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潭映月

三潭映月

浙江杭州西湖景觀
三潭印月是西湖三島之一,曆來人們将這裡比作神話傳說中的仙島,故有“小瀛洲”之稱。[1]三潭印月園地是明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以湖泥堆積而成,周圍環形堤埂築于萬曆三十九年。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南北連以曲橋,東西系以柳堤。面積7公頃,俯視呈田字形,素以“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水上園林而著稱。洲上有“開網”、“亭亭”、“迎翠”、“閑放”、“我心相印”等亭、榭、樓、台,石橋曲折有緻,漏窗空靈深遠,花木扶疏,倒影迷離,置身其間,有一步一景,步移景異之趣。
  • 中文名:三潭映月
  • 外文名:
  • 地理位置:
  • 氣候條件:
  • 開放時間:07:00~18:00
  • 門票價格:
  • 占地面積:
  • 著名景點:
  • 票價:45元
  • 地址:江蘇吳江市靜思園景區
  • 類别:旅遊景點
  • 所在地:杭州

簡介

三潭印月又名小瀛洲,與湖心亭,阮公墩合稱為湖上三島。全島連水面在内面積約七公頃,南北有曲橋相通,東西以土堤相連橋堤呈“十”字形交叉,将島上水面一分為四,水面外圍是環形堤埂。從空中俯瞰,島上陸地形如一個特大的“田”字,呈現出湖中有島,島中有湖,水景稱勝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獨具一格,為我國江南水上園林的經典之作。

三潭印月的前身是水凡保甯寺,北宋詞家秦觀《送僧歸保甯寺》詩中有句雲:“西湖環岸皆招堤,樓閣晦明如卧披。保甯複在最佳處,水光四合無端倪。車塵不來馬足斷,時有海月相因依。”可知島上賞月由來已久。

明萬曆三十五年(一六0七),錢塘縣令聶心湯取湖中葑泥在島周圍築堤壩,初成湖中湖,作為放生之所。後人在島南湖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稱為“三潭”,清初島上又加營建,築曲橋,堂軒,沿内湖環植木芙蓉,複經清光緒間退休将領彭玉麟在此營造别墅,小瀛洲初具風貌。

三潭印月景觀富層次,空間多變化,建築布局匠心獨運。從島北碼頭上岸,經過先賢祠等兩座建築,即步入九曲平橋,橋上有開網亭,亭亭亭,康熙禦碑亭,我心相印亭四座造型各異的亭子,讓人走走停停,歇歇看看,或談笑,或留影,流連觀照,飽覽美景。

九曲橋東,隔水與一堵白粉短牆相望。牆兩端了無銜接,形若屏風。但粉牆上開啟四隻花飾精美的漏窗,牆内牆外空間隔而不斷,相互滲透。牆外遊人熙熙攘攘,牆内卻幽雅甯靜,咫尺之間兀自大異其趣。

全島花木疏密相間,以翠柳,荷花,紅楓,木芙蓉為主,四季花開不斷,豔麗多彩,春,秋景色尤佳。島内島外湖面如鏡,樓台花樹倒影搖曳生姿,天光雲彩相映,着實讓人恍惚迷離,如入蓬萊。三潭印月美景還從島上向湖上延伸。島南湖面,三座瓶形小石塔鼎足而立,造型别緻優美。塔頂如葫蘆狀,塔身呈球形,高出水面二米,中空,環塔身分布五個小圓孔,塔基為扁圓石座。三塔平面呈等邊三角形分布,每邊長六十二米。

曆史

三潭印月園地是明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以湖泥堆積而成,周圍環形堤埂築于萬曆三十九年。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南北連以曲橋,東西系以柳堤。面積7公頃,俯視呈田字形,素以“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水上園林而著稱。洲上有“開網”、“亭亭”、“迎翠”、“閑放”、“我心相印”等亭、榭、樓、台,石橋曲折有緻,漏窗空靈深遠,花木扶疏,倒影迷離,置身其間,有一步一景,步移景異之趣。

在中秋月明之夜,到杭州西湖泛舟,您可領略“煙籠秋水月籠紗”的美境。是西湖上的三潭印月,是自古以來的賞月勝地。三個石塔,亭亭玉立在碧波蕩漾的湖面上。中秋月夜,在塔裡點上燈燭,洞口蒙上薄紙,燈光從紙中透出,宛如一輪輪明月,倒影在湖中。等到皓月當空時,月光、燈光和湖光交相輝映,月影、塔影、雲影相互映襯,畫出一幅“一湖金水欲溶秋”的美景,讓人流連往返。

三潭印月,花木扶疏,步移景異。以其地處湖中,是領略西湖山光水色的絕妙處,更是觀賞蘇東坡詩中所說的“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中的“晴光”與“雨色”的最佳處。

風景

三潭印月景觀富層次,空間多變化,建築布局匠心獨運。從島北碼頭上岸,經過先賢祠等兩座建築,即步入九曲平橋,橋上有開網亭,亭亭亭,康熙禦碑亭,我心相印亭四座造型各異的亭子,讓人走走停停,歇歇看看,或談笑,或留影,流連觀照,飽覽美景。

九曲橋東,隔水與一堵白粉短牆相望。牆兩端了無銜接,形若屏風。但粉牆上開啟四隻花飾精美的漏窗,牆内牆外空間隔而不斷,相互滲透。牆外遊人熙熙攘攘,牆内卻幽雅甯靜,咫尺之間兀自大異其趣。

由于三潭印月的美麗景色,國家将它的形象放在了錢币上。最先是七十年代末的外彙兌換券1元,正面就是翠綠色的三潭印月圖案;然後第五套人民币的一元紙币的背面風景也采用了幾乎一樣的圖案——水中的三座石塔。因此,西湖此景的名氣大增。

主要景點有兩大景點組成

一是小瀛洲

它西湖三島中最大的島,面積約7萬平方米,其中水面積占60%。島基是明萬曆年間錢塘縣令聶心湯利用疏浚西湖的淤泥堆築而成的。清代又對其進行了擴建,東西連柳堤,南北建曲橋,形成了今天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格局。周遊其間宛若入仙山瓊島,因而稱之為小瀛洲。

二是三潭印月的三座石塔。

相傳蘇轼疏浚西湖之後,在湖水深處建成三座瓶形石塔,名為三潭。明令從蘇堤到這裡的水域不得種植菱芡,以防湖泥淤積。現存的三塔是明天啟年間重建的,三塔高約2米,分布呈每邊62米的等邊三角形。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