川,斜塘。

版本二:西塘鎮域東北有一個3400畝面積的湖蕩,那是嘉善縣境内最大的湖泊之一。傳說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有一戶姓唐的大戶人家遷到蕩邊居住,他們看到這個湖蕩風景秀麗,盛産翠鳥和紅菱,這兩物為吉祥之物,又恰在祥符年間,就以“祥符”兩字稱呼這個湖蕩。

廊棚由來

關于廊街的由來,沒有官方的記載,隻有民間流傳的“為郎而蓋”和“行善而搭”兩個版本。

西塘有個開煙紙店的老闆,一天小店打烊時,見一叫花子在店前的屋檐下避雨,就讓他進屋來。叫花子執意不肯,老闆就拿了一卷竹簾連在屋檐上,臨時搭了個小棚讓叫花子躲雨。第二天叫花子在店門闆上留下一行字:“廊棚一夜遮風雨,積善人家好運來。”此後煙紙店果然生意興隆。店主為感謝叫花子的恩德,索性在店面前的屋檐下搭了個有磚有瓦有木架的廊街,且跨過小街直至河埠。

送子來鳳橋的傳說

據《西塘鎮志》記載,來風橋建于明崇桢十年(公元1637),清代兩度重修。相傳當初造橋時,适有一鳥飛來,市人以為祥瑞,遂取名“送子來鳳橋”。1988年改建為單孔鋼筋混凝土拱片橋。1998年重建,采用古典園林中“複廊”的形式,中有隔牆花窗,兩邊通道。據稱凡新婚情侶過此橋,男左女右,可蔔貴子。又此橋赤名“滴水晴雨橋”’諧名“情侶橋”。

旅遊介紹

最佳時間

四季皆宜,一年俱是旅遊的好季節。春季的西塘繁花似錦,秋季的西塘煙雨迷蒙。夏季來西塘,可品嘗此時才有的特産“六月蟹”。冬季來西塘,可與水鄉人民一起體會古鎮春節的味道。無論何時,古鎮都悠悠流淌着她的古樸溫柔之美。

其中4月最佳,因為四月西塘杜鵑花開,一片春意盎然,踏青臨水,溫度和濕度适宜。

注意事項

出行:無論是火車還是飛機,出行前一定要預留充裕的時間。如是飛機,則應時刻關注天氣狀況。

話費:漫遊話費較高,出發前記得充足話費,方便和他人聯系。

藥品:主要是帶一些常用感冒藥、腸胃藥、防蚊蟲的花露水、防暑藥品、暈船暈車藥等。

住宿:建議最好提前預定酒店,在鄉遊網上預定較為可靠,對目的地不熟悉去了很容易被宰。

安全:最好結伴出行,尤其是晚上。單身女性或是小孩最好能随身準備些必備的防衛工具。

裝備:相機必不可少,還應根據目的地的具體情況選擇是否需要防曬等其他用品。

交通路線

一、自駕路線

1、上海到西塘古鎮的自駕車路線:

滬杭高速嘉善大雲出口下→沿善江公路按西塘路标行駛→下高速後開車約十五分鐘可到達西塘古鎮。(總車程約一個半小時)

2、杭州到西塘古鎮的自駕車路線:

(1)滬杭高速嘉善大雲出口下→沿善江公路按西塘路标行駛→下高速後開車約十五分鐘可到達西塘古鎮(總車程約一小時四十五分)

(2)320國道行駛→嘉善車城路口左拐→往平黎公路方向約行駛十五分鐘即可到達。

3、蘇州到西塘古鎮的自駕車路線:

蘇嘉杭高速平望出口下→318國道往上海方向→過黎裡後右轉至平黎公路往嘉善方向,按西塘路标約行駛二十分鐘左右即可到達(總車程約一小時)。

二、乘車路線

1、上海至西塘古鎮的乘車路線

上海市民可于徐彙區上海體育館5号大門側候車大廳候車,每周6,7上午9:00準時放車。

2、市内路線

嘉善汽車站每5分鐘發一輛車到西塘

西塘住宿

西塘住宿分為三種:明清古宅、臨水客棧和現代賓館。

1、古宅類:最能體現江南古鎮的古韻特色。

景區内的明清古宅多位于深巷内院,庭院幽深,一切陳設皆為老古董,雖然不臨水,但宅院寬大,可深切體會古鎮望族的古韻生活,十分安靜。睡着百年雕花床,聞着空氣中氤氲着的水鄉氣息,漸漸沉睡,令人陶醉。

