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香

聞香

葉岚書籍作品
氣息醇厚、蘊借、耐品,常在芳香中透出一絲輕微的澀味和藥材味,尤其是原生态香材制成的香,這一特點更為明顯。即使香氣濃郁,也不會感覺氣膩,能體會到一種自然品質,即使恬淡,其香味也是清晰可辨。聞香的步驟一般分兩次:第一次是靜态中的聞香,将茶倒入杯中後,便輕輕地将杯子放到鼻子前嗅聞,通常可聞到揮發出的自然香味。作者從宗教開始接觸天然材質的香,從神秘感到着迷,再到自己動手實踐制作,廣泛的涉獵,使其得以從宗教、傳統文化、傳統醫學、神秘文化、哲學、心理學等不同領域着眼,來審視香道這一獨具魅力的藝術形式,書中全面詳細地厘清了香道發展的脈路,以及香文化的深厚内蘊,并且對傳統用香,包括藏香、中醫香療養生,以及日本香道和芳香療法都進行了具體探索。
    書名:聞香 别名: 作者:葉岚 類别: 原作品: 譯者: 出版社:山東畫報出版社 頁數: 定價: 開本:16 裝幀: ISBN:9787547401576 語種:簡體中文 類型:科技

茶道術語

台灣的茶道素有“聞香”這一環。拿起一杯茶時先别喝,應深吸一下,把茶香吸進去,身心也就自然放松了。不過要真正達至放松,還得在喝茶的過程中加進想象力。店主便建議茶分三口喝:第一口和第二口純粹讓茶慢慢滑入喉嚨,感受它的茶味。關鍵在第三口:“這時候,你的眼神從面前那杯茶移開,投向無限遠的地方。

聞香的步驟一般分兩次:第一次是靜态中的聞香,将茶倒入杯中後,便輕輕地将杯子放到鼻子前嗅聞,通常可聞到揮發出的自然香味。靜态聞香後,可輕輕将杯子在搖晃一下,傾斜45度将杯子罩進自己的鼻尖,在深呼吸地聞香。

香氣清新爽神,不使人心浮氣躁。

使人身心放松,心緒沉靜優美。

有滋養身心之感,願意親之近之。

深呼吸不覺沖鼻或頭暈。

久用多用無厭倦之感,

煙氣近于青白色。

這些都是好香的特點,當然,每個人的心境和狀态不一樣,所以有些好香初品時可能沒有感覺,但靜下心來品味的時候效果或許就出來了。

另外少數極品之香,不僅芳香怡人,更有化病療疾、通關開竅、悟妙成真、安神定志等作用。

葡萄酒

通過搖晃杯中酒,使氧氣與葡萄酒充分融合,最大程度地釋放出葡萄酒的獨特香氣。接着把鼻子探入杯中,短促地輕聞幾下,不是長長的深吸,因為嗅覺容易疲倦,尤其是當你要評試幾種較淺嫩的紅酒時。葡萄酒是惟一具有層次豐富的酒香、香氣和味道的天然飲料。你可以把葡萄酒稱作感覺上的交響樂,它的氣味和香氣幾乎無窮無盡,有豐富的酒香和葡萄果香……

電影

基本資料

導演:鄧健文

主演:吳文璟 樊錦霖

國家/地區:中國内地

劇情簡介

香水師李海濤是一個有特殊嗅覺能力的人,能辨識出各種香味。一次意外的邂逅,他在有軌電車上發現了一種奇特的香味,幾經周折,他通過藍牙手機找到了香味的源頭——一位美麗的女孩丁珊珊,還把她招入公司成了自己的助手。在李海濤潛心研究香味的同時,兩人互生情意,然而丁珊珊身後卻背負着一個巨大的商業陰謀……

圖書

書名:聞香

作者:葉岚

出版社:山東畫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1-1

ISBN:9787547401576

開本:16開

定價:28.00元

内容簡介

小野語呂夫人的香料謀殺案發揮了一個很有趣的作用,開始讀到它的時候,我簡直不相信這是日本平安時代的作品,因為它的感覺太現代,或者說,它裡面關于香精的描寫太像現代一些芳香療法的書籍了,它完全不同予傳統中國或日本的香道給人的印象,颠複了我以前對香的認識刻闆的地域流派印象,它使我聯想到發源于古埃及的芳香植物的應用,這個想法讓我自己也感到震驚,然而也正是這一想法,使得跨亞、歐、非三大洲的用香的曆史在我的.腦海中像一塊早已沉入海中的大陸重新浮現于水面……

