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市場

荷花市場

北京市旅遊景點
荷花市場,北京平民消夏勝地,設有遊藝場和商品市場,内多有曲藝明地演出。興荷花市場起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位于什刹海荷花池畔西岸。市場多售賣荷鮮、冰碗等食品攤點。中為荷花池,池外掘有護河,河上架闆,闆上搭棚演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後開始,至八月止。[1]每日近午開演,日落前結束。觀者須買一份二角水牌子,賣藝之收入即含在茶錢之内。
  • 中文名:荷花市場
  • 外文名:
  • 地理位置:北京
  • 氣候條件:
  • 開放時間:
  • 門票價格:
  • 占地面積:
  • 著名景點:
  • 别名:荷花市
  • 行政區類别:市場
  • 所屬地區:中國華北
  • 下轄地區:北京
  • 電話區号:010
  • 郵政區碼:100000
  • 車牌代碼:京

簡介

最初到荷花市場獻藝的有雙月峰(藝名“小雙子”)、何月峰(人稱“胖何”)、“小瑞子”、“人中核”等人的十不閑蓮花落。後來常在此獻藝的有:白鳳鳴、聯幼如的京韻大鼓,葛恒泉的聯珠快書,焦德海、劉德智、華子元的相聲,孫茂芝的北闆大鼓,金子良、葛永和的雙簧,白玉山的蓮花落表演等。

由來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期,此處演出漸漸消歇。

據沈太侔《春明采風志》記載:“什刹海,地安門迤西,荷花最盛,六月間士女雲集,皆在前海之北岸。同治間忽設茶棚,添各種玩意。”其所說的“前海之北岸”,還是清代同治、光緒年間的事。

後來由搭茶棚而建飯館,陸續添建了不少房屋,地點就約在現今銀錠橋邊烤肉季飯莊一帶,而荷花市場則移到前海中間的大堤上了。當時什刹海水面遍植荷花,岸邊垂柳依河,景緻絕佳,這個市場就以荷花市場為名了。

清末的《天咫偶聞》記述其情境為:“都人遊蹤,多集于什刹海,以其去市最近,故裙屐争趨。長夏夕陽,火傘初斂。柳陰水曲,團扇風前。幾席縱橫,茶瓜狼藉。玻璃十頃,卷卷溶溶。菡菡一枝,飄香冉冉。”描繪為一幅韻味濃郁又引人遙想遐思的水粉畫。

直至1990年,北京市才重新興建開放了荷花市場,由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書寫了“荷花市場”名匾,懸挂在前海西街口的牌坊上。

清末

清末民初之時,荷花市場是個季節性的市場,大約每年五月端午之後開市,到七月十五盂蘭盆會過後,随着天氣的漸涼,就該收市了。

認真說來,一年之中最熱鬧的時節總在六七月間,稱得上是百貨雲集,百戲雜陳。賣的東西,既有日常生活用品,也有古玩字畫、手工藝品,還荟萃了所有的京味小吃,再加上從湖中采摘的蓮蓬、菱角、嫩藕等應市,适合各種人們的多方需要,自然大受歡迎。

表演的東西,有各種戲劇、曲藝、雜耍,說書的、唱大鼓的、拉洋片的,應有盡有,堪稱雅俗共賞,老少鹹宜,所以能吸引各種各樣的人,從仕宦官家、文人雅士,到布衣民女、平頭百姓,都樂此不疲,流連忘返,其情景幾乎比正月裡逛廠甸還要熱鬧些。

用俗透了的京城土話所編的《北京俗曲十二景》就專門對此唱道:“六月三伏好熱天,什刹海前正好賞蓮,男男女女人不斷,聽完大鼓書,再聽十不閑。逛河沿,果子攤全,西瓜香瓜杠口甜,冰鎮的酸梅湯打冰乍。買了把子蓮蓬,回轉家園。”

民國後

進入民國以後,荷花市場仍興旺了一陣子。1933年出版的《舊都文物略》還記述道:“前海周約三裡,荷花極盛。西北兩面多為第宅。中有長堤,自北而東,沿堤植柳,高入雲際。自夏而秋,堤上遍設茶嗣,間陳百戲以供娛樂。”不過随着國民黨政府遷都南京,荷花市場逐漸敗落,終至流于無形。

直至1990年,北京市才重新興建開放了荷花市場,由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書寫了“荷花市場”名匾,懸挂在前海西街口的牌坊上。當時,市場内開設了各種風味小吃攤,油炸煎烹,露天制作,搞得到處煙熏火燎,造成非常嚴重的污染。為了什刹海周邊的環境保護,有關部門又将飲食攤點全部撤消,一度把荷花市場改為古玩市場。

交通

公交:乘坐3路;13路;42路;107路;111路;118路;612路;701路;北京夜景觀光西線;夜10内;夜10外;夜21路;夜3路到北海北門站下車可達。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