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縣

衡山縣

衡陽市下轄衡山縣
衡山縣位于衡陽市北部,湘江中遊西岸,以“五嶽獨秀”的南嶽衡山聞名于世,總面積933平方公裡,轄17個鄉鎮,總人口41.2萬。衡山曆史悠久。西晉置縣,距今已有1700多年曆史,素有“文民奧區”的美譽。衡山資源豐富。全縣探明有金、鍺、鉀長石、納長石、石膏、紫砂陶土、瓷泥等礦藏40多種,其中鉀、鈉長石儲量雄冠亞洲,石膏、瓷泥儲量獨步湖南。衡山區位優越。地處全省發展戰略重點“一點一線”的中心地帶,緊靠長株潭城市群,懷擁風景秀麗的南嶽衡山,是湘南重鎮衡陽的北大門。衡山交通便捷。107國道和314省道分别貫穿縣境南北和東西,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傍縣城而過;湘江濱縣城東面北去,是全省唯一擁有千噸級碼頭的縣級行政區。2008年,全縣完成社會生産總值48.1億元,同比增長13.2%。完成财政總收入2.71億元,增長23.3%。
    中文名:衡山縣 外文名:Hengshan 别名: 所屬地區:中國,湖南省衡陽市 下轄地區:開雲鎮,白果鎮,東湖鎮,萱洲鎮,長江鎮,新橋鎮,馬迹鎮,店門鎮,賀家鄉,永和鄉,沙泉鄉,福田鋪鄉,嶺坡鄉,望峰鄉,長青鄉,貫塘鄉,江東鄉 建立時間:公元290年 面積:934平方公裡 人口:41.2萬人(2008年) GDP:48.1億元人民币(2008年) 地理位置:東經112°27'-112°57',北緯26°58'-27°28' 著名景點:衡山,巾紫峰森林公園,觀湘州江心島,九觀橋湖,大源渡人工湖 主要街道:人民路,四牌樓,青雲路,衡山大道 地标建築:衡山 地域名人:歐陽彬,趙葵,彭浚,李紀方 地方特産:嶽北大白茶,衡山園棗,衡山白糖李 知名産業:農業,造紙,機械制造,礦産品采掘加工,建材化工 電話區碼:0734 郵編區碼:421300 地方方言:湘語衡州片衡山後山話,衡山前山話 建立時間:公元290年 面積:934平方公裡 人口:41.2萬人(2008年) 電話區碼:0734 郵編區碼:421300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行政類别:縣

基本概況

衡山縣位于湖南省中部偏東,湘江中遊,因南嶽衡山得名,以“五嶽獨秀”的南嶽衡山聞名于世,轄17個鄉鎮,總人口41.2萬。地處東經112o27'-112o57',北緯26o58'-27o28',之間,北界湘潭、湘鄉,西南與衡陽縣接壤,西北與雙峰縣毗鄰,東隔湘江與衡東相望,南與衡南相接,中部的北、東、南三面環繞南嶽區。南北縱長54.5公裡,東西橫跨48公裡,總面積934平方公裡,占湖南省總面積的0.46%。

縣境地形内高外低,将祝融峰圍在中間,地勢向西北、東南逐漸降低,形成兩個傾斜面。以山、丘、崗為主,兼有河溪、平原,其地貌組合具有帶狀階梯式分布特點,全縣山地約占11.4%,丘陵約占42.3%,崗地約占24.8%,平原約占21.5%。

衡山縣境内有湘江幹流64.85公裡。有湘江支流38條,總長達444.8公裡。其中一級支流10條177.5公裡;二級支流17條186.2公裡;三級支流8條78.9公裡;溪流3條26.1公裡。

衡山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熱量充足,光照充裕,無霜期長;雨量充沛,水熱基本同季,雨旱季較明顯;四季分明,季風明顯。年平均氣溫17.5攝氏度,後山比前山氣溫略低,年平均無霜期為286天,平均降水量為1400毫米,有利于農業生産。

