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豆

蠶豆

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蠶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蠶豆是世界上第三大重要的冬季食用豆作物。既可作為傳統口糧,又是現代綠色食品和營養保健食品。是富含營養及蛋白質的糧食作物和動物飼料。蠶豆營養價值較高,其蛋白質含量為25%-35%。蠶豆還富含糖、礦物質、維他命、鈣和鐵。此外,作為固氮作物,蠶豆可以将自然界中分子态氮轉化為氮素化合物,增加土壤氮素含量。原産歐洲地中海沿岸,亞洲西南部至北非,據宋《太平禦覽》記載,蠶豆由西漢張骞自西域引入中原地區。蠶豆在我國種植廣泛,自古即是重要的食物資源,同時也是重要的出口資源。
    中文名:蠶豆 拉丁學名:Vicia faba L. 别名:胡豆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超目: 目:薔薇目 亞目:薔薇亞目 科:豆科 亞科:蝶形花亞科 族:野豌豆族 亞族: 屬:野豌豆屬 亞屬: 組:蠶豆組 亞組: 種: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原産歐洲地中海沿岸,亞洲西南部至北非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100(-120)厘米。主根短粗,多須根,根瘤粉紅色,密集。莖粗壯,直立,直徑0.7-1厘米,具四棱,中空、無毛。

偶數羽狀複葉,葉軸頂端卷須短縮為短尖頭;托葉戟頭形或近三角狀卵形,長1-2.5厘米,寬約0.5厘米,略有鋸齒,具深紫色密腺點;小葉通常1-3對,互生,上部小葉可達4-5對,基部較少,小葉橢圓形,長圓形或倒卵形,稀圓形,長4-6(-10)厘米,寬1.5-4厘米,先端圓鈍,具短尖頭,基部楔形,全緣,兩面均無毛。

總狀花序腋生,花梗近無;花萼鐘形,萼齒披針形,下萼齒較長;具花2-4(-6)朵呈叢狀着生于葉腋,花冠白色,具紫色脈紋及黑色斑暈,長2-3.5厘米,旗瓣中部缢縮,基部漸狹,翼瓣短于旗瓣,長于龍骨瓣;雄蕊2體(9+1),子房線形無柄,胚珠2-4(-6),花柱密被白柔毛,頂端遠軸面有一束髯毛。

莢果肥厚,長5-10厘米,寬2-3厘米;表皮綠色被絨毛,内有白色海綿狀,橫隔膜,成熟後表皮變為黑色。種子2-4 (-6),長方圓形,近長方形,中間内凹,種皮革質,青綠色,灰綠色至棕褐色,稀紫色或黑色;種臍線形,黑色,位于種子一端。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态習性

國内産地: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以長江以南為勝。

國外産地: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以長江以南為勝。

生境:北緯63°溫暖濕地,耐-4°C低溫,但畏暑。

主要品類

崇禮蠶豆:強春性,早熟,全生育期100~110天,分枝少,花白色,有效分枝2~3個,株高80~100cm,單株莢數一般8~10個,單莢粒數2~3粒,百粒重120g左右。籽粒窄圓形,種皮乳白色。籽粒含蛋白質24.0%,脂肪1.5%,賴氨酸1.55%。該品種株型緊湊,适宜密植,喜肥喜水,豐産性好,一般畝産150~200kg,最高産量達280kg。

臨蠶5号:春播蠶豆品種。生育期125天左右,分枝一般為2~3個,百粒重180g左右,種皮乳白色。具有高産、優質、粒大,抗逆性強等特點,适應于高肥水栽培,根系發達,抗倒伏,一般畝産350kg左右,是糧菜兼用的優質品種。

臨蠶204:春播蠶豆品種,生育期120天左右,分枝2~3個,結莢部位低,百粒重160g左右。具有高産、優質、粒大的特點。适應性廣,抗逆性強。一般畝産為350kg左右,最高畝産達420kg。是出口創彙的優質品種。

臨夏馬牙:春性較強。甘肅省臨夏州優良地方品種,因籽粒大形似馬齒形而得名。全生育期155~170天,性晚熟種。該品種種皮乳白色,百粒重170g,籽粒蛋白質含量25.6%。适應性強,高産穩産。平均産量350kg/畝,最高可達500kg/畝。适宜肥力較高的土地上種植。是中國重要蠶豆出口商品。

臨夏大蠶豆:春播類型。該品種種皮乳白色,百粒重160g左右,籽粒蛋白質含量27.9%,平均産量250~300kg/畝。喜水耐肥,豐産性好,适應性強,在海拔1700~2600m的川水地區和山陰地區均能種植,1981年開始在甘肅省大面積推廣。适于北方蠶豆主産區種植。

青海3号:春播蠶豆品種,具有高産、優質、粒大的特點,分枝性強,結莢部位低,不易裂莢。種皮乳白色,百粒重160g左右,籽粒蛋白質含量24.3%,脂肪1.2%。根系發達抗倒伏,喜水耐肥,适宜在氣候較溫暖、灌溉條件好的地區種植。最高畝産達400~450kg。

