纟

漢語漢字
纟(讀mì、ㄇㄧˋ)是非常用漢字。傳統部首作“糹”,根據草書簡化而來作“纟”。《說文解字》:“糸,細絲也。象束絲之形。”束絲之形是纟之範式。本義:細絲。用作偏旁同“糸”(mì,sī),故俗稱“絞絲旁”、“絞絲邊”。(請參考“糸”字詞條)[1]
  • 中文名:纟
  • 拼音:jiǎo sī
  • 繁體:糹
  • 部首:絞絲旁
  • 字碼:7E9F
  • 五筆:xnng(98)xxxx(86)
  • 倉颉:vvm
  • 鄭碼:zaaa
  • 筆順:551
  • 筆畫:3
  • 四角:20101
  • 注音:ㄙˉ

字形源流

漢字:纟(糹)

詳細釋義

(1)同“糸”[mì]第四聲,1.細絲。2.幺。3.微小。4.量詞,絲的二分之一。

[sī]古同“絲”。用作偏旁,俗稱“絞絲旁”。很多簡體是從草書中演變而來。比如讠[訁]、饣[飠]、纟[糹、糸]、钅[釒],在草書中就有寫作今天的“纟”旁這種形式,所以帶“糹”字旁的字就都用簡體“纟”來表示了。“糸”是楷書的寫法。“纟”是簡化字的形體,一般隻能用于左偏旁,糸、系、絮、累、繁、紫、紊等字不簡化。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部】糸·康熙筆畫:6·部外筆畫:0

〔古文〕《廣韻》莫狄切,音覓。《說文》細絲也。《徐锴曰》一蠶所吐為忽,十忽為絲。糸,五忽也。

又《博雅》微也。《玉篇》幺也。

又《集韻》新茲切。絲或省作糸。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