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原體

衣原體

原核細胞性微生物
衣原體(chlamydia)是一類能通過細菌濾器、在細胞内寄生、有獨特發育周期的原核細胞性微生物。衣原體可分為4種,即肺炎衣原體、鹦鹉熱衣原體、沙眼衣原體和牛衣原體。衣原體廣泛寄生于人類、鳥類及哺乳動物。能引起人類疾病的有沙眼衣原體、肺炎衣原體、鹦鹉熱肺炎衣原體。在自然界中傳播很廣泛。它沒有合成高能化合物ATP、GTP的能力,必須由宿主細胞提供,因而成為能量寄生物,多呈球狀、堆狀,有細胞壁,有細胞膜,屬原核細胞,以一般寄生在動物細胞内。從前它們被劃歸病毒,後來發現自成一類。它是一類在真核細胞内營專性能量寄生的G原核微生物,呈球形,直徑隻有0.3-0.5微米,它無運動能力,廣泛寄生于人類、哺乳動物及鳥類,僅少數有緻病性。
    中文名:衣原體 拉丁學名: 别名: 界: 門: 亞門: 綱: 亞綱: 目: 亞目: 科: 亞科: 族: 屬: 亞屬: 種: 亞種: 分布區域: 英文名:Chlamydia 培養特性:不能用人工培養基培養 類 型:沙眼衣原體、肺炎衣原體等 多發群體:兒童等 常見發病部位:動物細胞内

概述

能通過細胞濾器、有獨特發育周期、嚴格細胞内寄生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沒有合成高能化合物腺苷三磷酸(ATP)、鳥苷三磷酸(GTP)的能力,必須由宿主細胞提供,因而成為能量寄生物;多呈球狀、堆狀,有細胞壁,無運動能力,廣泛寄生于人類、哺乳動物及鳥類,僅少數有緻病性。能引起人類疾病的有沙眼衣原體、鹦鹉熱衣原體、肺炎衣原體。

共同特征

1.體積大于病毒,約250~500nm,在光學顯微鏡下可以查見。

2.含有DNA和RNA。

3.有細胞壁,過去認為無肽聚糖,但是最新研究結果表示“肽聚糖”存在于複制中的“沙眼衣原體”内。

衣原體目(包括人類病原體“沙眼衣原體”在内的革蘭氏陰性寄生蟲)過去被認為是一個罕見的例外:它們編碼負責“肽聚糖”生物合成的基因,對-内酰胺抗生素敏感,但試圖檢測衣原體“肽聚糖”的努力過去卻一直沒有成功。現在,這個被稱為“衣原體異常”的矛盾已被解決。利用一個新穎的“點擊化學”(click chemistry)方法來通過D-氨基酸二肽探針标記“肽聚糖”的這項研究,顯示“肽聚糖”存在于複制中的“沙眼衣原體”内。隻含微量的細胞壁,由二硫鍵連接的多肽作為支架。

4.對多種抗生素敏感。

5.具有一些酶類但不夠完善,這些酶缺乏産生代謝能量的作用,要由宿主細胞提供,須嚴格胞内寄生。能在雞胚卵黃囊膜、小白鼠腹腔和HeLa細胞組織培養物等多種活體内生長繁殖。

6.有獨特發育周期,僅在活細胞内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7.對抑制細菌的抗生素和藥物敏感。

衣原體Chlamydia以鹦鹉熱病原體和沙眼病原體為代表的專性寄生性的微生物。最早是由宮川米次等(1935)從腹股溝淋巴肉芽腫患者的染色體中作為宮川小體而發現的,被命名為宮川氏體(Miyagawanella)(E.Brumpt,1938)。其後,相繼又出現很多其它名稱,例如作為立克次氏體的親緣種被稱為Rickettsiaformis、Neor-ickettsia等,也有作為病毒類而稱之謂鹦鵝熱和腹股溝淋巴肉芽腫病毒(psittacosislymp hogranvlo-ma,virus,PLV)、鹦鵝熱病毒群(Psittacosisvirusgroup)等,相當混亂。已按伯傑式分類法歸為衣原體目(Chlamidiales,L.A.Pagei等,1971)。然而尚有許多不明之處。侵染粒子呈直徑0.3微米的球形,可用光學顯微鏡看到;在被細胞壁和細胞膜包裹的細胞質中有核糖體;核酸同時含有DNA和RNA;已證明有葡萄糖代謝活性和蛋白質合成能力;在細胞液胞内增殖,不進入細胞質質内。侵染粒子通過吞噬作用進入細胞波胞内,轉化成一般稱為網狀結構體的粒子。網狀結構體通過分裂增殖,在浸染後期成熟為侵染粒子。因此,在增殖周期中,雖沒有保持作為粒子的連續性的潛伏期,然而,由于沒有證實網狀結構體的侵染性,所以從外表看起來,有一個相當于潛伏期的時期。為此,如上所述,微生物。衣原體與細菌的主要區别是其缺乏合成生物能量來源的ATP酶,也就是說衣原體自己不能合成生物能量物質ATP,其能量完全依賴被感染的宿主細胞提供。并以二分裂方式進行增殖,能被抗生素抑制。衣原體屬于原核類生物。