衡山工業已初具規模,全縣國有、集體、鄉鎮、合資、民營等工業企業共有60餘家。初步形成了采礦、建材、化工、造紙、陶瓷、橡膠、包裝、塑料、機械制造等15個門類,主要産品50餘種。其中瓷泥、石膏、鈉長石、煤碳、草席、紙張、日用瓷和百富利客車制造有限公司制造的名類專用車,衡山專用汽車制造廠生産的“衡山”牌客車與專用車,縣缸套廠生産的部優産品165F缸套與叉車門回回架,縣茶機廠茶葉機械系列産品與異形銅管,獲省優産品的“銀雪”牌碳酸氫铵,“555”牌電瓶鍍鋅水管及天馬化工廠生産的氯化聚乙稀,琉璃制品廠生産的琉璃制品,彩印複合包裝廠生産的複合塑料包裝,衡山助劑廠生産的“銀燕”牌紙品印花粘合劑、無紡粘合劑、紙品乳劑系列産品,衡山化工廠的T31固化劑等産品暢銷國内外,奠定了衡山工業發展的良好基礎。

衡山縣是國家大型商品糧基地建設縣之一。全縣農業人口35.2萬人,約占全縣總人口的87%。耕地總面積25.9萬畝,其中水田24.1萬畝,旱地1.8萬畝,人均耕地占有量0.65畝。農業在縣域經濟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現已形成了噸糧田生産基地、養殖業生産基地、楠竹生産基地、油茶生産基地、蔬菜生産基地和席草生産基地,全縣農業總産值10.1億元,農業占全縣GDP比重約為三分之一。糧食作物常年播種面積約45萬畝,年産量保持在20萬噸左右,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小麥、大豆、紅薯、馬鈴薯、蠶豆、豌豆、玉米、高梁等。經濟作物主要有柑桔、紅棗、梨子、桃、李、席草、煙葉、花生、西瓜、香瓜、蔬菜、茶葉、藥材、油菜、油茶、苎麻等優質産品,是湖南省第一批命名的“家庭小水果縣”。2008年、全縣完成社會生産總值48.1億元,同比增長13.2%。完成财政總收入2.71億元,增長23.3%。

衡山縣的通訊事業發展迅速,現已形成“電信、移動、聯通三網并進,郵政事業穩步發展”的良好局面。衡山縣電信現有固定電話裝機容量45728門,鋪設本地光纜255.5公裡,電纜2747皮長公裡。全縣固定電話用戶達3.1萬戶。已有319個村安裝了程控電話,入村率達98.15%,人均普及率達7.75%。電信因特網業務全面開通,數據寬帶網用戶正在快速發展。移動、聯通公司現有移動電話用戶3萬餘戶。移動信号基站遍及全縣,基本實現了衡山地區移動信号的無縫覆蓋。聯通現有南嶽——衡山基站十餘處,正在争取實現整個衡山無盲區。

衡山電力事業發展迅速,目前衡山電網擁有110kv變電站三座,35kv變電站7座,主變總容量12萬KVA。所轄110kv送電線路1條14公裡,35kv輸電線路16條總長147公裡,10kv配電線路32條總長844公裡。10kv配變868台,總容量45600KVA。電網總資産近億元,年供電量1億千瓦時。此外,快速發展的小水電已成為衡山縣電力能源的有效補充。全縣現有水電站22處,其中國有電站5處,鄉村電站17處;總裝機容量為10076千瓦,其中,國有電站為7610千瓦,鄉村電站為2466千瓦;年均發電量為2258萬千瓦時,其中,國有電站為1694萬千瓦時,鄉村水電站為564萬千瓦時。充裕的電力資源,合理的電網布局、大大提高了我縣供電水平,為我縣各項經濟、社會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行政區劃

衡山縣轄8個鎮、9個鄉:開雲鎮、白果鎮、東湖鎮、萱洲鎮、長江鎮、新橋鎮、馬迹鎮、店門鎮、賀家鄉、永和鄉、沙泉鄉、福田鋪鄉、嶺坡鄉、望峰鄉、長青鄉、貫塘鄉、江東鄉。

曆史沿革

以境内有南嶽衡山得名。

衡山有着1700多年的悠久曆史。秦統一中國後,其地屬長沙郡。三國吳會稽王太平二年(257年),隸屬衡陽縣。晉惠帝永熙元年(公元290年),改衡陽縣為衡山縣,為縣名之始。唐屬衡州,宋屬潭州,元屬潭州路,後改為天臨路。明清屬衡州府。民國廢府存縣,直屬湖南省。