2、臨水類:依水而居,富有江南水鄉的特色。

此類客棧的特點:一般由民居改造而成的,房屋低矮,房間空間不大,中心地段(永甯橋與環秀橋之間)的臨河房間較有觀景的價值,尤其是西街上的臨河房間才是真正的依水而居。

3、賓館類:富有現代氣息的特色。

此類客棧的特點:有的建造在景區外,一般規模較大,以雙人标準間為主,能同時容納幾十人團隊的客棧。如:西塘賓館、來鳳客棧等。

旅遊景點

西塘古鎮

西塘以“橋多、弄多、廊棚多”的三大特色而赢得廣大遊人們的青睐。

古鎮區裡,有9條河道縱橫交織,将古鎮分為8個區塊,在其中有27座古橋将市鎮連通。

西塘古鎮古鎮現存的許多古宅大院,都是古鎮先人當時緻富後的結晶。由于當初西塘的通行以水路為主,外來騷擾較少,故能使西塘較完美地将古鎮保留至今,使得祖先的遺産能延續下去。

其中西塘旅遊公司開發的景點有11個,從逆時針方向走:由古鎮中部的葉家弄進入,入西街右轉,經“根雕館、瓦當館、薛宅鈕扣館”;到雙橋處,直走過安境橋右轉,在燒香港,遊“倪居、聖廟、木雕館”;延西塘港東邊古街北上,過獅子橋,可見“黃酒館”;沿細長的煙雨長廊,經送子來鳳橋,一直往西,來到“醉園[2]、七老爺廟”;返回環秀橋,右轉進“種福堂”;沿西街往東,最終遊覽“西園”。

倪宅

倪宅位于燒香港南,倪氏家族為鎮上書香門第,倪宅前後共五進,前有廊棚,後有花園,正廳名為“承慶堂”。它是已故上海市副市長倪天增的祖居。倪天增(1937年——1992年)是上海市分管城建的副市長,其清正廉潔深受百姓的愛戴,被譽為人民公仆的好市長。倪宅原為五進,現隻開通了前二進,正廳為承慶堂,為倪氏祖居的堂名,前廳和兩旁分别設有廚房、膳房、帳房、琴房等,樓上則設有閨房、卧室等為明清時期西塘殷實家庭的真實寫照。經過整合充實廉政教育資料,重新修葺一新的“倪天增祖居”與杭州于謙祠、甯波清風園、嘉興南湖革命紀念館等10家單位被命名為首批“浙江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成為了黨員幹部接受廉潔從政教育,普通遊客陶冶情操的一個場所。

西園

西園西塘西園舊址在西街計家弄内,系明代朱氏别業,後出讓給孫氏。

園内有樹木、花草、假山、亭池等,風景優美。東側假山上有“聽濤軒”茶室,因假山上有白皮松1株,高數丈,風來稷稷有聲,故名。1920年冬天詩人柳亞子來西塘,曾住西園并與西塘南社社友在西園攝影留念,題名為“西園雅集第二圖”。1990年3月,在鎮西善興建了總面積16.6畝的公園,為紀念柳亞子來西園,名為“西園”。

入園處小橋流水,石獅門廳,園内環繞磚砌花格遊廊、水榭、曲橋、假山、涼亭、人工瀑布。有好幾家建在該景點旁邊的客棧也以此而命名,如:西園雅居、西園客棧、西園驿站等等。

廊棚

廊棚古鎮區内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築群多處,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研究價值,為國内外研究古建築的專家學者所矚目。西塘臨河而建的沿街廊棚是一種連接河道與店鋪又可遮陽避雨的水鄉特有建築,西塘至今保存着1300多米長的廊棚。