生物學性狀

1.發育周期與形态染色

衣原體在宿住主細胞内繁殖有特殊生活周期,可觀察到兩種不同的顆粒結構:(1)原體(elementarybody,EB)直徑為0.2~0.4μm的小球形顆粒,有胞壁,内有核質和核蛋白體,是發育成熟的衣原體,為細胞外形式。Giemsa染色呈紫色,Gimenez染色呈紅色。原體具有高度的感染性,在宿主細胞外較穩定,無繁殖能力,通過吞飲作用進入胞内,原體在空泡中逐漸發育、增大成為網狀體。(2)網狀體(reticulatebody,RB)或稱始體(initialbody),EB通過吞飲作用進入胞内,由宿主細胞包圍EB形成空泡,并在空泡内逐漸增大為RB。直徑為0.5~1.0μm,圓形或橢圓形。電子緻密度較低,無胞壁,代謝活潑,以二分裂方式繁殖。RB為細胞内形式,無感染性,Macchiavello染色呈藍色。RB在空泡内發育成許多子代EB也稱為包涵體。成熟的EB從宿主細胞中釋放,在感染新的易感細胞,開始新的發育周期,整個發育周期約需48~72h.

2.培養特性

衣原體為專性細胞内寄生,不能用人工培養基培養,可用雞胚卵黃囊及HeLa-299、BHK-21、McCoy等細胞培養。将接種标本的細胞培養管離心,促進衣原體粘附進入細胞;或在培養管内加入二乙氨乙基葡聚糖,以增強衣原體吸附于易感細胞,提高分離培養陽性率。

3.類型

根據抗原構造、包涵體性質和對磺胺敏感性,衣原體可分為沙眼衣原體、肺炎衣原體、鹦鹉熱衣原體三個種。沙眼衣原體有三個生物變種即沙眼生物變種、性病淋巴肉芽腫生物和鼠生物變種。其中沙眼生物變種有A、B、C、D、J、K、等血清型,性病淋巴肉芽腫生物變種有L1、L2、L3、L2a、四個血清。用單克隆抗體識别鹦鹉熱衣原抗原可分為4個血清型。肺炎衣原體隻有1個血清型。

衣原體耐冷不耐熱,56~60度僅存活5~10min,在-70度可保存數年。0.1%甲醛液、0.5%石碳酸30min可殺死。75%酒精0.5min可殺死。對四環素、紅黴素、螺旋黴素、強力黴素及利福平均很敏感。

主要類型

已知的與人類疾病有關的衣原體有三種,分别是鹦鹉熱衣原體、沙眼衣原體和肺炎衣原體。這三種衣原體均可引起肺部感染。鹦鹉熱衣原體可通過感染有該種衣原體的禽類,如鹦鹉、孔雀、雞、鴨、鴿等的組織、血液和糞便,以接觸和吸入的方式感染給人類。沙眼衣原體和肺炎衣原體主要在人類之間以呼吸道飛沫、母嬰接觸和性接觸等方式傳播。衣原體感染的實驗室檢查

1.衣原體細胞培養:對沙眼衣原體敏感的細胞株為McCoy細胞、Hela-229細胞和BHK細胞,最常用的是經放線菌酮處理的單層McCoy細胞,孵育後,用單克隆熒光抗體染色,可迅速診斷,但操作人員一定要熟練,需專業培養。培養法的敏感性為80%-90%,陽性即可确立診斷。

2.衣原體細胞學檢查法:在感染細胞内可有衣原體的包涵體存在。從感染部位采取細胞标本作塗片,姬姆薩染色包涵體是藍色或暗紫色,碘染色顯示褐色。但敏感性差(40%),已較少采用。采用熒光素标記的抗衣原體單克隆抗體,來檢測細胞塗片中的衣原體,使用較為方便,主要用衣原體外膜蛋白(MOMP)的單克隆抗體的商品試劑(MicoTrak,Pathfinder,Monofluor)。結果判斷:要衣原體數>10個才能判為陽性。

按第9版Bergey's細菌性分類手冊,衣原體在分類學上屬于衣原體目(Chlamydiales)、下有衣原體科(Chlamydiaceae)、衣原體屬(Chlamydia)。

現依據DNA的同源性和抗原構造将衣原體份為1屬4種。即衣原體屬(Chlamydiae)分為:沙眼衣原體(C. trachomatis)、肺炎衣原體(C. pneumoniae)、鹦鹉熱衣原體(C. psittaci)和獸類衣原體(C. pecorum)。

與細菌區别

衣原體是一種既不同于細菌也不同于病毒的一種微生物,屬于原核生物,即細胞内沒有形成核膜的細胞核。衣原體與細菌的主要區别是其缺乏合成生物能量來源的ATP酶,也就是說衣原體自己不能合成生物能量物質ATP,其能量完全依賴被感染的宿主細胞提供。而衣原體與病毒的主要區别在于其具有DNA、RNA兩種核酸、核糖體和一個近似細胞壁的膜,并以二分裂方式進行增殖,能被抗生素抑制,衣原體屬于原核類生物。

上一篇:刮痧療法

下一篇:縧蟲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