新中國成立後,50年代的衡山縣包括今衡山、衡東兩縣和南嶽區。

1960年初,衡山劃出南嶽公社和南嶽鎮歸省直屬的南嶽管理局管轄,次年底,南嶽管理局改稱南嶽縣。

1966年撤銷南嶽縣,将衡山縣湘江以東地區析出組建衡東縣,原南嶽縣與衡山縣湘江以西地區合并為衡山縣。

1984年,又劃出南嶽鎮、南嶽鄉及東湖、馬迹、望峰三個鄉鎮的10個村,建立衡陽市直轄的南嶽區

自然地理

衡山縣位于湖南省中部偏東,湘江中遊,因南嶽衡山得名。地處東經112o27'-112o57',北緯26o58'-27o28',之間,北界湘潭、湘鄉,西南與衡陽縣接壤,西北與雙峰縣毗鄰,東隔湘江與衡東相望,南與衡南相接,中部的北、東、南三面環繞南嶽區。南北縱長54.5公裡,東西橫跨48公裡,總面積934平方公裡,占湖南省總面積的0.46%。

縣境地形内高外低,将祝融峰圍在中間,地勢向西北、東南逐漸降低,形成兩個傾斜面。以山、丘、崗為主,兼有河溪、平原,其地貌組合具有帶狀階梯式分布特點,全縣山地約占11.4%,丘陵約占42.3%,崗地約占24.8%,平原約占21.5%。

衡山山脈将衡山縣分成東南(前山)、西北(後山)兩大部分,緻使衡山縣的地勢由衡山山體向西北、東南逐漸降低。境内可見到500、300、150米左右的夷平面,具有橫向的帶狀階梯式分布特點。

境内最高點為嶺坡鄉南部近衡山紫蓋峰的毛凹脊,海拔672米;最低點為荊陂河出口處,海拔40.6米;高差631.4米。境内山丘屬衡山山脈和鳳凰山脈。由于祝融峰等26座山峰組級成的衡山山體,橫亘于縣境中部,形成了東南(前山)、西北(後山)的天然屏障。境内主要山峰有:巾紫峰、燕子岩、勾頭峰、吐霧峰等。

衡山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熱量充足,光照充裕,無霜期長;雨量充沛,水熱基本同季,雨旱季較明顯;四季分明,季風明顯。年平均氣溫17.5攝氏度,後山比前山氣溫略低,年平均無霜期為286天,平均降水量為1400毫米。

山脈河流

衡山

衡山又稱南嶽,是我國五嶽之一,位于湖南省衡山縣。由于氣候條件較其他四嶽為好,處處是茂林修竹,終年翠綠;奇花異草,四時放香,自然景色十分秀麗,因而又有“南嶽獨秀”的美稱。清人魏源在中說:“恒山如行,岱(泰)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嶽獨如飛。”這是對衡山的贊美。

衡山的煙雲可與黃山媲美。遊人在山上,忽然雲霧升起,轉眼之間,清晰可見的一座座山峰,竟被一團團煙霧籠罩住,漸漸隐去身形,遊人自己也感到象在騰雲駕霧,隻覺得一縷縷、一團團的青煙白氣,蕩于胸前,流于指隙,似乎伸手可捉,可又什麼都未捉到。突然,一陣清風拂面而過。風過處,天空便由灰而白,由濁而清,濃霧消散,遠處的山峰又清晰可辨了。

衡山山勢雄偉,綿延數百公裡,号稱有七十二峰,其中以祝融、天柱、芙蓉、紫蓋、石禀五座最有名。祝融峰是衡山最高峰,海拔1290米。南嶽四絕是:“祝融峰之高,方廣寺之深,藏經殿之秀,水簾洞之奇。”

衡山縣境内有湘江幹流64.85公裡。有湘江支流38條,總長達444.8公裡。其中一級支流10條177.5公裡;二級支流17條186.2公裡;三級支流8條78.9公裡;溪流3條26.1公裡。

湘江

從衡南縣與衡山縣萱洲鎮交界的草魚石入境,南北流向經縣境東緣的萱洲、賀家、永和、師古、開雲、長江六個鄉鎮,至長江鎮永豐村入湘潭縣境。境内長64.85千米,境内河面寬300-1200米。河道可四季通航,大源渡和株洲兩個航電樞紐建成後,可直航千噸級船舶,湘江正常水位41.7米,警戒水位47米,正常水深2.3米。

涓水

古名興樂江,又名白果河,為湘江一級支流。發源于雙峰縣昌山,從新橋石地方村入境,沿途流經新橋、貫塘、江東、白果、長青五個鄉鎮,至長青鄉曉岚村曉岚港出境入湘潭縣。境内長26.8千米,河道彙水面積490.4平方公裡,年平均流量3.98立方米/秒。上世紀50年代前,為衡山第二條通航河道,後因河床淤高,不能通航。

