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瘤

腦血管瘤

一般是指顱内動脈瘤
腦血管瘤一般是指顱内動脈瘤,是腦動脈的局限性異常擴大,以囊性動脈瘤最為常見,其他還有梭形動脈瘤、夾層動脈瘤、假性動脈瘤等。顱内動脈瘤是引起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見的原因。[1]
  • 中文名:腦血管瘤
  • 外文名:
  • 别名:
  • 季節分布:四季
  • 傳染病:否
  • 臨床表現:頭痛
  • 并發症:癫痫、嘔吐等
  • 疫苗預防:否
  • 就診科室:腫瘤科
  • 發病部位:頭部
  • 是否進入醫保:是

疾病病因

顱内動脈瘤病因包括先天性因素、動脈粥樣硬化或高血壓、感染和創傷。顱底異常血管網症、腦動靜脈畸形及腦動脈閉塞也常伴發動脈瘤,可能為血液動力學沖擊有關。

臨床表現

1.破裂出血症狀

是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動脈瘤破裂可引起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室出血、腦内出血或硬膜下出血等,其中蛛網膜下腔出血最常見,典型症狀和體征有劇烈頭痛、嘔吐甚至昏迷等。

2.非出血症狀

動眼神經麻痹、視覺喪失和面部疼痛綜合征;鞍内或鞍上動脈瘤表現有内分泌紊亂;一過性黑蒙、同向性偏盲;癫痫發作;非出血性頭痛。有的動脈瘤伴随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多囊腎、纖維肌肉發育不良、動靜脈畸形和煙霧病、結締組織病等疾病。

疾病檢查

1.頭部CT

SAH的首選檢查,大部分病人可通過顱腦CT初步預測動脈瘤的位置;CT血管造影,尤其是3D-CTA在急診情況下可作為首選。

2.腰椎穿刺

SAH最敏感的檢查方法,如今已不常用。

3.數字減影腦血管造影

診斷顱内動瘤的金标準,可顯示出顱内動脈瘤大小、部位、形态、有無多發動脈瘤。

疾病治療

1.手術治療

依據手術時間可分為早期手術(SAH後6~96小時)和晚期手術(10~14日以上)。在SAH後的4~10日,手術效果差。手術方式包括直接手術夾閉動脈瘤與血管内栓塞治療動脈瘤。常用手術方式包括夾閉術、加固術、孤立術或近端結紮術。血管内栓塞治療技術是通過微導管技術将一定的栓塞材料包括各種類型的可脫性彈簧圈、球囊、非粘附性液體栓塞劑或帶膜支架等放置在顱内動脈瘤腔内,達到閉塞動脈瘤的目的,該方法适用于手術夾閉困難或夾閉失敗動脈瘤、老年病人、寬頸動脈瘤、複雜動脈瘤、夾層動脈瘤及假性動脈瘤。

2.SAH的治療

包括一般性治療和藥物治療,後者包括鎮靜、止痛、通便、止吐、抗癫痫及H2受體抑制劑。

3.腦血管痙攣的治療

鈣通道阻滞劑,高動力療法劑“3H”療法包括高血容量、高血壓和血液稀釋,經腰穿或持續腦室引流血性腦脊液。

4.SAH後腦積水

腦室外引流适用于急性SAH後腦積水、或重度腦室内出血病人。腦室-腹腔分流術适用于SAH後的慢性腦積水。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