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漢語漢字
中國漢字,讀音為zì,表示本人,己身,多用詞語自己,還表示從,由,如自從。有名字,動詞,副詞,連詞,形容詞等多種用法。[3]
  • 中文名:自
  • 拼音:zì
  • 部首:自
  • 五筆:THD
  • 倉颉:HBU
  • 筆順:325111
  • 英文:nose
  • 筆畫:6
  • 部首筆劃:0
  • 四角号碼:26000
  • UniCode:CJK
  • 規範漢字編号:U 81EA
  • 釋義:本人
  • 詞性:名詞
  • 相關詞語:自我;自己;自殺

字源演變

象形字。甲骨文(圖1-3)的“自”字,畫的就是鼻子,上面短短的一豎是鼻梁,兩邊彎彎的曲線,勾勒出鼻子的輪廓,中間是鼻紋,兩旁是鼻翼,下面是鼻孔,這是個完整的鼻子。“自”的本義就是鼻子。

金文(圖4、5)“自”字與甲骨文大緻相同,形體略有變化。小篆(圖10)的“自”訛變更大,表示鼻體的線條拉直了,表示孔的兩邊彎鈎線連在一起變作“自”字底部的弧線,沒有鼻孔了。隸變以後不僅把鼻體、鼻孔、鼻紋連在一起變為“目”,而且把表示鼻梁的中間的短豎訛變為“目”上左方的短撇(圖9、11、12)。至此已看不出鼻子的形迹了。

《說文解字》中還收錄了一個“白”字(圖17),這個“白”不是黑白的白(bái),而是“自”的異體字,它由“自”分化而出。商代甲骨文本有繁、簡二體,繁體鼻身上有二橫為飾筆,簡體以一橫為飾筆;繁體的終端是楷書自,簡體的終端是楷書白。它們音義并同,作為一個詞來使用,甲骨文時代混用,後代幾乎隻用自,不用白,這與白與白(bái)的形體容易混淆有關。作為原初構件與聲首,它們都有很強的構字能量,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構字體系。以白為基礎構件,組成了皆、魯、者、?、智、百等字,但都來源于口或曰,與“白”沒有直接關系。《玉篇》取消這一部首,《康熙字典》與《正字通》不設白字頭。

在甲骨蔔辭裡,“自”雖然有時作“鼻”字用,但絕大多數被借來作第一人稱,表示“我”的。“自”之所以被用來表示“自己”,有一種很流行的說法是鼻子是人的面部最突出的部位,表達“自己”這意思時,人們往往用手指點點鼻子來表示,即使是現代,人們(特别是孩子)表示“自己”之意時,也會指着鼻子來說。所以先民便以鼻子的形象來創造了“自”字,以鼻子代稱自己。因“自”被借作第一人稱代詞,所以人們後來便另創了個以“自”表意以“畀”表音的形聲字“鼻”,把“自”“鼻”二字區别開來。

現代釋義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例句

代詞

人稱代詞。指本人。

《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你自心裡想,那處熟,就往那處去。”

李商隐《東還》詩:“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長夢采華芝。”

副詞

表示事情的發生符合情理,相當于“自然”。

齊己《還黃平素秀才卷》詩:“如君好風格,自可繼前賢。”

蘇轼《上神宗皇帝書》:“谷貴之際,千斛在市,物價自平。”

親自。

《詩經·小雅·節南山》:“不自為政,卒勞百姓。”

本來。

王充《論衡·問孔》:“人之死生自有長短,不在操行善惡也。”

杜甫《古柏行》:“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工。”

名詞

由來;緣由。

《禮記·中庸》:“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

開始;開頭。

《韓非子·心度》:“法者,王之本也;刑者,愛之自也。”

(Zì)姓氏用字。

介詞

表示時間所處的起點,相當于“由”“從”。

《孟子·公孫醜下》:“自天子達于庶人,非直為觀美也,然後盡于人心。”

王維《雜詩》之二:“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引入跟動作行為有關的時間、處所,相當于“在”“于”。

《易·小畜卦》:“密雲不雨,自我西郊。”

《詩經·小雅·正月》:“不自我先,不自我後。”

引入相關原因。相當于“由于”“因為”

《史記·鄭世家》:“四十一年,助楚擊晉,自晉文公之過無禮,故背晉助楚。”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連詞

表示讓步關系,相當于“雖”“即使”。

《莊子·列禦寇》:“自是有德者以不知也,而況有道者乎?”

《西遊記》第十九回:“師父,我自持齋,卻不曾斷酒。”

表示假設關系,相當于“如”“若”。

《左傳·成公十六年》:“唯聖人能内外無患,自非聖人,外甯必有内憂。”

表示轉折,相當于“卻”“可是”。

動詞

用。

《尚書·臯陶谟》:“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

《荀子·儒效》:“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誣,外不自以欺。”

表示判斷,是

《初刻拍案驚奇》:“女子無計可奈,見王先生也自一表非俗,隻得從了他。”

前綴

構成動詞。表示行為由自己發出,并非外力推動。

構成動詞。表示行為由自己發出并及于自身。

《孟子·離婁上》:“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四】【自部】疾二切(zì)

鼻也。象鼻形。凡自之屬皆從自。

說文解字注

鼻也,象鼻形。

此以鼻訓自。而又曰象鼻形。王部曰:自讀若鼻。今俗以作始生子為鼻子是,然則許謂自與鼻義同音同,而用自為鼻者絕少也。凡從自之字,如屍部㞒,卧息也。言部詯,膽氣滿聲在人上也。亦皆於鼻息會意。今義從也、己也、自然也,皆引伸之義。疾二切,十五部。

廣韻

疾二切,去至從自聲至1部(zì)

自,從也。用也。由也。率也。疾二切。二。

康熙字典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韻》從也。《易·需卦》自我緻寇,敬愼不敗也。《疏》自,由也。《書·湯诰》王歸自克夏,至于亳。《詩·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傳》自,從也。

又《玉篇》率也。

又《廣韻》用也。《書·臯陶谟》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傳》自,用也。《詩·周頌》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傳》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義》自彼者,近數昔日之辭。

又自然,無勉強也。《世說新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

又《集韻》己也。《正韻》躬親也。《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疆不息。

又《五音集韻》古文鼻字。注詳部首。按說文作鼻本字。

上一篇:廣州婚博會

下一篇:東樓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