荊陂河又名金邊河,為湘江一級支流。發源于南嶽紫蓋峰東側福田鋪鄉,流經沙泉、開雲、長江等鄉鎮入湘江,全長29公裡,集水面積112.2平方公裡。烏河湘江一級支流,發源于南嶽紫蓋峰東南側,流經開雲、永和等鄉鎮,至師古鄉烏石鋪入湘江,全長20公裡,集水面積119.4平方公裡。

礦産資源

金屬礦産以有色金屬分布較普遍。已知礦種有鉛、鋅、鎢、金、銅、錫、銻、钽、鍺、鈾等;黑色金屬礦有鐵、錳。全縣有中型礦床2處:即九龍泉多金屬礦和羅渡3011礦。小型礦床5處:福田鉛礦、嶺坡鉛鋅礦、馬迹鉛鋅礦、嶺坡金礦和長江錳礦,還有礦點和礦化點多處。已開采有的福田鉛鋅礦、嶺坡鉛鋅礦和長江金礦、錳礦等處。

衡山縣非金屬礦産資源豐富,礦種較多,貯量大,堪稱“非金屬之鄉”。已知礦種有花崗石、鈉長石、鉀長石、高嶺土(即瓷泥)、青石膏、白雲母、石英砂、紫砂陶、石灰石、煤等。全縣有大型礦床2處,即石膏礦和鈉長石礦;中型礦床1處,即高嶺土礦;小型礦床2處,即霞流沖煤礦和釣牛坪白雲母礦。另有礦化點多處,大中型礦床除白雲母礦外,其餘均已開采。其中,鈉長石儲量占全國儲量的45%,占全省儲量的98%,為亞洲之最。瓷泥、石膏儲量均居全省第二。

交通通訊

衡山縣交通十分便利,現已初步形成了鐵路、水路、公路三位一體的立體交通網絡。縱貫南北的京廣鐵路,同國道、京珠高速公路和湘江水路四條交通動脈平行而過;橫跨衡山大橋的314線省級公路和湘江衡山的大源渡航電樞紐大埧公路,連接湘江東西兩岸。這四縱兩橫,構成了四通八達、貫穿南北東西的“目”字型交通大格局。尤其是已通車的京珠高速公路新塘出入口,距縣城中心不足三公裡。快速、便捷的交通優勢,縮短了衡山與各地的距離。即将開工建設的千噸級碼頭,将使衡山的水路建設跨上一個新的台階,為南北貨物流通提供一條更為方便和經濟的運輸通道。

全縣擁有公路通車裡程1986.2公裡。全縣100%的村,70%的組通公路,路網密度為每百平方公裡212公裡,居全省前列。按行政級别分:國道(107)37.26公裡;省道(314)47.1公裡;縣道132.64公裡;鄉道340公裡;村道1406.7公裡;專用公路22.5公裡。按公路技術等級分:二級公路42.36公裡,四級公路209.74公裡,等外公路1734.1公裡;按路面種類分:水泥路面51公裡,瀝青路面198.4公裡,砂石路1736.8公裡,1997年成為全省鄉鄉鎮鎮通油路第一縣。

全縣大中型橋梁13座1984.12延米,其中:湘江公路大橋1293.42延米;龍蔭港橋40延米,白果楚南第一橋102.4延米,烏石鋪橋38延米,羅陂橋52.7延米,師古橋41.6延米,江東鄉沙坪河橋76.4延米,闆倉橋70延米,永和鄉松坳橋75延米,新橋100延米,石地方橋20延米,宋橋人民橋20延米,長江鎮石橋20延米。

湘江水域64公裡航道,12個碼頭,7個泊位,貨物年吞吐量31萬噸,年客運量24萬人次。其中,有觀湘、新源、沙頭、源江、湘江、萱洲、白沙等7個客運碼頭;有湘華、交通、五一、長江等4個貨運碼頭,還有航運公司的1個砂石碼頭。

郵政通信能力不斷增強,新老業務得到同步發展。全縣18個鄉鎮共設郵政服務網點21處,信箱、郵筒62個,信報箱群6個,ATM自動櫃員機1台,總郵路長度達426公裡,投遞線路總長度1294公裡。郵政營業窗口口均接待客戶1500餘人次,處理各類郵件2600餘件,目前已與全國各地及世界上137個國家和地區通郵

