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油

茶油

食用植物油
油茶籽油俗稱茶油,又名山茶油、山茶籽油,是從山茶科山茶屬植物的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成熟種子中提取的純天然高級食用植物油,色澤金黃或淺黃,品質純淨,澄清透明,氣味清香,味道純正。
    中文名:茶油 外文名:Camellia oil 分類:食用油 别名:山茶油、山茶籽油

生長條件

油茶是中國南方特有的木本油料樹種,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樹種,南方15個省區有自然頒,現有面積6000萬畝,油茶頒在低緯度,低海拔土層深厚的低山丘陵地區、适合生産在酸性土壤PH值為5-6。5之間最好,年平均溫度為14℃-21℃,年降雨量為800-2000mm。無霜期為200-360天,海拔300m以下,極端低溫達-17℃,≥10℃,積溫為4250-7000℃。

産業

油茶是中國特有的油料樹種,其果實可提煉重要的天然綠色有機保健食用油——茶油。據《山海經》記載,中國栽培油茶已有2300多年的曆史。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由于種種原因,茶油卻長期以來“藏在深閨人未識”,國人尤其是北方地區普遍對茶油缺乏足夠的認知,由于畝産低、回報周期長等原因,油茶的産業化更是步伐緩慢甚至出現倒退。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對茶油和橄榄油進行的對比研究表明,茶油與橄榄油的成分盡管有相似之處,但茶油的食療雙重功能實際上優于橄榄油,也優于其它任何油脂。橄榄油含不飽和脂肪酸達75%-90%,茶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則高達85%-97%,為各種食用油之冠。茶油中含有橄榄油所沒有的特定生理活性物質茶多酚和山茶甙,能有效改善心腦血管疾病、降低膽固醇和空腹血糖、抑止甘油三脂的升高,對抑制癌細胞也有明顯的功效。同時,茶油的分子結構比橄榄油還要細,所以食用時不用擔心副作用、油膩。

近年來,國家糧油安全形勢不容樂觀,外資油脂企業已基本壟斷了中國食用油市場,股權、定價權均被外方控制着。然而國際市場變幻莫測,隻有自力更生,大力生産自己的油,方能确保我們國家糧油安全。茶油,是我們中國人所獨有的食用油!

鑒于此,中央政府近年來加大了對中國特有植物油種茶油的支持力度,茶油行業目前已經在江西、湖南等主産區形成産業化、規模化的經濟。茶油行業最上遊的油茶原料種植也日益受到重視。江西省的油茶林種植推廣,在國家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和省林業廳的科學指導規劃下,已經走出一條以重點茶油企業為龍頭,廣大農戶種植夯基礎的特色道路。尤其是在土壤、氣候、環境最适合油茶樹生長的北緯30°附近的鄱陽湖綠洲一帶,新植油茶林幾十萬畝,并産生了一批以高氏純茶油、綠海茶油等為代表的大型油茶種植企業。其中單高氏純茶油的油茶種植基地就達15萬畝。

市場現狀

山茶油是我們茶油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山茶油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脂,是從新鮮果實中榨取的天然、綠色、營養、健康的四大木本食用油之一。其憑借營養豐富,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等其他食用油沒有的諸多有點被譽為是"東方橄榄油"。2008年到2011年山茶油産量平均年遞增量達到7%。至2011年茶油的産量達到了28.8萬噸。但隻占我國食用油市場的份額不到1%。我國山茶油市場尚處在探索的起步階段。這就意味着山茶油産業要想發展就要加強産業化模式,提高山茶油的生産技術水平,加速新産品的研制開發,更重要的是要完成産業的整個布局,加強産業的資源整合利用,保持我國山茶油産業的競争優勢及發展後勁,促使産業逐步走上産業化發展的道路。