作者簡介

葉岚成都人,從事佛教相關文化策劃工作,是近年來方興未艾的中國香文化複興的先行者之一,同時,也是四川雅龍雅拉品牌藏香的創立者,現創辦山風禅文化工作室,緻力于包括香道在内的禅文化的整理、交流和推廣工作。曾發表《焚香與修道淺談》、《讀詩解香》等等。

作者從宗教開始接觸天然材質的香,從神秘感到着迷,再到自己動手實踐制作,廣泛的涉獵,使其得以從宗教、傳統文化、傳統醫學、神秘文化、哲學、心理學等不同領域着眼,來審視香道這一獨具魅力的藝術形式,書中全面詳細地厘清了香道發展的脈路,以及香文化的深厚内蘊,并且對傳統用香,包括藏香、中醫香療養生,以及日本香道和芳香療法都進行了具體探索。

目錄

香之道

香道在中國的産生和發展

前香道時期

香道的形成

後香道時期

小結

香道在日本的傳承和發展

奈良(710~794)、天平時代

平安時代(794~1192)

鐮倉時代(1192~1333)

室町(1333~1467)、東山時代

戰國(1467~1573)、安土桃山(1573~1603)時代

江戶時代(1603~1867)

近現代刀

香道器具與操作程序

媒體評論

香有十德:感格鬼神,清靜身心,能除污穢,能覺睡眠,靜中成友,塵裡偷閑,多而不厭,寡而為足,久藏不朽,常用無礙。 ——(宋)黃庭堅

香味比聲音和景象更能撥動你的心弦。 ——(英)吉蔔林

四株巨樹之問,有一兩人合抱的大香爐置于兩張桌子之上,香爐内一次便要燃放一斤的名香,香氣四散,人們宛若置身于浮香的世界。 ——(日)《太平記》

他了解,在感官生活中必定有心靈的對應之物,也令自己去發掘兩者的真實關系,并揣想:是什麼樣的成分,使得乳香将人變得神秘,龍涎香激起激情,紫羅蘭喚起逝去的浪漫,麝香叫人意亂情迷。 ——(英)王爾德

試讀章節

香道在中國的産生和發展

前香道時期

漢朝

中東和南亞地區盛産各種香料,從漢代起,特别是張骞通西域後,絲綢之路的開通,出現了中外文化空前的大交融。随着中國和西域、南洋貿易往來的增多,異國香料和印度、波斯、阿拉伯、歐洲等各地的香文化傳人中國。漢朝時樂府詩雲:“行胡從何方,列國持何來,氍毹、■■、五木香、迷叠、艾納及都梁。”氍毹為毛毯,後面四種皆是香藥。班固給其弟班超的書信說:“窦侍中令載雜絲七百尺,市月氏馬、蘇合香。”可見當時香藥是絲綢之路中外貿易的主要商品之一。

漢朝的王公貴族們迷戀各種香料,用這些新奇香料焚香、香身、香口、熏衣等,争奇鬥豔,炫耀财富。《漢宮典制》規定,上朝必須佩香:“尚書郎懷香握蘭趨走丹墀。”蔡質《漢宮儀》中有“含雞舌香伏奏事”,後來“含雞舌香”、“含香”甚至成為在朝為官的代指,王維的《重酬苑中郎》中“何幸含香奉至尊,多慚未報主人恩”也就不難理解了。《漢宮儀》中還有關于尚書郎熏衣的定制,當時有專門用來香熏烘烤衣被的曝衣樓,一首描寫宮女通宵緊張熏衣的古宮詞寫道:“西風太液月如鈎,不住添香折翠裘。燒盡兩行紅蠟燭,一宵人在曝衣樓。”