社會發展

“引種油松實驗”、“DC法實驗”分别獲省市科技成果獎,農業區劃和應用獲國家獎和省一等獎。

1999年,全縣有中等學校30所,有普通小學233所;中等學校有教職工1830人,普通小學有教職工2042人;中等學校有在校學生23656人,普通小學有在校學生44946人。

文化、衛生和體育有電影院、圖書館、文化館、電視差轉台各1個。

1999年,全縣有衛生機構33個,其中有醫院31個;共有專業衛生技術人員937人,其中有醫生409人;衛生機構有床位828張,醫院有床位820張。

1990年,全縣有室内體育館1座,有400米田徑運動場2個,200米田徑運動場12個。有二級裁判員32人,三級40多人,一、二級運動員10人。

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1999年,全縣有竣工房屋建築面積89539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積61317平方米。

1999年年末,全縣有從業人員23.67萬人,其中在崗職工1.88萬人。在崗職工工資總額達11716萬元,年平均工資6265元,農村居民人均全年純收入2629.44元。

1990年,縣級福利院1所,鄉鎮敬老院23所,集體供養孤老殘人300多人。全縣辦了福利工廠26家。安置盲聾啞殘就業人員近200人。全縣建立了社會保險基金會233個。

風土人情

簡闆敲,漁鼓響,張果老騎在驢背上”,幾句民謠,形象地把“漁鼓”這種民間說唱的曆史淵源、演奏樂器都介紹了出來。“漁鼓書”這種藝術形式,據說自唐朝就已形成了,流傳了一千多年,“漁鼓書”的伴奏樂器非常簡單,一個漁鼓,一個簡子。明代王圻《三才圖繪》載:“漁鼓”,長三四尺,以皮冒其首,用兩指擊之。又有簡子,以竹為之,長二尺許,闊四五分,厚半之,其末略俱外反。歌時用兩片合擊之以和也。漁鼓的材料應該是竹筒的,而朱世年現在用的是造紙廠用來卷紙的塑料管,不過聽起來也蠻象回事兒。

祁劇,也叫祁陽戲。它分為永河、寶河兩派,但舞台語言,統一用祁陽官話。聲腔有高腔、彈腔、昆腔三種。它是湖南曆史悠久、流行較廣并對粵、閩等省不少劇種的形成與發展頗有影響的戲曲劇種。祁劇起源于明代,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曆史。

祁劇現有傳統劇目總數上千,有一兩百劇目已失傳,後在1956-1961年期間發掘出來的。祁劇中的彈腔劇目約占百分之八十,高、昆劇目約占百分之二十。

祁劇音樂,素以高亢、激越見稱。曲牌十分豐富,據邵陽地區已整理付印的音樂資料統計,有一千零七十九首。

高腔是祁劇中最古老、最有特色的一種聲腔。至今還保留着“帽形燥鼓”這種古老的樂器。祁劇彈腔,是後于高腔興起的一種聲腔,分南北二路。它的南路,包括〔弋闆〕、〔安春〕、〔陰皮〕等。在它的發展過程中,受宜黃戲和徽劇的影響。

祁劇昆腔用唢呐和笛子兩種樂器伴奏,唢呐多用于情緒激昂、氣勢磅礴的唱段,笛子多用于叙事、抒情、輕快的唱段。唢呐伴奏時用大鑼、大鼓、大钹以加強氣氛;笛子伴奏時用帽形燥鼓輪奏。

祁劇過場音樂,分“大牌子”和“小牌子”兩類,大牌子曲調豐富,既可渲染威武雄壯、莊嚴肅穆的氣氛,也可表現熱烈歡快、沉痛悲切的情緒。小牌子曲調輕快、流暢,多半用以配合表演動作,表現人物思想感情。

祁劇的臉譜化妝,隻用紅、黑、白三個基本色調。花臉(淨)臉譜,除粉臉外,其它多是專人專臉。祁劇的服裝、首飾,也有它的特點。

祁劇的行當,也和其他劇種一樣,分為生、旦、醜、淨四行。細分又有八大色、十個頭等等分稱。八大色是生、旦、淨、醜每行兩個。

祁劇科班衆多,名伶輩出。清鹹豐、同治以後,祁劇科班到處湧現。據現有資料,自鹹、同到抗日戰争前,祁陽縣辦有:鴻、元、如、永、祥、方、香、梅、玉、翠、文、三、喜、榮、國、麗、巧、春、超等四十二個科班。其中玉字科的李玉亮,翠字科的何翠福,三字科的唐三雄,喜字科的劉喜艮,稱祁劇三個半聰明子弟,他們都是名重一時的藝術家。培植人才最多的,當推“榮”字科班,如名醜李榮富(藝名李泥巴),名生李榮祯,名旦蘇榮蘭,他們都是馳名湘桂的大老師傅,在祁劇中享有很高的聲譽。

