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吳剛所著論文
消失的羅布泊位于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自20世紀初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闖入羅布泊,它才逐漸為人所知。羅布泊從前不是沙漠,羅布泊的消亡與塔裡木河改道和“四盲”有着直接關系。
  • 作品名稱:
  • 外文名:
  • 作品别名:
  • 作者:吳剛
  • 創作年代:
  • 作品出處:
  • 文學體裁:
  • 中文名: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 體裁:說明文
  • 創作地區:中國

作者簡介

簡介

吳剛,博士,男,1976年10月生。現為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報告文學作家。1999年進入武漢大學生命科學院微生物遺傳專業學習,畢業後考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師從朱作言院士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從事魚類分子生物學研究。2004年6月吳剛獲得博士學位後作為人才引進到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從事基因工程和轉基因安全研究。在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期間,一直從事分子生物學研究,曾參加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973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轉基因載體系統的設計與構建、重要發育相關基因的功能分析、生長激素的分離純化及檢測、重要功能蛋白的體外表達純化等。來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所工作後,參加油菜脂肪酸分子育種相關研究,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編号71099)“油料作物脂肪酸合成關鍵基因分離與序列比較研究”和國家科技部“轉基因油料作物研究與産業化項目”(編号JY04-B-1)。在中國率先将CRE-LOXP無标記載體轉化系統引入油菜轉基因育種,搭建了無标記油菜RNAi載體構建技術平台。

代表論文

吳崗,汪亞平,朱作言(2003)甜蛋白Monellin在畢赤酵母中的分泌表達。

汪亞平,胡炜,吳崗,孫永華,陳尚萍,張甫英,朱作言,馮建新,張希瑞(2001)轉“全魚”生長激素基因鯉魚及其F1遺傳分析。

原文欣賞

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有個羅布泊。自20世紀初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闖入羅布泊,它才逐漸為人所知。

1980年,我國著名的科學家彭家木在那裡進行科學考察失蹤;16年後,探險家餘純順又在那裡遇難,更給羅布泊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羅布泊,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沒有一棵草,一條溪,夏季氣溫高達70℃。羅布泊,天空中不見一隻鳥,沒有任何飛禽敢于穿越。

可是,從前的羅布泊不是沙漠。在遙遠的過去,那裡卻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

羅布泊,“泊”字左邊是三點水啊!

翻開有關西域的曆史書籍,你會驚異于羅布泊的熱鬧繁華。

《漢書·西域傳》記載了西域36國在歐亞人陸的廣闊腹地畫出的綿延不絕的綠色長廊,夏季走人這裡與置身江南無異。昔日塔裡木盆地豐富的水系滋潤着萬頃綠地。當年張骞肩負偉大曆史使命西出陽關,當他踏上這片想像中荒涼蕭瑟的大地時,卻被它的美麗驚呆了。映人張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綠色和金黃的麥浪,從此,張骞率衆人開出了著名的絲綢之路。

另據史書記載,在4世紀時,羅布泊水面超過20萬平方公裡。到了20世紀還有1000多平方公裡水域。斯文·赫定在20世紀30年代進羅布泊時還乘小舟。他坐着船饒有興趣地在水面上轉了兒圈,他站在船頭四下遠眺,感歎這裡的美景。回國後,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亞洲腹地探險8年》一書中寫道:羅布泊使我驚訝,羅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鏡子一樣,在和煦的陽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遠處幾隻野鴨在湖面上玩耍,魚鷗及其他小鳥歡娛地歌唱着……

被斯文·赫定贊譽過的這片水域于20世紀70年代完全消失,羅布泊從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羅布泊的消亡與塔裡木河有着直接關系。

塔裡木河全長1321公裡,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陸河。據《西域水道記》記載,20世紀20年代前,塔裡木河下遊河水豐盈,碧波蕩漾,岸邊胡楊叢生,林木茁壯。1925年至1927年,國民黨政府一聲令下,塔裡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彙入羅布泊,導緻塔裡木河下遊幹旱缺水,3個村莊的310戶村民逃離家園,耕地廢棄,沙化擴展。解放後的1952年,塔裡木河中遊因修築輪台大壩,又将塔裡木河河道改了過求。塔裡木河下遊生态環境得以好轉,胡楊枝重吐綠葉,原來廢棄的耕地長出了青草,這裡變成牧場。

問題出在近30多年。塔裡木河兩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擴大後的耕地要用水,開采礦藏需要水,水從哪裡來?人們拼命向塔裡木河要水。幾十年間塔裡木河流域修築水庫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處,建抽水泵站400多處.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萬多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旨日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于将塔罩木河抽幹了,使塔裡木河的長度由60年代的1321公裡急劇萎縮到現在的不足1000公裡,320公裡的河道幹涸,以緻沿岸5萬多市耕地受到威脅。斷了水的羅布泊成了一個死湖、幹湖。羅布泊幹涸後,周邊生态環境馬上發牛變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衛士胡楊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進。羅布泊很快與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幹大沙漠渾然一體。