禦貢由來

茶油是皇封禦貢的由來

相傳元末年間,朱元璋被陳友諒軍隊追殺到建昌(今江西苑溪村)的一片油茶林,正在油茶林中采摘的老農見此狀況急中生智把朱元璋裝扮成采摘油茶果的農夫,幸免一劫。朱元璋深切的稱老農為救命“老表”。老表見朱元璋遍體是傷。用茶油幫他塗上。不幾天朱元璋就覺得身上的傷口愈合、紅腫漸消,于是他高興的稱此油茶果,是“上天賜給大地的人間奇果”。後來他在老表家休養一段時間,便秘又有好轉,得知這是每天吃茶油的緣故。從此。朱元璋與茶油結下了不解之緣。朱元璋統一天下後,将今江西苑溪村茶油封為“皇宮禦膳”用油。

因明朝皇帝對茶油的喜好和重視。各大神醫對茶油進行了深究。神醫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載“茶油性偏涼,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主治肝血虧損,驅蟲。益腸胃,明目”又雲“茶籽。苦含香毒,主治喘急咳嗽,去疾垢。”後來今江西苑溪村茶油當作上等貢品進獻于朝廷,皇帝大悅,并賜封為“禦膳奇果汁,益壽茶延年”!足可顯示享用茶油是一種身份的象征。

功效

茶油能抗紫外光,防止曬斑及去皺紋。雲南當地的女士用茶油洗頭,梳頭。就算他們身處在高原地區,面對着紫外線強烈的地方,但他們當地婦女皮膚卻能保持雪白嬌嫩,而鄰近西藏婦女的皮膚卻粗糙不堪。說明茶油能防止紫外線,防皺紋。愛美的女孩子可以去嘗試一下。

制作方法

采收

油茶品種較多,果實成熟期一般在10—11月上旬,成熟果實有如下特征:茶果色澤鮮豔、發紅或發黃、呈現油光,果皮茸毛脫盡,果基毛硬而粗,果殼微裂,籽殼變黑發亮,籽仁現油。茶果成熟即應及時采收。不同品種的茶果應先熟先采,後熟後采,随熟随采;同一品種的成熟茶果,也應在近7天内采完。采回的茶果應放在室内堆漚6—7天,讓茶籽起後熟作用,增加油分。然後抓緊晴天,攤開翻曬,曬3—4天後,茶果自然開裂,多數果的茶籽能分離,未分離的用人工剝離,然後過篩揚淨,斷續曬幹,一般要曬12天,才能使澱粉和可溶性糖等有機物充分轉化為油脂。

曬茶籽用土坪或竹席比水泥曬坪好,可以提高出油率和茶油質量。如遇陰雨天無法及時曬幹,應将茶籽鋪在幹燥通風的樓闆上,厚約20厘米,每天翻動1—2次,防止發熱黴爛或發芽,一遇晴天就及時翻曬。油茶籽曬幹後和果殼之重量比是1:2,曬好的油茶籽應放在通風幹燥處收藏,經過1—2個月後茶籽含油率達到最高時,複曬1—2天,這樣出油率高,油質也好。

榨油

從茶籽中提取茶油,目前基本上是采用壓榨法。中國農村傳統的榨油工具為木榨機,勞動強度大,出油率低。它将逐漸被液壓機和螺旋機所代替。

壓榨前需經粉碎和蒸炒處理:

①粉碎:将油茶籽去殼,為避免脫殼困難與種仁破碎過多,必須控制茶籽的含水率在5%—6%以内,脫殼後通過粉碎機加工成粉狀。若是采用石碾,必須在碾軋過程中過篩若幹次,才能軋得細勻,無粗粒,得到較高的出油率。

②蒸炒:蒸炒的目的是把生料變成熟料,使料坯顔色加深,處于最适宜油分流出的狀态,是壓榨前一道關鍵性的工序。傳統的蒸炒是用木甑蒸和鐵鍋炒。生料先經蒸汽或噴水濕潤後再炒,叫“濕蒸炒”;不經濕潤就炒,叫“幹蒸炒”,一般以“濕蒸炒”為好。蒸炒時的水分和溫度,因使用的機械類型不同而不同。用液壓機和木榨機,其炒料溫度一般在110—120℃,蒸炒後的含水量為7%—8%。用螺旋榨機其炒料溫度一般在130—140℃,蒸炒後的含水量為3%—4%。

上一篇:結石病奇效良方

下一篇:歌德談話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