旅遊概況

自然資源

衡山縣地處湖南省中部、湘江中遊,以其秀麗的山川、燦爛的文化、富饒的物産聞名天下,赢得了“五嶽獨秀”、“文明奧區”的美稱。衡山有着1700多年的悠久曆史,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其地屬長沙郡,到晉惠帝元年,也就是公元209年,始稱衡山縣。唐屬衡州,宋屬潭州,元屬潭州路,明清時屬衡州府。民國廢府存縣直屬湖南省。新中國成立後,五十年代的衡山縣包括今衡山、衡東兩縣和南嶽區。1966年将湘江以東地區析出,建衡東縣。1984年地市合并時,劃出南嶽區直屬衡陽市管轄。現在的衡山總面積934平方公裡,轄18個鄉鎮、40萬人口。縣境交通便利,107國道縱橫南北、湘江大橋将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與縣内交通相連。衡山的自然風光絢麗迷人,巾紫峰森林公園、觀湘州江心島、九觀橋湖、大源渡人工湖等四大景區讓您飽覽山河秀美、巾紫杜鵑、觀湘夕照更讓您心曠神怡。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衡山縣雖小,但她受湘江碧水的滋潤,得南嶽名山之靈氣,自古以來就是人文荟萃之區,旅遊觀光勝地。虞舜南巡,曾會諸侯于此,舉祭望之禮;大禹治水,在衡山得金簡指點,留有碑、碣,并在南郊登紫金台,望九嶷祭舜,周穆王遊曆衡山,亦存西台古迹。漢晉以後,道佛共榮,高僧、仙道在此參禅授法,名著東瀛、南洋。曆代名流學者會集于此,流連忘返。李白、杜甫、攬勝抒懷,唱絕衡山;韓愈禱嶽開雲,佑福衡山;朱熹、張栻講學論經,點化衡山;王夫之著書立說,舉旗抗清,振奮衡山。

衡山縣素有反帝反封建的光榮偉統,是革命老區。“五四”時期的反帝反封建運動、大革命時期的湖南農民運動、土地革命戰争時期的武裝暴動、抗日戰争時期的抗日救亡、解放戰争時期的武裝鬥争的支前工作,組成了一幅幅衡山人民的革命曆史畫卷。近百年來,衡山一批批優秀兒女投身于曆史的滾滾洪流,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争,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事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一代女魂”唐群英、辛亥革命先驅劉揆一、劉道一,農運領袖劉東軒、謝懷德,紅軍将領李實行、鐵道遊擊隊政委文立正......他們是民族精英,中華瑰寶,更是衡山人民的驕傲。毛澤建烈士陵園、康王廟和湖南農民運動紀念館、嶽北農工會舊址和唐群英故居等革命紀念館址亦讓人感歎曆史的變遷。

衡山人物

衡山縣人傑地靈。古代,官至工部尚書廖剛,官至刑部尚書趙方,官至兵部尚書的曹承輝、茹瑺,位列曆代112位醫聖之一的“白喉神醫”李紀方,雙雙高中進士的曠敏本與曠敦本、聶鎬敏與聶銑敏、李子榮與李子茂三對親兄弟。近代,被孫中山譽為“巾帼英雄”、被康克清頌為“一代女魂”的唐群英,曾任上海總商會會長和中國紗廠聯合會副會長的聶雲台,曾任中華民國财政部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著名文字學家的符定一,湘軍總司令兼湖南省省長的趙恒惕,湖南農運第一面大旗的嶽北農工會領袖劉東軒、謝懷德,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第一師師長李實行,鐵道遊擊隊政委文立正。新中國成立後,湧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将、南京軍區副司令員楊玉書、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李容光以及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新垣、廖山濤、黃潤乾、趙淳生等。