青海9号:春播蠶豆品種,具有高産、優質、特大粒的特點,分枝性強,結莢部位低,不易裂莢。種皮乳白色,百粒重200g左右。根系發達,植株高大、莖稈堅硬,抗倒伏,喜水耐肥,适宜在氣候較溫暖、灌溉條件好的地區種植。最高畝産440~480kg。春蠶豆區推廣品種。

湟源馬牙:春播類型。該品種種皮乳白色,百粒重160g左右,屬大粒種,是青海省優良地方品種。湟源馬牙栽培曆史悠久,具有較強的适應性,産量高而穩。分布在海拔1800~3000m的地區。一般水地産量250~350kg/畝,山地150~200kg/畝,是中國主要蠶豆出口商品。适于北方蠶豆主産區種植。

日本吋蠶:春播蠶豆品種,由中國農科院品資所引進。生育期為120天左右,花白色,結莢部位低,結莢多,分枝少,單莢粒數一般為4~5粒。不易裂莢。百粒重150g以上,種皮乳白色,一般畝産300kg左右。抗逆性強,是糧菜兼用的優質品種。

品蠶D:春播蠶豆品種,生育期125天左右。具有高産,優質,小粒,耐旱耐瘠的特點。分枝一般2~3個,單株莢數18~29個,單莢粒數2~3個,百粒重50~60g,種皮乳白色,種子蛋白質含量28.36%,種子單甯含量少,不含蠶豆苷等生物堿,株高115~156cm,一般畝産300kg,高者達350~400kg,是一個糧飼兼用的好品種。适于北方蠶豆主産區推廣種植。

栽培技術

蠶豆是人類最早栽培的豆類作物之一,世界上種植蠶豆的有50多個國家,集中在黑海和地中海沿岸,我國有40多個栽培品種,本世紀50年代産量居世界第一,年産30億公斤以上。作為糧食磨粉制糕點、小吃。嫩時作為時新蔬菜或飼料,種子含蛋白質22.35%,澱粉43%。民間藥用治療高血壓和浮腫。國外有用蠶豆提取抗癌物質的報道。

栽培方法

開溝分墒。為保證苗齊、苗壯,防止爛豆死苗,一般田塊2—2.5m開墒,埂頭較高的田塊2.5—3.5m開墒,溝深18—20cm,寬30cm。大理市海西片等地下水位較高的田塊實施壟作,壟面寬50—55cm,溝深30—40cm,寬40cm。

播種期:蠶豆播種期應以盛花結莢期能夠避過重霜凍的出現時間為依據,确定不同生态地區蠶豆最佳播種節令。即:海拔1550—1700m的豆作區10月5日—15日播種;海拔1750—1900m的豆作區10月10日—20日播種;海拔1950—2200m及以上地區在10月15—25日播種。

合理密植,規範條點播種:在海拔1550—1700m的豆作區播種基本苗1.2—1.5萬株/667m,株行距為15—18×750px;在海拔1750—1900m豆作區播種基本苗1.8—2.2萬株/667m,株行距為13×650px或16×500px;在1950—2200m及以上豆作區播種基本苗2.3—2.8萬株/667m,株行距為13—15×450px。播種方式采用條點明豆。

合理施肥:播種後畝蓋優質廄肥1500—2000kg/667m或蓋适量稻草;在豆苗2.5—3台葉期施普鈣30kg/667m,硫酸鉀10—15kg/667m;在洱海湖邊區的大理市、洱源縣,為減少對洱海等湖泊的污染,以減少磷肥用量,播種時用0.5—1kg/667m土壤磷素活化劑(昂力素)拌種,豆苗2.5—3台葉期施普鈣15—18kg/667m。

灌水:在整個生育期間應及時灌好現蕾開花水、盛花結莢水、灌漿鼓粒水等3—4次。

田間管理

苗期管理措施:在苗期根據苗情以控水或灌水達到墩實的壯苗,做到苗齊、苗勻、苗壯。膠沾泥豆田,播種後要及時蓋草保溫保濕。

中期管理措施:做好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工作,及時防治病蟲草鼠危害,做好水分管理。進行田間整枝間苗,拔出瘦弱植株和病株,保證群體健康生長。

後期管理措施:保證灌漿期對水份的需求,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20—25%,低于18—20%,必須立即灌水;高産田塊和遲熟田塊,終花散尖期進行打頂摘芯,利于通風透光,增粒重,促早熟。

注意事項

蠶豆忌連作,連作使植株生育不育,根瘤菌數目少,活性低,結莢少,發病多,種蠶豆就實行至少3年以上的輪作。蠶豆适應稍粘重而濕潤的土壤,但是栽培在土層深厚、肥沃的粘壤土或砂壤土上為好。

适期播種:蠶豆具有較強的耐寒性,種子在5-6℃時即能開始發芽,但最适發芽溫度為16℃。幼苗能忍耐-5℃左右的低溫,-6℃時易凍死。生長的适溫為20-25℃。可于陽曆10-12月隔年的1-3月播種,播種前深翻土壤并适當施基肥,做成1米寬的平畦。每畦種兩行,在畦内挖穴,穴深3-5公分,穴距20公分左右,每穴點播種子2-3粒,摟平畦面,長期無雨則要灌溉保苗。