《香譜》載:“金日禅入侍,欲衣服香潔,自合一香帶之,武帝果悅。”《趙飛燕外傳》記載,趙飛燕浴五蘊七香湯。《太平禦覽》載有東漢秦嘉給妻子的書信:“令種好香四種,各一斤,可以去穢”,“今奉麝香一斤,可以辟惡氣”。麝香一斤在今天看來也許令人咂舌,但總的來說,香藥在當時也是非常珍貴的,明德馬皇後為樹立節儉之風,就曾說過:“吾為天下母,而身服大練,食不求甘,左右但着帛布,無香熏之飾者,欲身率下也。”(《後漢書·皇後紀上·明德馬皇後紀》)

魏昔南北朝

文摘

香道在中國的産生和發展

前香道時期

漢朝

中東和南亞地區盛産各種香料,從漢代起,特别是張骞通西域後,絲綢之路的開通,出現了中外文化空前的大交融。随着中國和西域、南洋貿易往來的增多,異國香料和印度、波斯、阿拉伯、歐洲等各地的香文化傳人中國。漢朝時樂府詩雲:“行胡從何方,列國持何來,氍毹、■■、五木香、迷叠、艾納及都梁。”氍毹為毛毯,後面四種皆是香藥。班固給其弟班超的書信說:“窦侍中令載雜絲七百尺,市月氏馬、蘇合香。”可見當時香藥是絲綢之路中外貿易的主要商品之一。

漢朝的王公貴族們迷戀各種香料,用這些新奇香料焚香、香身、香口、熏衣等,争奇鬥豔,炫耀财富。《漢宮典制》規定,上朝必須佩香:“尚書郎懷香握蘭趨走丹墀。”蔡質《漢宮儀》中有“含雞舌香伏奏事”,後來“含雞舌香”、“含香”甚至成為在朝為官的代指,王維的《重酬苑中郎》中“何幸含香奉至尊,多慚未報主人恩”也就不難理解了。《漢宮儀》中還有關于尚書郎熏衣的定制,當時有專門用來香熏烘烤衣被的曝衣樓,一首描寫宮女通宵緊張熏衣的古宮詞寫道:“西風太液月如鈎,不住添香折翠裘。燒盡兩行紅蠟燭,一宵人在曝衣樓。”

《香譜》載:“金日禅入侍,欲衣服香潔,自合一香帶之,武帝果悅。”《趙飛燕外傳》記載,趙飛燕浴五蘊七香湯。《太平禦覽》載有東漢秦嘉給妻子的書信:“令種好香四種,各一斤,可以去穢”,“今奉麝香一斤,可以辟惡氣”。麝香一斤在今天看來也許令人咂舌,但總的來說,香藥在當時也是非常珍貴的,明德馬皇後為樹立節儉之風,就曾說過:“吾為天下母,而身服大練,食不求甘,左右但着帛布,無香熏之飾者,欲身率下也。”(《後漢書•皇後紀上•明德馬皇後紀》)

魏昔南北朝

到魏晉南北朝,香也多為王公貴族使用。據記載東晉巨富石崇家的廁所“常有十餘婢侍列,皆有容色,置甲煎(香品名,以甲香[一種動物類香藥]和沉麝諸藥花物制成,可作口脂及焚燕,也可入藥)粉,沉香汁,有如廁者,皆易新衣而出,客多羞脫衣”(《晉書•王敦傳》)。一次,平素節儉樸素的尚書郎劉寔去石崇家,上廁所時,以為進了内室,“如廁,見有绛紋帳,茵褥甚麗,兩婢持香囊,寔便退,笑謂崇曰:‘誤人卿内耳。

崇曰:“是廁耳”。定曰:“貧士不能若此。”(《晉書•劉寔傳》)。一般的士大夫尚且不能如此奢侈地用香,更不用說平民百姓了。唐《杜陽雜編》記載:“隋炀帝每至除夜,殿前諸院,設火山數十,車沉水香,每一山焚沉香數車。以甲煎沃之,焰起數丈,香聞數十裡,一夜之中,用沉香二百餘乘,甲煎二百餘石。”如此焚燒沉香,中國曆史上恐怕不作第二人想。

現代大多數香氛的女性意味會讓人誤以為男人好香有點怪異,然而在古時,男人好香并無任何不妥,而且還是雅好風流的體現,并且各種天然香材在氣味感受上和現代香水還是大異其趣的。東晉名将謝玄就特别喜歡佩戴紫羅香囊,他的叔父謝安恐其玩物喪志,就巧妙地以香囊作為博戲籌碼,将謝玄的香囊赢走并燒毀之,謝安了解到叔父的苦心後,再未佩戴此類物件,這個故事遂成為曆史上的一段佳話。

