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

芥子

十字花科白芥屬植物
芥子,中藥名。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或芥Brassica juncea(L.)Czern.et Coss.的幹燥成熟種子。前者習稱“白芥子”,後者習稱“黃芥子”。夏末秋初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曬幹,打下種子,除去雜質。全國各地皆産,以河南、安徽産量最大。有溫肺豁痰利氣,散結通絡止痛的功效。用子寒痰咳嗽,胸脅脹痛,痰滞經絡,關節麻木、疼痛,痰濕流注,陰疽腫毒。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中文學名:芥子 中文别名:芥菜子、青菜子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罂粟目 亞目:白花菜亞目 科:十字花科 族:芸苔族 屬:白芥屬 種:白芥 分布區域:全國各地皆産,以河南、安徽産量最大 毒性:有小毒 貯藏:置通風幹燥處,防潮

基本信息

英文名:SEMENSINAPIS

别名:芥菜子(出自《孫天仁集效方》

來源: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albaL.或芥Brassicajuncea(L.)Czern.etCoss.的幹燥成熟種子;前者習稱“白芥子”,,後者習稱“黃芥子”。簡稱十字花科植物芥菜的種子。夏末秋初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曬幹,打下種子,除去雜質即可得。

(植物形态:詳“芥菜”條,圖示:)

性味歸經:辛,溫。歸肺經。

功能主治:溫肺豁痰利氣,散結通絡止痛。用于寒痰喘咳,胸脅脹痛,痰滞經絡,關節麻木、疼痛,痰濕流

芥子(21張)

注,陰疽腫毒。

用法用量:3——9克。外用适量。

貯藏:置通風幹燥處,防潮。

采集:夏末、秋初果實成熟時采收,将植株連根拔起,或将果實摘下,曬幹後,打下種子,簸淨果殼、枝、葉等雜質。

藥材:種子類圓球形,直徑1——1.6毫米,種皮深黃色至棕黃色,少數呈紅棕色。用放大鏡觀察,種子表面現微細網狀紋理,種臍明顯,呈點狀。浸水中膨脹,除去種皮,可見子葉兩片,沿主脈處相重對折,胚根位于2對折子葉之間。幹燥品無臭,味初似油樣,後辛辣。粉碎濕潤後,發生特殊辛烈臭氣。以子粒飽滿、大小均勻、黃色或紅棕色者為佳。

相關配伍

1、配蘇子,二者皆能祛痰,然一偏溫經散寒,一偏下氣定喘,可用于寒痰壅肺之咳喘證。

2、配肉桂,活血通絡,散寒止痛功增,常用于腎虛作喘,寒痰壅肺,複感風寒者。

3、配沒藥,利氣活血,通經止痛及消腫功力增強,凡寒凝血瘀,痹痛拘攣,跌打損傷及瘡瘍久潰不斂,均可應用。

禁忌

肺虛咳嗽及阻虛火旺者忌服。

炮制

采集加工

夏末秋初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曬幹,打下種子,除去雜質。

炮制方法

1、芥子:除去雜質。用時搗碎。

2、炒芥子:取淨芥子,照清炒法(附錄ⅡD)炒至淡黃色至深黃色(炒白芥子)或深黃色至棕褐色(炒黃芥子),有香辣氣。用時搗碎。

鑒别

白芥子種皮表皮為黏液細胞,有黏液質紋理;下皮為2列厚角細胞;栅狀細胞1列,内壁及側壁增厚,外壁菲薄。内胚乳為1列類方形細胞,含糊粉粒。子葉及胚根薄壁細胞含脂肪油滴和糊粉粒。黃芥子種皮表皮細胞切向延長;下皮為1列菲薄的細胞。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塗足心,引熱歸下,痘疹不入目。

2、《别錄》:主射工及疰氣發無常處,丸服之;或搗為末,酢和塗之。

3、《日華子》:治風毒腫及麻痹,醋研敷之;撲損瘀血,腰痛腎冷,和生姜研微暖塗貼;心痛,酒醋服之。

上一篇:尾房

下一篇:系統脫敏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