羅布泊消失了。

金秋十月,我站到了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自治州的塔裡木河的大橋上。

放眼望去,塔裡木河兩岸的胡楊林似一道綠色的長城。

胡楊,維吾爾語稱做“托克拉克”,意為“最美麗的樹”。胡楊林是牲畜天然的庇護所和栖息地,馬、鹿、野駱駝、鵝喉羚、鹭鸶等百餘種野生動物在林中繁衍生息,林中還伴着甘草、駱駝刺等多種沙生植物,它們共同組成了一個特殊的牛态體系,營造了一個個綠洲,養育着南疆750餘萬各民族兒女。

如此重要的胡楊林因塔裡木河下遊的幹涸而夫面積死亡。1%8年,塔甲木河流域有胡楊林780萬畝,現在已減少到420萬市。伴随着胡楊林的銳減,塔裡小河流域土地沙漠化面積從66%上下到84%。“沙進人退”在塔裡木河下遊變成現實,至羅布莊一帶的庫魯克庫姆與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合攏,瘋狂地吞噬着夾縫中的綠色長城,從中穿過的218國道已有197處被沙漠掩埋。

我們沿塔裡木河向西走出200公裡後,綠色長城突然從眼中消失。塔裡木河兩岸的胡楊林與兩邊的沙地成了一個顔色。由于缺水,長達數百公裡的綠色長城在幹渴中崩塌。

号稱千年不死的胡楊林啊,在忍受了20餘年的幹渴後終于變成了幹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後不願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最後時刻的掙紮與痛苦,又像是向誰伸出求救之手!

再向前,我們到了羅布泊的邊緣。同來的同志告訴我,再也不能向前走了。若想進入羅布泊,至少要有兩輛汽車,必須備足食品和水。我們隻得鑽出汽車,将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羅布泊。

站在羅布泊邊緣,會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住這裡已脫盡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膚筋骨。站在羅布泊邊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迹,你會感到這胸膛裡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

羅布泊還能重現往日的生機嗎?我問自己。

此時此刻,我們停止了說笑。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沉重。30年在曆史的長河中隻是一瞬。30年前那片胡楊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這瞬間從我們的眼中消失。

這出悲劇的制造者又是人!

悲劇并沒有止住。同樣的悲劇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世界著名的内陸湖青海湖,50年問湖水下降8.8米,平均每6年下降l米,陸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裡;數千年風沙未能掩埋的甘肅敦煌月牙泉,近年來卻因當地超采地下水,水域而積從50年代的1.1652萬半方米縮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隻剩尺餘,大有十涸之勢……這一切也都是人為的!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為荒漠的地方!

内容中心

文章通過中國西部著名的羅布泊從如仙湖的廣闊水域迅速幹涸為沙漠的悲慘現實,探索這一變化的原因和過程,批判指責了人們對大自然的随意破壞,并警示人類若還不以此為戒、保護和搶救自然,人類必然将面臨更大的災難和懲罰。本文說明了羅布泊的消失是近30年來人為的悲劇,來警醒世人,要樹立全民環保意識,搞好生态保護。

從文體上看,本文是一篇報告文學。報告文學兼有新聞和文學兩種特點。新聞的特點要求真實。本文的真實性可以從兩方面來表現。一方面是真實的再現眼前的所見所聞。文章從第十五自然段開始,引領我們看到“号稱千年不倒的胡楊林”,看到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後不願倒下的身軀”,引領我們來到羅布泊的邊緣,看到“大地裸露的胸膛”,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迹”,在作者的心被深深刺痛的同時,我們的心何嘗不被深深刺痛?另一方面真實性表現在資料來源準确,内容準确無誤,有一定的權威性。文章引用了中國了《漢書·西域傳》及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那部著名的《亞洲腹地探險8年》兩書中的有關資料。對比眼前的事實,我們隻有痛苦:昨日的仙湖成了永遠的、遙遠的仙境,成了無法重溫的夢……

但是報告文學不同于調查研究報告,它應該是是富有文學性的。而文學的特點則要求藝術加工,講究形象性、抒情性。即使引用史書,引用前人著作,也必須注重形象的描繪,讓人重溫曆史,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運用拟人、比喻、排比及對比等修辭手法,寫得形象鮮明,情境凸現,飽含痛惜之情,使文章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例如,“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後不願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的掙紮與痛苦,又像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我們似乎可以聽到胡楊林痛苦的呻吟,看到胡楊林無奈的掙紮。多想伸一下手,使出全身的氣力,抓住那“求救的手”。然而,曆史已然造就,除了深刻的反思,積極的努力,我們還能做些什麼?裸露的胸膛,那是怎樣的赤字之心啊?踏在這血肉之軀上,我們的心裡湧動是無盡的罪過感。作者通過這些文學手段的運用,大大強化了感情色彩,既讓我們感受到羅布泊今昔的巨大差别,令人痛惜。一氣呵成的排比、強烈的對比、富有情感的拟人化描寫,讓讀者受到強烈的震撼,從内心深處感受人類生存的環境、生活中的“朋友”的悲哀。篇末,作者大聲疾呼:“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為荒漠的地方!羅布泊百年之滄桑,月泉之悲,古有之咽,久萦繞以吾之心。

感悟主旨

文章通過探索我國西部著名的羅布泊從如“仙湖”的廣闊水域到迅速幹涸為沙漠的過程和原因,批判指責了人們對大自然的随意破壞,并警示人類若還不以此為戒、保護和搶救大自然,人類必将面臨更大的災難和懲罰。生态意識,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