适時采收蠶豆嫩莢,可分次采收,采收自下而上,每次大概7-10天,後期采收老熟的種子,可在蠶豆葉片凋落,中下部豆莢充分成熟時收獲,曬幹脫粒貯藏。

膳食營養及有關價值

營養價值

每100克蠶豆所含營養素如下:熱量(335.00千卡)、蛋白質(21.60克)脂肪(1.00克)、泛酸(0.48毫克)、碳水化合物(59.80克)、葉酸(260.00微克)、膳食纖維(3.10克)、維生素A(52.00微克)、維生素K(13.00微克)、胡蘿蔔素(310.00微克)、硫胺素(0.37毫克)、核黃素(0.10毫克)、尼克酸(1.50毫克)、維生素C(16.00毫克)、維生素E(0.83毫克)、鈣(16.00毫克)、磷(200.00毫克)、鉀(391.00毫克)、鈉(4.00毫克)、鎂(46.00毫克)、鐵(3.50毫克)、鋅(1.37毫克)、硒(2.02微克)、銅(0.39毫克)、錳(0.55毫克)

食用效果

1.健腦

如果你正在應付考慮或是個腦力工作者,适當進食蠶豆可能會有一定功效。蠶豆中含有調節大腦和神經組織的重要成分鈣、鋅、錳、磷脂等,并含有豐富的膽石堿,有增強記憶力的健腦作用。

2.降低膽固醇

蠶豆皮中的粗纖維有降低膽固醇、促進腸蠕動的作用。

3.預防心血管疾病

蠶豆中的蛋白質含量豐富,且不含膽固醇,可以提高食品營養價值,預防心血管疾病。

4.益氣健脾

傳統醫學認為它能益氣健脾,利濕消腫。

5.延緩動脈硬化

蠶豆中的維生素C可以延緩動脈硬化。

6.促進骨骼生長

蠶豆中的鈣,有利于骨骼對鈣的吸收與鈣化,能促進人體骨骼的生長發育。

7.防癌抗癌

蠶豆也是抗癌食品之一,對預防腸癌有一定作用。

傳統醫學認為蠶豆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可補中益氣,健脾益胃,清熱利濕,止血降壓,澀精止帶;主治中氣不足,倦怠少食,高血壓,咯血,衄血,婦女帶下等病症。嫩蠶豆煮稀飯能和胃、潤腸通便,對習慣性便秘有良效。蠶豆莖止血,止瀉;葉收斂止血。花涼血,止血;種子皮利尿滲濕;莢殼收入斂止血。

生蠶豆很危險

蠶豆确實可能導緻傳說的“過敏性溶血綜合病症”,被稱為“蠶豆中毒(Favism)”。不過這種症狀隻發生在體内缺乏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G6PD)的人群中。對這些人來說,其他可能導緻溶血的因素也有可能引發症狀,比如感染或者某些藥物。蠶豆引發的病例也有記載,孩子的發生風險比成人要高。生吃新鮮蠶豆引發症狀的風險最高,不過熟的新鮮蠶豆、幹蠶豆,甚至吸入蠶豆花粉都有風險。不過對于正常人,這一風險就不存在。

實際上豆類中含有一些植物毒素,比如植物凝集素(Lectin),倒是可以導緻正常人中毒。這種毒素存在于多種豆類之中,含量各不相同。紅芸豆中含量最高,可達20000~70000單位。這樣的豆最少隻要四五顆就能引發中毒症狀。白芸豆比較低,大概在紅色豆的三個之一。而傳說“比砒霜還毒”的蠶豆,則隻有紅芸豆的5-10%。

凝集素一般不會造成緻命後果。通常的症狀是嚴重的惡心、嘔吐、拉稀以及腹痛等。一般情況下,這些症狀能夠在短時間内緩解恢複。而且,植物凝集素對溫度比較敏感,在完全煮熟之後紅芸豆的凝集素活性能降到200~400單位。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加熱不充分,毒性反而更高。加熱到80oC會使其活性增加幾倍,比生吃還糟糕。有很多人用慢煮鍋來煮,但是它的溫度不高,即使經過長時間炖煮,豆中心也可能達不到足夠的溫度來滅活凝集素。

另外,豆類中含有一些所謂的“反營養物質”,比如蛋白酶抑制劑和皂苷(Saponin)。蛋白酶抑制劑沒有實質上的毒性,不過它們會抑制蛋白酶活性,從而降低蛋白質的消化吸收效率。所以,它們在傳統上被當作反面形象。不過,一些新的研究發現一些蛋白酶抑制劑對健康具有積極作用。比如在煮豆漿的時候,皂苷的存在使得豆漿還沒有開就出現大量泡沫。對于人體來說,它并不會帶來明顯毒性。這些物質的活性都可以通過加熱大大降低。

上一篇:婆羅花

下一篇:斯賓塞的快樂教育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