西塘古鎮中最著名的風景線是一道長達近千米、造型古樸的廊棚,所謂廊棚,其實就是帶屋頂的街。西塘的廊棚有的瀕河,有的居中,沿河一側有的還設有靠背長凳,供人歇息。廊棚以磚木結構為主,一色的墨瓦蓋頂,沿河而建,連為一體,俗稱“一落水”。既可遮陽避雨,又可駐足觀景,沿途還有别緻的小販賣各種物品,漫步其中,一種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石皮弄

位于王馮兩宅第之間最窄處僅0.8米的石皮弄,擡頭望是一條狹長的天空,有西塘“一線天”之說。n全長68米,由216塊厚度僅三厘米的石闆鋪就而成,弄内的石闆路下是一條使全弄雨天不積水的下水道,薄如皮的石闆作為下水道的表皮,也是石皮弄名稱的由來。

種福堂

種福堂種福堂系清代王氏私邸,王氏源起宋禦營司都統制王淵,王淵護駕宋高宗趙構南渡後遭明受之變,其子孫隐沒于杭嘉湖一帶。

清順康年間,其中一脈子孫移居西塘,興此宅第,前後七進加一後花園,為典型的明清民居風格。其第三進為正廳,廳堂正中央懸挂有康熙年間翰林侍讀學士海甯陳邦彥題名為“種福堂”的匾額,以告誡後人“平日多行善積德,日後定能使子孫得福”。

環秀橋

環秀橋環秀橋建于1581年(明代萬曆九年),它跨當年的小桐、北翠兩圩,是西塘鎮上最早的高橋。相傳昔日晴天時站在橋頂可以北望太湖邊上的青山。1997年重建石級拱橋。這裡有幅對聯:船從碧玉環中過,人步彩虹帶上行,描寫了過橋的兩種方式。乘船是從碧玉環中過,步行則是人步彩虹帶上行了。這副對聯是脫胎于河北趙州橋上的對聯:水從碧玉環中去,人在蒼龍背上行。

地方特産

特産:嘉善黃酒、粉蒸肉、八珍糕、芡實糕、“六月紅”河蟹、麥芽塌餅、薰青豆、大頭菜、馄饨老鴨煲。

小吃:芡實糕、麥芽糖、綠豆湯、豆腐花、大,小馄饨、熏青豆、紮肉、一口粽、桔紅糕、臭豆腐、鮮肉燒賣、黴幹菜燒肉、椒鹽南瓜、馄饨老鴨煲、肉末野開花、白斬雞、馬蘭頭、白水魚、蟬衣包圓、西塘天下第一面。

1.麥芽塌餅

是西塘千年風俗之特色時令點心。

麥芽塌餅是以糯米粉、黑芝麻、赤豆、核桃仁、白糖,并配以中草藥佛耳草、麥芽為原料,采用傳統手藝精制而成。口感柔軟、不粘不糊,佛耳草香氣濃郁,誘人食欲,并能夠消食降脂、延年益壽,是贈友敬老之佳品。

2.芡實糕

芡實:屬水生睡蓮科植物既有健脾胃的功效、把芡實粉碎加糯米粉做成糕就是西塘芡實糕的特色,西塘平安堂糕店把芡實糕做成多種口味,且口味獨特,有加核桃、芝麻、薄荷、跟人家不一樣的是在芡實糕中加入花粉和蜂蜜使芡實糕口感更軟更糯,桂花口味和花粉蜂蜜口味的是最糯最最好吃。西塘芡實糕大都可以先品嘗後購買,芡實糕具有健脾胃固腎功效,藥食同源、老少皆宜。

3.桔紅糕

桔紅糕把桔子汁和糯米粉做成一粒一粒小小的像小湯圓一樣中間有一點點橘。

4.荷葉粉蒸肉

古鎮的傳統名菜,五味調百味香。荷葉粉蒸肉,用醬油、黃酒腌漬五花肉,大約要腌漬半天,再拌上松仁炒米粉,用豆皮荷葉包裹蒸制。肉香、米香、豆香都被包裹進新鮮的荷葉裡,荷葉的清香也被蒸入肉裡。n“其味之厚,氣之芳,為饕餮者流所啧啧不置者也”。