歐陽彬(894-951):字齊美,五代十國衡州衡山縣(今衡陽市衡山縣)人。後蜀詞人,出身縣吏之家,特好學,博學能文,工于辭賦,有名于時,累官尚書左丞相,出為甯江軍節度使、夔州節度使,接瑞卿入蜀偕老。

曹承輝,字耀衡,(959年-1044年)壽86歲。大唐光祿大夫曹啟宗三世孫,湖南衡山沙泉鄉三田沖人,北宋仁宗時兵部尚書,贈銀青光祿大夫,妻一品夫人,子給事,選驸馬。曹承輝娶妻二,一為張夫人即蜀州溢忠靖公胞妹,二為杜夫人,共生八子:廷诏、廷讓、廷誼、廷瓒、廷謙、廷谏、廷諒、廷惗,其中第六子廷谏為驸馬。際此,後嗣蔚起,現後人主要散居于衡山、南嶽、衡東,其中有名的有第三十四世孫畫家曹金華先生。曹承輝墓座落于衡山縣東湖鎮嚴渡村,因盜挖緣故該墓于光緒21年重修,1989年第二次複修,1994年衡山縣人民政府下文将該墓列入衡山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第三次複修。

趙葵(1186-1266):南宋儒将,宋宗室,著名畫家。字南仲,号信庵,一号庸齋,衡山(今屬湖南)人,京湖制置使趙方季子。曆經孝宗、光宗、甯宗、理宗、度宗五朝,一生以儒臣治軍,為南宋偏安作出卓越貢獻。曆任中大夫、左骁騎将軍、華文殿直學士、淮東安撫制置使、湖南安撫使、資政殿學士、福建安撫使、樞密使兼參知政事、丞相兼樞密使等。鹹淳二年逝世,追贈太傅,谥忠靖。傳世作品有《杜甫詩意圖》。

唐群英(1871-1937):女,字希陶,号恭懿,湖南衡山縣新橋鎮人。中國同盟會第一位女會員,被孫中山先生贊譽為“創立民國的巾帼英雄”;也是我國女權運動的領袖人物,近代著名的女報人、女詩人、女教育家,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将其列為中華百年八大女傑之一。她被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全國婦聯名譽主席康克清尊稱為“一代女魂”。

文立征(1911-1945):原名立徵,化名趙宓,曾用名立正,字國遒。湖南衡山人。革命烈士,《鐵道遊擊隊》中政委李正的原型。

王治來(1930-):湖南衡山縣人,湖南師範大學教授,中亞史專家。中國中亞文化研究協會第一屆常務理事;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第一屆理事兼副秘書長,第二屆常務理事;中國蒙古史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湖南曆史學會副會長;湖南世界史研究會第一屆理事長。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8年2月6日,由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榮譽社會科學專家”稱号。

劉英武(1941-):著名IT界精英人士,出生在湖南衡山,成長于長沙,年輕時跟随父母到了台灣。現為群碩董事長。曾經擔任IBM副總裁,是其曆史上職位最高的華人之一,随後他擔任過台灣宏碁電腦總裁、台灣日月光集團總裁等。在IBM期間,他帶隊發明了世界數據庫标準SQL(結構查詢語言),他還主管過IBM全球數據庫和計算機語言軟件,他緻力推動的IBM軟件市場化成為整個IBM轉型和成長的重要動力之一。

李銀河(1952-):中國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會學家,著名作家王小波之妻。美國匹茲堡大學社會學博士。1999年被《亞洲周刊》評為中國50位最具影響的人物之一,祖籍衡山。

龍應台:台灣著名文化人及公共知識分子,台灣地區著名作家,作品針砭時事,鞭辟入裡。在歐洲、大陸、台灣三個文化圈中,龍應台的文章成為一個罕見的檔案,作品《野火集》等具有很大的影響。2012年1月31日,台灣文化部長由前台北市文化局長龍應台接任。龍應台祖籍衡山。

曹金華:1974年生,湖南衡山人,字希遠、子實,号南嶽山人、九龍樵夫,國畫家、油畫家,國家民族畫院畫家,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湖南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南油畫學會會員,湖南中國畫學會會員,湖南工筆畫學會會員,北京工筆重彩畫會會員。先後研讀于中國文化部重彩畫高研班,清華大學中國畫高研班,中央美院油畫創研班,受教于靳尚誼、蘇高禮、唐勇力、劉巨德等藝術大家,作品二十餘次參加國家級美術展覽,并多次獲中國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優秀獎。

上一篇:陀地位

下一篇:頹喪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