唐朝

據載唐時宮中開花時,以重頂帳篷蒙蔽在欄杆上,使香氣不散,稱為“括香”。和花香的短暫易逝、不能随時随意取得相比,香藥能長期儲存的優點滿足了人們對香氣的渴望。唐朝貴族對香料或香材的使用可以稱得上是奢靡無度,當時引進和開發了能用于各種場合的香具:鎮壓地毯一角的重型香爐;帳中熏香的鴨形香爐;懸挂在馬車和屋檐上的香球;藏于袖中而動止皆香的香囊等等。

據記載唐朝皇帝“宮中每欲行幸,即先以龍腦、郁金借地”,直到宣宗時,才取消了這種常規。《明皇雜錄》載唐玄宗在宮中置長湯屋數十間,即大型室内溫泉,銀镂漆船及白香木船置其中,楫橹皆飾以珠玉,湯中以綠寶石和丁香,堆疊成瀛洲、方丈(傳說中的海上仙山)的模樣。開元中,宮中開始流行賞木芍藥(牡丹花),玄宗與楊貴妃在沉香亭賞花,召李白作詩,李白遂作《清平調詞三首》。

宋人陶谷着《清異錄》卷下載,唐敬宗用龍腦香、麝香粉末造紙箭,與嫔妃們在宮中戲樂:“寶曆中,帝(唐敬宗)造紙箭、竹皮弓,紙間密貯龍麝末香,每宮嫔群集,帝躬射之。中者,濃香觸體,了無痛楚。宮中名‘風流箭’,為之語曰:‘風流箭中的人人願’”。甯王每與人談話,先将沉香、麝香嚼在口中,“方啟口發談,香氣噴于席上”。每逢臘日,君王還要賞賜臣下各種香藥、香脂等,張九齡《謝賜香藥面脂表》中說:“某至宣敕冒賜臣襄衣香、面脂、小通中散等藥,捧日月之光,寒移雪海;沐雲雨之澤,春入花門……”

皇室如此,權臣富豪、士大夫們自然也不甘後人,著名者如楊國忠的“四香閣”,此閣“用沉香為閣,檀香為欄,以麝香、乳香和為泥飾壁”,甚至比皇宮中的沉香亭更為奢華;長安富商王元寶在床前置木雕矮童二人,捧七寶博山爐,徹夜焚香;柳宗元收到韓愈寄來的詩後,“先以薔薇露灌手,熏以玉蕤香,然後發讀。”流風所及,在唐朝貴族中無論男女,都講求名香熏衣,香湯沐浴,以至柳仲郢“衣不熏香”,竟被作為“以禮法自持”的證據。

外來香料還被賦予了種種神奇的特性,各種奇異的傳說更助長了這一風尚:據載,番禺牙儈徐審與“舶主何羅吉”相善,臨别,何羅吉贈三枚鷹嘴香,可避時疫,後番禺大疫,徐審全家焚香得免,後來這種香就被稱為“吉羅香”。楊貴妃所佩交趾國貢獻的蟬蠶形瑞龍腦香,“香氣徹十餘步”,玄宗曾在暇時與親王奕棋,貴妃立于局前觀,樂工賀懷智在側彈琵琶。風吹貴妃領巾落于懷智幞頭上,懷智歸家,覺滿身香氣異常,遂将幞頭收藏在了錦囊中,多年之後,仍然香氣蓬勃。

唐懿宗的女兒同昌公主乘坐的七寶步辇,辇的四角綴有五色錦香囊,内裝辟邪香、瑞麟香、金鳳香,都是外國進獻的貢品,其中還雜有龍腦金屑。同昌公主每次乘坐這具步辇出遊,都滿街流芳。當時有一群權貴子弟到廣化旗亭買酒喝,忽然互相詢問:“咱們坐在這裡,哪來的香氣?而且這香氣也太奇異了?”伺桌的一位說:“這不是龍腦香嗎?”另一個回答說:“不是,我小時候為嫔妃宮中辦事,常聞到這種香。不知道今天是什麼緣由在這裡聞到了。”