5.西塘天下第一面

面條是作為一種平時換口味的點心,所以做面條都特别講究輔料的搭配,常常會加入很多東西,如肚片、鳝絲、牛肉等,做好的面料多、鮮味足、營養豐富。西塘人做面條更是出了名的講究。做面條要用兩口鍋同時烹制,一口鍋用來煮面,一口鍋用來炒制輔料,西塘人常用的輔料是肚片、鳝絲、自制的爆魚等。煮好的面放入另一口鍋和肚片、鳝絲等加水再一起煮2-3分鐘。出鍋後的面條,湯汁鮮濃可口,面條筋鬥。

6.馄饨老鴨煲

馄饨老鴨煲是一道西塘的土菜,據說是這裹的燒窯工發明的,因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于是窯工們就地解決,在窯裹炖起了老鴨,但光光是鴨肉,又吃不飽,便有窯工在煲裡加入馄饨,既可以充饑,又補充了營養,一舉兩得,馄饨老鴨煲便在窯工中間傳開來,後來西塘百姓的餐桌上也出現了這道菜。

建築文化

馬頭牆

清代中期,徽商東進,把建築文化也帶到太湖流域,帶有封火牆的建築很快在民間流行。不同的是,當地老百姓将原來徽派建築中平直的牆體改造成馬頭型,人稱馬頭牆。古時候民間防火意識相當強,尤其是寒冬臘月,空氣幹燥,容易失火。安了馬頭牆可以削減風力,就算鄰家失火,也可以避免殃及自家的房屋和财産。

美人靠

俗話說“美人靠靠美人,美人不靠靠不美。”據說最早的美人靠是吳王為了讨好美女西施而建的,大家看此靠的形狀象不象“鵝項”?西塘方言中“鵝項靠”與“吳王靠”是諧音,有人稱之為“吳王靠”,後來此樣式在江南一帶的臨河建築中廣為運用,現在的美人靠也是“每人靠”,每個人都能靠!

河埠

河埠不但是人們停泊船隻、交易商品的場所,也是人們日常取水、洗滌物品的所在。以前有些主婦在小樓上用繩系着個籃筐,把錢放在裡面吊下去,成交後再把菜果和油鹽醬醋吊上來。這種足不出戶的采購方式,隻有水鄉臨河的人家才有。

船鼻子

河埠與船隻的關系密不可分,稍加留意您就可以發現河埠旁的岸壁上,砌有系船纜繩的孔眼石,用于固定船隻。這就像繩子穿在牛鼻子上一樣,所以孔眼石就被稱作:“船鼻子”。最初船鼻子隻講究實用,久而久之也開始講究美觀,往往被雕琢成如意、花瓶、暗八仙等紋樣,極富傳統文化情趣。

系纜石

系纜石狀似石蓮花,埋入土中,形似蓮花樁,這是供過路舟船停泊系纜,一個纜石上可同時拴幾根纜繩,這也是古代鎮上為數不多的幾種公用設施之一。

花牆

它是用普通的瓦片組搭而成的。一般位于天井或院子的圍牆牆體的上部,用來通風,既美觀又實用。

高階沿

明清時期的大戶人家特别臨河的人家講究财不外露,有“小小蟹洞裡能摸出個大螃蟹來”所比喻的建築特點。但如果稍加留意,人們往往在大門口就能觀察到主人身分或身價的特征。在明代,建築用石一般用青石,但到清代,由于“青石”的“青”與“清朝”的“清”同音,改用毛石。西塘鎮内有的人家門前階沿有一尺多高,就是因為明代時的門前用青石鋪地到清代再用整條毛石蓋上去形成的。

觀音兜

西塘全鎮幾乎找不到屋頂上張揚的飛檐翹角,處處顯示出平民文化元素。大多房屋的頂都是最簡單的呈人字形的硬山頂。在清代,新造房屋要交稅,納稅的标準是正梁,幾根正梁交幾份稅。要是想擴大面積又不交稅就隻有想辦法,西塘人很聰明,建房就用硬山頂,隻需一根正梁,然後東西廂房一般是單屋面落水,沒有正梁。一些考究的人家把邊牆建得很高,甚至高出屋面與屋頂。把這部分高出的牆頂端做成漂亮的圓弧狀,猶如觀音像兜的頭巾,很具風韻,人稱觀音兜。

