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幹山會議

莫幹山會議

1984年召開的學術讨論會
中青年經濟科學工作者學術讨論會是在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之前約一個月,由朱嘉明、劉佑成、黃江南、張鋼等青年經濟工作者組織召開的學術讨論會。會議在湖州德清縣莫幹山上召開,簡稱”莫幹山會議“。莫幹山會議被稱作“經濟改革思想史的開創性事件”,是青年經濟工作者“第一次集體發聲”。莫幹山會議召開前,孔丹是中央财經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務委員張勁夫的秘書。[1]這次會議不僅使一批經濟學家脫穎而出,走上舞台,也為八十年代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引起中央高層領導的重視。
  • 中文名:莫幹山會議
  • 外文名:
  • 發生地點:
  • 主要人員:
  • 時間:1984年9月3日至10日
  • 地點:浙江省德清縣莫幹山
  • 發起人:朱嘉明、劉佑成、黃江南、張鋼

會議背景

十二屆三中全會開啟了城市改革,而改革一進入城市,分歧和矛盾就出現了,高度的改革共識也就終結了,莫幹山會議趕上了改革氛圍最好的時代的尾巴。

會議目的

莫幹山會議主要是讨論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中的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為十二屆三中全會提供智力支持。

誰上莫幹山?

參加會議的正式代表有124人,他們是由會議籌備組根據來自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的1300餘篇應征論文挑選出來的。在選拔過程中,不講關系、不講學曆、不講職稱、不講職業、不講“名氣”,憑論文水平确認代表資格。這,也構成了莫幹山會議的輝煌。朱嘉明、黃江南、張鋼商量要在報上征文,以文選人。于是在幾家報紙發消息,1984年6月12日的《經濟日報》有一條新聞,标題為《本報等五單位将召開中青年經濟學術讨論會,廣泛征集論文邀請入選者作為正式代表出席》,内容如下:

本報訊《經濟日報》、《經濟學周報》、《世界經濟導報》、《中國青年》等報刊和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将于9月上旬在浙江省聯合召開“中青年經濟科學工作者學術讨論會”。讨論的中心内容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中的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從本月中旬開始,向全國廣大中青年經濟科學工作者廣泛征集論文。論文入選将作為正式代表應邀出席會議。論文寫明“九月征文”字樣,寄北京市《經濟學周報》社。論文不超過八千字,提綱不超過一千字,并請寫清作者姓名、性别、年齡和工作單位。就是這條200字短訊,吹響了一個摧枯拉朽的集結号。

成果

莫幹山會議的宗旨是“為黨和國家獻計獻策”,中心議題是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早在開會前,張鋼和劉佑成在浙江省委的會議室向省委省政府領導報告了會議的目的及準備情況,獲得支持,确定了會議的時間與地點。為保障會議順利進行,實行了一級保衛、食品檢驗等各項安全措施。會後,秘書組又向浙江省常委做了彙報。會議期間,省長薛駒及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領導人都上山看望了與會代表,并看望因勞累過度胃出血卧床的張鋼。

開這麼大一個全國性會議,讨論經濟改革問題,極其引人注目。各個部門都在靜觀,觀風向,看看是不是這夥青年人這回要挨批評。沒想到,中央領導一反常态,不僅重視會議的成果,也開始重視這夥青年。黃江南說:“年輕人的思路比較活躍,雖然不夠專業,但是比官僚專業一點,給他們開闊了思路。”莫幹山會議結束,一些人繼續趕寫報告,9月15日就完成并上報了七份專題報告:

之一:《價格改革的兩種思路》。

之二:《與價格改革相關的若幹問題》。

之三:《企業實行自負盈虧應從國營小企業和集體企業起步》。

之四:《沿海十四個城市對外開放的若幹問題的建議》。

之五:《金融體制改革的若幹意見》。

之六:《發展和管理股份經濟的幾個問題》。

之七:《糧食購銷體制的改革和農村産業結構的變動》。

這些報告,以一種嶄新的文風示人,一改動辄引用馬列經典的陳詞濫調,從問題出發,提出政策建議。

此時,市場軌已經開始鋪設,價格改革自然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前兩年,東歐改革經濟學家奧塔錫克來華講學,就引起并專門讨論過價格問題。這一次,年輕人拿出了比較務實的解決方案。

會議選了幾位代表向主管計委和體改委的國務委員張勁夫做了彙報。1984年9月20日,張勁夫批示:“中青年經濟工作者讨論會上提出的‘價格改革的兩種思路’,極有參考價值。”10月10日國務院總理趙紫陽批示:“‘價格改革的兩種思路’很開腦筋。總題目是如何使放調結合,靈活運用;因勢利導,既避免了大的震動,又可解決問題。廣東的從改物價管理體制入手、江蘇鄉鎮企業走過的路、協作煤價的下浮,以及糧棉油大量搞超購價的結果帶來了比例價,都實質上是放調結合的成功事例。”此《價格改革的兩種思路》,是由徐景安執筆完成的報告。

主要意義

莫幹山會議是經濟改革思想史上的開創性事件,一批中青年經濟學家脫穎而出,“中青年”成為社會廣泛認可的改革時代的新名詞。

新鮮會風

會上沒有宣讀論文、交換資料、泛泛議論,而是圍繞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分若幹專題,把探讨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結合起來,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建議。會議開得熱火朝天,有時火藥味兒十足。從白天到夜裡,讨論、争論不休。人們精神亢奮,專注,高強度,不休息,會議結束時,竟有一大半人都生了病。

中青年

莫幹山會議之後,“中青年”成為了被社會廣泛承認的改革時代新名詞。在《經濟研究》編輯部工作也是參會者的喬桐封說:“‘中青年’很快就成了氣候,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經濟研究》就是從那以後開始刊登青年人的文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