于是,他問當垆賣酒的,賣酒人說:“同昌公主的步辇仆夫,在我這裡用錦衣換酒喝。”衆人讓賣酒的将錦衣拿出來看,果然異香是從衣服上發出,衆人皆歎稀有。鹹通年間(860~874),崔安潛至宰相楊收家中,見客廳台盤前置一香爐,煙出成台閣之狀。但崔安潛聞到另有一種香氣,“似非煙爐及珠翠所有者”,不同于熏香和女性佩戴的香氣,異常酷烈,于是崔安潛四下顧望,不明所以,楊收見狀,問明原由後,命仆人從廳東問閣子内縷金案上,“取一白角碟子,盛一漆球子。呈崔公曰:‘是廚賓國香。’”崔安潛感到非常驚奇。

《太宗實錄》上記載有廚賓國進獻拘物頭花,它散發的香氣數裡地内都能聞到,大概這就是楊收說的廚賓國香,拘物頭花也是佛教經典中常提到的供佛香花之一。

熏籠是罩在香爐上的籠架,可将衣被放在上面以熏染香氣,也可複蓋于火爐上烘物或取暖。反映官庭生活的詩詞中常提到熏籠,熏籠所激起的熱烈溫馨的記憶反而在被冷落嫔妃的哀怨中凸顯出更大的落差,如自居易的《後官詞》:“淚濕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紅顔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

王昌齡的《長信秋詞》:“熏籠玉枕無顔色,卧聽南宮清漏長。”李煜的《謝新恩》:“櫻花落盡階前月,象床愁倚熏籠。”等等。溫庭鈞的《清平樂》“鳳帳鴛被徒熏,寂寞花鎖千門”,則表現了一種徒然無望的等待。現在日本香道中還有類似的架子供熏衣時搭衣服用。香和香具在描寫宮廷貴族生活的詩詞中總是被提到,不提不足以顯示豪華富麗,亦不足以襯托繁華背後無可排遣的閑愁。

唐宮中用以熏衣的熏爐,也有傳至日本皇室的。号稱盛唐博物館的正倉院禦物所中即有遍體镂空雕花的球形銀熏爐一件,從中半為啟阖,内置灰盤,焚香于中,借熏卧褥衣服,應該就是《西京雜記》所稱的“卧褥香爐”:“長安巧工丁緩者,又作卧褥香球,一名被中香爐,本出房風,其法後絕,至緩始複為之,為機環轉運四周,而爐體常平,可置被褥,故以為名。即今之香球也。”正倉院中還藏有與銀熏爐同形的銅熏爐一件。

《清異錄•熏燎•鬥香》中記載,唐中宗時,宗楚客兄弟、紀處讷、武三思以及皇後韋氏諸親屬等權臣常舉辦雅會,“各攜名香,比試優劣,名日鬥香”。同樣的資料也出現在周嘉胄《香乘》卷十一,至于如何鬥香,則未見進一步說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出現了專門用于品香的聞香爐,這标志着焚香已經從生活的附屬品和修行的輔助品,開始上升為一門藝術。

與之相應的隔火熏香法也流行起來:不直接點燃香品,将特制的香碳燒紅後埋入香灰中,灰面置銀葉、雲母片或小瓷片,再将香品放在上面,以熱力使香味散發出來,這種沒有明火和煙氣的熏香方法,使香味更加純粹,舒緩綿長。李商隐的《燒香曲》中“獸焰微紅隔雲母”就是指的這種熏香方法。

媒體推薦

香有十德:感格鬼神,清靜身心,能除污穢,能覺睡眠,靜中成友,塵裡偷閑,多而不厭,寡而為足,久藏不朽,常用無礙。——(宋)黃庭堅

香味比聲音和景象更能撥動你的心弦。——(英)吉蔔林

四株巨樹之問,有一兩人合抱的大香爐置于兩張桌子之上,香爐内一次便要燃放一斤的名香,香氣四散,人們宛若置身于浮香的世界。——(日)《太平記》

他了解,在感官生活中必定有心靈的對應之物,也令自己去發掘兩者的真實關系,并揣想:是什麼樣的成分,使得乳香将人變得神秘,龍涎香激起激情,紫羅蘭喚起逝去的浪漫,麝香叫人意亂情迷。——(英)王爾德

上一篇:燒雞

下一篇:正官莊高麗參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