花窗

花窗的結構有多種,常見的為各種格子圖案,也有格子上再雕另外花樣或吉祥圖案的。這是當地人思想上保守與開放的矛盾體現,在人們剛開始用玻璃的時候,總覺得家裡的東西和全家的生活全部暴露在别人面前不妥當,但又非常想趕時髦,所以出現了在玻璃窗上再用木格子作掩飾。

曆史名人

西塘風景秀麗,人才輩出,文化底蘊深厚。據統計,曆史上這裡曾出過進士十九人,舉人三十一人。明代以來,有志書記載的九人,有著作留世的有一百零三人。

楊茂、張成

西塘兩位元代工藝美術大師,雕漆巨匠。他們的作品出神入化,尤其是雕漆中的剔紅技法達到了頂峰,代表了元代漆技作品的最高水平,且對後世漆器的制作産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些作品與當時景德鎮的瓷器并駕齊驅,不僅豐富和美化了人們的生活,而且促進了江南市鎮的經濟發展。楊茂的作品《觀瀑團圓盒》至今被北京故宮博物館保存着,該作品還被印制成郵票;張成的《剔紅紫萼圓盤》被日本大津市聖衆來營寺珍藏。

周鼎

與陳舜俞、吳鎮并稱“嘉善三高士”。周鼎自幼聰明、攻讀經史、博覽群書、學士淵博,官居沐陽典史。後來有一年莊稼欠收,他為百姓請求赈災,觸犯了當局者的利益,引起了當事人的不滿,于是罷官回家,從此不再涉及官場。他曾旅居蘇州,賣文為生,吳中墓志、譜牒多出其手。

周鼎為文嚴整警敏,援筆立就,尤工詩,浙西文士多有慕名前來切磋者,與吳越知名人士吳寬、沈周等都有結交。西塘養育了周鼎,周鼎又将其赤子之心回贈給生他養他的這一方水土,他在《萍川十景詩》中描繪了西塘許多的景緻,如西塘曉市、北翠春耕、南泓夜泛、環秀斷虹、雁塔灣頭等,揭示了古鎮西塘當時的生活場景,展示了西塘一幅幅美麗的畫卷。

顧錫東

著名劇作家。原浙江省文聯主席、浙江越劇院院長。他從小愛好古詩詞,解放初參加西塘鎮宣傳隊,邊演戲邊寫演唱材料。1954年,他創作了越劇《五姑娘》,由浙江省越劇團演出,夏衍看了戲後,非常贊賞,特在《人民日報》撰寫文章,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顧錫東一生緻力于越劇的創作,寫下了大量劇本,其中以《五女拜壽》和《漢宮怨》最為著名。《五女拜壽》還被拍成電影,影響極為廣泛。顧錫東不僅為中國越劇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為我國的戲劇文學留下了一大筆寶貴的财富,還十分關心家鄉的建設,尤其是關心家鄉的文化事業,對嘉善田歌的繼承和發展給予了不少的支持。

趙憲初

中國當代著名教育家。1924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後一直在南洋模範中學任教,直至退休。曾任上海市徐彙區副區長,上海市政協常委、副主席。在教學中,他主張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不以分數為唯一标準,在數學教學中,有自己的一整套教學方法,被譽為“趙三角”,他是上海市第一批特級教師,為教育界公認的“一代名師”。

除了以上介紹的西塘名人外,小小的西塘鎮還出了不少傑出人物,如已故的上海市副市長倪天增,外交家韓古農、韓詩農,女作家湯雪華,清華大學教授範崇武,南社社員餘十眉、郁佐梅、沈禹鐘等,西塘的流水養育了代代英才,故土的文化造就了代代英才。

西塘開發旅遊之後,吳邦國、彭佩雲、謝鐵骊、蘇舒陽、汪恕誠等許多國家領導人來視察西塘考察。奧斯卡巨星《廊橋遺夢》的女主角梅麗爾.斯特利普、湯姆.克魯斯、大俠金庸、國内著名演員孫道臨、斯琴高娃、港台影星齊秦、李嘉欣、袁詠儀等也來西塘旅遊或拍片。

特色活動

西塘國際旅遊文化節

1998年至今,西塘已成功舉辦了七屆旅遊文化節。文化節融旅遊、文化、購物、廟會、經貿洽談和商品展銷為一體,充分展現了西塘古鎮的魅力。有古鎮建築與人居論壇、嘉善民間文藝會串、平川燈會、西塘風情攝影展、顧錫東戲劇作品展、平川書畫社書畫作品展、文化廟會活動等。使廣大來賓和遊客真正從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體驗西塘古鎮原汁原味的水鄉文化和精神品位。

節慶活動

到西塘百姓家過中國年活動,春節期間西塘針對外賓市場推出了“到西塘百姓家過中國年”,并且安排了一系列傳統過年活動,遊客們可以直接參與,體驗江南水鄉不一樣的過年方式。如祭竈、學女紅、寫春聯、放鞭炮、吃年夜飯、燒頭香、接路頭、逛廟會等傳統的習俗迎接新年、歡度佳節。

祭竈

“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民間臘月二十三開始的祭竈活動。祭竈,是一項民間影響很大極為流傳的活動,我國的春節也是從祭竈揭開序幕的。竈王爺可是年節敬奉中最露臉的一尊,人們用酒糟、饴糖、粘糕等“賄賂”竈神,求他上天講好話,如果你留心的聽,還會聽到奶奶在叮囑竈王:上天說好話,不好的可别說。在西塘古鎮的“倪天增祖居”的老宅,您可以體驗并參與“祭竈”儀式。

江南年夜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也是中國人最講究團圓的時候。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的砧闆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盤聲和抑揚頓挫的報帳聲,再夾雜着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廟會

初一至初四,是中國人的狂歡節,在西街、塘東街等一些老街,調龍舞獅、扭秧歌、打蓮香等一些民間的慶祝活動再現。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小吃,像過年必吃的燒賣、馄饨、年糕以及各種各樣有趣的玩意,如年畫、捏泥人等。

春聯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在西塘古鎮區家家戶戶貼了門神、春聯,老宅子裡裡外外布置的喜氣洋洋。您還可以在西塘的最大私人花園——西園,盡情地潑墨揮毫,自己寫春聯。

接财神

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過了年初一,接下來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來之前,各家置辦酒席,為财神賀辰。在西街、廊棚等地方舞獅調龍、打蓮香等各種民間慶祝巡回表演。

影視制作

電影

《西塘河》《魍魉之匣》(日本)《碟中諜3》(美國)《情牽一線》《特殊身份的警官》《犀照》

電視劇

《我的青春誰做主》《愛情占線》《夢幻天堂》《麻雀愛上鳳凰》《五星大飯店》《誰為夢想買單》《别愛我》《茉莉花》《天地真情》《紅幫裁縫》《我拿什麼愛你》《夢回青河》《極速的浪漫青春》《倩女沖沖沖》《風吹雲動星不動》《長恨歌》《陳雲》《孤戀花》《早春二月》《妻子》《假裝愛上你》《真愛一世情》《誠信中華》《不要公開你的秘密》《天一生水》《畫魂》《和你在一起》《大地起舞》《金鎖記》《玲珑女》《栀子花 白蘭花》《花樣的年華》《義蓋雲天》《像霧像雨又像風》《孔乙己》《錢塘人家》

古鎮榮譽

2001年7月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産的預備清單。2003年11月,被建設部确認為“首批中國十大曆史文化名鎮”之一;2003年12月,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2003年度世界遺産保護傑出成就獎”;2006年12月15日,入選國家文物局最新公布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重設目錄;2007年,在第十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古鎮西塘獲得“最具水鄉魅力影視基地”;2007年,在首屆中國旅遊論壇上獲得“中國十佳古鎮”的榮譽稱号。2010年獲“長三角世博主題體驗之旅示範點”稱号、“浙江服務名牌”稱号、“西塘國際旅遊文化節”獲“十大品牌節慶”稱号,2011年獲得“中國旅遊合作聯盟十佳合作夥伴”等等稱号。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